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國際金融—誰在導演貨幣戰爭(1)(3 / 3)

【經濟學茶座】

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一個平衡的彙率是使所比較的兩種通貨在各自國內購買力相等的彙率,偏離於使國內購買力相等的彙率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

現行的貨幣彙率對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會產生誤導。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麼以美元為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將減半。可是,這並不表明墨西哥人變窮了。如果以比索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且進口貨物對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這樣進口貨物的價格將會翻倍),那麼貨幣貶值並不會給墨西哥人帶來生活質量的惡化。購買力平價指數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對購買力平價理論持批評意見的經濟學者認為,假定所有國家的商品價格的相等是錯誤的,不同國家的人對於同一種商品的估價是不同的,例如一種在甲國是奢侈品的商品,在另一個國家可能隻是一般日用品,購買力平價理論沒有考慮到這種情況。彙率表示本國貨幣在另一個國家的購買力,而購買力平價彙率跟人們能在另一國買到多少東西無關。並且,購買力平價在統計學上具有欺騙性,例如可以通過精心選擇的商品獲得對某國有利或者不利的結果。

布雷頓森林體係——不得不說的國際貨幣體係

【經濟學故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為了籌措軍費大量發行紙幣,同時從美國購買軍用物資支付了大量的黃金。由於紙幣發行量劇增,黃金儲備量急劇下降,原先紙幣和黃金的比價無法維持,所以英國不得不在戰時停止英鎊兌換黃金,暫時放棄金本位製。在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中,英國的金本位製徹底崩潰。

隨後,各國紛紛發行不兌現的紙幣,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金本位製隨之告終。隨著美元的漸漸崛起,布雷頓森林體係時代開始到來。

1944年,來自44個盟約國國家的730多位代表齊聚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郡的華盛頓山度假賓館,足足開了20天的會議,終於討論出一個結果,那就是著名的布雷頓森林體係——世界上第一個全球性的金融貨幣體製協議,就是在此時誕生的。

【經濟學課堂】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相當程度上摧毀了世界貿易,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使得金本位製度徹底破產。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中,國際貨幣體係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蕩不定。因為每個經濟集團都想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解決自身的國際收支和就業問題,國際經濟呈現出—種無政府無組織的狀態。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的經濟、政治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的寶座,美元的國際地位因其國際黃金儲備的巨大實力而空前穩固。這就使得建立一個以美元為支柱的,有利於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國際貨幣體係成為可能。

1944年,盟國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已成定局,各國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商討戰後的世界貿易格局,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係,以促進戰後的世界貿易和經濟繁榮。最終,22個盟國代表簽署了《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可按35美元1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