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3 / 3)

劉備進駐新野後,為擴大自己的勢力,四處收羅人才。一天,徐庶在街頭放聲歌唱,被劉備聽到,認為歌聲不俗,就對唱歌人以禮相待。徐庶也正想投奔一位能成就大業的首領,可他不知道劉備是不是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是不是能夠禮賢下士,就決定做些試探。

徐庶來到劉備軍中,穩瞞了自已的真實姓名,同劉備閑聊,聊了一陣,他提出要看一看劉備的坐騎。劉備隨即叫人把他騎的馬牽出來。徐庶看了兩眼,故作驚訝地說:“這不是廬馬嗎?然而這雖是一匹駿馬,但是卻妨礙主人,不能騎它。”

劉奮聽了,笑著說:“死生都是命裏注定的,與馬有什麼關係。如果它真的妨礙我的話,前些時候我在檀溪遇險,它就該使我送命,可是它卻救我脫離了危險,這如何解釋呢?”

徐庶說:“這次雖然是救主人,但這匹馬終究要妨礙一個人。但是,我可以為您想一個辦法避開它。”劉備說:“是什麼辦法呢?”徐庶告訴他:“您如果有什麼平生痛恨的人的話,可以把這匹馬送給他騎。等到妨礙過他之後,您再騎它的時候,就不會有事了。”

劉備一聽這話,很不滿意地說;“先生剛剛到這裏,我很希望先生能夠給我一些有意義的忠告和建議,而您現在卻教給我如何害人,我實在不敢領教。”

徐庶聽了劉備的話,心中有了底,連忙笑著說:“過去我常聽人們傳說您的仁義賢明,但是我沒有親眼見到,不敢相信,所以今天用這些話來試探您。現在我深信人們傳說的話,的確不假。” 於是,他向劉備說出了自己的真實姓名,並且談了自己對當時形勢的看法,為劉備謀劃了許多良策。

劉備見徐庶很有才能,便拜他為軍師。後來,曹操捉住了徐庶的母親,並以此來威脅他,逼迫徐庶離開劉備。徐庶是個有名的孝子,他隻得告別劉備。在臨行時,他向劉備推薦了隱居隆中的諸葛亮。

一四二、妖冶成泉下骷髏,

功名是夢中蝴蝶

【原文】

無端妖冶,終成泉下骷髏;有分功名,自是夢中蝴蝶。

【譯文】

無論多麼妖冶豔麗的美人,最終會成為黃土下埋著的一堆白骨;縱然是獲得功業名分,也隻是像夢蝶一樣虛幻。

【賞析】

夢中蝴蝶是指莊周夢蝶之事,意味著是虛幻一場。《莊子》載:莊生夢見自己變化為蝴蝶,栩栩如生在天空中飛舞,覺得這正是自己的誌向,完全不覺得自己是莊周了,可是突然醒來之後,自己仍然躺在那裏,所以莊周感歎,不知是自己化為蝴蝶,還是蝴蝶化為莊周了。

美色與功名,也隻是過眼雲煙。佳人再豔麗,終究會有美人遲暮的一天;功名再高,也如莊生夢蝶一樣,隻是虛幻一場。既然如此,為何人們對美女、名利仍然孜孜以求?是虛榮之心蒙蔽了人們的心靈。虛榮是心靈的樊籬,隻有讓心靈重現本性,才能認識到一切美女、功利都是可以拋棄的東西。

【故事】

孟浩然白首臥鬆雲

在唐代文人中,孟浩然的確是一名以隱居終老的隱逸之士,大詩人李白稱他為“白首臥鬆雲”

年輕時,孟浩然也同其他文人一樣,也有著對功名富貴的強烈追求。後來,因為一首詩得罪了玄宗皇帝,仕進的大門被堵死了,隻好悵然離開了長安。

歸隱之後,孟浩然從此不問世事而醉心於山林。一次,身兼荊州大都督府長史、襄州刺史,山南東道采訪處置使的韓朝宗約孟浩然一起去長安,想把他推薦給朝廷。韓朝宗當時很有名氣,曾為朝廷舉薦過許多棟梁之才。由韓朝宗推薦,希望是非常大的。然而,當孟浩然臨行前;恰巧有一個老朋友來訪,孟浩然便與老朋友一道飲酒談笑,將與韓朝宗相約去長安的事忘在腦後。韓朝宗等了很長時間也沒等到盂浩然,就很失望地走了。

脫離仕途的俗念後,孟浩然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大自然中,投入到詩歌創作中。山林、鬆月、歸鳥、鳴蟬等都是他歌泳的對象。相傳有一天,孟浩然與一位朋友在竹林間散步,孟浩然不停地觀察新竹的形態。

這時,有一漁翁打魚歸來,孟浩然連忙走上前去,拿起魚來又端詳了半天,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他的朋友不解地問他這是為什麼,孟浩然笑著說:“剛才我琢磨的詩句中有魚、竹二物,但不知付有幾節,魚有幾鱗。我現在看清楚了,也就放心了!”

一四三、獨坐禪房,意揖達摩

【原文】

獨坐禪房,瀟然無事,烹茶一壺,燒香一炷,看達摩麵壁圖。垂廉少頃,不覺心靜神清,氣柔息定。蒙蒙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達摩與之乘槎而見麻姑也。

【譯文】

獨自坐在禪房中,清靜無事時,煮一壺茶,燃一炷香,觀看達摩麵壁圖。將眼睛閉上一會兒,不知不覺心情平靜,神智清新,氣息柔和而穩定,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混沌境界,就像拜見達摩祖師,和他一同乘著木筏渡水而見到了麻姑一般。

【賞析】

達摩是禪宗的始祖,梁武帝時由天竺來到中國,曾在嵩山少林寺麵壁而坐九年,將法衣傳給了二祖慧可。麻姑,《神仙傳》載,東海中有仙女名叫麻姑。據說麻姑能撒米成珠。

獨坐禪房,把壺香茗,燃一炷香火,靜靜地觀看達摩麵壁圖,不知不覺進入了一種新境界,這種新境界是什麼,是了悟。靜坐參禪,是佛家的功夫,靜心思過,也是我們凡夫俗子應有的功夫。

【故事】

蘇東坡巧戲佛印

宋朝時,某寺院有位叫佛印的僧人,瞞著人精心做了一碗紅燒魚,香氣四溢。魚做好剛端到排房的桌子上,就聽門口有小沙彌稟報:“東坡先生來訪。”

佛印一聽,大驚失色,心中叫苦不迭。因為佛門有規矩,和尚是不能吃葷食的,這要讓外人知道該如何是好?他慌忙用馨將魚碗蓋住,急步走出房門迎接東坡先生。

蘇東坡跟佛印和尚來到禪房坐定後,忽然聞道一陣陣魚香。他循著香味看去,見了桌上反扣著的籌,心中便一下子明白了。

這時就聽佛印和尚問道:“居士今日光臨敝刹,不知有何見教?”

蘇東坡與往常一樣不露聲色地對佛印和尚說:“有人出了一副對聯讓我應對.我一時對不出來,特來請長老賜教。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和尚不知這是圈套,說道:“居土寸高八鬥,學富五車,今天怎麼如此健忘?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熟對聯,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餘。”

蘇東坡聽後哈哈大笑,連聲說道:“長老說的是,說的是。”說著翻開桌上反扣著的磐,指著魚說:“我來與長老共食之吧!”

佛印和尚聽罷頓時麵紅耳赤。原來下聯中的“慶有餘”跟“磐有魚”是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