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 / 3)

大家還是說:“提不出,提不出!”

座上有位年輕人,是抗金名將嶽飛的孫子嶽珂。辛棄疾征求到嶽珂時,嶽珂也有些猶豫,因為在座的大多是長輩,地位都比自己高,哪有自己先說話的道理。

但看到辛棄疾誠懇的樣子,嶽珂便直率地說:“辛帥的詞雄視千古,自成一家,晚生怎敢妄議。不過辛帥非要我提的話,我認為《永遇樂·千古江山》一詞裏,一連用了吳帝孫權、宋武帝劉裕、宋文帝劉義隆、趙國大將廉頗等四個典故,不熟悉史實的人,怎麼能看懂呢?”

“嶽公子是爽快人,這話正好抓住了我的毛病。”辛棄疾滿臉笑容地說:“我就是愛用典故啊!”

辛棄疾說完便站起來斟了一杯酒,雙手遞到嶽珂手中,表示謝意。大家被辛棄疾的謙虛精神所感動,都紛紛開始敬酒助興。

一八○、丹青乃無言之詩,

詩句乃有言之畫

【原文】

畫家之妙,皆在運筆之先;運思之際,一經點染,便減神機。長於筆者,文章即如言語;長於舌者,言語即成文章。昔人謂丹青乃無言之詩,詩句乃有言之畫;餘則欲丹青似詩,詩句無言,方許各臻妙境。

【譯文】

畫家的精妙構思,都在下筆之前;構思的時候有一絲雜念,便使靈妙之處不能充分表現。善於寫文章的人,他的文章便是最美妙的言語;善於講話的人,所講的話便是最美好的文章。古人說畫是無聲的詩,詩則是有聲的畫;我希望最好的畫如同詩一般,能盡情地傾訴;最好的詩卻如畫一般,能無盡地展現意境。這樣詩和畫才各自達到了神妙的境界。

【賞析】

畫是形象藝術,詩是語言藝術,然而其意境相通,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好的畫,蘊含了畫家無限深情,是情與景的有機結合,它表現出一種十分鮮明、可給人啟示和想像的自然意象,同時又包含濃厚的、耐人尋味的意趣,雖然用的是線條和色調,可反映的是無言訴詩情。而好的詩句通過語言藝術展示給人們的就是一幅畫,其中有動靜的交融,畫麵的起伏跌宕。如唐代詩人王維,既是山水詩大師,也是山水畫高手,他的作品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先隨著目力所及,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有層次、有色彩、有高度,勾勒出一幅清幽秀麗、天然絕妙的圖畫,再用最後兩句添上動態的人物,使整個畫麵活躍起來了。

【故事】

李方膺畫風

清代,江蘇南通出了個著名畫家,名叫李方膺。

有一次,他到一個朋友家作客’很多人在一起高談闊論。談著談著,話題就轉到繪畫上來了。有一個朋友說;“世界上什麼東西都好畫,就是一種東西難描難畫,那就是‘風’”。

大家聽罷都沉吟不語,覺得他談的很有道理。

李方膺卻不緊不慢地說:“能畫!完全可以畫!”

在場的人聽李方膺一說,好奇心大增,要求他當場為大家作一幅畫。

李方膺見大家看畫心切,便立即起身,準備好紙藝,咯一沉思,俯身畫了起來。不到一頓飯工夫,果然把‘風”畫了出來:

一簇堅韌茂密的竹子很厲害地向一邊傾斜著。

這畫邊使人一看就感到有二股狂風正在叮嘯著吹過,還似乎能聽到竹葉互相磨擦的“沙沙”聲。無影無形的風在李方膺的畫筆下變得那麼具體、生動,在場的人看後無不連聲稱讚。

李方膺給這幅畫起了名字,叫“風竹圖”,還配上一首詩:

畫史從來不畫風,

我於難處奪天工,

請石尺幅瀟湘竹,

滿耳叮鳴萬上空。

一八一、雲霞為侶伴,青鬆為心知

【原文】

累月獨處,一室蕭條,取雲霞為侶伴,引青鬆為心知;或稚子老翁,閑中來過,濁酒一壺,蹲鴟一盂,相共開笑口,所談浮生閑話,絕不及市朝。客去關門,了無報謝。如是畢餘生足矣。

【譯文】

在連續幾個月的獨居生活中,雖然滿屋子蕭條冷清,但常將浮雲彩霞視作伴侶,將青鬆引為知己;有時候老翁帶幼童過來拜訪,這時以一壺濁酒、一盤大芋招待客人,談著一些家常話,會心地開口大笑,絕不談及市肆朝廷方麵的俗事。客人離開便關門,不需要起身送客或言謝。能這樣過一輩子我就很滿足了。

【賞析】

生活未必都要轟轟烈烈,其實平平淡淡才是真。

“雲霞青鬆作我伴,一壺濁酒清淡心”,這種意境不是也很寧靜悠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樣富於詩意嗎?晉代陶潛似乎早已體會到其中的真意,其詩雲:“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生活本於平淡,歸於平淡,而其中的熱烈渴望或者痛心的失望其實是心靈的失落和迷茫。

【故事】

顏回住陋巷

顏回是孔子的弟子,他所處時代是我國的春秋末期。當時,不但周天子的王權繼續衰敗,而且各諸侯國的公室也沒落了。

魯國的顏氏家族到顏路、顏回父子時,除了保有祖傳的貴族身份及顏路的魯卿大夫頭銜外,便隻有在陋巷簡樸的住宅和少許田產。

這種情況,隻能勉強維持一個貴族家庭的生計。所以,顏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為貴族家庭的一般性開支,簡居於陋巷。

顏回一生,大多追隨孔子奔走於春秋各國。他回到魯國後也沒有走上仕途,而是窮居於陋巷。他生活於天下大亂、禮崩樂壞的時代,但這絲毫沒有改變他的誌向。

所以,孔子誇讚顏回說:“顏回真有賢德啊!吃一筐幹飯,喝一瓢白水,住在狹小的巷子中。別人無法忍受這種窮苦生活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內心的快樂。顏回真有賢德啊!”

一八二、耳目寬則天地窄

【原文】

耳目寬則天地窄,爭務短則日月長。

【譯文】

耳目之欲太多,便會覺得天地間很狹隘;而少爭名奪利,日子就會過得清閑而悠長。

【賞析】

要想天地寬廣,就要摒棄許多世俗的雜念,少去理會那些堵塞心胸的噪音、汙染視覺的畫麵。因為許多事情,聽了不如不聽,見了不如不見,要有盲者、聾者的智慧,去聽無聲之聲,去看無色之色,當我們閉上雙眼,即看到心中無限的世界,當我們掩上雙耳,即聽到大自然無限的生機。

世事紛爭很多,斤斤計較於此會覺得日月乏味,生活無聊,不如放棄無謂的爭端,輕鬆地麵對生活,那麼自然就覺得日子過得清閑悠長,有滋有味了。

【故事】

君子之交淡如水

唐貞觀年間,在著名將領薛仁貴尚未得誌之前,他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常無著落,他們的生活全靠鄰居王茂生夫婦接濟。

後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禦駕東征時,因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

薛仁貴功成名就後,頓時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

當晚,薛仁貴就要品嚐老朋友送來的美酒。可是,當他的手下打開酒壇,卻發現壇中裝的竟是清水!

手下人嚇了一跳,忙說:“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

豈料薛仁貴聽了,不但沒有生氣,而且命令執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

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後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此後,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的關係仍然十分親密。

一八三、從江幹溪畔箕踞

【原文】

從江幹溪畔箕踞,石上聽水聲,浩浩潺潺,粼粼冷冷,恰似一部天然之樂韻。疑有湘靈,在水中鼓瑟也。

【譯文】

在江岸或小溪邊的石上曲腿而坐,聆聽著水聲,時而潺潺流水聲勢浩大,時而淺吟低唱粼粼細波,時而卻沉默寂靜,恰似一部大自然的旋律。我不禁懷疑是否有湘水的女神,在水中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