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3 / 3)

黔敖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特意拿了兩個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著蒙袂大聲吆喝著:“喂,過來吃!”

蒙袂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聽到沒有?給你吃的!”

隻見那饑民蒙袂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著黔敖說:“收起你的東西,我寧願餓死,也不願吃這樣的嗟來之食!”

黔敖萬萬沒料到,餓得這樣搖搖晃晃的饑民,竟然還保持著自己的人格尊嚴。頓時滿麵羞慚,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五○、彼無望德,此無示恩

【原文】

彼無望德,此無示恩,窮交所以能長;望不勝奢,欲不勝饜,利交所以必傷。

【譯文】

朋友不會期求從我這裏獲得恩惠,我也不會向朋友表示給予恩惠,這是清貧的朋友能夠長久相交的原因;期望有所獲得而無止境,欲望又永遠無法滿足,這是靠利益結交的朋友必然會傷了和氣的原因。

【賞析】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追求的是心靈上的互相理解和呼應,而不是物質利益的相互索求。窮朋友之間圖的是雙方相同的誌趣與心腸,既不期望從對方那裏得到什麼物質利益,自己也不故意用利益向對方施舍恩惠,這樣的友誼就能長久。而建立在利用關係上的所謂朋友,隻是希望互相利用,維係他們關係的是物與物的交換,一旦這種物與物的交換關係不平均或減少,那麼就失去了相交的動機,甚或傷了和氣,反目成仇。朋友之間同艱難易,共富貴難,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故事】

杜甫與李白的友情

杜甫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詩人。他長期住在洛陽,對這兒的豪官富商勾心鬥角的風氣十分反感。可是,杜甫卻在這兒遇到一位他的終身好友、偉大詩人李白。

744年初夏,杜甫在洛陽結識了大詩人李白。那時李白44歲,杜甫隻有32歲。李白在京師受到高力士、楊玉環等人讒毀,很不得誌。

兩人初見麵,杜甫被李白的風采吸引住了。李白對杜甫的才華也很欣賞。當時,他們倆都對現實不滿,因此一見如故。兩人的誌趣相同,時常在一起吟詩作賦,自得其樂。

那時候,社會上有一種求仙訪道的風氣。杜甫與李白相約結伴而行去尋找瑤草。兩人渡過波濤洶湧的黃河,盡管路途艱險,但他們互助互愛,常常吟詩作句,以苦為樂。他們走到山上的小有清虛洞天,去參拜道士華蓋君。可是華蓋君已經死去。他們淒涼地望著寥廓的四野,盡管彼此心中有不盡悵然與失望,但他們都互相勸慰對方,最後不得不按原路回去。

這年秋天,他們和另一詩人高適遇在一起了。這三個朋友經常在城裏的酒樓飲酒賦詩,各敘心中的憤懣,也談論著當時的國事,諷刺唐玄宗的醉心聲色。漸漸地,杜甫和李白更加了解對方,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了。

不久,這三位朋友都先後離開長安,各奔前程。

第二年秋天,杜甫和李白又在兗州相遇。他們白天攜手同行,寄情於山水之樂。晚上,常常一邊飲酒,一邊仔細討論文學上的問題,有時喝得大醉,同床酣睡。他們兩人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日子,彼此都從對方身上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東西,學業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不久後,他們又分別了,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踏上人生的新路。杜甫在別後常常想起李白,回憶起往昔與李白在一起的快樂日子,便感慨地寫了一首五律: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杜甫住在渭水之濱的長安,把自己比作春天的古樹,把漫遊江東的李白比作日暮的浮雲,詩句充分表達了對遠方朋友的思念。

五一、當為情死,不當為情怨

【原文】

情語雲:當為情死,不當為情怨。關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雖然既雲情矣,此身已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終不透徹耳。君平之柳,崔護之花,漢宮之流葉,蜀女之飄梧,令後世有情之人谘嗟想慕,托之語言,寄之歌詠。而奴無昆侖,客無黃衫,知己無押衙,同誌無虞侯,則雖盟在海棠,終是陌路蕭郎耳。

【譯文】

情語說:應當為情而死,不應當為情而生怨。關於感情的事,本來就是隻可為對方死,卻不應當生出怨心的。雖然對情這麼看,身已在情中,又有什麼不願死的呢?如果不到死這一步,總不見情愛的深刻。韓君平的章台柳,崔護的人麵桃花,宮廷禦溝的紅葉題詩,蜀女題詩梧葉飄飛,這些故事都讓後世有情人歎息羨慕,用文字記載下來,或者寫成詩歌吟詠。既估沒有能動得佳人的昆侖奴,又無身著黃衫的豪客,沒有古押衙這樣的知己,又無像虞侯一樣誌相向同的人,那麼,即使是有海棠花下的誓約,終究不免成為陌路蕭郎。

【賞析】

這是對於情的感慨,為情而死是千古絕唱,的確感人至深。沒有經過生與死的考驗,又如何領悟情意的深刻呢?

君平柳,指唐代詩人韓君平的愛妾柳氏,柳氏在戰亂中被番將奪走,同府虞侯許俊為他將柳氏搶回。崔護之花說的是唐代詩人崔護曾在清明節那天到城外遊玩,口渴而到一戶人家要水喝,那家的女子情意非常深濃,來年清明崔護再到此家時,見門戶緊鎖,於是在門上題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漢宮之流葉指唐僖宗時宮女韓翠屏曾在紅葉上題詩,紅葉被流水衝到宮外,學士於撿到後,又在紅葉上題詩流回宮中,韓翠屏複撿得此葉。後來宮中放出三千宮女,於娶了韓翠屏,說起紅葉之事,不勝感慨。蜀女之飄梧指《梧桐葉》中記述西蜀人任繼圖與妻李雲英分離,後來李雲英題詩在梧桐葉上,被任繼圖撿得而團圓。奴無昆侖是說傳奇《昆侖奴》中記載,有一昆侖奴為主人搶得所愛的女子一事。客無黃衫指傳奇《霍小玉傳》中有一穿黃衫的壯士將負心郎劫去見霍小玉一事。知己無押衙指《無雙傳》傳奇記有古押衙幫助無雙王仙客成親事。蕭郎,指女子所受的男子。

【故事】

楊柳和荷花的故事

古時候,大明湖畔生活著一對男女,男的叫楊柳,女的叫荷花。他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天生一對。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湖畔有一個官宦人家的惡少,他早已垂涎荷花的美貌,生出歹心。一天,趁荷花家中無人,便帶人搶走荷花。

當楊柳聞訊,追來搭救。惡少指使家丁殺死楊柳,楊柳心懷仇恨地倒在了大明湖畔。荷花見狀,悲痛欲絕,掙開強人,投入湖中,殉情自盡。

不久之後,人們看見在湖畔楊柳被害的地方,生出了茁壯的柳林;在湖中荷花自盡的地方,生出了豔麗的紅荷。柳枝拂水,向著荷花點頭;紅荷挺立朝著柳枝傳情。

於是就有湖民們說:這是楊柳和荷花的化身啊!他們活著不能結合,死後終於可以日日廝守相聚在一起了。

五二、縮不盡相思地,補不完離恨天

【原文】

費長房縮不盡相思地,女媧氏補不完離恨天。

【譯文】

即使有傳說中費長房那樣的縮地法術,也不能將相思的距離拉近;即使有女媧氏補天之術,也補不了離別的情天。

【賞析】

《神仙傳》中說,費長房向壺公學習道術,壺公問他想學什麼,費長房說,要把全世界都看遍,壺公就給了他一根縮地鞭。費長房有了這根縮地鞭,想到哪裏,就可用縮地鞭縮到眼前。女媧是傳說中上古時代的人物,據說當時天上缺了一塊,女禍於是煉出五色石將缺口補好。相思最苦,即使有縮地鞭,也不能將相思的兩人距離縮短。離恨最愁,即使有女媧的五色石,也難將離恨天補圓。所以情天恨海隻能由相思的人兒去細細品味了。

【故事】

樂羊子妻勸夫

漢代河南郡樂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麼的人家的女兒。

樂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給妻子。

妻子說:“我聽說有誌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汙自己的品德呢!”

樂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後遠遠地出外拜師求學去了。

一年後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

樂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

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的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延遲並荒廢時光。您要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麼不同呢?”

樂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於是又回去用七年時間修完了自己的學業,中途一直沒有回家。

五三、夢醒心不歸

【原文】

枕邊夢去心亦去,醒後夢還心不還。

【譯文】

心隨著夢境到達情人身邊,醒來之時心卻留在情人那邊不肯歸來。

【賞析】

思念太多,寢食難安。一入夢境,心即隨夢而去,如果是思念情人,心也就到達情人身邊,在夢中盡情享受重逢的樂趣,可是夢醒之後,心卻留在夢中情人處,不能收回。癡情能致夢中情,卻更難回到現實之中,魂牽夢繞,醒來仍是夢,這是多麼痛苦的事啊!

【故事】

鄭板橋將計就計

鄭板橋做知縣的時候,碰到了一樁婚姻案。原來衙門裏有個小官吏叫藤八百,從小把女兒許給了一戶人家。後來那戶人家父母雙亡,家境漸落,藤八百見女婿家窮,就想悔婚,怎奈女兒和女婿互相愛慕,都不同意。藤八百想讓鄭板橋替自己作主,逼那窮女婿把婚約退掉,便送了一千兩銀子給鄭板橋的妻子。請她幫忙說情。

鄭板橋回家以後,妻子便告訴了他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後果。鄭板橋起初很生氣,不但責備了妻子幾句,還想立即把藤八百叫來嚴加訓斥,但當他得知藤人百那個窮女婿原來就是自己新近結識的青年才子韓夢周時,他皺了皺眉頭,高高興興地把一千兩銀子收下了。

鄭板橋把藤八百找來,對他說;“你放心吧,這件事保管你趁心如意。本來嘛,富家的女兒當然要找一個富裕的丈夫了。我既收了你的銀子,自然要給你幫忙。俗話說,無功不受祿嘛!為了抬高你女兒的身價,將來找個乘龍快婿,我想收她做我的幹女兒,不知你意下如何?”

藤八百沒想到女兒能攀上知縣做於爹,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連連稱謝。鄭板橋讓藤八百盡快把女兒帶進府來,他要盡早見到幹女兒。藤八百興高采烈地去了。

鄭板橋找來韓夢周,問他的婚姻大事。韓夢周如實說了一遍,並表達了自己和姣紅姑娘的愛情。鄭板橋讓韓夢周在府中住幾天,他想辦法讓他們結成良緣。

過了三天,藤八百滿心歡喜地把女兒帶來了。鄭板橋一看姣紅姑娘長的真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便笑著對她說;“從今以後,你就是我的幹女兒,你可得聽我的話。”

姣紅姑娘早就聽說鄭板橋作詩畫竹是當時一絕,審官司判案公正無私,深受百姓愛戴,這次不知知縣大人為什麼要拆散她和韓公子的婚姻。但當著父親的麵又不好問,便紅著臉點了點頭。藤八百自然笑得合不攏嘴。

鄭板橋對藤八百和姣紅姑娘說:“我想給幹女兒找一位公子。這位公子才貌雙全,前途光明,是我的忘年朋友。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藤八百心想,鄭大人的朋友自然不會有錯,便連聲說道:“任憑大人安排!隻是不知這位公子姓甚名誰,現在何處?”鄭板橋笑著說:“他現在就在府上。”說著,命人請出韓夢周來。

藤八百一看.原來就是自己要退婚的那個窮女婿,頓時叫了起來:“‘鄭大人,這怎麼使得?”姣紅姑娘起初聽說幹爹要做主把自己許配他人,心中有點不大樂意,及至看見是韓夢周,始知鄭大人一番心意,禁不住從內心深處感激鄭板橋。

鄭板橋笑著對藤八百說:“這個女婿,人長得英俊,又有才華,雖說缺幾個錢,但我已把你送我的1000兩銀子轉送給了他。這樣,他也算是有錢了!”他見藤八百尚有勉強的意思,又說:“這個姑娘是你女兒,也是我的幹女兒,我也有權作主為她尋找婆家吧?”

藤八百無話可說,隻好聽任鄭板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韓夢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