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形成,暫時結束了戰前貨幣金融領域裏的混亂局麵,維持了戰後世界貨幣體係的正常運轉。固定彙率製是布雷頓森林體係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於金本位下彙率的相對穩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幣不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且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所以彙價的波動界限是狹隘的。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起了貨幣製度危機,導致金本位製崩潰,國際貨幣金融關係呈現出一片混亂局麵。而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使國際貨幣金融關係又有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混亂局麵暫時得以穩定。
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形成,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美國通過贈與、信貸、購買外國商品和勞務等形式,向世界散發了大量美元,客觀上起到了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同時,固定彙率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於彙率波動而引起的動蕩,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主要國家的貨幣彙率,有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
【經濟學茶座】
布雷頓森林體係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美國被確立為儲備貨幣國,這與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是分不開的,但也給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瓦解埋下了基礎。
布雷頓森林體係雖然推動了世界貿易的增長,但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因為布雷頓森林體係的最根本基礎是美國經濟。假若美國國際收支持續性逆差,美元對外價值長期不穩,美元則會喪失其中心地位。另外,美國要履行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義務,就必須擁有充足的黃金儲備。如果美國黃金儲備流失過多,儲備不足,就難以履行兌換義務,並且無力進行市場操作和平抑金價,美元比價下降,國際貨幣製度的基礎也將隨之動搖。布雷頓森林體係還規定了彙率浮動幅度需保持在1%以內,導致彙率缺乏彈性,限製了彙率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弊端逐漸暴露。1971年7月第7次美元危機爆發,尼克鬆政府於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這意味著美元與黃金脫鉤,支撐國際貨幣製度的兩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1973年3月,西歐又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馬克的風潮。3月16日,歐洲共同體在巴黎舉行會議並達成協議,聯邦德國、法國等國家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彙率。至此,戰後支撐國際貨幣製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彙率製度也完全垮台,這宣告了布雷頓森林體係的最終解體。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美元一統天下的局麵不複存在,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係將向各國彙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單一的貨幣製度越來越難以滿足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這是布雷頓森林體係瓦解的根本原因。
熱錢——燙手的山芋
【經濟學故事】
關於熱錢先生的報道往往充滿了負麵性。為了追求利潤,他飄忽不定,每到一地都一擲千金,攪得當地本幣升值、房產暴漲、股市狂飆,而一有風吹草動,又決絕地離開,全然不顧身後罵名。1992年拋空英鎊、1994年逃離墨西哥、1998年做空泰銖,所到之處,滿目瘡痍,但賺得盆滿缽滿的他,根本顧不上爭議,即使偶爾被逼認錯,他也會搬出“資本自由流動”的理論來搪塞。
聰明絕頂的熱錢先生,總在尋找下一個獵物。新世紀到來時,他的目光瞄準了中國。當時,不斷升值的人民幣和日益走高的資產價格讓他垂涎三尺,但與以往不同的是,由於資本項目管製,去中國的路似乎是封死的。
中國外彙局對於熱錢先生可能出入的經常項目的監管一直在加強,還查處了很多起典型案例,他進入中國的路是越來越難走了。他也感歎:“錢,越來越難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