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雷鋒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角度來說,“團結友愛”是雷鋒在人際關係方麵所表現的一種美德,而“謙遜自律”則是雷鋒處理人際關係方麵的一種手段或途徑,或者說是保證措施。
謙虛也好,驕傲也好,都是針對人與人關係來說的;自律也好,放縱也好,也說的是人際關係中的事情。“謙遜自律”首先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上的行為,因而它也就成為倫理道德的範疇。
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曆來提倡“自省”,要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早就主張“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可見,中國在古代的時候就主張嚴格律己,正人首先正己。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也曆來主張謙遜謹慎,謙恭待人,相互謙讓。古人說得好:“滿招損,謙受益。”謙謙君子之風曆來為世人所稱道和讚賞。
沒有共同的理想和奮鬥目標,沒有對理想的忠誠和執著,就不可能在彼此之間建立起純真而深厚的友誼。雷鋒的“謙遜自律”再充分不過地體現了他的理想和追求的崇高性,體現了他對事業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因而為他能夠做到“團結友愛”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除非你不認識雷鋒,不了解或不理解雷鋒,一旦你認識和理解了雷鋒是那樣謙虛謹慎,那麼嚴格律己,又有那麼崇高的理想,你就會被感動,被感染,被吸引,自然以雷鋒為“最可愛的人”,認雷鋒為“我們的弟兄和戰友”。
雷鋒的“謙遜律己”是雷鋒“有道德”的一種表現。“得道多助”“有德者多鄰”,雷鋒的美德使他能夠得到同誌的信賴和擁戴,從而為“團結友愛”提供了實現的條件。謙恭待人,尊重同誌,重視友誼,責己嚴待人寬,履行同誌間應盡的義務,是有道德的表現。
有道德的人必然會去關愛他人,律己無非是為利人,謙遜不過是恭敬他人的另一麵,律己和利人,謙遜和恭敬他人、禮讓他人是一件事情的兩個相互聯係的側麵。
古人雲:“敬人者人恒敬之。”關愛、親善和容讓他人的人,人們也必然關愛他,親善他,尊敬他,愛戴他。互相關愛,親善融和,必然達到團結一致的結果。雷鋒生前就受到眾人的敬佩、擁戴,與他謙虛律己等美德修養確實是分不開的。
雷鋒的“謙遜律己”,還是他處理和解決人際關係矛盾的好手段、好途徑,為“團結友愛”提供了良好條件,為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增添了潤滑劑。
誠然,集體內部同誌之間並不會總是完全一致、沒有絲毫矛盾的。由於生活經曆、認識水平、文化程度、看問題角度,以及年齡、性別、性格的差異等原因,也會產生各種差異和矛盾。有些矛盾甚至會發展到十分嚴重的程度。對這些矛盾,尤其是當這種客觀存在的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采取回避和掩蓋的態度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批評與自我批評,對於解決人們之間的矛盾,維持集體的“團結友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中,批評別人,要開誠布公,與人為善,講究方式方法,“和風細雨”,這點非常重要。堅持責己嚴、待人寬,嚴於律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於個人來說,更加重要,也更有成效。
如果矛盾雙方都能這樣做,矛盾就不難解決。如果平時大家都能多做自我批評,要求自己嚴格一點,那往往會起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的效果。不使矛盾發展下去,往往會使很多矛盾在苗頭狀態就雲消霧散,使同誌之間建立起更加真誠的友誼、信任和諒解。
雷鋒就是通過“謙虛謹慎,嚴格律己”達到與周圍同誌親密無間、友愛互助的能手。他婉熟而又執著、巧妙地運用這一手段時常為人際關係加注潤滑劑,為大集體牢固持久的團結友愛提供安全屏障。這些是我們當下建設和諧社會所必不可少的。
思考與練習
一、填空題
1.雷鋒說:“對待同誌要像的溫暖”,“對待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
2.雷鋒不僅關心同誌、戰友的,更關心同誌、戰友的和進步。
3.雷鋒的“團結友愛”,是建立在共同的和共同基礎上的。
4.人們不僅要處理個人與、的關係,也要處理與之間的關係。
5.“團結友愛”是雷鋒在方麵所表現的一種美德,而“”則是雷鋒處理人際關係方麵的一種或。
6.沒有共同的和,沒有對理想的和,就不可能在彼此之間建立起而的友誼。
二、簡答題
1.“謙遜自律”對搞好團結有幫助嗎?
2.“團結友愛”同“哥們兒義氣”一樣不一樣?
三、問答題
1.簡述雷鋒團結友愛的一個事例。
2.為什麼團結友愛要建立在共同理想和目標基礎之上?
3.在集體內部,人與人之間出現矛盾怎麼辦?
四、活動方案
經過思考,寫一篇給自己找缺點、找不足的日記,最好提出改進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