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也就傳出去了。不管誰家畫什麼都找他們。
這名聲一傳傳到了朝廷,正趕上新建了一座皇宮,要找人裝璜一下。朝廷立即打發差役把李龍和師傅請去,讓老師傅坐在上座對師傅說:“我是剛上任的丞相,要把新皇宮裏裏外外布置一下,畫好了重重有賞。”
李龍關起門來畫,進來別人時就問問師傅,師傅點點頭。外邊幾個屋子都畫完了,皇上來了,對李龍說:“我住室的畫要請老師傅親自給我畫,現在就畫。”師傅瞅徒弟,徒弟瞅師傅,師徒倆都懵了,誰也沒拿筆。皇上說:“怎麼?老師傅不肯為我作畫?”他這一說,師徒倆都冒汗了。皇上一看準知道這裏邊有問題》就問:“你們師徒倆到底是怎麼回事?”老頭一看瞞不住了,“卩撲嗵”一聲跪下說:“請皇上恕罪》我是個要飯的,不會畫畫。”“大膽刁民,竟敢欺騙皇上?可知有欺君之罪?”李龍一看大事不好,急忙跪下說:“萬歲爺饒命不要怪師傅,是我把他請來的。事情是這樣的,我從小學畫,跟師傅到處作畫,掙了不少錢。沒想到,去年我師傅死後,人家看我小,誰也不用我畫,為繼續作畫掙錢,我看他長得特別象我師傅,我就求助於他老人家的胡須。”皇上一聽“啊,原來如此,快起來吧,難為你人不大,想了這麼個主意,象你這樣年少藝高的人不多,我立即發一道聖旨:“人不論大小,馬不論高低,不能看年齡用人,你們不是名師出高徒,而是高徒出名師!哈哈!這樣顛倒是非,豈不讓天下人笑話。”從此以後,李龍名聲大震,出門畫畫再也不用帶著師傅了。
三春出家
從前有這麼一家子,姓薑。兒子叫薑文進,媳婦叫坭三春,一個姑娘叫秋姑。薑文進識文斷字,在私塾館裏當先生。龐三春出身大戶人家。出嫁時娘家陪送緞子被貂皮襖,裝了滿登登一屋子,小秋姑眼看要出嫁了,什麼陪嫁也沒有。天天看著嫂子的嫁妝眼熱。
有一天,薑老太太得病了。小秋姑起了壞心,跟她媽說:“我聽別人說,九江水烹茶專治媽的病,你讓嫂子去九江舀點水,她要是讓浪打進江裏,這滿屋的嫁妝不都是我的了嗎。”老薑太太就生這麼一個女兒,從小嬌生慣養,說一不二。她按照閨女的話吩咐媳婦。龐三春是個孝心媳婦,也沒多想,背著兒子喜娃,端個盆就去了。該著她命好,海上平風無浪,她端回一盆水太平平回來了。因為用九江水泡茶是小秋姑為了害她嫂子扯的蛋,老薑太太喝了茶水還是沒好。
龐三春日夜服侍婆婆,心裏挺著急。這天打兌完婆婆吃飯,龐三春就到房後小廟前跪下了。給婆婆禱告,求神仙保佑婆母病體快快好。小秋姑明明聽見嫂子說什麼了,可她回屋裏對她媽奏本說:“媽,我嫂子到廟前禱告,讓你快點死。”老薑太太聽了信以為真。下晚等兒子回來以後,非叫兒子把媳婦休了不可。薑文進沒覺出媳婦有什麼毛病,替媳
婦講情,讓他媽“啪啪”給兩個大咀巴子。龐三春一看丈夫挨打了,心疼起來,把“哇哇”叫的孩子扔在炕上,頂大雪就走了。小秋姑怕嫂子再回來,急忙把大門插上了?
龐三春頂著大雪摸黑往前走,一走走到白雲庵白雲庵房東有一條河,坭三春心想,這就是我的死地了,她把小布衫往腦袋上一蒙就要往裏跳,正趕上過來一個挑水的和尚,上前把她救了,領她到白雲庵。見過老師傅,龐三春把怎來.怎去對他說了。老師傅說:“你有丈夫,有孩子不能落發,隻能帶發出家。龐三春哪顧上落發不落發,隻要收留她就行。一來二去,屁三春成了白雲庵帶發的尼姑,白天收拾佛堂,下晚帶燈紡線。
再說老薑太太把兒媳婦攆走以後,.就打兌閨女結婚,把兒媳婦帶來那點東西都給閨女拿走了。娘倆心滿意足,薑文進看得明明白白,敢怒不敢言。說來也巧,閨女出門不到一年,老薑太太得個半身不遂,炕吃炕屙,孫子喜娃沒人帶,老太太沒人侍候,沒辦法,給閨女捎個信吧,小秋姑來了。一見媽病成這個樣子,一開頭還挺心疼,侍候了不到二十天,說什麼也不幹了,背著他媽偷著走了,一連一年多影兒無蹤。
老太太躺在炕上前思後想,好好的兒媳婦,硬是讓那個死丫頭調理走了,這會兒我病成這個樣子她不管我了。老太太越想越恨秋姑。隔了一個月,老太太讓小喜娃去找秋姑,就說奶奶死了。有病侍候夠了,媽死了總得來呀。信兒捎到以後,秋姑帶著包頭,穿著孝衫,進門就哭,哭著哭著見媽沒死,睜著眼睛躺在炕上,秋姑來氣了》指著他媽的鼻子罵:“你個老不死的,越活越不著調,你還會欺騙人!竟折
騰我!”老薑太太壓住氣兒,對閨女說:“秋姑啊,等媽死了就不趕趟了,媽叫你來是要給你兩個錢兒,怕你哥看見。”秋姑一聽是為了這事兒,馬上眉開眼笑湊過來,媽說:“錢在褥子底下,你自己掏吧。”等秋姑把手伸過來。老薑太太一把抓住秋姑的手,上去就是一口,咬掉了兩個手指頭。回家不幾天就得破傷風死了,秋姑的女婿不著調》把家裏那點東西吃喝嫖賭都敗扯光了。
一晃小喜娃長到七、八歲了。老爹教書去,他就侍候他奶奶。喜娃明白事了,就問他爹說:“你咋有媽媽,我咋沒有媽媽?”叫喜娃這一問,薑文進淚水就止不住了。他說:“孩子,沒有媽你是擱哪來的。你也有媽,你媽現在在五十裏外的白雲庵。”喜娃記住了他爸說的話,一天做飯時留出一醬碟米,攢了一小口袋,他走了,誰也沒告訴,去找他媽去了。
一路走,一路打聽,可憐的孩子摸到了白雲庵,老師傅引見他們母子見麵,娘倆抱頭痛哭。媽見兒子還背個小口袋,問:“孩子,你背的是什麼?”“媽,我給你帶來點米。”龐三春眼淚“刷”的又下來了。“孩子,媽在這什麼也不缺,就是想你奶奶和你們爺倆啊。”“那你就快跟我回家吧。”“不行啊孩子,你奶奶不讓我回家。你在這吃了飯就回去吧,免得你爹和你奶惦記你。”喜娃說什麼也不走,非要和媽媽一塊走。龐三春一看天色不早了,隻好跟喜娃一起走出白雲庵說是回家去,吾娃這才商局興興往家走。走到半道,遇著一片樹林子,龐三春說:“喜娃,你自己慢慢往前走,^去解個手兒。”說完鑽進樹林子再也沒出來。喜娃等了半吳不見媽媽影兒,知道媽媽是不願意跟他回家,哭一陣,隻好自己
回家了。
喜娃回到家裏奶奶和爹怎麼問也沒說幹什麼去了。下晚睡覺時,突然問他奶奶:“我媽要是回來了你留不留她?”奶奶一聽孩子說這話,趕著擦眼淚趕著說:“孩子,你不要說瞎話了,你媽早就沒有了,她回不來了。這都是奶奶做的孽呀老太太說著氣得捶胸打臉,薑文進見媽媽有悔改之心,乘機說:“媽,丨寵三春她沒死,就在不遠的白雲庵,你老要是同意,我就把他接家來。”老薑太太一聽還有這事兒,連忙說:“兒呀,她當真還活著?”“當真。”“她還能回咱家嗎?”“能“那你就快把她接回來吧!”薑文進和兒子喜娃連夜去把龐三春從白雲庵接回來,全家這才團圓了。
醜妻地家中寶
王屯的高員外,事事順心,樣樣隨意,就是生了個腳大臉醜的閨女。孩子小時候還差點,一過十五歲。高員外老倆口子可就愁了。”這丫頭上哪去找婆家,誰要!老倆口子合計來合計去沒個好主意。街坊鄰裏議論紛紛。高員外吃不住勁了。閨女十八歲這年,他一狠心,交給閨女一匹棗紅馬,讓閨女信馬由韁,願意到哪去到哪去,跟她丟不起這個人。
醜姑娘淚流滿麵上馬了。往哪走呢?她把眼睛閉上,任憑那匹馬願意拐彎就拐彎,願意照直走就照直走。也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馬停下不走了。打一下還不走,醜姑娘把眼睛睜開了,見有一間小房,門口坐個老太太。醜姑娘想進屋討碗水喝。走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問姑娘:“你是打哪來?醜姑娘把自己長得醜沒人要的事給老太太講了一遍。這下可把老太太樂顛餡了:“姑娘啊,你要不嫌我家窮,就給我當兒媳婦吧。”醜丫頭一聽也樂不象樣,有人家要她了。娘倆正在說話,老太太的兒子放牛回來了,還沒等他兒子弄明白是怎麼回事,老太太供上一碗苞米茬子,用三根草棍兒做香,拉過來兒子和醜姑娘就讓他們拜堂成親,兒子長得也不俊,沒嫌棄媳婦長得醜。一家三口都心滿意足。
過了一陣日子,醜媳婦看婆婆家實在窮的不行,下晚睡覺時,就把她媽臨走時塞給她那塊金子拿出來了,交給丈夫
說:“明天,上集買米時,就手把這塊金子賣了,換點錢買點好吃東西。”放牛小子一聽說這玩藝叫金子,還能賣錢,就說:這破玩藝我打柴那個山溝裏有的是。”醜媳婦說:“你看準了,真是這玩藝?”“是,一點也不差。”“快領我去看看。”天剛亮,放牛小子領醜媳婦到南溝看金子,果然滿地都是金子。他們倆口子挑了一擔又一擔,扛了一筐又一筐,從那以後放牛小子發財了,買了五十多間房子,置了一百多天地。
日子過好了,漸漸地就把窮時候忘了。放牛小子家雇幾十個長工,天天包餃子吃。吃餃子時,就吃餃子餡,把餃子邊扔了。年深日久,生了七個孩子,出了倆個敗家子,吃喝嫖賭,什麼都幹,把家當敗拆完了就去打杠子,讓人告發到官府,打官司打到北京。等他們爺們從北京回來,又饑又餓,醜媳婦給他們蒸了一鍋餃子邊。丈夫問:“這是什麼東西這麼好吃。”醜媳婦說:“這是咱家有錢時候吃餃子扔的餃子邊。我撿了三麻袋,人三窮三富過到老,哪能一朝有錢花就丟了勤儉。”爺幾個聽了醜媳婦的話,都醒悟過來了。醜媳婦又把她埋在房後的金子挖出來。這個家又富起來了。以後再也沒有人再敗拆了。人們根據這件事,總結出醜妻近地家中寶這句話。
一壇黃豆結姻緣
有這麼兩戶人家,一家姓金,一家姓玉,兩家相處甚好,這年兩家媳婦都有了身孕。金玉兩家就指肚為親,訂立兩個條約:要都生丫頭就認幹姐妹,都生小子就認幹兄弟,若生一男一女就結為夫妻。
九月臨盆,正巧金家生男,玉家生女,男的起名叫金童,女的起名叫玉女。金童生下來長得就醜,越長越醜,但長大以後挺能幹活,為人忠厚老實。玉女長得俊,越長越俊,而且特別聰明伶利。他們兩家的地緊挨著,金童和玉女常在地裏幹活時見麵、嘮喀,處得挺好。一晃兩個孩子都長大了,金童家要求訂婚過禮,玉女的爹卻變掛了,他嫌金童家窮,嫌金童長得醜,想把玉女嫁給大戶人家,借點光。玉女著出了爹的心思,就和金童偷偷訂了一個計。
有一天,玉女和他爹下地幹活,金童也在地裏。就聽金童“梆”的一聲好象刨在石頭上了,爺倆都抬頭看,金童喊了一聲:“金……!”一看爺倆都瞅他就不說了,假裝在那磨磨蹭蹭。一晃晌午到了,玉女催他爹:“走吧,咱們回家吃飯吧。”爹走半道兒問玉女:“你聽見金童說什麼了?”“玉女說:“我看他好象是刨著金子了,你在這等著,我過去問問。”不大會兒玉女回來了,告訴爹說金童刨著一壇子金子。財迷心竅的老頭兒一聽樂壞了。
第二天,金童家又要求結婚,玉女爹一口答應了。結婚這一天,玉女爹問親家:“我想看看金童那天在地裏刨的那壇金子,行不行?”金童爹說:“你問這話就見外了,咱倆家都是親家了有啥不行的。”隨即讓金童把金壇子捧出來讓他老丈人看。嶽父揭開一看是一壇黃豆,老頭傻眼了。金童爹說:“親家,黃金遍地無種,偏生勤儉人家。農人以農為本,黃豆就是金子。”
王老樣三氣貪官汙吏
清朝秀才王老樣,學識淵博,一生為人耿直倔強,對貪官汙吏們深惡痛絕。他常常用一些小事,把財主官吏們捉弄得狼狽不堪,還能索回一些銀兩。聽說有這樣三件事。
一、巧做燈籠氣洲官
有一年過年,王老樣見蓋洲府內外張燈結彩,熱鬧異常,官吏們大腹便便,腦滿腸肥,進進出出,而老百姓卻衣不遮體,食不裹腹,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王老樣十分生氣,回到家裏,他也做了兩個燈籠和蓋洲知府門前掛的兩個大燈籠一般大,掛在自己家門前。
不大一會兒,蓋洲府的兩個差人來把他抓走了。到了縣衙,王老樣不慌不忙地問:“為什麼平白無故抓良民百姓?”知府大人氣急敗壞地說:“平白無故?你另立州府的罪還小嗎?”王老樣說:“憑什麼說我另立州府?”“憑你家門前掛的燈籠!”王老樣說:“哪條法律規定過年了興官府掛燈籠,不許百姓掛燈籠?”知府說:“你家燈籠上為什麼寫‘蓋州府,三個字?”王老樣說:“不錯,我是寫了‘蓋州府’三個字,可在這三個字下麵還有兩個字呢知府說:“還有兩個什麼字?”王老樣說:“你們有眼睛何必問我!自己看唄。”差人一窩蜂向他家跑去,到燈籠跟前一細看,果然在“蓋州府”三個大字下麵還有兩個不易覺察的小字:“小民。”這兩個字
雖不顯眼倒也寫得清晰。差人把燈籠拎到縣衙,知府看了那兩個小字自知理虧,又不肯就此罷休,更激了:“你為什麼要把‘蓋州府’那三個字寫那麼大,把‘小民’兩個字寫得那麼小?”王老樣哈哈大笑說:“這還用問嗎?蓋州府多大,它城內有萬民,可我多大,我是蓋州府內一小民,萬分之一。所以蓋州府三字我就大點寫,小民兩字就小點寫。”官吏們聽了麵麵相覷,無言以對,最後決定把王老樣無罪釋放。這回王老樣激了,“不行,我不能就這麼走了,你們身為官府要員,你們說抓就抓,說放就放,隨意刁難良民,我非寫狀子到京城去告你們不可!”知府和差人們自知理虧,都害怕了。趕緊取出五十兩銀子,行禮作揖,好歹把王老樣打兌走了。
二、崗亭屙屎懲罰警官
有一天,王老樣上街閑走。遇到一個崗亭。他扒看裏邊空無一人。心想,這幫家夥就知道欺壓百姓,值班期間擅離職守,我非捉弄他們一下不可。
王老樣進崗亭裏屙泡屎。屙完屎剛走幾步路,守崗亭的人回來了,發現崗亭裏有泡屎,猜想一定是剛才走的那個人屙的。於是衝著王老樣大喝一聲:“站住!”沒容分說把他綁上押送官府。法官喝問:“大膽刁民,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崗亭裏屙屎,你知不知道你犯的什麼罪嗎?”王老樣沒有正麵回答他提的問題,卻反問道:“請問老爺崗亭是幹什麼用的?”法官說:“看你象個書生,怎麼四六不懂,連崗亭是幹什麼用的你也不知道嗎?”王老樣說:“我聽說崗亭是軍警站崗的地方。可我進去時崗亭裏卻空無一人,如果有人站崗能讓我屙屎嗎?”法官一聽,言之有理,馬上審何那個抓王老
樣的站崗人:“你發現有人屙屎為什麼不管?”站崗人說:“我發現時他已經屙完了。”“那你千什麼去了?”讓他這一問那個值班守崗亭的站崗人頓時嚇得冒虛汗。王老樣說:“我為什麼去崗樓屙屎,就是為了教訓教訓不忠於職守的人。”王老樣崗亭屙屎不僅沒有被處什麼罪,反而得了銀兩得意而歸,而那個把他抓起來送到官府的警官卻受到了贖職處分。
三、—參加婚禮教訓財主
有一個大財主娶第五房小老婆。財大氣粗,盛況空前,大擺五十桌宴席招待四方賓朋。王老樣特意做一套新衣服也混進去了。到了財主家,他特意找個顯要位置坐下,低頭不語,他的神態和那些笑語顏歡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勞快的跟財主說:“老爺,有一客人,不知為什麼,進來以後,不僅不上禮,而且低頭不語有兩時許。”財主覺得挺奇怪,參加我這麼盛大的婚禮什麼人竟有悶悶不樂之理?於是,他走到王老樣身邊問:“這位客人是哪一位?為何低頭不語?”王老樣還是不抬頭說:“老爺,小人有罪。”“你何罪之有?”“我聽說自古以來隻有皇帝才穿蟒袍玉帶,隻有娘娘才帶鳳冠霞帔。小人進屋後,看見你和姨太太的穿戴,以為皇帝和娘娘在此,故而不敢抬頭。”財主和眾人一聽此話,這才意識到自己冒犯了大禮,要是讓官府知道了,必殺頭無疑,財主和小老婆趕緊驚慌失措地往下脫蟒袍玉帶,往下摘鳳冠霞帔。主事人趕緊給王老樣端茶倒水,把王老樣請到上賓席位坐。財主和小老婆親自給王老樣敬酒,臨走時拿出大把銀兩,再三表示以後再也不敢了,讓王老樣不要聲張,感恩不盡。王老樣見往日氣勢洶洶的土霸王,如今這等低三下四的狼狽樣,不免心中暗暗好笑,拿著銀兩拂袖而去。
富翁尋樂
從前,有個大富翁,家裏開買賣掙著錢了,吃著山珍海味不覺得香,穿著綾羅綢緞不覺得美,釣魚玩夠了鬥蟋蟀,打獵玩膩了練飛刀,總之,樣樣都玩,玩幾天就覺得沒意思了。心裏總是不快活。他想,人都說有錢能買鬼推磨,憑我這麼有錢不愁找不到快樂,“走》找快樂去!”
富翁帶了一些銀兩無目的的往前走,遇見一群孩子在路邊嘻鬧,他走上前去想和他們一起玩。哪知窮孩子們見穿得這麼好的人來了,嚇得一哄散了,他很掃興。又往前走,在樹下有兩個老頭兒邊下棋邊哈哈大笑,富翁走上前去深施一禮:“請問二老為何笑得這樣開心?”兩個老頭說:“小夥子啊,我們不缺吃,不少穿,悠哉悠哉,為何不樂呢?”富翁說:“那我也不缺吃,不少穿,為什麼就高興不起來呢?”兩個老者說:“小夥子,一個人一個活法,這個問題我們可不知道,你還是去問問別人吧。”
富翁繼續往前走,來到一座大山中,山裏有個老石匠,累得渾身大汗,“嗖”的吹來一陣涼風兒,他笑得直聳肩膀。富翁趕上前去問:“你累成這個樣子還有心思笑?我為什麼成天吃喝玩樂心裏老是高興不起來呢?”老石匠聽完哈哈大笑說:“你先把這塊石頭鑿成四方形,我再告訴你怎樣才能商興〇”
富翁心裏一樂,好歹算找到了一個知道這個奧妙的人。他鑿呀鑿,累得渾身是汗,衣服脫了一層又一層,石頭鑿成了形,他也累乏了。躺在樹下睡著了。睡醒以後,感到渾身舒服極了,再看看一塊四愣八叉的石頭,讓自己鑿得棱是棱,角是角,怪好看的,心裏一陣高興,不禁哈哈大笑起來。這時他想起石匠要告訴他怎樣才能高興的原因,就去問石匠。石匠對他說:“你不用再去找快樂了,勞動就有快樂。”富翁一聽,回憶剛才自己的心情,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回家以後,他買了一塊地,春夏秋冬在地裏幹活兒,再也不覺得心情鬱悶了。
寡婦選夫
從前,有個聰明漂亮的寡婦,求親的人絡繹不絕。可是誰也沒求去,有個財主不折服“一個臭寡婦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去讓她給我當小老婆。”
財主去了,寡婦沒說行,也沒說不行。隻對財主說:“向我求親好辦,隻要給我一件對心思的禮物就行。”財主心想,哪個女子不愛財,隨即打發家人回去取塊金子。寡婦說:“金錢如糞土,真情心中坐,不行。”財主拿著金子窩一肚子火回去了。
有個遊手好閑,識幾字的假秀才,聽說有個寡婦不愛財,誰送一件對心思的禮物就嫁給誰,假秀才動心了,他想來想去拿塊墨去求親。寡婦又對他說:“有才不能燒,有手盡逍遙。”兩句話把他打發走了。
有個縣官聽說此事,把官印拿到寡婦家去求親。寡婦見此譏笑他說:“官堂離了印,此官當不長。”把個縣官一句話就打發走了。
最後來了個莊稼人,手捧算盤來求親。寡婦問他:“你為什麼送給我一個算盤?”莊稼人說:“家有金山也得算計來。”寡婦點點頭,嫁給了莊稼人,小倆口勤儉過日子,和和樂樂,甜甜美美。
長工和地主
從前有個地主特別摳氣,對長工心狠手毒。天天早晨早早把長工轟到地裏千活,吃飯時給點殘湯剩飯,長工們在地頭歇氣時就合計怎樣捉弄一下這個狠心的地主。
這一天,地主又把他們轟到地裏,他們就都躺在樹下,誰也不幹活。等地主來責問,他們就說:“人是鐵,飯是鋼,我們吃不飽餓得慌,幹不動活兒。”地主沒辦法,回家以後給他們煮了一頓幹飯。
下晚,長工們誰也不睡覺,高一聲,低一聲地叨咕,這個說:“我那天做個夢,夢見老爺家門前有個老鴰窩,窩裏那個蛋是寶貝,隻要把他拿到手,要什麼有什麼。”那人說:“是嗎?那咱們就不用當長工了。”這話正好讓地主的狗腿子聽見了,告訴了地主。第二天,地主早早把長工打發走了,自己偷偷上樹去看,真有個老鴰窩,真有個老鴰蛋。地主一想,不知怎麼弄老鴰蛋才能變成寶貝,也沒敢拿就回家了。晚上繼續扒長工的門縫兒聽聲兒。長工們又高一聲,低一聲地妨開了。這個說:“我昨晚又做了一個夢,一個老太太告訴勃說:這個寶貝就得有錢人拿出來才能變成寶貝,窮人擎受不起。”那個說:“得,別說了,就咱家老爺對咱那個狠心樣,有寶貝咱也不能告訴他。”“他要天天好酒好菜供咱們,不用咱們幹活兒,咱就告訴他!”地主這時迫不急待地
進屋裏了,對長工們說:“你們說的我全聽見了,什麼條件我都答應,隻要你們告訴我那老鴰蛋怎麼能變寶貝就行了。”長工們一看地主上套了,你看我,我看你,心裏說不出多麼高興。領頭的長工說:“即然老爺答應天天用好酒好菜供咱們,那咱們就告訴老爺吧。明天早晨太陽沒出來以前,你把那個鳥蛋掏出來,用四尺見方的紅布包好,藏在一個洞裏,放七七四十九天,千萬別讓任何人看見,除你之外第二個人看見就不靈了。”地主信以為真,把老鴰蛋取出來以後,回到家裏翻箱倒櫃找紅布,老婆問他幹什麼他也不說。好歹把紅布找出來了,他又拿把刀在櫃底下挖個洞,把蛋放進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