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疾病治療基本常識(1 / 3)

第七單元 疾病治療基本常識

大便裏水分多,軟而不成形狀就是腹瀉。腹瀉在中小學生中發生率極高,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所以診治時不僅要看腹瀉的次數和大便的形狀,還要看患者的自身狀態。

隻要食欲好,不發燒、不嘔吐就不必著急。但如果有發燒、嘔吐、沒食欲、臉色不好,情緒不好也不笑,體重不增加或者減輕了就要注意,應立即去看醫生。

腹瀉引起的危險狀態就是脫水症,隻要不吐,就要多喝水。喝牛奶時可根據情況兌些水,至於兌多少水,必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最好去請教醫生。

腹瀉時還要注意觀看大便的硬度、顏色、味及其混入物。如為粘液血性便,應懷疑是痢疾等傳染性疾病,若持續腹瀉,同時還伴有其他症狀時,可帶著大便去醫院檢查。

中小學生肚子痛的治療

肚子痛是中小學生常見病,原因多種多樣。

伴有急性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的腹痛時,可考慮是胃腸炎、腸炎、食物中毒。

腹痛劇烈,大便中混有血液,臉色不好並有嘔吐時,可考慮是腸套疊症或疝絞窄。

有粘液血性便,裏急後重時可考慮是赤痢。

開始時腹痛,漸漸出現惡心,繼而發燒時可考慮是闌尾炎。

如果懷疑是重症,要馬上去看醫生,如果隻是有些肚子痛,則不要慌張,可以先觀察一下情況再說。

飯後發生的腹痛,可能是吃多了,這時可安靜地躺一會兒就好了。

受涼後引起腹痛時可暖暖身體。

中小學生暈厥的治療

暈厥就是一種突發的短暫的意識喪失,也叫昏厥。有時因突然暈厥而跌倒,還會引起頭顱等處的外傷,故發現青少年有暈厥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找出原因,予以治療。

暈厥發生前多半有原因,如情緒緊張、恐懼、天氣悶熱、站立時間過長等。中小學生在軍訓時,或進行長途行軍等操練活動時也會發生暈厥。平時缺乏鍛煉,再加上長時間在烈日下站立,以及大量出汗,都是造成突然暈厥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就醫時,進行各種穿刺、注射、拔牙及針灸時都能發生。孩子暈厥前常先感到全身不適、視物模糊、麵色蒼白、出汗,以後即覺眩暈、肢體發軟,最後突然意識喪失,倒在地上。

引起暈厥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反射性暈厥,約占全部暈厥的90%。這類反射性暈厥又可分為單純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前者多由於情緒緊張,或壓力很大,或由於精力高度集中,引起腦血管痙攣而導致一過性廣泛性腦缺血而致;另一種暈厥則與體位有關,發生在由臥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或站立時間過久,由於腦部供血不足而發生暈厥。

臨床上有時可見注射藥物引起,如患兒煩躁、咳喘或睡眠不安,醫生有時給病兒注射冬眠靈、左旋多巴等藥,這些藥可致全身血管輕度擴張、血液分布改變,如醫生未詳細交代需平臥位,病兒突然起立,就會導致腦供血不足而致暈厥。

其次原因是心源性,如嚴重的心律不齊、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青紫型先天性心髒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由於心髒功能障礙,或右向左分流,血液內氧含量減少,或一旦出現機體緊張狀態或腦血管痙攣,就可導致突然暈厥。

還有是各種腦部疾患,如蛛網膜下腔出血、鉛中毒腦病、腦部的血管病變、中樞神經係統變性疾病、腫瘤等壓迫侵犯血管運動中樞,可直接對腦血管產生抑製作用而誘發暈厥。

如發現中小學生暈厥,要立即將其平臥,使腦部得到較充分的血液供應,同時可適當喂服一些溫開水,補充血容量,同時可觸摸脈搏,注意有否脈搏跳動異常。如是因為情緒緊張、害怕等還應做好思想工作,穩定情緒。

如暈厥很快恢複,隻要適當休息就能恢複正常。如反複發作暈厥,則應去醫院全麵檢查,特別是早期診斷中樞神經係統及心血管疾患。

如經過檢查沒有發現異常,則要在以後加強體質鍛煉,增強神經係統特別是植物神經係統的功能,以避免暈厥再次發生。

中小學生偏頭痛的治療

偏頭痛是由於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種發作性疾病,發病年齡以壯年為多,但青少年也不少見,特別是以女孩為多。

青少年偏頭痛的患者中約有1/3會出現先兆症狀,最常見的是視覺症狀,即眼前閃光、有暗點及黑蒙,也有先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神經係統紊亂症狀者,還有少數青少年可出現肢體感覺異常及言語障礙。發作時劇烈的頭痛,是偏頭痛的主要特點。頭痛多為一例,亦可發生於雙側顳部甚至整個頭部。疼痛的性質為搏動或脹痛,持續時間短則數小時,長則一兩天。

青少年偏頭痛發作時用手壓迫額、顳、眼眶、耳後枕部或頸總動脈部位,症狀可減輕。強光、嘈雜的聲音則可使頭部疼痛加劇。所以偏頭痛發作時要讓患者盡量待在安靜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