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管理困惑(1 / 2)

在簡要勾畫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之後,進入企業內部,我們仍然會發現很多令管理者困惑的問題,而且這些實際問題可能令管理者更加頭疼。

現在回想2008年,應該說是最為紛繁複雜的一年,這也不奇怪,在浩瀚的信息中,不斷湧現出“百年”不遇,“百年”期盼的詞句來。對我來說,最親密的一個“百年”,就是“MBA百年”了。1908年初創於哈佛的MBA項目至2008年時正好百年,也許,哈佛的MBA項目初創者沒有料到,經過百年的發展,MBA會有如此宏大的規模,但MBA確實改變了世界的發展進程。1991年,MBA在我國的九所院校首次設立,而我就是當年的首批學員。我先在天津大學讀的MBA,而後,我又上了北大的EDP,清華的EMBA,這都是後話,關鍵的一點是要講的,那就是在我國2008年的“MBA百年”慶典中,我被評選獲得“中國MBA成就獎”。

在獲獎的理由中是這樣講的:欒潤峰,獨創了一門管理思想體係,並自己實踐,還創造性地固化出一套管理工具——利用互聯網的軟件,使廣大管理者方便地解決管理問題。

2008年,對廣大管理者而言,最難避開的“百年”應該是,格林斯潘所說的,由美國產生,並已經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它百年不遇。如果說在這之前,我們手捧MBA書本,讀著海外的MBA案例還是津津有味的話,那麼今天,我們的管理者們就有點困惑了。

誰是吾師,其實,誰是吾師是一個老話題,隻是今天連原來拿來做幌子的招牌都不好用,這就徹底地麻煩了。

在“中國MBA成就獎”的授獎大會上,我們私下交流時,有人談到股票,北大縱橫的王璞說,你先別說,你說說你自己有沒有炒股,你不炒股,說股票,那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也許是點到實質了,以自己的設想,讓別人試驗,這多少有點不仁。古人說得好:切膚之痛。你不切膚,哪能知道那個“痛”。

看看今天,每個周末,我們的管理者帶著一周的疲倦與煩惱,走進一個個殿堂。北大、清華等學府及培訓機構的課堂裏擠滿了正襟危坐的管理者,講台上,教授們正滔滔不絕地傳授著解惑之道。這些“道”聽起來很是令人振奮,但往往是:聽起來激動,回去後無法動。我記得有一次,北大的一位教授在講台上坦言:你們千萬別全聽我的,別自廢武功,論管理,我聽你們的還差不多,無論怎麼說,你們還管了一幫人,而我,連幾個人的教研組都管不好。這正是今天的寫照:

案例是修正的。

管理學院連自己的幾十位教授也沒管好。

管理學的專家教授自己從未管過人。

管理軟件公司自己不用管理軟件。

……

我們的管理者該如何是好?

以上的講法,並不是鼓勵管理者不去聽課,也並不是說,沒有去聽管理課程的管理者應該欣慰自己沒有上當。信息化管理中早就有這麼一句話,大家應該是耳熟能詳:不用ERP是等死,使用ERP是找死。這兩個死是不一樣的,等死的死是一定死,而找死的死是可能讓你清楚了死的路數後,你能不死。

對今天的管理者而言,市場是一把刀,不存在你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路數,你必須勇敢地去尋找適合你企業的管理之道,否則,市場之刀會隨時砍向你。尋找適合我們企業的,能確實解決我們管理問題的管理之道是我們所不能回避的。

作為管理者我也煩,煩的原因是原來我們還能自我安慰的西方案例,在最近一輪經濟危機爆發後,已經失去了它作為案例的權威性。即使沒有這場危機,我也對這樣的教案來指導我們產生過懷疑。

看了西方企業的案例,清楚他們做案例的方法,我就產生了如下思考。

思考之一:他們太理性了,管理由實驗而出,太奇妙了。

新建一個超市,會去請一家谘詢公司,谘詢公司派上一群從沒有做過超市的MBA,帶上教科書及相機,每天記錄並進而依據所有消費者來的消費路徑,調整貨物的擺放,這就行了。你說這西方人也是,怎麼總是一個習性,一種走法。後來我聽說了如下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