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登上高山,進入茂密的森林,走盡充滿怪石的曲折小溪和幽深山泉,不論多遠,都要走到。到了之後就坐在草地上,倒出壺中的酒,盡情地喝,喝至大醉;醉了以後,就互相以身體為枕頭睡覺。心境是多麼地愉快,連作夢的情趣都相同。
【賞析】
古語說:行千裏路,讀萬卷書。實際上大自然也是一本無字的書,深入到自然中,寄情山水,忘記凡俗的種種爭鬥與心機,看幽穀清泉、奇石怪草,或醉臥草地,或賦詩山間,其中有不盡的樂趣。
如果有好友作伴,心意相通,佐以佳釀,那種喜悅的心情也許就如夢幻一般了。
【故事】
曲高和寡
春秋戰國時代,楚國大夫宋玉的文章寫得很深奧,許多人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稱譽他,楚王也因此懷疑他行為不檢,就問他是不是有對不起百姓的地方。
宋玉回答說:“有一個人在都市裏唱歌,他起初唱的是通俗的鄉下歌曲,人們容易聽懂,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後來他唱起陽阿的挽歌來,高深了一點,跟著他唱的隻有幾百人;後來他唱起比較深奧的陽春白雪來,跟著唱的就隻有幾十人;到最後他唱的是用了商調和羽調還夾雜著曲中最高的微調,聽懂的人就更少了,能夠跟著他唱的,隻有寥寥幾個人。這完全是因為曲太高,和的人自然也就很少的緣故。”
宋玉接著說:“所以鳥中有鳳凰,魚中有大鯤。大鯤可以飛上九千裏高空,背朝著青天,飛翔在雲端的上麵;藩籬上的小麻雀,又怎麼會知道天有多高呢?鯤魚早上還在昆侖山的山腳下,晚上已經在孟諸的大澤裏了。溪溝中的小魚,哪裏會知道汪洋大海的深遠呢?不是隻有鳥中的鳳凰,魚中的大鯤會出現這種情況,做官也是這樣的。”
一五五、業淨成慧眼,無物到茅庵
【原文】
業淨六根成慧眼,身無一物到茅庵。
【譯文】
六根罪業一旦清淨,人即具有了觀照世間萬物的慧眼,身無一物拖累,看破紅塵便如同住茅草庵中修行一般。
【賞析】
佛家認為人是有罪孽的,業淨是指罪業清淨。六根,佛家稱眼、耳、鼻、舌、身、意六者為罪孽之源。眼為視根,耳為聽根,鼻為嗅根,舌為味根,身為觸根,意為念慮根。慧眼,佛家所說的五眼之一,能看到過去和未來,即“慧眼無限量,甘露滅名稱”、“慧眼見真,能度彼度”。
業淨六根成慧眼,是說當我們迷妄之時,仿佛還在夢中,夢中做了各種罪孽之事,當我們了悟時,就像發現了夢中所見、所聽、所嗅、所嚐、所觸、所想,均為虛妄,皆是幻心所生。罪孽清靜,六根便成慧眼。
【故事】
李苦樣智畫“蝦蟹圖”
本世紀30年代,著名畫家李苦禪居住在北京(當時叫北平)。“七七”事變後,李苦禪不失民族氣節,堅決不給日寇和漢奸作畫。毅然離開北平,回到了故鄉山東省高唐縣馬頰河畔的李奇莊,過著隱居的生活。
當時高唐縣縣長大土匪李采題,外號李瞎九,聽說畫家李苦禪回鄉來了,便想讓李苦撣給他作幅,也附庸一回風雅。於是,他把手一揚,向外麵喊道:“來人呀!快去李奇莊找李苦撣,要他馬上給我畫張畫兒來。”
這天,李苦禪正在家中閑坐,忽然從外麵闖進四個兵差,氣勢洶洶地向他要畫,並口口聲聲說縣老爺如體如何,如果不全畫就如何如何。李苦禪見此情景,心想:和這些家夥鬥,來硬的不得,來軟的他們也不會輕易放過我,幹脆……,想到這裏,他不慌不忙地抬起頭,微笑著說:“既然縣長大人喜歡我作的畫、我一定畫張最好的相送;不過,我手頭沒有現成的畫,有勞各位明天再辛苦一趟,明天中午前我就能畫好。”
四個兵差不好再說什麼,一個個氣哼哼地回去了。
第二天中午,李瞎九派人到李苦掉家裏來取畫,李苦禪把頭一天晚上畫好並裝進一個密封的口袋裏的畫交給了來人,並囑咐道:“路上千萬不可偷看,如果新作的畫見著陽光跑了色,縣長間罪下來可就不好辦了。”
來人不敢怠慢,一路小跑地返回縣城。這時,李瞎九已請來了八大區長前來坐定,隻等著貨畫,他本人也特意換上一件長袍,裝出一副很有學問的樣子,隻見他接過畫袋,當著眾人邊拆邊說:“別以為李苦禪有什麼了不起的,我要他畫他就得畫!”
封袋拆開,隻見畫的上首是“蝦蟹圖”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下首沒有題名落款,畫麵有一條平展的大道,頭前有九隻大蝦領道,後邊八隻螃蟹緊隨其後,那九隻大蝦是驕橫凶頑,那八隻螃蟹橫行霸道,將一條平展的大道堵了個嚴嚴實實。
不等李瞎九說話,他手下的幾個豬頭豬腦的區長就喝起彩來,並看著李瞎九的臉色說:“‘妙!妙!畫得真妙!真是神來之筆啊!還是豐縣長麵子大,讓李苦禪畫,他就不敢不畫!” 李瞎九正得意間,就聽三區長梁樹梓脹紅著臉喊道:“都別瞎吵吵了!李苦禪這小子把我們都給罵了!你們看,這九隻蝦倒過來就是縣長的外號瞎(蝦)九,”後麵的八隻螃蟹說的就是我們大家,他這是在罵我們八個區長跟著縣長橫行霸道……”
“媽的梁大頭,你別說了!”沒等梁樹梓說完,李瞎九就高叫著梁樹梓的外號,一把抓過“蝦蟹圖”撕了個粉碎,隨後高聲喝道:“你們還愣著幹什麼?還不快去給我去李奇莊把李苦禪抓來!” 等到這幫家夥來到李奇莊,李苦禪早已不知去向了。
一五六、犬吠雞鳴,恍似雲中世界
【原文】
茅簾外,忽聞犬吠雞鳴,恍似雲中世界;竹窗下,惟有蟬吟鵲噪,方知靜裏乾坤。
【譯文】
茅草編織的門簾外,忽然傳來幾聲雞鳴狗犬,讓人仿佛生活在遠離塵世的高遠世界中;竹窗下的蟬鳴鵲唱,令人感覺到靜中的天地如此之大。
【賞析】
茅屋外、田野中雞犬之聲相聞,好似逃離塵世的世外桃源,人在喧囂的塵世中生活久了,自然就有跳出界外,躲在高遠之處的念頭。然後意到心隨,才能境隨人意。內心感覺到了幾分寧靜,才能真正領悟到靜的神韻。
靜也非死寂,有襯托的靜更顯得靜,如果在萬籟俱寂中有幾隻蟲兒的淺吟低唱,才更顯得靜中乾坤無限。正因為靜,才能聽到竹窗下蟬吟鵲噪,蟬吟鵲噪又反襯出靜的意境。
【故事】
溫八叉留詩板橋店
相傳晚唐詩人溫庭筠年輕時才華出眾,每參加科舉考試,押韻作賦,能在八叉中間寫成八韻,故人稱“溫八叉”。
有一年,溫八叉出京城去南方做地方小官,路過商州時,夜宿城北板橋。板橋山高穀深,河流湍急,人們就用木板作橋橫架河上,方便行人往來,因此取名板橋。
溫八叉到板橋時,正值春節過後不久,客舍門上的春聯還在,上聯是“茅店客家雄雞報曉催君早”,下聯是“殘月西天板橋已響踏霜聲”,橫批是“願思前程”。
溫八叉對於這些來自山鄉野民之手的東西,本不放在眼裏。可他看到這副春聯後,卻觸動了心思。他懷才不遇,仕途暗淡,為生活不得不四處奔波。他又想起自己一路所見店舍春聯,是什麼“請君留步春常在,巧啟財源客滿堂”之類的俗話,不禁感覺這副願君思念前程,啟示客人不畏艱辛早行的春聯很有深意。他不禁歎惜道,老百姓並不俗啊!
晚上,溫八叉用完夜飯,便要了一壺好酒同店主人開懷痛飲。在敘談中,溫八叉知道了這副春聯出自主人之手,不禁暗暗佩服。店主人知道溫八叉的才華名氣,便請他題詩留念。
溫八叉滿口答應。可寫什麼呢?想起了剛才看到的春聯,聯想到自己的一路風塵,叫道:有了!
店主人取來紙筆,溫八叉寫道:“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店主一看,連連說“妙!妙!”隨即溫八叉寫了《商山早行》一詩送給店主。
溫八叉走後,店主人去州城請人裱糊了那首詩,回來懸掛中堂。這事不久就傳了出去。一天,店主人正在忙話,忽聽店外板橋上人喊馬叫。他吃了一驚,不知出了什麼事,忙出去一看,原來是州官聽說溫八叉在這山野小店留下了手筆,專程前來觀看。州官不看則已,一看就讚不絕口:“溫公真是高手啊!”
從此,這間茅舍小店身價百倍,人來官往,競相留宿,火了好幾年。《商山早行》也很快傳入長安,成為“絕妙千古”的佳作。
一五七、異士未必在山澤
【原文】
山澤未必有異士,異士未必在山澤。
【譯文】
山林中河流邊不一定有奇異之人;奇異之人也不一定住在山林中河流邊。
【賞析】
奇特超凡之人,有深刻的智慧,能夠洞察仙機,其修養深厚,總是含而不露,也許會在寧靜清新的山林中修行得道,但更多的是就生活在芸芸眾生之中,就生活在你身邊。他為自己的生命反省,也為眾人的生命反省,他的智慧不但解決自己的問題,也解決眾人的問題,他是眾人的精神領袖。
隱居山林並非心在山林,也許心在朝廷,這種假隱士要麼自鳴清高,要麼標新立異想吸引別人的注意罷了。所以說:“山澤未必有異士。”
【故事】
騎奴出身的將軍
衛青,字仲卿,平陽人,就是今山西臨汾市西南人,西漢時傑出的軍事家、統帥。是西漢與匈奴戰爭中漢朝的主要將領。
衛青出身低微,他的父親是平陽侯曹壽家裏當差的。衛青長大以後,在平陽侯家當了一名騎奴。
後來,因為衛青的姐姐衛子夫進宮,受到漢武帝的寵幸,衛青的地位才漸漸顯貴起來。 就在李廣戰鬥中被匈奴兵俘虜後又逃回的那年,漢軍四路人馬,三路都失敗了。隻有衛青打了個勝仗,他被封為關內侯;以後,衛青又接二連三地打敗匈奴,立了戰功。
公元前124年,衛青率領騎兵三萬,追到長城外。匈奴右賢王以為漢軍還離很遠,一點也沒防備,在兵營裏喝酒作樂,喝得酩酊大醉。
衛青在夜色的掩護下,急行軍六七百裏,包圍了右賢王。漢兵從四麵八方衝進匈奴營地,打得匈奴部隊四麵逃竄,亂成一團。
右賢王的酒剛剛驚醒,要抵抗已來不及了,隻好帶著他的幾百個親信脫身逃走。
這一仗,衛青的人馬一共俘獲了1.5萬人的俘虜,其中匈奴的小王就有10多人。
這次戰爭,右賢王全軍覆沒,對匈奴單於是一個很大打擊。漢武帝得到捷報,立刻派使者拿著大將軍印,送到軍營,宣布衛青為大將軍,連他的三個還沒有成年的兒子也封為侯。
衛青推辭說:“我幾次打勝仗,都是部下將士的功勞。我那三個孩子還都是娃娃,什麼事都沒幹過。要是皇上封他們為侯,怎麼能夠勉勵戰士立功呢!”
漢武帝經他一提醒,就封了衛青部下的七名將軍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