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三六、得心上本來,方可言了心
【原文】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譯文】
完全認識到自己本來的麵目,才算是明了心的本體。理解透世間不變的道理,才足以談論出世之道。
【賞析】
世間的萬物是迷亂的,而心則是寧靜的,隻有認識到自己的本來麵目,用心靈體會生命,明白自己在幹什麼,在想什麼,才能撥去迷亂。佛家認為,一切眾生的本性是佛,倘若能領悟到這一點,才可以超越虛妄的心識,了悟到自己不生不死的本來麵目。
世間的常道就是“變”與“空”,無論多麼偉大或渺小的事物都在變,最後成空,了解這個道理,才能超脫人世。出世並非要逃離塵世,而是要透悟“變”與“空”的常道。
【故事】
子產治國不懼威脅
子產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擔任鄭國的相國期間,任用賢能,實行了重大改革,整頓田地疆界和田間的水道,又創立了按“丘”征“賦”製度。
對於子產的做法,有些國人不理解,便說:“子產計算我的家產而收費,丈量我的耕地而征稅,誰殺死了子產,我助他一臂之力。”
子產聽後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麼?隻要對國家有利,生死由它去吧!”
子產允許人們有不同意見,並認真聽取大家對治理國家的建議。三年之後,鄭國的政局穩定,生產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國人都非常感激他。
當子產去世時,全國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如同自己的親人去世一樣。孔子與子產交往很多,對於他的一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之為“古之遺愛”。
一三七、調性之法
【原文】
調性之法,急則佩韋,緩則佩弦。譜情之法,水則從舟,陸則從車。
【譯文】
調整性情的方法,性子急的人就在身上佩帶柔和的熟皮,提醒自己不要過於急躁,性子慢的人就在身上佩帶弓弦,提醒自己要積極行事。調適性情的方法,就像在水上要乘船,在陸地要乘車一樣,適時適用。
【賞析】
人的個性是多種多樣的,有人急躁而好動,有人溫和而好靜,各種性情都要以適於事體為準,過緩過急都不利於妥善地處理好各種關係。認識到自己的性情有不利的一麵時,尤其要有自覺的調整意識。古人早就提醒:“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傲當矯之以謙,肆當矯之以儉,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
磨煉性情關鍵是要適時適事,當斷則斷,當緩則緩,不能違背事物的常理。過急者要注意穩重,過緩者要加快速度。性情適時適事了,就是自己修養提高的一個重要標誌。
【故事】
王述性急無智
王述,字懷祖,東晉人,因襲封藍田侯,所以又叫王藍田。王述世襲侯爵,官至散騎常侍、尚書令。
藍田侯王述的性格非常急躁。有一次,他吃雞蛋,用筷子刺戳雞蛋,可是雞蛋比較圓,一刺便滑走了。
他多次刺不到,非常生氣,於是就抓起雞蛋便摔到地上。可是雞蛋摔在地上不僅沒有碎,反而還團團轉圈,就像是在故意挑釁藍田侯。
王述一見,更氣憤了,他從席子上跳下來,又用腳狠狠地去踩雞蛋。他那時穿的是木屐,要用屐齒踩到圓滾滾的雞蛋也不容易,雞蛋又滑走了。
王述這時簡直氣得怒發衝冠,怒目圓睜,於是抓起雞蛋放到嘴裏惡狠狠地咬破,又吐到地上,這時才感覺解了氣。
一三八、好茶滌煩,好酒消憂
【原文】
好香用以熏德,好紙用以垂世,好筆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煥彩,好茶用以滌煩,好酒用以消憂。
【譯文】
好香用來熏陶自己的品德,好紙用來寫傳世不朽的文字,好筆用來寫下美好的篇章,好墨用來描繪光彩奪目的圖畫,好茶用來滌除心靈的煩悶,好酒則用來化解心中的憂愁。
【賞析】
生活的藝術,就是要使任何事物都能有最美好的用途。古人用香草比喻美德,在修行時,一定要熏燃香草來提醒自己加強品德培育,而不朽的文字,也要記錄在最好的紙上,以流傳後世。推而廣之,好筆,自然要寫下文采飛揚的篇章,一塊好墨,也要畫出光彩奪目的絢麗圖畫。這樣才能物盡其用,物有所值。
對於人們心靈的煩憂,也要以最好的香茗、最醇的美酒來滌除,這樣才會使我們忘卻憂愁,感到無比的清爽。
【故事】
“推敲”的由來
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的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寫的一些詩至今還為人們傳誦。
一天,賈島騎著毛驢在大街上慢悠悠地往前走,心裏不停地琢磨他新寫的一首詩,前一句“烏宿地邊樹”已經確定,可第二句究竟是作“憎推月下門”還是作“僧敲月下門”一直不能確定,他邊走邊吟,一會覺得“推”好,一會兒覺得“敲”好.想著想看情不自禁地用雙手不斷變換“推門”和“敲門”的姿勢,來往行人見到賈島這副如癡如醉的樣子,覺得非常好笑。
正在這時,一隊豪華的車馬儀仗簇擁著京兆尹韓愈從街道那方走來,賈島不覺察一下子撞在了儀仗隊上。衛士大怒,將他拖下驢背,押到韓愈麵前聽候發落。賈島一看,自知闖了大禍,隻好如實把事情經過告訴了韓愈,懇求寬恕。
誰知韓愈並沒有發怒,而是微笑著聽完了他的敘述,然後對賈島說:“‘敲’字有動作,有聲音,還是用‘敲’字好。”
韓愈很欣賞賈島的這種“推敲”精神,他們倆後來竟然成了很要好的文友。而“推敲”一同也便這麼流傳後世,至今人們還津津樂道。
一三九、破除煩惱木魚聲,
見澈性靈優缽影
【原文】
破除煩惱,二更山寺木魚聲;見澈性靈,一點雲堂優缽影。
【譯文】
要想破除心中的煩惱,隻要聆聽二更時山中寺廟的木魚聲即可;要想對人性和智慧得到透徹的領悟,隻要看佛堂裏的青蓮花即可。
【賞析】
木魚,寺廟中和尚敲擊的法器,相傳魚的眼睛晝夜睜著,所以用木頭刻成魚的形狀借以警醒人們。人的煩惱很多,隻有夜深人靜時,佛寺中傳來的木魚聲可以警醒人們放棄心靈的糾葛,放棄迷失的自我,充實寬廣慈悲的胸懷。
雲堂,指僧人的禪房或佛堂。優缽影即指優缽羅,梵語,又譯為烏缽羅、優缽刺,意譯為青蓮花。青蓮花在佛家被喻為清淨智慧,所以說,從青蓮花中能夠徹悟生命的真相,徹底洞見自己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