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蔣的一家已經有三代人捕蛇。蔣先生的祖父是第一代從事捕蛇工作的,他用大半生的時間捕蛇,最後終於死在毒蛇的口裏;他的父親也是一輩子從事這種工作,結果也死在捕蛇上了;蔣先生自己也已經人到中年,捕了二十多年的蛇,經曆了無數次的危險,多少次差一點也死在毒蛇的口下。
蔣先生每當與人談起捕蛇的事,話語中便充滿了悲哀和痛苦。
有一次,有人問他:
“既然你如此憎惡這項工作,又何必要繼續做呢?幹脆換個別的工作去做,即使重新恢複稅賦,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蔣先生連連搖頭,哀傷地流下眼淚,痛苦地回答:
“我如果不做這項工作,就更活不下去了。你們不了解這兒的情況才會這樣想。我們家三代人,幾十年生活在這裏,這裏百姓的境況我們看得清清楚楚。他們的生活眼看著一天比一天艱難,每家每年地裏和家裏的所有收入統統交給官府作為租稅,有時還不夠,挨餓受凍是常有的事。原來的鄉親鄰居如今死的死、逃的逃,已經沒有幾家安生地住在這裏了。和他們相比,我雖然每年要冒兩次險,但總還可以過上溫飽的日子,也就很知足了。”
明眼與明言——古代民間寓言 鄭武公想吞滅胡國已很久了,但胡國對他也一直提防並製定了嚴密的防範措施,鄭武公隻好從長計議。
鄭武公先是與胡國君結下兒女親家,將女兒下嫁胡國君之子,博得胡國君的信任。
過了一段時間,又故意張揚操練以待出征之像,並有意征詢臣子們的意見:
“我若出征,先出兵何地?”
一位叫關其思的大夫直言道:
“當然是先取胡國。”
武公聞言,勃然大怒,命手下人將其斬首,並揚言:
“胡國與我國已結秦晉之好,焉可大動幹戈?日後如果再有人敢言攻打胡國者,定斬不赦!”
此事驚動四方,傳到胡國,胡國君從此對武公更加信任,不再如往日一般防衛。
不久,鄭武公估計胡國已毫無防範,便趁機攻打,一舉攻占了胡國。
曾經被鄭武公殺死的關其思大夫的親友對他的言行甚為不解,因此,特向一位賢人請教。
那位賢人先講了一個故事:
“宋國有一位大財主,家財萬貫。有一天,他家的後院牆因連日被大雨衝刷而坍塌了一片。
雨過天晴,財主和兒子正在頹牆邊查看,一鄰居路過,插言道:
“此牆如不盡快修複,很可能會招賊。”
剛巧,那天夜裏,財主家果真來了賊,偷走了不少東西。事後,那位財主對兒子說:
“怎麼會如此湊巧?說不定偷東西的,正是那位鄰居也說不定。”
關其思的親友聽了賢人的故事,仍不得要領,說道:
“還望賢人明示。”
賢人沉吟著說:
“兩件事說明的是同樣的道理。關其思因看透了武公蓄謀已久要攻打胡國,所以,在問訊之下,坦率直言,遭殺身之禍;那位鄰居也是因此而反遭疑忌。
由此可見,眼睛能看明白的事,嘴裏不一定要真切地說出來。”
毛筆先生——古代民間寓言毛筆先生的功績在於:自從世上有了他之後,所有的事都可以見諸史冊。因此可見其功績的確是不同凡響。
這一天,毛筆先生來到了秦國,拜會了秦始皇。秦始皇是位胸懷大誌、要一統天下的君主,當然十分高興把自己的業績都記錄下來,以便使自己的豐功偉績能流傳千古,所以,非常賞識毛筆先生。
毛筆先生進宮後,便開始日夜忙碌,整理秦王朝的所有史實、秦始皇的政策法規及各種學說和理論。除此之外,還要逐一記錄下朝廷每天的公事、國內外有價值的消息和傳聞,還要起草朝廷下發的公文,總之,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 秦始皇看到毛筆先生如此勤勉,且朝廷上上下下諸事都離不了他,便十分器重他。
毛筆先生不但在朝廷上受到重視,在民間同樣受到歡迎,做生意的請他記帳,百姓們請他代寫書信,幾乎沒有什麼人從沒求過他。
後來,秦始皇為了方便,幹脆讓毛筆先生住進宮裏,每天伴他左右。這樣,秦始皇在處理朝政時,毛筆先生就可以隨叫隨到。晚上,秦始皇有時還要批閱大量的奏章。這時候,是不允許有人在旁幹擾的,隻有毛筆先生垂立案旁,隨時聽候吩咐。
如此繁重的事務,使毛筆先生感到十分疲憊,有時,他甚至連胳膊都抬不起來了,腿也有時覺得很沉重,但他為了盡心工作,一直咬牙堅持著。
時間一天天、一年年地過去了,毛筆先生也越來越衰老了。但他仍沒向秦始皇說明自己的身體狀況,希望在有生之年多為朝廷盡力。
有一天,秦始皇在召見群臣時,突然想到要把這次公布的重要措施記錄下來,於是,讓人去請毛筆先生。毛筆先生上朝後,脫帽致意,秦始皇發現毛筆先生已經衰老不堪:頭發稀疏,牙齒鬆動,步履蹣跚。
秦始皇搖搖頭,說:
“你看來是不中用了。”
毛筆先生連忙跪拜道:
“臣一生為朝廷盡忠,任勞任怨,臣還要竭盡餘力報效國家。”
秦始皇揮手讓他下去,讓他告老還鄉,毛筆先生不久便在鄉下憂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