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島上各民族之間的激戰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嗎?(2 / 3)

蒙古帝國三次西征導致蒙古帝國分裂嗎?

蒙古國自成吉思汗即位後,於公元1219年開始向西征討,把擴張的矛頭對準了中亞、西亞和東歐、中歐地區。

成吉思汗親自統率第一次西征的目標是:中亞阿姆河下遊古國花剌子模。

蒙古軍衝進城市以後,3萬花剌子模軍隊在城內的堡寨裏死守,又堅持了一個多月。終於因為糧盡械絕,全部犧牲。

滅亡了花剌子模以後,蒙古軍繼續西進,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頓河流域,於公元1223年打敗了俄羅斯聯軍。

蒙古第二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領導的,他率諸王子遠征,在擊敗保加爾人後,橫掃南俄草原,攻陷羅斯古國都城基輔。公元1241年,蒙古人兵分兩路,侵入波蘭和匈牙利,大敗波蘭、德國等國騎士團組成的歐洲聯軍。

公元1253年,成吉思汗另一個孫子旭烈兀進行了第三次西征,消滅了阿拔斯王朝統治下的阿拉伯帝國。但是,蒙古人在大馬士革以南的阿音劄魯特被埃及蘇丹軍隊打敗,失去進一步西征的可能。

蒙古帝國經三次西征,領土已非常龐大,也正因為龐大,才很難維持長久的統一。蒙古帝國很快便分裂了,但蒙古人的統治在一些國家中卻維係了很長時間,拔都在羅斯建立的金帳汗國,統治近兩個半世紀;蒙古在克裏米亞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783年。

[我還想知道]

蒙古軍攻陷花刺子模之後,把全城燒毀了還不罷休,又決開了大河的堤岸,把全城淹掉。曾經一度繁榮發達的中亞細亞文明,頓時被摧毀殆盡。花剌子模國王逃到裏海的一個荒島上,淒涼地死去了。

馬可·波羅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徑中東,曆時四年多來到中國,在中國遊曆了17年。回國後寫了一本《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哥倫布是在尋找黃金的途中發現新大陸的嗎?

15世紀的歐洲各國經濟發展很快,使用的貨幣都是金幣,因此黃金就成了財富的象征。整個歐洲出現了黃金熱,從國王到臣民,都在瘋狂地尋找黃金。哥倫布也不例外,但尋找黃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直到1492年4月,西班牙女王才答應哥倫布資助船隻和大部分費用,授予他海軍大將的軍銜,還預先封他為新發現土地上的世襲總督,準許他取得這塊土地上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土地所有權仍屬於西班牙。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由三艘帆船組成的小小船隊,離開西班牙一直向西航行。

一個多月過去了,大家看到的,除了大海以外,還是大海。

10月12日淩晨,一個名叫特裏亞納的水手,站在高高的桅杆頂上首先發現了陸地,他一麵高呼“陸地!陸地!”一麵向其他兩艘船發出信號。

天剛蒙蒙亮,哥倫布帶領一批水手,舉著一麵繡有綠十字架的探險隊旗幟,莊嚴地踏上了航行70天來第一次遇到的這塊陸地。他們發現在這裏居住著很多島民。哥倫布與島民互換禮物後,第二天,帶領船隊繞島航行一周,考察了這裏的水陸形勢和風土人情。因為這兒不產黃金,根據島民們的指點,又向南繼續航行。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與船隊回到西班牙的巴羅斯港,在人類曆史上首次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航行。

在哥倫布之後,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也參加了南美海岸的考察。他發現,哥倫布所到的那個地方,根本不是歐洲人早已知道的東方,而是一片新發現的大陸。後來,這片被新發現的大陸,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亞美利加洲(即美洲)。

[我還想知道]

哥倫布一生共向西出航四次,發現了加勒比海內所有的重要島嶼,以及中美洲地峽和南美洲大陸。

哥倫布一直以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所以後來把他所發現的那些島嶼稱為“西印度群島”,把那些的土著民族稱為“印地安人”(印地安是“印度”的譯音)。這些錯誤名稱一直沿用到現在。

尼德蘭革命促成了荷蘭的形成嗎?

從1566年開始,尼德蘭淪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

尼德蘭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隻有三百多萬人,但它的經濟卻十分發達,有“城市之國”、“世界之花”的美稱。

尼德蘭的財富讓西班牙紅了眼,對尼德蘭的統治越來越殘酷了。管轄尼德蘭的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十分殘忍。從十六世紀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尼德蘭屠殺和驅逐新教徒達五萬多人。

十六世紀六十年代初,尼德蘭人民開始攻打監獄、拆毀火刑柱,公開反對西班牙的統治。貴族於1565年秘密地組織了“貴族同盟”,反對西班牙的殘暴統治。

1576年11月8日,南北各省代表締結“根特協定”,恢複南北統一,共同反對西班牙的統治。

1579年1月6日,北方七省和南方部分城市為對抗西南幾省貴族的背叛,結成烏得勒支同盟。同盟促使北方七省完全擺脫西班牙的統治,為聯省共和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1581年,由北方各省代表組成的三級會議宣布廢除腓力二世,正式成立聯省共和國。由於荷蘭省在聯省中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最重要,因此也稱荷蘭共和國,簡稱荷蘭。

1609年9月,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被迫與荷蘭簽訂《十二年停戰協定》,在事實上承認了荷蘭的獨立。尼德蘭革命在北方獲得完全勝利。

尼德蘭革命不僅是一次獨立運動,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革命勝利後成立的聯省共和國被馬克思稱為“17世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

[我還想知道]

公元862年,波羅的海北邊的諾曼人部落首領留裏克兄弟三人來到諾夫哥羅德,建立了諾夫哥羅德公國。從此,開始了俄國曆史上的留裏克王國。

留裏克去世後,他的弟弟奧列格揮師南下,攻占基輔,建立了基輔羅斯公園。這時,斯拉夫人自稱“羅斯人”,公國因此而得名。

俄羅斯是通過戰爭而不斷發展壯大嗎?

公元1243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在遠征俄羅斯及斯拉夫諸國後,於伏爾加河下遊的薩萊建立了金帳汗國。俄羅斯各公國都淪為金帳汗國的藩屬,金帳汗在各國王公之中挑選一代理人,任其為“全俄羅斯大公”,淩駕於其他王公之上,並由他代表蒙古人向12個俄羅斯公國征收貢賦。

14世紀上半葉,統治莫斯科公國的大公是伊凡·卡利塔,他表麵上裝得非常謙恭溫順,而暗地裏卻在不斷擴大自己公國的領土和勢力,積蓄力量為推翻異族奴役做準備。

到1359年,底米特裏·伊凡諾維奇擔任莫斯科大公,莫斯科公國的實力更為強大了。他大力加強莫斯科的城防,嚴格訓練軍隊,時刻準備擺脫蒙古人的控製。

這時,金帳汗國內訌不斷,連大汗(國王)也不停地更換。底米特裏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於是組織軍隊,趕跑了駐在境內的蒙古兵,宣稱擺脫蒙古人的統治,實現公國獨立。

對於莫斯科公國的獨立和反叛行為,金帳汗國的大汗馬麥汗與立陶宛大公結盟,企圖兩麵夾擊,一舉消滅莫斯科公國。

雙方在庫裏科沃展開了激烈的對戰。結果以蒙古人戰敗而告終。

經過這次血戰,俄羅斯人送給底米特裏大公一個美名,稱他為“頓河英雄”。從此,打破了蒙古兵不可戰勝的神話,看到了獨立的曙光。

到伊凡三世統治時期,莫斯科公國更加強大了。伊凡三世去世後,其子瓦西裏三世繼位。瓦西裏三世繼承父王的遺誌,最後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大業。

[我還想知道]

金帳汗國意為“黃金部落”,我國史書上稱“欽察汗國”。

1592年,中國開始支緩朝鮮,抵抗日本侵略者,最終取得了勝利,史稱“壬辰衛國戰爭”,譜寫了偉大的友誼。

歐洲“30年戰爭”是以鑒定一係列和約結束的嗎?

1618年5月23日,捷克波希米亞議會代表把神聖帝國皇帝的使者馬蒂尼茨和斯拉瓦塔從王宮窗口擲出,史稱“擲出窗口事件”。

捷克“擲出窗外事件”發生不久,國王斐迪南派一位特使來到德國。請求巴伐利亞公爵出兵捷克。公爵當即讓手下梯裏率領25000人馬向捷克進發。捷克的新教徒們得到消息,連忙向德國的另一派首領腓特烈求救。兩軍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遭遇,發生了激戰。結果,腓特烈指揮不利而戰敗,他本人逃往荷蘭。捷克成為德國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捷克人民被迫改奉天主教,甚至以德語為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