正文 第五節 她是“感動中國”人物之一(1 / 1)

李靈(1982—),2002年從淮陽師範學校畢業,辦起了周口市淮陽縣許灣鄉程寺希望小學。2010年2月11日,被評為中央電視台2009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鄉村民辦小學辦學條件很簡陋,校舍操場都可以因陋就簡,但是學校圖書室沒有書是不行的。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僅靠課本上所有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欲望了。而教學輔導書可以彌補課本的不足。可是中國的城鄉差別還很大,農村孩子買書還是有相當多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靈校長決定利用假日去城裏收舊書。

中國出版業曾興起過一陣子“教輔熱”,教學輔導書鋪天蓋地,但這些書基本上沒有保留價值,孩子用過後就廢置了。有不少家庭就把這些書當廢紙賣了。這就給了李靈一個收購舊書的機會。

李靈收舊書也不是一帆風順,風吹日曬,忍饑挨餓不說,人們把收舊書的同收廢品的是等量齊觀的,統稱“收破爛的”,因此,收舊書就難免遭白眼、遭冷遇。這一切都沒能使她放棄,她用自己的行動迎來了市民更多的敬重。許多好心人開始熱心地幫助她。

一天上午,鄭州市西郊華瑞紫光園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一直在小區幫李靈招攬生意。“誰家小朋友不用的圖書、教輔練習冊拿來賣呀,這裏出高價。接下來老婆的一番話,讓他說不出是感動還是難過:“這個女孩子是個農村小學的校長,好像是周口淮陽某個村子裏的小學,村裏比較窮,為省錢,這些孩子好多都不買教輔,這個女孩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正好趁放麥假(農村農忙時學校會放假)的時候來鄭州收點舊的教輔、課外書回去給孩子們看。 ”

隨後,感動之餘,這個網友也想為這位校長做點什麼?於是他就在自己的網絡空間內寫下這段話:“我也來自農村,深知農村窮困教育條件下孩子們的不易。感動之餘,我特意用手機拍下這位收舊書的女孩——農村小學校長的照片,發到網上,希望每一個曾經有過這種經曆的人可以稍稍盡一點力量。”

……

“阿姨,我這些書也送給你……”一位孩子很努力地將一摞書遞給李靈。

“乖乖,別走,我給你錢!”小孩子叫朱敘龍,十歲,秦嶺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跑著回家了,一路上留下了這句話:這是我捐的,不要錢。孩子走後,留下的是感動。李靈隨手從三輪車上的一個紙袋裏掏出一個筆記本,寫下了朱敘龍小朋友所住的樓號和房間號碼。“我不會忘記他,還有更多的好心人,回去後,我把這些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有機會我會報答他們。”李靈的筆記本記了好多人名。

這次出來,李靈帶了 100多元錢,已經收了兩麻袋,卻隻花了 100多元。李靈解釋,除自己高價從收廢品者手中買來的,大部分都是好心人免費送來的。

“我不但有物質上的收獲,更多的是來自精神上的,這是我來鄭州後最大的感受。”李靈說,她將把這些感受帶回老家,傳給那些老師和孩子們。

愛心和善良是人類高貴的品德。李老師令人感動的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她的一腔熱情不光感動了她的學生,也深深打動了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李老師的學校會更好,我們的社會也會更美好。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李靈的頒獎辭:“一切從零開始,從鄉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別人離開的時候,她留下來;別人收獲的時候,她還在耕作。她挑著孩子沉甸甸的夢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她是八零後。”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劉姝威這樣評價她:“身旁是三百多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背後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們心中的掛念與寄托,這位鄉村女教師贏得了眾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