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老頭本來是某個知名人工智能企業的技術工程師,是單位的技術骨幹,主要負責設計研發人工智能的硬件係統的核心部件。
生活的變故撲滅了他的工作熱情,使他幹什麼都覺得懈怠。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能不能塑造一個女兒,代替她重新回到他們的身邊,彌補那曾經失去了的?
想到這個他立時來了精神。他明知這樣做太難了,無異於癡人說夢:技術方麵的,社會倫理方麵的。重重問題擺在他的麵前。但是,他一旦有了這個想法,這個想法攫住了他的心。盡管前麵有千重萬重困難,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也要去實現。
於是,他開始專注於工作,收集購買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準確說是機器人的部件,自己也克服重重困難,親手設計出一些高端新穎的部件,然後對這些部件進行比較選擇、優化整合。
終於有一天,一部性能優越的機器人誕生了。
經過不斷修改、整合,最後和女兒的模樣身材一模一樣。
他把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人主控程序,程序模塊——有時自己也試著有針對性地去編製一兩個程序,小心調試著機器人的“內在”:性格、氣質、記憶。但都令他很失望:那個女兒似是而非,雖然外表和女兒毫無二致,但是性格氣質以及其它方麵和女兒格格不入。最好的一次,乍看已經和女兒太像了——至少他這麼認為。於是他對“女兒”進行了一次圖靈測試。結果圖靈測試係統還沒問了一分鍾的問題,就辨別出了這是一個機器人。“女兒”不能通過圖靈測試,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他並不擅長編寫機器人的軟件控製程序,他對人工智能軟件最多隻能是入門級別。況且要塑造出一個性格氣質有特定指向的機器人,更是難上加難。
圖靈測試出來後,他看著似是而非的“女兒”,不由難過地抱著“女兒”。“女兒”對他說:“爸爸為什麼哭哦,是不是沒有玩具玩,回去後我把你給我買的那個玩具讓給你玩,我還要扮鬼臉逗你開心,我扮鬼臉最好看了。爸爸別哭,爸爸乖哦。”他看著“天真幼稚”的“女兒”,心裏更加酸楚,道:“好的好的,爸爸不哭,回去你給我玩玩具。”
他雖然工作“努力”,但基本都是在幹私活,借著單位的資源設備資金實現自己的夙願,和單位的工作理念和產品開發方向背道而馳,很長時間為單位做不出成績,一個本來有把握完成的研發項目遲遲未交付,領導開始抱怨起來,一些人也似乎發現了他的秘密,他的一位上司找到他談話,說你雖然有才能,但是為公司做不出成績,不如退養算了。他順水推舟地說我也有此打算。於是領導同意了。臨別時把本不應該得的獎金也發給他,語重心長地說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每個人都有願望,衷心希望你實現願望。但也不要走火入魔,一味的鑽牛角尖危險了。有時候也適當轉移下精力和注意力,這對你有好處。如果心態調整好了,歡迎你隨時再回來,你很有才華,還年輕,這樣荒廢了太可惜。
上司和他關係不錯,平時也很倚重自己,他知道上司沒有點破那事,是給自己麵子,心裏十分感激。
於是他帶著“女兒”回到了家。他先把“女兒”藏在一樓的一個房間裏,沒有告訴妻子。“女兒”的“表現”還不盡人意,他想待他把“女兒”“調教”好,再給妻子一個意外的驚喜。
張揚:“那麼說,今天見到的蘭若是機器人了?你製造的機器人。”
老頭:“是的。”
張揚不覺倍感失落。
老頭:“其實她就是蘭若,蘭若就是她,她們已經沒有什麼分別了。難道這你都看不出來嗎?”
確實,除了不認識他,她的身材,她的容貌,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都是那麼生動、惟妙惟肖,她的每一個動作都那麼自然,一點都不生硬笨拙,絲毫看不出破綻。張揚不由得心生感概:“真沒想到原來她竟然是一個機器人,我一直都沒有看出來。她太像她了!”
“不,不是像,”老頭有些不高興,強調道,“她就是蘭若,蘭若就是她。明白嗎?”
“嗯,我明白了。可是,你是怎麼做到的呢?真是奇跡。”
“起初她不是這樣的,我把她藏在那間屋子裏,不讓她母親見到,因為那時她的‘表現’和女兒相去甚遠,我不想妻子見到她精神再受刺激,病情加重。憑我個人的能力,無法把她塑造成希望的樣子,很長一段時間,改造陷入瓶頸,再也沒有突破,她隻是擁有我‘女兒’的軀殼,卻不具有她的靈魂。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位貴人,才使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老頭又開始講起來。
那天晚上,老頭打開QQ,查找到了一個稱為“人工智能交流群”的QQ群,於是加入了進去,和QQ群裏的人聊起來。他在群裏講了他的事情。裏麵的很多人都是人工智能方麵的高手。一些人對他的做法不理解,認為他這樣做是異想天開,徒勞無功。隻有一個人對他的事情產生了興趣,回複他說如果可能的話,他願意試著去幫助他,因為他現在對這個課題也很感興趣,正在竭力構思怎樣編製程序,使機器人具有特有的性格、氣質、思想和情感。
那位網友對老頭的答複引起了群裏許多人的圍攻,說是兩個瘋子遇到了一起,不知要搞出什麼稀奇事來。網友不為他們的攻擊所動。認真和老頭探討起來。網友透露說他以前從沒試過,隻是有了基本的設想和思路,兩人可以慢慢摸索著來。
老頭把她女兒的性格、氣質、經曆等資料傳給了那個網友,供那個網友參考。那個網友細心看了,又補習了許多心理學、性格學方麵的書籍,不時回信谘詢一些相關細節。
五個月後,那個網友給老頭發來了一些龐大的程序和程序組件。叫他替換掉原來機器人裏麵的部分程序。
最初老頭持懷疑的態度:連機器人的主控程序的一部分都要替換,連同他以前認為滿意的一些程序組件都要替換,這樣會不會把自己辛苦幾年的獲得的一些成果付之一炬,反而使她回複到更加低級的狀態。但為了突破那個自己無法逾越的瓶頸,他賭了。結果賭贏了,機器人比以前更像“女兒”了,她的舉止言行甚至已經能給他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他仿佛已經感覺到了一些女兒存在的影子。
他把這個喜訊告訴了那個網友。那個網友也異常興奮,兩人徹夜長談。末了那個網友叫老頭仔細觀察機器人的各種反應,比較和以前有什麼異同,存在什麼問題,他好修改調試程序,並編製補充一些專門控製程序完善機器人。
經過不斷調試、修正,一年後,“女兒”已經變得和原來的那個難分彼此了。兩年後,“女兒”已經變得和原來的沒有什麼區別——除了喪失部分記憶。
他安排女兒做了幾次圖靈測試,女兒每次都順利通過圖靈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