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貧窮(3 / 3)

“你們是什麼人,我憑什麼要把包給你們?!”富蘭克林麵無懼色地大聲說。

那三個家夥一看,今天遇到了一個硬茬子,不動點武力是不行的。於是他們二話沒說,就撲了過來。

富蘭克林想,擒賊得先擒王,必須先製伏那個大個子才好。

於是,他揮起拳頭向那個大個子打去。四個人一場惡戰。

沒一會兒,大個子的眼睛腫了起來,另外兩個人臉上沾滿了血,富蘭克林也被打得鼻青臉腫。

情勢有些危急了,富蘭克林終究有些寡不敵眾,現在已經被三個地痞壓在了最下麵。這些壞蛋們的拳頭像雨點般落在了富蘭克林的身上,可是他仍然死死地抱住自己的那包書不放。

這時,恰好有一個少年路過這裏,他看見三個人欺侮一個人,非常生氣。

“不許欺負人!”這個少年大吼一聲,然後向這幾個人直衝過來。

三個地痞忽然聽到後麵有聲音,他們不得不停下手,向後麵看。

當這幾個家夥看見來的也不過是一個十多歲的少年時,就沒有把他放在心上。

“你是哪兒來的,也敢來管大爺的閑事?!給我滾遠遠的,不然小心連你小子一塊兒揍。”那個高個少年說。

這時富蘭克林已經從地上爬起來了,他一邊擦嘴角的血,一邊大聲說:

“別讓這幾個流氓跑了,他們搶東西!”

那幾個家夥瞪著眼睛看了一眼富蘭克林,說:

“小子,打你是輕的,還敢在這兒胡說?!乖乖把東西給大爺放下,給我走人。”

“憑什麼,你們想要就要啊!你們是什麼人,敢隨便搶人家的東西。”富蘭克林不甘示弱。

那幾個家夥看不來硬的不行,於是又向富蘭克林圍了過來。那個見義勇為的少年一看,從後麵就下手了。

富蘭克林一看有人幫忙,也忘記了自己身上的痛,兩個人與三個地痞又打了起來。兩軍對陣雖然是二比三,但三個地痞漸落了下風,為首的大個子眼見情勢不妙,於是大喊:“兄弟們,快跑!”

於是,這三個家夥狼狽地鑽進一個小胡同,一會兒就看不見蹤影了。富蘭克林他們沒有追趕。

這時,富蘭克林才想起幫助自己的這個朋友,他抹了抹臉上的血,向那個少年鞠了個躬。

“多謝你救了我。我叫本傑明·富蘭克林,是印刷廠的學徒。”富蘭克林誠懇地說。

對方也友好地向他還個禮,並拍了一下富蘭克林的肩膀,高興地說:

“我叫約翰·格林,也是個印刷學徒,咱們還是同行呢!”

夜幕降臨了,格林一路上與富蘭克林談笑風生,一直陪伴富蘭克林來到馬爾太家門口,兩個人告別並約定了再見麵的時間。

富蘭克林敲開了馬爾太家的門,說明自己的來意後,跟著仆人上了二樓。

來到二樓,仆人讓富蘭克林在門外稍等,自己進去報信。

一會兒,仆人出來了,讓富蘭克林進去。來到屋裏,富蘭克林一眼就看見一個矮胖壯實的紳士正坐在壁爐前讀書。

仆人對他說:“這位就是馬爾太先生。”

“馬爾太先生,我是書店的夥計,是來給您送我們新出版的書的!”富蘭克林一邊鞠躬一邊說道。

馬爾太先生抬起頭,看了看這個滿臉掛彩、衣服也撕得破破爛爛,卻又彬彬有禮的少年,十分詫異地走到富蘭克林的身邊。

“小夥子,你這是怎麼了?”主人和藹地問道。

“先生,剛才半路上,有人要搶我要送給您的書,為了保護您的書,我進行了英勇的奮戰。”富蘭克林不乏幽默而又略帶自豪地挺了挺胸膛說。

“啊,小夥子,你可真勇敢。”

馬爾太先生十分感動,接過了富蘭克林的書。隨後,馬爾太先生又從口袋裏掏出了一枚銀幣,一邊遞給富蘭克林,一邊微笑著說:

“太感謝你了!小夥子,這個銀幣你拿去買點點心吃吧!”

可是富蘭克林並沒有去接馬爾太先生的錢,此刻的富蘭克林被馬爾太身後那一排書櫃裏整整齊齊排放的書給吸引住了。

富蘭克林略帶靦腆地說道:

“先生,我不想要您的銀幣。如果您能借給我一本書讀就好了!”

“小夥子,你喜歡讀書啊!我的書櫃有許多書,你可以隨便挑選你喜歡的,下次來的時候記著送來就行。”

富蘭克林聽了馬爾太先生的話,簡直高興極了。這些書簡直讓人目不暇接。最後,富蘭克林挑了一本希臘著名史學家色芬的名著《蘇格拉底回憶錄》,歡天喜地地告別了主人。

馬爾太先生親自把富蘭克林送出了門,並對富蘭克林說道:

“你可以隨時到我這兒來借書。”

富蘭克林帶著從馬爾太先生那兒借來的書回到印刷廠時,詹姆斯和其他工人都早已進入了夢鄉。

富蘭克林悄悄地用冷水洗了把臉,隨即爬上了自己住的閣樓,點燃了半截蠟燭,津津有味地讀起了這本剛剛借來的書。

書中詳細地介紹了蘇格拉底的人品、思想和辯證法,把富蘭克林帶進了一個閃爍著哲理光芒的思想世界。

蘇格拉底的思想和辯證法給富蘭克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如饑似渴地開始在哲人們的思想裏漫遊……嚐試詩歌創作

自從富蘭克林那天晚上遇到格林之後,兩個人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們經常找時間一塊玩兒。通過談話,富蘭克林才知道,格林也是窮人家的孩子,他來自蘇格蘭,到這裏的時間還不是很長。

格林還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少年,由於上不起學,也像富蘭克林一樣早早出來當學徒了。

有一天下班後,格林帶了他的幾個朋友來找富蘭克林。他的這些朋友也都是各個印刷廠的學徒,而且也大都喜歡讀書。

富蘭克林提議,大家可以都把自己書店新印出來的書拿出來交換看。這些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最後大家進行了約定,一是不能把書弄髒了,二是書不論能否看完第二天早上都必須立刻歸還,以免被店主發現了。

自從大家有了這個約定後,真是讓富蘭克林大飽眼福了,古典名著、曆史故事、海盜小說、傳奇珍聞等應有盡有。富蘭克林為了能夠讀完一本好書,經常徹夜不眠到天明。他讀到疲倦的時候,就用冷水洗洗臉,然後繼續讀,直到讀完為止。

富蘭克林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閱讀習慣。他讀書的時候非常留心保持書的清潔,從不汙損,因此,有書的人都樂於借書給他。他就這樣如饑似渴地學習。即使在工作的時候,富蘭克林也不像其他人那樣,隻滿足於檢字排版,交差了事,而是把排字當做學習的好機會。

富蘭克林一邊排版,一邊識字辨義,對所排的文稿內容也能初步領悟。

有一次,富蘭克林在排版一篇文稿時,發現其中一句文理不通。他聯係上下文思索,認為應該進行修改。

於是,富蘭克林在原句旁邊做了記號,並等作者校對時,提示作者注意並更正。作者看到後,非常感謝富蘭克林的提示,並對在場的人說:“這位小排字工人能看出文稿的錯誤,這的確難得,真是個有心人。”

就這樣,富蘭克林抓緊利用各種機會學習。他在書籍的大海中馳騁遨遊,從大量的文史哲學以及科技讀物中汲取了豐富知識。其中不少書對他一生的事業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富蘭克林讀的書很多也很雜,他讀文學、學寫詩歌,研究航海術,苦讀名人傳記,都是各有所得。特別是一些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在富蘭克林的內心中播下了爭取自由、反抗暴虐的種子。

一晃幾個春秋匆匆過去了,少年富蘭克林經過勤奮苦讀,取得了很大進步。

在富蘭克林14歲的時候,好心腸的商人馬爾太先生還送給了他一套詩歌集。詩人那縱橫馳騁的構思、跌宕起伏的音韻以及富於浪漫色彩的文筆,都深深地打動著富蘭克林那顆年少的心。

讀完了這套詩集後,富蘭克林也產生了動筆寫詩的念頭。在他的腦子裏有無數動人的航海故事,他一直想訴諸筆端,這套詩集激發了他的創作欲望。

一連三個通宵,富蘭克林伏案燈下,創作他的長詩,書寫他心中遙遠的夢想。努力最終有了結果,幾天後,富蘭克林的兩首長詩終於麵世了。一首為《燈塔的悲劇》,敘述一位名叫華薩雷的船長和他的兩個女兒沉船遇難的真實故事。另一首為《水手之歌》,又叫《黑胡子大盜被捕記》,講述的是水手與海盜間的傳奇故事。

寫出來後,富蘭克林把這兩首長詩交給了自己的哥哥。他的哥哥開始不屑一顧,認為自己的弟弟不會寫出什麼好文章的。不過當他看了兩頁後,感到非常驚訝,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弟弟還有這一手,雖然寫得不是很好,可對於他的年齡來說已經是很不錯了。

正好這幾天印刷廠沒什麼事,於是詹姆斯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將這兩首詩用粗糙的紙張印了出來,叫弟弟沿街兜售。詹姆斯想,即使賣不出去,也不會賠什麼的。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那本《燈塔的悲劇》竟然銷路很好。

看著自己的“傑作”被銷售一空,富蘭克林第一次體會到了創作的樂趣,十幾歲的小夥子甚至有點飄飄然了,甚至覺得自己將來也許可以成為一位大詩人。

正當富蘭克林沾沾自喜的時候,他的父親佐賽亞看到了他兒子的作品。一向對詩人不感興趣的佐賽亞甚至說過:“寫詩的人都是瘋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於是,佐賽亞把富蘭克林找來,問他:“這是你的‘大作’嗎?”

“是的,是我利用閑暇時間寫出來的。”富蘭克林回答說。

“你自己認為這本‘傑作’如何呢?”父親翻開詩集說道。

“傑作可能談不上,可買的人很多,可能還不錯吧。”富蘭克林得意地回答。

“哼!你這簡直就是嘩眾取寵!要想當一個詩人,僅憑你的這點小能耐,還差得很遠呢!”

富蘭克林挨了父親的一頓訓斥,嘴上雖然沒說什麼,可心裏並不服氣。

佐賽亞對兒子的詩句十分不看好,最後他還告訴兒子說,作詩的人一般都窮困潦倒。

多年以後,富蘭克林承認自己那兩首詩的格調低下,若真的去寫詩,一定會是個“十分拙劣的詩人”。

詩人當不成後,富蘭克林轉而鑽研起散文。對富蘭克林一生具有重大意義的散文寫作就是在這時開始的。

富蘭克林和好朋友約翰·格林在一起的時候,往往對一些問題進行爭論。

有一次,兩人對於婦女應否接受高深教育和婦女有無從事研究工作能力的問題辯論起來。兩個人各抒己見,辯論得非常激烈。到了分手的時候,格林在辯論中占了上風。

然而,富蘭克林認為格林不是靠強有力的論據,而是以善辯和流暢的口才壓倒了自己。於是,富蘭克林便把自己的論點寫在紙上,然後寄給格林,以便在沒有機會見麵的隨後幾天中,繼續那場爭論。

就這樣雙方互相都寄出了三四封信。

這時佐賽亞無意中看到了兒子的信稿。他對孩子們爭論的問題未加評論,隻是借機談起雙方文章的體裁來。

父親告訴兒子說,他的正確拚法和標點勝過了對方,但在修辭和條理方麵卻有問題,並以文中幾處論證當做實例。

富蘭克林信服了,決心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有一次,富蘭克林看到一本刊物《旁觀者》,發現裏麵的文章很好,就湊了點錢把它買下來。然後,富蘭克林在自己認為很好的段落下做上記號,逐段逐段背誦。

幾天後,富蘭克林模仿原文的風格寫了一篇文章,然後把自己寫的與原文比較,發現缺點後,再動手修改。在此基礎上,富蘭克林又將這些散文改寫成詩,一直到自己忘記了原文的結構時,再來設法將詩中的意思用散文表達出來,然後也和原文作比較,改正自己的缺點。

這樣做的結果是富蘭克林學會了如何處理材料,使文章更具有條理性。經過努力,富蘭克林的寫作技巧大大進步了。

富蘭克林的學習時間不多,隻有晚上下班後或早晨上工前的一段時間才屬於他,或者是星期日。為了更多地學習,富蘭克林盡量減少用在其他所有活動方麵的時間。

當時,盡管富蘭克林認為做禮拜是人們應盡的義務,但還是常常設法逃避,然後他獨自一個人留在印刷廠,在練習寫作和讀書中自得其樂。

在16歲那年,富蘭克林偶然讀到一個名叫塔賴昂的人寫的一本宣傳素食的書,他很受啟發。富蘭克林認為,素食法既能夠讓自己長壽,又能夠讓自己節省開支,做更多有用的事情,非常值得一試。

於是,富蘭克林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詹姆斯,希望哥哥能夠把自己每天的夥食費支出來,由自己支配。

原來,詹姆斯印刷廠裏的夥食,都是由詹姆斯花錢帶領工人們出去吃的。

富蘭克林想,隻要哥哥肯拿出自己的一半的夥食費,自己就能夠吃飽飯同時還有剩餘。於是,富蘭克林對哥哥說:“哥哥,你給我夥食費的一半錢,我自己來解決吃飯問題,還可以替你看店,可以嗎?”

詹姆斯聽了富蘭克林的話很是吃驚,感覺自己的弟弟又在冒什麼傻氣,也懶得理他,於是就答應了。

從那時起,每當哥哥領著工人們出去吃飯時,富蘭克林就自己一個人留在店裏,一邊吃著黑麵包,一邊抓緊時間讀書。

素食使富蘭克林獲得了買書的錢,也有了看書的時間,他的學習進度加快了。就是在當學徒的這段時期裏,富蘭克林把在學校曾兩度考試不及格的算術重新學習了一遍。

另外,他還讀了許多關於航海的書。從這些航海的書裏,他接觸到了幾何學知識。富蘭克林還讀了洛克的《人類的悟性》和波爾洛亞爾派的作家們寫的《思維的藝術》。

富蘭克林以非凡的求知欲和刻苦精神,吸取著文化知識的養分,不自覺地為未來作為科學家、思想家和外交家的生涯搭建了最初的牢固的梯級。

投稿抨擊社會製度

1721年,詹姆斯力排眾議,大刀闊斧地開始出版自己的報紙《新英格蘭報》。報紙一開始印刷,小印刷廠一下子繁忙了起來,富蘭克林也經常得加班工作。

富蘭克林的主要任務是把印出來的報紙送到城裏各處的訂戶家中。詹姆斯的朋友中有人為報紙寫些短文作為消遣。令人高興的是,這些文章使得報紙的聲譽提高,銷路更廣。這些朋友常到印刷廠來,在談話中提到他們的報紙受到居民的歡迎。

聽到這些,富蘭克林不禁怦然心動:自己也要在上麵一試身手。但是哥哥不允許他寫的文章在報紙上發表,因為在他眼中,弟弟始終不過是一個學徒、一個孩子。

有一天,格林又來找富蘭克林玩,他們又說起了報紙。

“其實你們的報上有些文章寫得不是很好的,為什麼都登出來了?假如你來寫的話,大概比那些人會好些的。”格林說道。

“我是很想試一下的,可是哥哥一直是把我當小孩子看的,我要投稿,他一定不會允許的。”富蘭克林搖搖頭說道。

“我們一起想個辦法,不讓你哥哥發現,不就行了嗎?”

“那該怎麼辦好呢?”

“你投稿時可以不寫上你的名字,寫一個別人的名字不就行了嗎!而且這件事就我一個人知道,我要不說,誰也不會知道的。”

最後,富蘭克林署上了一個女人的名字“愛倫絲·杜古德”,而且整篇都是以第一人稱寫的。在富蘭克林的筆下,杜古德出生在到新英格蘭去的船上,父親在旅途中喪命。

到了新英格蘭後,杜古德和母親住在離城不遠的鄉下。她的教師是一位牧師,他教她學習針線活、書寫和算術。過了一段日子,那位牧師開始物色一位妻子。

在幾次向上層社會的女子求婚不成功後,牧師開始把眼光轉向了杜古德。

這裏,富蘭克林顯然是以他的外祖父當年娶了他的女傭,也就是富蘭克林的外祖母為原型加以虛構的。

杜古德很欣賞她的牧師,於是,決定嫁給他,成了三個孩子的母親。牧師死後,她平靜地住在鄉村。

寫好後,富蘭克林把它放入信封裏封好口,半夜悄悄地溜出門,把這封裝著自己得意之作的信從哥哥辦公室的門縫裏塞了進去。然後,富蘭克林異常激動地期待著結果。他不知道自己寫的第一篇文章能不能登在哥哥的報紙上。

1722年4月2日早晨,富蘭克林的哥哥在報社門口發現一篇文章,署名陌生。讀了這篇文章後,他感覺不錯。詹姆斯和朋友們猜測文章的作者,紛紛舉出他們中的佼佼者的姓名。這樣的評價使富蘭克林在一旁聽了喜出望外。

有了第一次不錯的反映,富蘭克林投稿更積極了,他經常寫一些散文、隨筆、書評,特別是一些短評,刊出後很受讀者的歡迎。

“這些文章是出自哪位大作家之手呢?是費得萊吧,他最近在時事短評方麵很受歡迎的。”“也許是哪位大學教授,不願引起別人的注意,才不願寫上自己的真實姓名的。”

對文章加以好評的這些人或許稱不上什麼專家名士,但正是這些無名人士的讚許,增強了16歲的富蘭克林在寫作方麵的自信心。

富蘭克林還撰寫詩文,諷刺當時在新英格蘭的詩人中寫得最多的挽詩。因為挽詩的作者常常將莫須有的美德和業績加到死者身上,加以讚美和哀悼,使得挽詩具有一種虛偽的、套話連篇的格式。

後來,不隻是詹姆斯對這位投稿人產生了興趣,許多讀者都紛紛給報紙寫信,想了解這個杜古德的近況。於是,詹姆斯決定想辦法揭開這位神秘投稿者的真麵目。

有一天晚上,詹姆斯正準備回房間睡覺去的時候,隱約間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向門邊走來。

也許自己看花了眼,詹姆斯揉揉眼睛再看,隻見那個人手握著一個信封,急忙向門邊跑了過來。

詹姆斯還沒有看清對方是誰,隻是說:“對不起,久仰大名,卻始終不識其人,今天終於可以當麵向您請教了。”

詹姆斯的話音剛落,那個人“咯咯”笑了起來。原來正是富蘭克林,他第一次看見哥哥對自己這麼恭敬,卻忍不住笑出了聲。

詹姆斯聽到了這再熟悉不過的笑聲後,抬頭一看,原來自己崇拜已久的名家竟然是自己的小弟,很是氣憤。

“你這個小渾蛋,在這兒跟我捉什麼迷藏,難道那些文章都是你寫的嗎?真是讓人不敢相信!”詹姆斯惱怒地喊道。

富蘭克林低下頭說:“哥哥,請原諒我。我這樣做是想檢驗一下自己的能力。”

“棒極了,我的好弟弟!”哥哥拍著富蘭克林的肩膀高興地說。

此後,富蘭克林便在哥哥的報紙上不斷發表文章。在發表文章的同時,富蘭克林還不斷積累各方麵的知識,為今後事業的發展鋪墊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