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悔之晚矣——古代民間寓言 叔孫氏很信任他手下一位叫豎牛的臣子。叔孫氏因國事繁忙,所以很多事情都全權由豎牛處理。

豎牛心術不正,全憑陽奉陰違、阿諛奉承來博得叔孫氏的寵信,內心裏藏著他自己的陰謀詭計。

叔孫氏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丙,二兒子叫壬。豎牛圖謀分別將他倆除掉,然後就可以伺機行事,以圖大謀。

一天,豎牛帶著壬去魯王府上應差。豎牛有意在魯王麵前誇讚壬如何聰慧、懂事,魯王也很喜歡壬,便送一個玉佩給壬。

壬將玉佩帶回家後,愛惜地珍藏起來,不敢輕易佩戴。豎牛知道壬想戴玉佩,又恐父親責怪,便佯裝已代壬請求過叔孫氏,告訴壬:

“你盡管佩戴好了,我已告之你父,你父應允你佩戴玉佩了。”

壬聽了豎牛的話,很高興,急忙找出玉佩戴上。

一天,豎牛裝作無意中提及壬公子如何討魯王喜歡,叔孫氏忙問:

“國君不識我兒,如何談得上喜歡不喜歡呢?”

豎牛故意說:

“上次您派我去魯王府,壬一定要跟上,我隻好帶他去了。 魯王見了公子壬很喜歡,還送他一個玉佩呢。”

叔孫氏大驚,急喚壬出來見他,果然脖子上戴一玉佩,心中大怒:

“如此無規矩的兒子,要他必惹禍患。”一氣之下,把壬殺了。

除去一位公子,豎牛又開始設計陷害公子丙。叔孫氏曾為大兒子丙鑄過一口大鍾,預備兒子長大成人之後用。

丙每看到大鍾,便好奇地想敲敲看,想聽聽是怎樣的鍾聲,豎牛又佯裝代丙請示過父親,允他敲鍾。叔孫氏聽見鍾聲,氣得將丙逐出國都。

一年後,叔孫氏回心轉意要豎牛接公子丙回家,豎牛假說丙執意不歸。叔孫氏盛怒之下派人殺了丙。

叔孫氏喪子心痛,一蹶不振而久病不起,豎牛趁機擄其財寶逃往齊國。叔孫氏得知此訊,跺足捶胸,悔之晚矣。

獵人救象——古代民間寓言 從前,在廣東有一個好獵手,他的箭術非常好,可以說百發百中。

有一次,獵人又帶著弓箭進了大森林。中午時分,他躺在一塊大石旁睡著了。

睡夢中,他感到有點不對勁,睜開眼睛一看,吃了一驚,原來一頭大象用鼻子把他卷了起來。他使勁想掙脫,但他哪有大象的力氣大,隻好聽天由命了,心裏想:

“不知要遭到什麼樣的殘害。”

正想著,卻見大象已經把他帶到一棵大樹底下,將他輕輕放到樹下。這位領頭的大象,仰天長嘯,無數隻大象紛紛向他靠攏,似乎並不像要傷害他的樣子。

獵人不解地看看這頭象,又看看那頭象,不知它們要做什麼。

忽然,領頭的象趴在他的身邊,眼睛看看樹上,又看看他,這樣反複幾次,獵人似乎懂了,象是讓他爬上樹去。

獵人踏著大象的背,爬到樹上。站在樹頂端上,獵人仍不知象要自己做什麼。

突然,遠處一聲獅子的吼叫聲傳來,所有的大象都嚇得趴在地上,渾身發抖,用乞求的眼神望著樹上的獵人。

獵人明白了。他拿出弓箭,對準凶猛的獅子射了過去。獅子被射中,倒在地上死了。

大象們從地上站起來,圍著他歡快地跳躍,把長長的鼻子伸向天空,表示著它們的喜悅和對獵人的謝意。

獵人也很高興,他拍拍這頭象的鼻子,拍拍那頭象的大腿。這時,那頭領頭的象用鼻子扯他的衣服,然後自己趴在地上,讓他騎上自己的背。

獵人照象的意思做了,大象把他帶到密林深處的一個地方,用鼻子掘開厚厚的落葉,下麵露出一個深坑,深坑裏全是脫落的象牙。

原來大象是要用象牙來答謝獵人,獵人明白了,就用繩子捆了幾根。然後大象把獵人和象牙馱到山下,與他告別。獵人回到家之後,見到人就講:

“大象是很懂義氣的動物。”

太陽近長安遠——古代民間寓言 晉明帝小時候很聰慧,常常對周圍很多事情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且總是喜歡刨根問底,不弄明白絕不肯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