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梨在孩子們的爭搶中掉到地上。隻有孔融站在一旁沒去搶。
看著孩子們亂哄哄爭搶梨的場麵,父親大聲嗬斥道:“你們如此爭搶,這成何體統!”
哥哥姐姐們聽到父親的嗬斥聲,都一動不動了。
接著,父親讓孩子們都把手中的梨放回盤子。
孩子們不情願地把梨一一放回盤中。這時父親讓站在一旁的孔融來分梨。
孔融在盤子裏揀了兩個最大的梨,先給了父母。
隨後又把大梨好梨依次分給了哥哥、姐姐們,而把一個最小的梨留給了自己。
坐在一旁的父親問孔融:“融兒,你為什麼留最小的給自己?”
孔融笑著對父親說:“因為我年紀小,當然應該吃小的嘍!”
聽到孔融這麼說,哥哥姐姐們拿著分到的梨,慚愧地低下了頭。
三三、常思考,多檢點
【原文】
天事便思有閑雜念頭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得到,從多入少,從有入無,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譯文】
閑來無事的時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雜亂的念頭,忙碌的時候要思考自己是否有浮躁粗俗的意氣,得意的時候考慮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驕慢,失意的時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怨恨不滿的想法。時時這樣自我檢查到位,使不良的習氣由多而少,由有到無,這才是學問修養的關鍵。
【賞析】
行為處事都要常常警醒自己是否考慮周全,要防止隻顧一麵而失去了另一麵。居安要思危,勝利要防驕,失意要防怨。人在無事時,容易產生很多浮雜的念頭,而在忙碌時又容易浮躁欠思考,這種時候如果能冷靜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不驕不躁,不浮不虛,辦事有條不紊,忙而不亂,就會將事情處理得更妥當,與人相處得更好一些。在得意時,容易產生驕傲自滿情緒,目中無人,這樣往往容易遭人嫉妒,受到打擊。俗語說“高處不勝寒”,正是此理。所以隻有在得意時注意收斂,保持謙虛的本性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在失意時,人往往容易怨天尤人,甚至猜疑煩躁,這樣往往會失去他人的同情,也使自己失去前進的信心,所以要注意多從自己這方麵總結教訓,使失敗成為成功之母。經常這樣自我反省,那麼就會減少自己的弱點,逐步走向完美了。
【故事】
戴逵幕後聽評
戴逵,字安道,譙郡銍縣,即今安徽宿縣人,東晉學者、雕塑家和畫家。戴逵曾為會稽山陰靈寶寺作木雕無量壽佛及脅侍菩薩。
這尊6尺高的無量壽佛木像,是戴逵精心製作的成功作品,但他還不滿足,為了吸取眾人智慧,使作品在藝術上達到爐火純青的佳境,他邀請了許多人欣賞木像,並隨意品頭品足。
可是事與願違,欣賞木像的人們當著戴逵的麵盡說些悅耳的話,提意見輕描淡寫。這怎麼能行呢?戴逵靈機一動便藏在木像後麵的幃幔裏偷聽。凡是欣賞木像的人對木像提出的缺點,戴逵都一一記下來,等人們散去,就進行修改。如此三年,直到欣賞木像的人提不出意見了,他才將木像送到靈寶寺。
由於這尊木像集眾人智慧反複修改完成,因此,其雕刻水平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
三四、脫厭如釋重,帶戀如擔枷
【原文】
貧賤之人,一無所有,及臨命終時,脫一厭字;富貴之人,無所不有,及臨命終時,帶一戀字。脫一厭字,如釋重負;帶一戀字,如擔枷鎖。
【譯文】
貧窮低賤的人,一無所有,到生命將終結時,因為對貧賤的厭倦而得到一種解脫感;富有高貴的人,無所不有,到生命將終結時,因對名利的牽掛而戀戀不舍。因厭而解脫的人,仿佛放下重擔般輕鬆;因眷戀而不舍的人,如同戴上了枷鎖般沉重。
【賞析】
人的生命曆程,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曲折還是平坦,最後都要走向同一個結局——死亡。盡管人生來不平等,但在死亡這一點上卻是平等的,沒有人能夠逃避得了。貧窮低賤的人,一生在貧困中掙亂,什麼財富也沒有,死時自然沒有什麼留戀,反而如釋重負般輕鬆。
富貴位高的人,一生享不盡的榮華,用不盡的財富,死時自然戀戀不舍,豈不是死也死得不輕鬆嗎?
【故事】
貧賤驕人
戰國時,有一個叫田子方的人,他和李悝、段幹木、子夏等人共同輔佐魏文侯,魏文侯非常尊重他們。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派樂羊為大將、西門豹為先鋒,率軍攻打中山國。
魏國攻下中山後,魏文侯派太子擊駐守中山。
太子擊乘車準備前往中山,剛要出京都城門,碰上了田子方,太子擊禮貌地讓田子方的車先過去,誰知田子方看都沒看太子擊一眼,就徑直過去了。
太子擊非常生氣,他上前問田子方:“您覺得是富貴的人應該驕傲,還是貧賤的人應該驕傲?”
田子方笑著說:“古往今來,隻有貧賤的人才能驕傲,那些富貴的人是不能驕傲的。做國君的一驕傲,國就保不住;當大夫的一驕傲,家就保不住。楚靈王因為驕傲亡了國;智伯瑤因為驕傲,他的全族都被滅了。”
田子方見太子在認真聽,又繼續說:“而貧賤之人就不一樣了,他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舊衣破鞋,他不需要仰仗富貴人生活,也不用為爭權奪利操心。如果有賢明的君主來請教他,他高興了,就會提出點意見;如果君主不聽他的話,他就會拂袖而去。周武王能滅掉紂王,但卻拉不住首陽山的兩個窮人。所以說,貧賤之人不驕傲,誰又能驕傲呢?”
太子擊被田子方教訓了一頓,啞口無言,隻好向田子方行了個禮,前往中山國去了。
三五、透得名利關,透得生死關
【原文】
透得名利關,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關,方是大休歇。
【譯文】
看得透名利這一關,隻是小休息;看得透生死這一關,才是大休息。
【賞析】
世間芸芸眾生,都在名利場中追逐,生命都在名利的爭鬥中消耗殆盡,能不為名利所困的又能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