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島上各民族之間的激戰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嗎?(1 / 3)

大不列顛島上各民族之間的激戰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嗎?

伊比利亞人是阿爾卑斯係的一個新種族。他們到大不列顛島上後,首先進入肯特郡地區,與早先來的伊比利亞民族融合,很快就建成了大不列顛島的第一個文明中心。

和平的日子並沒有長期維持下去。在公元前700年左右,高特爾人入侵大不列顛島。他們原先住在上萊茵河地區,不知什麼原因到了大不列顛島。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征服了大不列顛島上的居民。二百年後,克爾特克也來到了大不列顛島。克爾特人操著鐵器,把高特爾人打了個落花流水,高爾特人隻好遷往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地區。又過了約一百年,比格爾人來了,沒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東南部地區,成為了該地區的主人。

大不列顛島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開始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交往漸漸擴大。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不列顛人。

不列顛人從公元前53年起,就遭到了羅馬人的侵略。

在羅馬結束對大不列顛島的統治後,盎格魯人一舉奪得了不列顛人世代生存的東南沿海、內地地區,成了大不列顛島的新主人。

進入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人內部,有著眾多的矛盾,互相征戰不休。在公元6世紀末到7世紀初,他們才達成平衡,分成了七個小國。英國人稱這個時間段為七國時代。

大不列顛島分成了三大區域,即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西部已是不列顛人的天下,而其他地區是盎格魯人的地盤了。

後來,諾曼人就遷居到了不列顛島的東北部,建立起“丹麥區”。

公元829年,西塞克斯的國王統一了七國,建立起統一的英格蘭王國。在公元878年,英格蘭王國打敗了丹麥區。兩年後,丹麥人同英格蘭簽訂和約,給丹麥人限定了疆界。阿爾弗烈德成為英國的民族領袖,被稱作“阿爾弗烈德大帝”。

公元10世紀初期,大不列顛島上的丹麥人和盎格魯人開始了大融合。

[我還想知道]

13世紀,威爾士人被蘇格蘭征服。到了18世紀蘇格蘭正式劃入英國版圖。

在公元前4000年代,歐洲大陸西南部的伊比利亞人從遙遠的地中海來到了大不列顛島,開始在這裏生活。

三兄弟爭戰而致意、德、法形成嗎?

公元814年,查理大帝撒手人世後,他的兒子,皇位繼承人路易,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宗教上,並把國土分給三個年長的兒子去管理。

路易還定長子為帝國繼承人。幾年後,路易的第四個兒子禿頭查理已經成人,他提出也要分一塊土地。

於是,路易要推翻以前的分封,要求為他的四子讓出一塊土地。這下,他那三個兒子可不答應。於是,一場關於分割土地的戰爭在所難免了。

公元838年,次子丕平去世。其餘三個兒子都要得到他的那塊土地,吵來吵去,也沒分出個所以然。又過了兩年,老路易在爭吵聲中一命嗚呼。公元842年,老三路易和老四查理公開發表了反對老大的誓言,並對他發動了進攻。老大羅退爾抵擋不住,他隻好和兩個弟弟坐下來和談。公元843年,三兄弟在凡爾登締結了《凡爾登條約》,從而正式將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

老大羅退爾獲得的領地號稱中王國;老三路易的領地號稱東法蘭克王國;老四禿頭查理的領地號稱西法蘭克王國。

公元870年,東法蘭克王國和西法蘭克王國訂立了《墨爾森公約》。他們隻允許羅退爾的後裔保留意大利領地,而其餘部分則完全由他倆瓜分。這樣,形成了近代歐洲三個主要國家意大利、德意誌和法蘭西。

[我還想知道]

西法蘭克國家的居民主要說羅曼語和法蘭克語,隨著時光的推移,兩個民族漸漸合二為一。

有五十萬平方公裏的東法蘭克王國到薩克森公爵亨利繼承王位(稱亨利一世)時,他把各諸侯國統一起來,形成了德意誌國家。

在西法蘭克王國,禿頭查理的能力並不強大,他的權力也在日益減少。公元987年,各諸侯擁立公爵休·加佩為王,從此一個新的王朝誕生了,法蘭西也成為西歐一個穩定的封建國家。

大化改新使日本開始進入到封建社會嗎?

公元587年,日本天皇欽明去世,因皇位繼承問題,稻目之子蘇我馬子與尾輿之子物部守屋進行了決戰。物部氏被打敗,蘇我馬子控製了朝廷。公元645年6月12日,中大兄皇子聯合中臣鐮足等人在接見三韓使者的儀式中,突然發動襲擊,刺殺了蘇我氏的代表人物蘇我入鹿,13日,蘇我入鹿的父親自殺。14日,革新派人物組成以改革派人物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為核心的集團,廢黜了蘇我氏擁立的天皇,立中大兄的舅舅輕王子繼位,稱教德天皇,並效仿中國的作法,建年號“大化”,遷都難波(今大阪)。

公元646年正月元日,新政權頒布了《改新詔書》,並全力向全國貫徹,701年,改革大有成果,朝廷又發布了《大寶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大化革新之後,日本在經濟方麵廢除了部民製,建立起封建土地國有製。在政治方麵,廢除了貴族的世襲特權,建立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在軍事上,實行征兵製,在京師設立了五衛府,在地方設軍團,所有軍隊一律歸中央統一指揮。

大化革新史稱“大化改新”,它促進了日本的經濟發展,使日本由奴隸社會製逐漸地過渡到封建社會。但也留下了鐮足專權的禍根。

[我還想知道]

日本是由幾個大島和若幹小島組成的國家。公元3世紀開始,日本本州地區出現了一個較大的政權——大和國家。5世紀時,這個國家已經統一了現在日本的大部分地區,今天的日本國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和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天皇。

早在公元5世紀,日本就與中國南朝的劉宋和朝鮮的百濟交往密切,亞洲大陸上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不斷進入日本。

十字軍東侵促進了東方文化和商業交流嗎?

11世紀,西歐國家城市興起,國內外貿易迅速發展。商人們把東方的貴重絲織品、精致香料和甘醇的葡萄酒大量運回歐洲,極大地刺激了封建貴族對東方的貪欲。一批批朝聖者到東方後,被那裏繁榮的經濟、宏偉壯觀的廟宇、宮殿和悠久燦爛的文化所吸引。於是,東方富庶的神話在西歐到處流傳。1095年的秋天,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南部克勒芒召開的宗教大會上宣稱,去東方將獲得大量戰利品,參加者可以延期償還債務。教會還欺騙農奴說,參加東征可以獲得人身自由,免除一切罪過,並且保證每一個戰死的人,他的靈魂都可以直接升到天國。於是,2萬名農奴,在一個叫彼得的教士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向聖城出發了。稍後,貴族們在安置好家產後,也組織了一批較具傳統性的正規軍隊加入東征的行列。東征的參加者,都在衣服上縫上十字作為標記,因而稱為十字軍。

十字軍東侵共進行了8次,曆時近200年。

十字軍東侵,不僅給東地中海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使西歐人民作出了重大犧牲。但是客觀上,它又起到了促進東方文化和商業交流的作用。

[我還想知道]

在十字軍東侵中,歐洲的騎士、封建領主和教會大發橫財。

許多農民被編入十字軍後,一路上受凍、挨餓、生病、陣亡,還有不少人被抓去賣為奴隸,成千上萬的農民就這樣慘死他鄉。

法國人威廉征服英軍做了英王嗎?

1066年1月,英王愛德華逝世。他沒有後代,臨終前,他指定妻弟威撒克斯伯爵哈羅德為繼承人。不料,愛德華國王的堂表兄諾曼底公爵威廉也要求繼承英國王位。英國貴族會議認為法國人威廉並無英格蘭王位繼承權,選舉了哈羅德為新國王。

當哈羅德充滿信心地盼望登基加冕時,挪威人從北方開始入侵英格蘭約克郡。哈羅德率軍迎戰。

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見英王哈羅德北上拒敵,南方空虛,在教皇的支持下,率領5000人(其中2000人為騎士)的軍隊向不列顛撲去。在哈斯丁斯一舉將敵軍圍殲。

哈斯丁斯戰役結束後,威廉繳獲了哈羅德的金線寶石王旗。為求得羅馬教廷對他奪取英格蘭王位的支持,他將王旗獻給了教皇。哈斯丁斯戰役奠定了威廉公爵征服英格蘭的基礎。1066年聖誕節,威廉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了加冕禮,正式登上了英格蘭王位,稱威廉一世。

威廉所開創的王朝史稱“諾曼王朝”。他被後人譽為“征服者威廉”。

[我還想知道]

做為法國人,威廉繼承王位的理由是:愛德華在1051年與其嶽父戈德溫伯爵發生爭執時,曾對威廉公爵以英國王位相許諾,從而獲得他的支持。

歐州中世紀時期,英格蘭、法蘭西兩國間因王室聯姻、財產繼承和領土糾紛而形成相當複雜的關係,最後不得不以武力解決。從1337年到1453年,英法兩國斷斷續續地進行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戰爭,這就是英法曆史上的“百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