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美爾先生一邊說,一邊讓富蘭克林去拿椅子。
原來前麵這個人就是費城的費斯市長。他一邊擺手示意不用客氣,一邊說:“哦,我今天來這裏,是為了找一個叫本傑明的年輕人的。”市長一邊說,一邊環視了一下屋子。
屋子裏的光線有點暗,費斯市長才看清屋子裏其實就有兩個人。
於是市長指著富蘭克林說:“這是本傑明先生吧?”
凱美爾沒有想到,市長竟然是來找自己的小夥計的,於是趕快回答說:“是啊,這就是本傑明。”
“快給市長問好。”凱美爾急忙讓富蘭克林過來。
富蘭克林走上前,向市長行了一個禮,然後說:“我就是本傑明。請問市長先生有什麼事情嗎?”
富蘭克林不知道這個市長怎麼會認識自己,也不清楚他到底找自己什麼事情。
“哦,荷爾摩先生你認識吧?”市長問道。
“那是我的姐夫,市長難道認識他嗎?”富蘭克林反問了一句。
“是啊,我們是老朋友了。今天來找你正是受他的委托,希望你能到我家裏來一趟。”市長一邊說,一邊給富蘭克林留下了自己的地址。
最後市長又叮囑了富蘭克林一句:“今天晚上8點,希望先生準時來啊!”
市長走後,凱美爾老板拍了拍自己這個小夥計的肩膀說:“真沒有想到,你在這裏還有熟人。”
富蘭克林正要說自己今天的工作還沒有做完呢,凱美爾老板說:“你去準備一下吧,這可是到市長先生家裏做客。這裏的活你不用管了,我一個人就行。”
就這樣,富蘭克林脫下了工裝,回到了朵布蕾家的住處,換了一身幹淨點兒的衣服。然後,富蘭克林拿著市長留下的地址,一個人向市長家走去。
街上的人很多,可是富蘭克林卻沒有多少心思看這些東西,他一邊走一邊想著市長找自己的事情。富蘭克林一邊想,一邊向前走。在不知不覺中,富蘭克林已經穿過了中心廣場,從市政府的一側走過,前麵不遠就是市長先生的家了。
富蘭克林遠遠看到,市長家是一幢白色的建築,門前有高大的梧桐樹。看看時間,正好準時,他按響了市長家的門鈴。這時有一個仆人快步來開門。
富蘭克林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仆人說市長在客廳等著呢!
然後,在仆人的帶領下,富蘭克林來到了市長家的客廳。市長看富蘭克林進來,從沙發上站了起來。
雙方寒暄了幾句後,費斯市長下令開飯。這時市長夫人和他們的幾個孩子也出來了。席間,費斯市長說起他和富蘭克林的姐夫在一條船上幹了十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前幾天接到老朋友的來信,希望他能照顧一下遠離家鄉的小弟。
富蘭克林也講起了自己的人生經曆:自己如何給哥哥當學徒,如何寫稿子,如何一個人逃跑出來,如何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打工……
市長聽了富蘭克林的話,表示了自己的敬意,他為這個年輕的小夥子有這樣的膽魄而欽佩不已。
市長說:“你不能一直跟著別人打工當學徒。你也要有自己的事業,你可以開自己的印刷廠啊!”
富蘭克林苦笑著說:“那談何容易啊!我來這裏不是很久,對一切還不是很熟悉啊!”
市長說:“這樣,你盡管辦吧,一切手續我來幫你辦。”
“可是資金的事……”富蘭克林吞吞吐吐地說。
“資金?資金的事你還用愁嗎?你的父親和哥哥都有自己的產業,他們不是可以為你籌措嗎?”
“可是我從離家出走那天起,就立下決心自己憑能力創業,並不想依靠家人的。況且他們根本不相信我有這樣的能力。”
“那這樣吧,資金的事你也不必發愁,我來為你想想辦法。”市長說。稍微停頓了一下,費斯市長又說:“這樣吧,我給你父親寫一封信,你帶給他看,他看過信一定會支持你的。如果他不支持你的話,你可以再來找我,我一定給你想辦法。”
吃過飯後,富蘭克林又和市長談了一會兒話,市長拿起筆寫了一封信,交給了富蘭克林。然後,市長把富蘭克林送到了大門外。富蘭克林一邊走,一邊在心裏高興地想:“市長可真是一個大好人,將來我一定會報答他的知遇之恩的。”
回到了自己的住處,這件天大的好事真是讓富蘭克林難以入睡,於是他想,何不把這件事告訴房東一家呢!此時的富蘭克林以自己的聰明和能幹,已深深博得了房東德裏一家的認同。
而且在這一段時間裏,富蘭克林與朵布蕾開始了戀愛。他們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德裏夫婦的默認。於是,富蘭克林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朵布蕾和他的父母,德裏一家也非常高興。
不過,富蘭克林還必須回家一趟,這樣才能把市長的信帶給父母。可是,還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同意呢!
首先,必須得向老板凱美爾告假,因為這件事情沒辦成之前,這個工作還不能一下子辭掉。富蘭克林隻說自己要回家一趟,有些事情需要處理。
凱美爾自從知道富蘭克林有了市長這樣的朋友後,對富蘭克林的態度可以說非常恭敬,富蘭克林要請假,哪有不允許的。請好假後,富蘭克林就回去收拾東西了。
聽說富蘭克林要走,朵布蕾難舍難分,她一邊幫富蘭克林,一邊止不住流下了眼淚。
富蘭克林說:“很快就會回來了,不用擔心。”
1724年4月28日,朵布蕾把富蘭克林送上了開往波士頓的船,返回離別了半年之久的故裏。
旅途順利,當富蘭克林意外地出現在他們麵前時,全家人都喜出望外,父母兄弟姐妹都忙著問候他、款待他。隻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他的哥哥詹姆斯。
富蘭克林把費斯市長寫給父親的信鄭重交給父親。看過信後,父親感到有點意外,但一連幾天卻閉口不談這件事。
富蘭克林的姐夫荷爾摩極力在嶽父麵前支持市長的看法,他指出讓富蘭克林開店這一計劃是可行的。但佐賽亞認為費斯市長對這事的考慮欠周到,力圖讓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去開業是件不靠譜的事。
同時,佐賽亞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富蘭克林隻要辛勤勞動,並且能夠節儉,隻要三年時間就能攢足資金去創業。而且那個時候他正好成年,也不用家人擔心了。即便那時,兒子錢不夠,他做父親的,當然會幫忙湊足。
因此,佐賽亞在給費斯市長的回信中,措辭委婉地表示,他不能資助兒子開業,原因是自己的兒子年紀太輕,去經營管理這樣需要大筆資金才能開辦的企業,是不太合適的。
盡管這樣,佐賽亞還是為自己的兒子高興。畢竟,兒子從當地有聲望的人那裏得到這樣一封滿是溢美之詞的信,得以在短時間裏靠自己的勤奮在舉目無親的環境中安下身來,還是讓人感到欣慰的。
富蘭克林抽空去看望了哥哥詹姆斯,詹姆斯卻冷淡地接待了他。
不過印刷廠的工人們很熱情,七嘴八舌地打聽費城的各種事情和富蘭克林在那裏生活的情景。
富蘭克林還去看望了好朋友格林。格林聽了富蘭克林對費城的描述,決定也要上那裏去。
格林辭去了在郵局的差事,先從陸路往羅德艾蘭去了,而把他的數量不少的書籍托付給富蘭克林運送到紐約去。兩人約定在紐約碰頭,再同去費城。
由於哥哥詹姆斯拒絕和解,父親隻好允許富蘭克林仍然回到費城工作。臨行前,佐賽亞告誡兒子,在費城應尊重當地人士,不要隨便談論國事,不要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那樣會為自己惹麻煩。
於是,富蘭克林又踏上了七個月前的離家之路,不同的是這一次獲得了家人的允準和祝福。
從紐約,富蘭克林和格林同行回到了費城。
德裏一家人再次見到富蘭克林,都非常高興,特別是朵布蕾,更是興奮地拉住富蘭克林的手,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重回費城的第二天,富蘭克林就把父親的信給市長看了。市長看過信後,顯然不以為然,他認為老富蘭克林太過謹慎。
最後,市長說:“既然他不願幫你開業,我來幫你。你把必須從英國購買的東西列一張單子,我幫你籌措資金。等你有能力時再還給我。我堅決要讓這裏有一家好印刷廠,我也相信你一定會成功。”
富蘭克林被市長話中的誠意所打動,便列出了一家小型印刷廠所需的設備和物品,價值一百英鎊左右。
市長過目以後,又提出由富蘭克林自己去英國選購,不僅可以檢查各種設備的質量,而且可以借機認識一些書商,為日後出售書籍文具建立某種聯係。富蘭克林非常讚同他的看法。
在等待去英國選購設備的這段日子裏,富蘭克林把自己的工作辭掉了,準備要自己大幹一場。
同時,富蘭克林和朵布蕾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幾乎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是,結婚的事情卻遭到德裏太太的反對。德裏太太認為,他們太年輕,剛過18歲,而且富蘭克林即將去英國辦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所以現在不能結婚。
經過富蘭克林的爭取,德裏太太說,如果要結婚,必須等到富蘭克林回來,自己的店開起來的時候。
不幸滯留英國
去倫敦的日期已經確定,馬上就要動身了。但起程之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還一直沒有完成,那就是費斯市長的信一直未能取到。
市長原來說,他要幫助富蘭克林籌措資金;可是他後來又說,會給富蘭克林寫一些親筆信,富蘭克林到英國後,可以從他的朋友們那裏得到資助。
可是,市長指定領取信件的日期一次又一次延後,直到富蘭克林要辭行的時候,他還沒有得到。就在富蘭克林最後一次取信並辭行時,也沒有能見到市長,而是市長秘書布德博士出來見他。
布德說市長正忙於寫信,在開船之前他會到紐卡斯爾去把信件交給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聽後,這才放心離開了。他想,市長先生也許真的太忙了吧!
回到住所,富蘭克林和朵布蕾依依惜別,又辭別了朋友們,便登船離開了費城。
不久,富蘭克林乘坐的船在紐卡斯爾停靠了。富蘭克林上岸去找費斯市長。富蘭克林到當地政府一打聽,果然,費斯先生在紐卡斯爾城,然而他公務纏身,根本就沒有時間見富蘭克林。
這次還是市長的秘書出來,傳達了市長的口信,並說將把信送到船上去。富蘭克林隻得回到船上,一心等信。船開前,一個人來到船上,他在向富蘭克林招呼。富蘭克林一看,原來是艾爾軍官,他曾經和市長一起到過富蘭克林工作的印刷廠。
艾爾軍官說,市長讓送來的信已經交到了船上,到時找船長拿就行了。說完這些,船也要開了,艾爾軍官下了船。
船行了一會兒,富蘭克林向船長要那些委托自己麵交的信,船長答應到達英國前讓他去拿。
但是,在船已駛入英吉利海峽,航程即將結束時,富蘭克林從信袋中翻尋,卻找不到一封托他麵交的信。富蘭克林揀出六七封信,從筆跡看有可能是與他有關的信,因為其中有一封是寫給皇家印刷廠的巴斯克特,另幾封是寫給文具商人的。
1724年12月24日,商船在倫敦港口抵岸,富蘭克林下了船先按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一個文具商,把信交給了他。
文具商拆信看過,卻憤憤地說:“哼!這家夥完全是個騙子。我已和他沒有來往,我也不收他的信。”
說著,文具商人把信退給了富蘭克林。
雖然在文具商那兒碰了一鼻子灰,但富蘭克林並沒灰心,他想:“也許店主與市長有過什麼誤解還沒消除吧,我可以再去找別人的。”
於是富蘭克林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又來到了一家文具店。
老板看完信後,冷笑著說道:“什麼市長,這個該死的大騙子,他還欠我500英鎊沒還呢!怎麼,你是來替他還錢的嗎?”
富蘭克林聽了這些話後,仿佛一盆涼水從頭上澆了下來,滿懷誠意的市長,怎麼會欺騙自己呢?
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他又找出了兩封信,準備再去試試看。誰知打聽了半天,信封上的那兩個地址壓根兒就不存在。
此時的富蘭克林才從夢中醒來,原來自己是被市長的酒後戲言愚弄啦!
現在自己一走幾千公裏,橫渡大西洋,來到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但自己的夢想無法實現,現在恐怕自己的吃住都沒有著落了,更別提回費城的船票啦!
這下子該怎麼辦呢?好在年輕人生來樂觀,而且有自從離家以來的許多經曆,使他並沒有因此而被嚇倒。
富蘭克林首先找到了一個叫杜諾的先生。這是他在船上新認識的,雖說剛認識,他們已經非常投緣。杜諾先生是一個商人,他來英國辦點事,在船上分手的時候,他告訴富蘭克林如果有事,可以找他,並給了地址。
找到杜諾先生後,富蘭克林說了自己的事情。
聽了富蘭克林的遭遇,杜諾先生首先表示了同情,同時他說:“那個市長肯定是一個騙子,別對他抱什麼期望了。”
“可是現在,我該怎麼辦呢?我還怎麼回費城呢?”富蘭克林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
“既來之,則安之。倫敦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城市,印刷業也是相當繁榮的。你可以到印刷廠找一份工作,先解決燃眉之急。”杜諾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富蘭克林點頭稱是。
杜諾先生繼續說:“你在費城和在倫敦不是一樣,都要遠離家鄉嗎?既然來到了倫敦,正好一麵謀生,一麵再多積累一些印刷方麵的知識,將來回到北美去開創自己的一番事業。”
為了維持生存和積攢回費城的費用,富蘭克林聽從了建議,開始在倫敦找工作。
還好,富蘭克林很快便在巴托洛巷的一家著名印刷廠找到了工作,印刷廠的老板叫薩繆·博姆。
在印刷廠,富蘭克林的任務是為伍萊斯頓的《自然宗教》第二版進行排字。在排字過程中,富蘭克林發現伍萊斯頓有些理論的論證相當不充分,於是他便寫了一篇短短的哲學論文,名字叫《自由與貧困、快樂與痛苦論》。
通過這篇文章,富蘭克林批評了伍萊斯頓的那些理論。老板博姆誇讚,這個年輕人不簡單,是個有才能的人。
富蘭克林將自己寫的文章印了100份,饋贈給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份偶然落入了一位外科醫生手中。
這名醫生名叫朗思,他曾寫過一本《人類判斷的不謬性》。朗思看過富蘭克林的文章後,感覺寫得非常好,主動和富蘭克林聯係,並很快熟識了。
不久,通過朗思,富蘭克林又認識了其他一些英國人,如《蜜蜂寓言》的作者伯納德·門德威爾、文學博士朋伯敦。
從此,富蘭克林開始和英國的知識界人士交往。
當時富蘭克林每個月拿到工資後,一定會去書店買書。這個身居異鄉的遊子,尤其對於記載有關雷電的書籍異常感興趣。
富蘭克林一直如饑似渴地探求著雷電終究是什麼東西,但是沒有一本書能夠解開這個謎團。
《希臘神話》裏麵把雷電說成天帝宙斯的武器。教會的經書上則宣稱,雷電是上帝發怒的表現。這些都是神話的幻想和宗教的偏見,富蘭克林不相信這些,可是又說不出雷電產生的真正原因。
但是,富蘭克林並沒有因而放棄探求真理的決心,隻要一有空餘時間,他仍然堅持去書店看自然科學方麵的書籍,希望找到一些更合理的解釋。
一天,富蘭克林在書店裏結識了一位彬彬有禮的學者,這就是朗思先生。朗思先生也常來書店看書、買書,與富蘭克林漸漸熟悉後,富蘭克林才知道他是一位科學家。
於是,富蘭克林就恭敬地向朗思請教:“先生,您能告訴我雷電究竟是什麼東西嗎?”
朗思思考了一下說:“一般人都把它當成上帝的怒火。我覺得至今為止比較科學的解釋,應該是它是一種氣體爆炸。”
“什麼,氣體爆炸?”富蘭克林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解釋,顯得非常吃驚。
“您的思想可是前無古人啊!先生,您能給我詳細說說為什麼嗎?”富蘭克林帶著崇敬的神態說。
朗思笑了,他說:“這是荷蘭科學家布爾哈新近發表的見解。我也是從書上看來的。”
“那雷電究竟是什麼氣體在爆炸呢?”
“那隻是一個推測,還沒有具體的實驗來證明。不過我相信,那絕不是什麼上帝的怒火,你說呢?”
“先生說得太對了。我也很讚成您的說法。”
兩個人像相識多年的朋友一樣,坐在一起有談不完的話題。
從那以後,朗思常常邀請富蘭克林去家裏做客,經常帶他去參觀自己親自種植的植物園。
令富蘭克林更高興的是,在此期間,他結交了小不列顛街住處隔壁的書商,並達成了借書協議。因此,富蘭克林出了一筆不多的費用,便可借閱書商的任何書籍。
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1725年底富蘭克林離開了博姆的印刷廠,在一家規模更大的印刷廠找到了一份印刷工的工作。
這家印刷廠叫瓦茨印刷廠,位於林肯協會廣場。這個印刷廠僅印刷車間就有工人五十多個,印刷和排字有著明確的分工;機器也是大型的,自動化程度很高。
進入這家印刷廠後,富蘭克林成為唯一不喝酒的工人,其餘的五十多名工人全都嗜好啤酒如命。
由於富蘭克林經常替嗜酒者墊付酒錢,所以在工人們中間威信很高。還由於富蘭克林被公認為是一個高明的幽默諷刺家,所以工人們都非常喜歡他。
在排字間工作期間,由於富蘭克林排字異常迅速,總是被派完成急件。而這類工作的報酬一般比較高,因此他的生活大大改善了。
另外,富蘭克林在瓦茨印刷廠還結識了一位新朋友,這是一個叫偉果的工人。在與偉果的交往中,富蘭克林發揮了自己的長項,教會了他和他的一個朋友如何遊泳。
富蘭克林熟練的遊泳技巧博得了偉果親友們的讚歎和羨慕,加上在學習上兩人對同樣的問題感興趣,友情逐漸加深。
最後,偉果向富蘭克林提議一同去歐洲旅行,靠在各地印刷廠打工維持生活,得到富蘭克林的讚同。不過這次計劃最終沒有成行,因為富蘭克林的忘年交杜諾先生阻止了他們空想的計劃。
終於回到了家鄉
在倫敦生活的這段日子裏,富蘭克林和杜諾這位在船上認識的朋友,從未中斷過聯係。盡管富蘭克林和杜諾的年齡差別很大,可是兩個人非常投緣,特別是當他們知道了互相之間的人生經曆之後,關係就更好了。
杜諾對於富蘭克林小小年紀就出來闖蕩的勇氣,非常敬佩。而當杜諾講起自己過去的一段經曆時,給富蘭克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原來,杜諾曾在布列斯托爾經商虧了本,欠了許多的債,但受到債主的寬恕。後來,杜諾在到美洲做生意掙得了大筆錢財,然後和富蘭克林同船返回了英國。
到英國後,杜諾專門設宴,款待了他舊日的那些債主們,以感謝他們當年的善意。因為時間已經很遠,而且欠賬並不多,所以客人們也別無他圖,隻不過就像老朋友會麵一樣,一起吃個飯。
但是一道菜用過,客人們發現各自的盤子下放著一張支票,上麵的款額正是當年杜諾未能償還的債款,還加上了利息。
杜諾的這種誠信精神,深受富蘭克林的敬仰。富蘭克林認為,杜諾先生的這種為人,是非常值得自己學習的。所以杜諾先生的意見,總能得到富蘭克林的尊重。
這次就是這樣,當杜諾先生聽了富蘭克林的計劃後,認為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他轉而規勸富蘭克林,認為還是應該做準備,回到費城去。
然後,杜諾告訴富蘭克林他自己不久將回到費城,準備在那裏開設一家商號,目前正在采購貨物。最後,杜諾提出願意雇傭富蘭克林為店員,替他管賬、簿記、守店,並允諾將來要提拔富蘭克林,使他發財致富。
杜諾先生給富蘭克林的年薪是50英鎊的賓夕法尼亞幣,當然這隻是一時的。富蘭克林看中了跟著杜諾先生幹的前途,所以毫不猶豫地辭去了印刷廠的工作。
雖然杜諾給他的報酬,還遠遠比不上他在印刷廠的工資報酬,雖然那個印刷廠的老板非常熱心地挽留富蘭克林,他最終還是辭掉了工作。
從此,富蘭克林開始每天跟隨杜諾先生,著手進行在北美開店的各種準備工作。
1726年7月23日,富蘭克林隨杜諾從伯克郡的格雷夫森德上船,向北美洲揚帆而去。
同一年半前初次遠航時相比,青年富蘭克林已有了很多顯著的變化。異鄉的生活給富蘭克林帶來了收獲,也留給他了很多創痛,但是這一切都在使他成熟。
富蘭克林不再是這條航線上初次出現的愣頭青小夥子,而變成一位在人生道路上摸索過也奮鬥過,而且最終沒有倒下、以為自己的前程一片光明的自信青年。隨著前行的船,富蘭克林的心也遊動起來:多年不見,不知父母親可否安康?還有自己心愛的姑娘,是否可愛依舊?
望著波濤滾滾的大海,回顧著自己離家幾年來的種種遭遇,富蘭克林不禁思緒萬千,不管人生的道路如何艱難險阻,他都暗下決心,一定要開創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1726年10月11日,富蘭克林結束了倫敦的19個月的生活後返回了費城。回到費城後的最初幾個月,富蘭克林一邊忙於他的新活計,一邊打聽家裏的情況,還有女朋友朵布蕾的情況。
讓富蘭克林痛苦的是,他的未婚妻朵布蕾因為一直沒有他的消息,早已嫁給了別人,她的父母也搬到外地去了。不過還好,家裏一切平安,這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這時,杜諾先生在水街租下一家店麵,在那裏出售從倫敦購回的貨物。富蘭克林照料生意,跟杜諾學習記賬,他們生意辦得紅紅火火,富蘭克林也忙得忘記了悲傷。
不料好景不長,1727年2月,杜諾一病不起,不久離世。杜諾去世後,鋪子由遺囑執行人接管,富蘭克林失去了在杜諾鋪子裏的工作。
從英國歸來前夕,富蘭克林曾經憧憬著自己跟著杜諾學做生意,然後發家致富。可是現在,這個人生遠景就像海市蜃樓一樣,永遠消失不見了。
剛剛年滿21歲的富蘭克林現在得一切重新開始。
那以後,富蘭克林又開始堅持不懈地找起了工作。為了生存,他給商人當過秘書,給有錢人家的孩子當過遊泳教練。但都沒能幹長,因為在他的心底,他還是深深眷戀著印刷業。
費城的姐夫荷爾摩勸富蘭克林仍從印刷業謀出路。原來的雇主凱美爾以高薪為條件,希望富蘭克林回他的印刷廠。
這主要是凱美爾新開了一家文具店,自己實在忙不過來,而自己的手下沒有一個像富蘭克林一樣成熟的印刷工人,正好讓富蘭克林替他管理印刷方麵的生意,並且可以培養一些熟練工人。
富蘭克林很快發現了凱美爾當初苦苦糾纏自己來印刷廠的原因。這些工人幾乎都不懂印刷技術,凱美爾用低薪雇傭了他們,並答應可以一邊幹活一邊學習技術,富蘭克林是來當師傅的。
不過想到眼下也沒有什麼好去處,富蘭克林也就沒有說什麼,先幹著吧。
在這段時間裏,富蘭克林和以前的詩友們繼續往來。此外,富蘭克林還認識了城裏一些有發明天才的人,並在凱美爾自定的休息日即禮拜六和禮拜日兩天讀書。
1727年秋天,富蘭克林和幾個朋友組織了一個交流和切磋知識的團體“共讀社”。其中除了富蘭克林外,還有幾名凱美爾印刷廠的工人。
富蘭克林是“共讀社”的靈魂。是他組織了這個團體,並指導它的活動,是他提出多數在該社進行討論的題目。
在“共讀社”成立之初,富蘭克林提議把大家的書籍集中起來放在聚會的地方。後來經過努力,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圖書館。
這家圖書館是北美所有訂閱圖書館的鼻祖。又有誰會想到它其實是由一夥年輕好學的手工工匠和商人在富蘭克林倡導下才辦起來的呢!創辦自己的印刷廠
凱美爾其實並不是真心想要雇傭富蘭克林的。富蘭克林明白,當自己把工人們教會的時候,也就是自己不得不離開這個印刷廠的日子。
但是,富蘭克林還是盡自己所能工作,贏得了店裏學徒們的尊敬。當然,最初凱美爾對富蘭克林也十分殷勤。
意料中的事情在半年以後發生了,凱美爾對富蘭克林的態度忽然發生了變化。凱美爾經常擺起老板的麵孔,對富蘭克林的工作吹毛求疵。
富蘭克林當然不會隨便忍受屈辱,終於有一天,他們大吵了起來,富蘭克林憤然離去。再度失業的富蘭克林本來準備返回波士頓老家,這個時候他的朋友梅蘭笛向他提出,回家還不如在這裏自己開店。
聽了這話以後,富蘭克林自己創業的念頭又一次在腦際閃現。但是自己開店的最大困難是沒有資金。
對此,梅蘭笛說:“我和凱美爾的合同在明年春天期滿,到那時候我們可以在倫敦購置設備運回來。我知道我的技術不好。假如你願意,你出業務方麵的技術,我出資本,所獲利潤,我們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