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真的是我記錯了,《農夫和蛇》確實應該是漢森的。”老師一邊看本子一邊恍然大悟地說。
“真的十分對不起,來賓一多,我也忙昏了頭,結果弄錯了題目;因此害得本傑明當眾出醜了,真的很抱歉。”老師十分懊悔地說道。
“沒關係的,隻要你別責怪他就好了。”善良的佐賽亞說。
“怎麼會呢,我還得感謝本傑明呢!今天多虧了他,否則我可就要出大醜了。我會找機會向他道歉的。”老師真誠地說。
“您不必太客氣,老師。”
“富蘭克林先生,您放心吧。你的小兒子既聰明又有膽識,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老師,但願如您所言吧!”
回到家裏後,佐賽亞也表揚了富蘭克林。因為他在危急的情況下,既救了小朋友,也照顧了老師的麵子,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用風箏拉著遊泳
富蘭克林從小就喜歡遊泳,在他5歲的時候,就已經遊得非常好了,許多小孩子都比不上他。不過,富蘭克林有更大的理想,那就是航海,每當看見在海上遠行的船,都能引起他無限的遐想。
不過,富蘭克林家裏很窮,是沒有大船進行航海的。但是這並不能阻擋他對於航海的想象。
有一天,富蘭克林又在海邊玩,看到靠船槳的動力逆流前進的船隻,十幾歲的少年突然想:如果人也能借助槳的動力,就一定會遊得更快吧!
這個不需要多少材料,不用費多大勁就能夠進行一次實驗,於是他決定試一試。
富蘭克林是個想幹就幹的人。他想,既然船槳都是用木頭做的,自己如果也用木頭做四個類似於船槳的東西,然後把它們綁在胳膊和腿上,遊泳時一定會加快速度的。
於是富蘭克林偷偷地找到父親用過的木工工具,開始精心地製造自己的劃水木槳。劃水木槳做好後,富蘭克林首先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的好朋友漢森,兩個人商量後決定,晚上放學時邀請夥伴們一起去海邊實驗。
晚上放學後,富蘭克林帶著自己的傑作出發了,後麵跟著的是他的小夥伴們。小夥伴們一邊走一邊紛紛地議論著。許多比較大一點兒的孩子甚至對富蘭克林的發明充滿了懷疑,甚至預言他一定會被淹死。
隻有漢森對富蘭克林說道:“沒關係,你去試試吧!如果不行的話,我會下水幫你的。”
富蘭克林卻滿不在乎地對夥伴們喊道:“大家別擔心,看我的吧!”
在小夥伴們的簇擁下,他們很快來到了海邊。大家都激動地等待著富蘭克林的實驗。
“大海,我來了!”隻見富蘭克林一邊大喊,一邊跳到水裏。
開始時,可能因為不太適應,富蘭克林劃得比較慢,後來漸漸地快起來,不久就剩一個黑點了。
夥伴們開始歡呼起來:“加油,富蘭克林,快遊回來!”
在夥伴們的叫喊聲中,富蘭克林不久又遊回來了,夥伴們從此更加佩服他了。
有一天,富蘭克林對好友漢森又提起了劃水木槳的事,他說:“劃水木槳確實可以加快遊泳速度,隻是人的手腳綁上後,如果長時間遊泳,還是太費勁了。”
他還偷偷告訴漢森說:“上次其實累得夠戧,不過幸好最後順利遊了回來,不然就要被人嘲笑了!”
“可是除此之外,好像也沒什麼好辦法了吧!”漢森說。
“我又有一個想法,隻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富蘭克林微笑著說。
“真的嗎?可以試試看。”漢森瞪大眼睛看著富蘭克林說。他真佩服自己的這個夥伴,他可真是個能人。
“你看見天上的風箏了嗎,如果能讓它拉著人遊,人就會很省力,而且又能遊得很快。”
“你這個主意很不錯嘛,我們做一次試試看。”漢森興奮得跳了起來。
兩個人開始動手準備,先找來了許多線做風箏拉線,又做了一個巨大的風箏,線的一頭綁在風箏上,另一頭固定在一個短木棒上。
一切準備就緒後,富蘭克林又對夥伴們宣布說:今天放學後,請同學到海邊看風箏帶人滑水表演。
這種事大家可是第一次聽說,他的同學都非常感興趣,不知道這個小富蘭克林這次又要搞什麼花樣。於是大家都想到海邊看個究竟,甚至許多別的班級同學也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這次海邊聚集了一大群看熱鬧的人,富蘭克林開始準備下水了。漢森不無得意地對夥伴們喊道:“這次遊泳,本傑明不用手和腳就能遊泳了。”
那些看熱鬧的小夥伴們一聽,更加興奮了,他們有的大喊:“快點兒開始吧,本傑明!”
有的說:“不是吹牛吧?讓牛在天上拉著你跑嗎,富蘭克林?”
人群中傳來夥伴們快樂的笑聲。表演開始了,隻見富蘭克林和漢森先把風箏放起來,然後,他仰臥在水中,手中握緊短木棒。
漸漸地風箏開始向遠處飄去,下邊拖著富蘭克林,他真的不用手腳,就開始移動了。人群立刻沸騰起來。
渴望知識的小書迷
學校的生活總是過得太快,小富蘭克林已在那個學校上學兩年了。
這時,佐賽亞改變了主意,他不想讓富蘭克林繼續上學了,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花銷的問題。
家庭負擔沉重的佐賽亞現在已經無力應付兒子上學的費用了。況且,他也看到在當時即便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許多人到頭來仍然是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所以,富蘭克林在公立學校隻上了兩年學。因為家裏的經濟條件日益窘迫,他不得不轉入了一家隻教數學和語文的私塾,這樣書費就少得多了。
盡管這個學校的學費很低廉,可是富蘭克林在這兒也隻上了一年學就輟學了。
回到家後,小富蘭克林成了父親的幫手,每天幫父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剪燭芯、澆灌燭模、照管店鋪、出去買些東西、送點貨什麼的。
可是富蘭克林的心思,卻沒留在家裏,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夢想,他一刻也沒有放棄對航海的熱愛。
當時的波士頓港是一個繁忙的海港,每天都有各式各樣滿載貨物的船隻在這裏停泊。
富蘭克林常常瞞著父親,偷偷地來到海港。富蘭克林會一個人跑到船上,聽水手們講外麵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以及各種有趣的航海故事。
他在心裏憧憬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水手。
父親佐賽亞也很了解富蘭克林的心思,但是他卻並不讚成富蘭克林去航海。因為富蘭克林有個哥哥遠航海外後,至今仍然杳無音信,所以父親很怕自己的小兒子離開後再也見不到了。
可是,怎麼樣才能收住兒子的心呢?於是父親決定讓兒子去外邊學門手藝。可是學哪一門手藝才好呢?一個小孩子怎麼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呢?這個問題不止小孩子弄不清,有時連大人們也說不清。
佐賽亞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很想讓自己的兒子進神學院學習,將來能夠成為一個為上帝效勞的神學家。可是由於家境日益貧困,佐賽亞隻好放棄了。
為了讓兒子能夠選擇一門自己真正喜歡的手藝,父親帶著他去觀看木工、磚瓦匠、銅匠等手藝活。他想讓富蘭克林通過自己的實地考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可是很快佐賽亞發現,富蘭克林對所有的手藝都表現出了一種熱情,可是漸漸地又會失去了興趣,不能堅持到底。
所以,富蘭克林一連換了幾個行業,都沒能夠真正堅持下來。這當然一方麵是富蘭克林自己的原因,另一方麵也是由於家裏負擔不起學徒的費用。
後來,父親又找了一家製刀行,讓富蘭克林去當學徒,可是沒過幾天,高昂的學費使得佐賽亞無法支付下去,隻好又讓兒子回到了家裏。
既然沒能學成一門手藝,父親決定讓他繼承家業,幫助自己經營家裏的肥皂、蠟燭店。
首先,父親讓富蘭克林幫助管理賬目。他果然不負父望,把賬目記得清清楚楚,而且賬算得比父親還快。為此,富蘭克林深得父親的喜愛。
可是由於每天手邊都能有錢,加之店裏的生活非常枯燥無味,他就開始偷偷地藏錢。
當然富蘭克林不是要拿這些錢去買好吃的,而是他想看書,看航海方麵的書。
富蘭克林總是趁父親不注意的時候溜出去買書,特別是有關航海方麵的小說。
有一次,富蘭克林甚至不顧被父親發現的危險,買了一套大部頭的百科全書。
當富蘭克林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的時候,年少的他暫時忘卻了煩惱,家境的貧困也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盡管父親開始時並沒有注意到,可是後來漸漸發現了問題。等他真正注意賬目的時候,很快就發現幾乎每天的賬目都有短缺。他也很快想到了是怎麼回事。
一天,佐賽亞把富蘭克林叫到身邊,嚴肅地問他:
“孩子,最近的賬目有些不對,錢怎麼缺了許多呢?”
麵對父親威嚴而慈祥的目光,富蘭克林想:這下想蒙混過關恐怕是不能了,隻好等著挨打吧!沒有辦法,富蘭克林隻好說了實話,他說:
“爸爸,你不是想讓我繼承家業嗎?我想多學點知識,於是我就買了些書看。”
說完這些話,富蘭克林眨著一雙有神的大眼睛,小心翼翼地看著自己的父親。
父親聽後輕輕地歎息說:
“可惜我們家太困難,不能夠讓你去學校學知識。”
說完這些,佐賽亞用手輕輕撫摸著兒子茂密的金發。然後他繼續思索著說:
“雖然你拿錢去買了書,但是你怎麼能背著爸爸呢?要知道,我也是很希望你多學習些知識的。”
富蘭克林聽父親這樣說,知道自己錯了,趕緊向父親認了錯。
富蘭克林的舉動讓父親深感無奈,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因為孩子太小,自製力差,自己的小店如果繼續讓他經營下去,恐怕用不了幾天就得倒閉了。
於是父親立刻采取了緊急措施,不準富蘭克林再管店裏的賬了。隻是每個月,父親會定時給他一點零用錢。這下可不妙了,自己不能掌握財政大權了,用僅有的一點零用錢,該怎麼買書呢?富蘭克林犯起愁來。
思前想後,富蘭克林又想出了一套辦法,那就是他把自己原來買的書一一讀完後,就拿去和別人交換看。就這樣,年少的富蘭克林能讀到各種有趣的書籍。他在櫃台上讀,躺在床上讀,甚至偶有閑暇在海上駕小舟遊玩時也要帶上書。一本書讀完後,他就去換回另一本讀。
有一段時間,富蘭克林迷戀上了曆史書籍。
為此,他不得不忍痛割愛,把自己最喜歡的那套百科全書賣了,買了一套《曆史全集》,足足一句一字地啃了三個月,腦子裏裝滿了豐富多彩的曆史故事。富蘭克林書讀得越多,他的求知欲越強烈。
不久,富蘭克林就把他力所能及的範圍的書都看遍了,閑下來的富蘭克林無聊極了。於是,不甘寂寞的富蘭克林又想起了新的主意。
富蘭克林知道父親有一箱珍貴的藏書,一直鎖在屋頂的閣樓上,平時誰也不讓動。隻是當教堂的胖神父來家裏玩時,曾經借走過兩本書。
富蘭克林自幼覺得那個藏在閣樓上的大藤箱充滿了神秘感,恨不得馬上打開它,看看裏麵究竟藏著什麼寶貝。
一天,趁父親正在睡午覺,富蘭克林準備開始行動。他偷偷地溜上閣樓,打開了藤箱。當他揭開箱蓋時,驚喜得連眼睛都放出了光來:原來父親的藤箱裏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書。
自從發現了父親的一箱寶貝書後,富蘭克林更加勤奮了。
有一天,富蘭克林看見父親又在睡午覺,他趕緊悄悄溜上閣樓去取書。可是,當他剛一下樓時,卻和父親撞了個滿懷。
原來,老年人的睡眠很淺,父親聽到閣樓上似乎有聲響,於是趕緊起來準備去看看,誰知正好與富蘭克林撞了個滿懷。老父親望著兒子那略帶緊張的表情,心裏已明白了一大半,於是裝出一副什麼也不知道的樣子問道:
“孩子,你上閣樓上麵幹什麼去了?”
富蘭克林雙手緊捂著胸口,以免書掉出來,吞吞吐吐地回答道:“哦,抓老鼠去了。”
父親聽後哈哈大笑起來:“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小英雄!老鼠抓到了嗎?”
“呀!你的胸口怎麼了,是不是讓老鼠給咬了,快來讓我看看。”
“沒什麼,爸爸,隻是不小心讓箱子碰了一下。”
“那可不行,我得看看,可別碰壞了。”父親含笑說道。
眼看自己的謊言被識破了,富蘭克林隻好解開衣服,拿出了書,低著頭等著父親罵他。
但出乎意料的是,父親拿起書看了看,並沒有罵他,而是和藹地說:
“你既然喜歡看這些書,為啥不早些告訴我呢?”
富蘭克林聽了父親的話後,嘴裏小聲嘀咕:“我要是老早告訴了你,你才不會讓我看呢!”
佐賽亞聽到兒子這樣說,忍不住笑了,他說:
“怎麼會呢,這些書也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
原來富蘭克林所選的這幾本書,正是他父親藏書的幾本精華,其中有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笛福的《計劃論》等。這些書都是佐賽亞從前精心研讀過的,而且從中學到了很多創業立身之道。
佐賽亞說:“好好看吧,孩子!以後要看,盡管來這裏拿吧,不過看過後還要放回原地啊!”
富蘭克林高興地抱住父親說:
“謝謝,爸爸!你真是個好爸爸!”
父親看著自己的小兒子對書的愛好,開始在心裏想:這孩子將來得幹點與書有關係的職業,那樣的話他大概才會感興趣吧!
在書中尋找樂趣
有了書的富蘭克林是快樂的,可是快樂的時光又總是過得太快,轉眼之間兩年時間如流水般過去了。
通過對小富蘭克林的觀察,佐賽亞非常清楚自己的兒子不僅喜歡航海,還特別喜歡讀書。富蘭克林買的第一部書是分為數冊的《約翰·班揚集》,其中的《天路曆程》是他最喜歡讀的一本書。
另外,富蘭克林還通過父親的藏書,讀過古希臘學者普魯塔克的名著《希臘羅馬名人傳》、笛福的《計劃論》、科頓·馬德的《為善論》。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父親終於決定讓富蘭克林天天與書打交道,通過書來找到他未來的職業。
其實佐賽亞希望兒子做的,就是一名印刷工匠。當然,父親的這個決定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有一天,富蘭克林的一個哥哥詹姆斯從倫敦回來了,並且帶回了一架印刷機和全套字母模板,並說準備要在波士頓開一家小型印刷廠。
詹姆斯對父親說:
“爸爸,我的印刷廠還需要一個夥計,你幫我物色一個吧。”
父親聽了詹姆斯的話後,心裏不禁一動:既然自己的小兒子喜歡書,何不讓他去印刷廠去學印刷呢,將來也能混口飯吃。
後來的事實表明,父親的這一決定是非常明智的,因為這一決定對富蘭克林的一生都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父親對詹姆斯說道:
“你的小弟弟本傑明聰明伶俐,又喜歡讀書,不妨就讓他去吧。”
“隻要他肯去就行,我聽你的。”詹姆斯回答說。
富蘭克林雖然一直渴望著能去航海,但父親不能給他提供這個選擇。比起製作肥皂、蠟燭這些無聊的事情,他還是更喜歡印刷業。
最主要的是,印刷可以與書籍天天做伴,這也就意味著富蘭克林可以天天有書讀了。這對於愛書的他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因而,在抗拒了一段時間後,富蘭克林服從了父親的安排,到哥哥詹姆斯的印刷廠當起了學徒工。
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老板收學徒是要簽合同的。雖然富蘭克林是詹姆斯的親弟弟,但是合同還是要簽的。按照他們兄弟的合同,富蘭克林做學徒的期限是從12歲至21歲。
在學徒期間,學徒住在老板家裏,給老板幹活,一切都得聽從老板安排,老板包吃,但是沒有工資。隻有滿了20歲以後,老板才給學徒發薪水。在做學徒期間,學徒不得隨意解約、隨意離開。
盡管條件很苛刻,富蘭克林還是在合同上簽了字,從此他成了哥哥詹姆斯手下的一名學徒。
在母親的含淚注視下,富蘭克林離開家來到了哥哥的印刷廠,從此與印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印書學徒的生活是異常艱苦的。哥哥詹姆斯性格暴躁,他完全把這個同父異母的小弟弟當成了一個廉價的勞動力。排版、校對、送書、跑腿,富蘭克林在哥哥的印刷廠裏什麼都得幹。即使是這樣,他也常常遭到生性暴躁的詹姆斯的毒打。
這段在印刷廠的悲慘生活大概給他留下了不可忘卻的記憶。後來富蘭克林在他的自傳中這樣寫道:
“我的哥哥非常粗暴,喜歡生氣,動不動就會對學徒拳腳相加。”
盡管如此,印刷廠兩年的學徒生活還是使富蘭克林長大了許多。他不但個子長高了,也成熟了許多。
最主要的是,富蘭克林已經從一個起初對印刷並不很感興趣的少年,成為一個校對、排版、印刷樣樣精通的熟練工,成了哥哥的得力幫手。
印刷廠的生活是繁忙的,可是富蘭克林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讀書。隻要一有機會,他就會捧起書本,忘我地讀起來。碰到詹姆斯高興的時候,富蘭克林還能得到一兩本裝訂不良的次品書。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富蘭克林就躲進閣樓,點上蠟燭,興趣盎然地閱讀那些剛剛裝好、還散發著油墨味的新書。
一天吃過晚飯後,詹姆斯喊道:
“本傑明,你過來一下,把這包書送到馬爾太先生家去。路上別貪玩,快去快回。”
馬爾太是這裏一位很有錢的商人,也是一位藏書家,他經常光顧詹姆斯這裏。
那個時候一本書的印數是很少的,不像現在一本書可以印製成千上萬冊。
當時一本新書能賣出幾百本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能賣上千本,就是十分暢銷的書了。因此對於常來購書的老主顧,書店都是派人專門給送書的。
富蘭克林從哥哥手裏接過已經打好包裝的書,順著一條石鋪的馬路,向馬爾太家走去。
傍晚的微風輕拂著他的麵頰,簡直舒服極了,他一邊走著一邊低聲地哼著歌。走著走著,忽然從對麵走來三個少年,攔住了富蘭克林的去路。其中一個高個少年高聲對他喊道:
“快把你的包交出來,然後快滾,否則你小子就得挨收拾了。”
高個少年向同伴們使了個眼色,三個年輕人就把富蘭克林圍在了正中間。
富蘭克林麵對這三個地痞,並沒有表現出驚慌的神色,他知道自己是不能把書交給他們的。而且富蘭克林從小就是夥伴們的領袖,長期的海邊生活也造就了他健壯的體魄,對付這三個瘦高的家夥,他還是有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