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注意之處,在於馮小韻恰好之前聽到過這幾組數字。那是時常以通訊軟件傳遞任務的一個同事,前幾天偶然抱怨起來:“上個月抓狂啦,我們那些平台,單日發布了600萬條信息,第二天300萬條,第三天150萬條……到最後一天發了8萬條。我這裏要通知到幾百個發布平台。”
發布平台,指的是50°灰一些對外傳遞信息的渠道,多數以網絡模式為主,也會有手機短信。馮小韻自己也時常收到,一些宣揚善念的宣傳什麼的。由於沒什麼針對性和指向,看了之後也就刪掉。
把這些數據關聯起來的,是另一次偶然。
財務信息和賬務往來,一直是50°灰裏最保密的操作部分。即使共事幾年,也不會知道整個組織的財務運轉方式。但馮小韻有所不同,她的外貌、性情總是令人產生能夠信任的感覺,負責賬務的人主動和她接觸並透露信息,並不奇怪。
財務操作人員炫耀了某一筆賬務收入,這一筆交易可能數額不小,所以連操作流水的人員都有點小興奮:“居然有接近8萬個進賬賬號,據策劃說是幾乎達到100%了,說什麼遞減測試成功的話,可以使用很長時間。”
馮小韻禮貌地回應:“是什麼項目那麼好啊?”
“不清楚,據說是證券投資有關的,策劃好像說起過,股民想發財都想瘋了,一心隻想投機,到處在找明燈。”
馮小韻突然間把幾個事項關聯在一起了。長期以來,馮小韻一直在提防戒備哈董模式形成的陰影,這時候,卻突然好像切換進入了哈董思維模式。
2015年初,股民數量達到了1.2億,實際操作用戶接近6000萬。600萬,取了10%這個數量。
從600萬到300萬,會是什麼原因?最簡單的就是二選一,是與非。
是關於什麼的是與非呢?某一項預測?某一項具體判斷?某個個股的漲跌走勢?
選中600萬目標,一半發送漲的預測,一半發送跌的預測,正確率50%,有300萬猜對。
第二輪,一半漲、一半跌,遞減到150萬,連續二輪猜對。
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對,沒有第六日和第七日的數據,周末。
第六輪、第七輪,遞減到8萬,連續7輪猜對漲跌。
對於股民來說,無論數據來源源自何處,連續7輪引導出正確的預判,這已經是巨大的暴利投機誘惑。
馮小韻不知道,50°灰收取的8萬個進賬,具體是什麼費用。恐怕隻要不開天價,無論出售什麼,在連續7輪應驗正確的前提下,都容易形成交易。
馮小韻仿佛又看見哈董發覺別人淺薄時,那鄙夷不屑的表情。心裏生出恐懼。
有了線索再去關注各類相關的信息,馮小韻很快能確認,這就是50°灰自身或者是被作為工具,利用龐大的樣本數量進行的“欺詐”。但是令馮小韻苦惱的是,無論50°是否做出了合理的預測,確實有很大數量的股民從中受益,並且以繳費形式繼續訂購預測信息。
不知道唐樺當年所說到的投資,是否都是這樣的類型。所謂的創業扶持、引導,又是怎樣具體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