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國際金融—誰在導演貨幣戰爭(3)(3 / 3)

泡沫經濟能夠形成具有以下兩個重要原因: 

第一,宏觀環境寬鬆,有炒作的資金來源。

泡沫經濟都是發生在國家對銀根放得比較鬆、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階段,社會經濟表麵上呈現一片繁榮,給泡沫經濟提供了炒作的資金來源。一些手中擁有資金的企業和個人把資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潛力的資源上,這就是泡沫經濟成長的社會基礎。

第二,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缺乏約束機製。

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約束,關鍵是對促進經濟泡沫成長的各種投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製,但到目前為止,各國仍缺乏有效的監控手段。這種投機活動發生在投機當事人之間,是兩兩交易活動,沒有一個中介機構能去監控它。作為投機過程中的最關鍵的一步——貨款支付活動,更缺乏監控機製。

【經濟學茶座】

泡沫經濟是對虛假繁榮經濟的比喻,意指經濟的發展不是憑內力驅動出來的,而是在搓衣板上用肥皂搓出來的光環。這種看上去美麗的泡泡停留的時間短暫,一個微小的觸動就可以讓泡沫化為烏有。

最早的泡沫經濟可追溯至1720年發生在英國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當時南海公司在英國政府的授權下壟斷了對西班牙的貿易權,對外鼓吹其利潤的高速增長,從而引發了對南海股票的空前熱潮。由於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其股價迅速下跌,猶如泡沫般迅速膨脹又迅速破滅。

正常情況下,資金的流動應當反映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運營狀況。如果金融投機交易過度膨脹,同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成長脫離,便會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形成泡沫經濟。

1988年8月23日,有“海角天涯”之稱的海南島從廣東省脫離,成立中國第31個省級行政區。海口,這個原本人口不到23萬、總麵積不足30平方公裏的海濱小城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經濟特區的首府,也成為全國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國”。

據《中國房地產市場年鑒(1996)》統計,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價格為1350元/平方米,1991年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漲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達到7500元/平方米的頂峰。短短3年,增長超過4倍。

高峰時期,這座總人數不過160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了2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平均80個人一家房地產公司,這些公司當然不是為了蓋房子,而是為了炒房子。

由於投機性需求已經占到了市場的70%以上,一些房子甚至還停留在設計圖紙階段,就已經被賣了好幾道手。每一個“玩家”都想在“遊戲”結束前趕快把手中的“花”傳給下一個人。1993年6月23日,當最後一群接到“花”的玩家正在緊張地尋找下家時,終場哨聲突然毫無征兆地吹響。當天,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發表講話,宣布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麵控製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

這場調控的結果,是給人口數占全國總人口0.6%的海南省留下了占全國10%的積壓商品房。全省爛尾樓高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閑置土地18834公頃,積壓資金800億元,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300億元。

由於貪婪人們甘冒高風險,由於承擔高風險又會心生恐懼,恐懼又導致了危機,而當人們從恐懼中恢複過來的時候,又再次陷入貪婪之中。一次次的惡性循環,也就導致了一次次的經濟危機。回歸理性,或許能使人們在貪婪和恐懼之間,找到一條財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