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拚搏
人必須相信自己,這是成功的秘訣。——卓別林
創作銀幕經典形象
1909年9月,輪船載著卓別林和他的同伴在大西洋惡劣的天氣裏,經過12天的航行,最終駛進聖勞倫斯灣,他們將從這裏取道加拿大前往美國。
天空飄著蒙蒙細雨,聖勞倫斯河兩岸顯得有些荒涼。不知道加拿大南部的美國到底是什麼樣子?船離多倫多越來越近,原野上的秋色也變得越來越亮麗,卓別林的心情隨之明朗起來,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他們在多倫多換乘火車,於一個周日的早晨抵達紐約。
首場演出並沒有被美國觀眾所接受。雖然劇團的演出遭到失敗,但美國戲劇界卻對卓別林抱有好感。
《劇藝報》在談到他時說:“那個劇團裏至少還有一個很能逗笑的英國人,他總有一天會使美國人為他傾倒的。”
戲演到第三個星期時,突然時來運轉了。那天,戲剛一開始就贏得了一個滿堂彩。觀眾裏有許多是當管家和仆役的英國人,他們隨著劇情的發展,不時爆發出陣陣哄堂大笑。
觀眾的笑聲給了演員們莫大的鼓勵,他們越演越輕鬆,一場戲不知不覺就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合上了帷幕。演出成功了!
就在那個星期,一位戲院經紀人看到了演出的成功,於是,整個劇團將被邀請到美國中西部巡回演出20周。
正是在這期間,卓別林結識了後來成為著名導演和電影製片人的麥克·塞納特。
塞納特在看了卓別林的“醉鬼”戲後對別人說:“要是有一天我當上了老板,我一定要邀請那個角兒演戲。”
劇團在紐約連演6個星期,期限一到,他們又去西部進行第二次巡回演出。卓別林又結識了許多新朋友,有一些是從英國來到美國闖天下的,他們都和卓別林成了知己。
在巡回表演中,卓別林總是隨身攜帶著他的小提琴和大提琴,每天練習4~6個小時。他從16歲就養成了這個習慣,他還不厭其煩地求教於戲院裏的樂隊指揮或樂團琴師,然後再將學到的知識仔細琢磨,勤修苦練,積累了多方麵的才華。
每到一個城市,卓別林便常去旅店附近的咖啡館、酒吧間,有意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物,揣摩他們的心理、習慣、性格,這也為他積累了極好的表演素材。
離開美國暫時返回英國時,卓別林有些戀戀不舍,他堅信,總有一天,他是要回來的!
離開英國一年多,母親的病情時好時壞,多次住進醫院。雪尼已經結婚了,搬到一座條件更好些的房子裏。卓別林獨自躺在臨時租來的房間裏,倍感孤獨和淒涼。
恰巧不久後,卓別林又聽到了要去美國的消息,他又充滿了希望。很快“奧林匹克”號再次滿載著卓別林的夢想,緩緩駛向美國紐約。
劇團開始了在美國內地的巡回演出,緊張而辛苦的工作一直持續了5個月。
在這期間,戲班裏接到了一份電報:“你班內有無卓福英或與此姓相似之人?如有,請他與百老彙大街隆加克大廈24號凱塞爾與鮑曼事務所聯係。”
領班與大家證實,電報所找的就是“卓別林”。
卓別林到了那裏才知道,“凱塞爾與鮑曼”並非律師事務所,而是一家電影製片公司,凱塞爾就是基斯頓公司的股東之一。
卓別林已經在美國演出3年了,人們現在已經用他的姓“卓別林”來稱呼他了。這天,他來到了坐落在美國洛杉磯郊區伊登代爾的基斯頓電影製片廠。
塞納特一見麵就熱情地跟他打招呼:“卓別林先生,你來了,我們一直在等你呢!”
果然,製片廠的導演和主要演員們都在等著見見這位來自英國的喜劇演員。
然後塞納特親切地說:“我們隨便轉轉,邊走邊聊。”
卓別林原來從沒見過拍電影,這時他蠻有興趣地看著:製片廠裏有3個並列著的外景攝影場,3個劇組分別在自己的場地上各拍各的。拍完了,導演把片子打亂順序,剪剪接接,或間插、或顛倒、或腰斬,大玩其蒙太奇手法,使其產生滑稽效果。直把卓別林看得目瞪口呆大開眼界:原來電影並不像演戲那樣一氣嗬成,是這麼七零八碎拚湊出來的。
塞納特對卓別林說:“電影和演戲不一樣。我們根本不需要劇本,想到什麼可笑的故事,就讓故事自然發展下去,到最後形成一個場景。喜劇的主要結構就是這樣。”
卓別林聽著,腦子裏一片混亂,他也注意到了電影當時的這種以場景來博取觀眾的基斯頓喜劇風格。他從心裏討厭這種風格,因為這樣一來,影片和演員的個性就完全被這種熱鬧埋沒掉了。
但卓別林什麼也沒說,因為對電影,他畢竟還是個新手。
基斯頓是一家新廠,以攝製喜劇影片為主,當時他們的主要演員斯特林合同即將到期,他打算去別處發展,塞納特因此急著另外找一位演員來補充斯特林的位置。
後來經過多次接觸談判,卓別林與基斯頓簽訂了一年的合同。
於是到年底時,卡爾諾劇團在堪薩斯城最後一場演出之前,卓別林要來一些酒,和大家舉杯道別。與大家分別後,卓別林獨自前往洛杉磯去打天下了。
塞納特對卓別林說:“你不要急著工作,先看看,熟悉幾天,會有你的電影角色的。”
卓別林暫時沒有任務,他每天就在製片廠裏閑逛。雖然他對一切都感到很新鮮,也樂於去學習這些新東西,但整日無所事事的日子他還真不習慣。他還是想能盡快投入工作中。
而在他觀察廠子的同時,廠裏的職員們也在審視著他。大家都知道他是老板剛聘請的英國喜劇演員,而且報紙上早就報道過他是卡爾諾劇團裏最能搞笑的演員。但大家還都不知道他到底有什麼本事。
一連過去了10來天,塞納特老板還是沒有安排卓別林去做事。於是就有人在背後議論說:“可能老板發現這個英國佬沒啥真本事,就不敢給他安排事。老板等著後悔去吧!”
卓別林盡管沒有聽到這些議論,但他從大家那種眼光中還是瞧出了一些不信任。他又急又氣。
他知道美國是一個開朗、極富冒險創造精神的人的天堂,但在美國,沒有真本事同樣也活不下去。在美國3年,他同樣看到美國有富人也有窮人。
於是卓別林對自己說:“必須在基斯頓站穩腳跟,否則就隻有滾回英國去了。”
當務之急是要找到站住腳的機會。卓別林終於獲得參加電影攝製的機會,他參演的第一部影片是《謀生》,由總導演萊爾曼拍攝。
卓別林在片中扮演一個騙子的角色。他同一個有身份的人家結識,就拚命地追求這家的小姐。然而有一天,小姐的未婚夫回來了,恰好他原來就被這個騙子敲詐過。於是騙局最終被揭穿了。但騙子並不知悔改,他又把自己裝扮成新聞記者,幹起了新的詐騙勾當。
《謀生》並未引起很大的轟動:因為故事太俗了。之後不久,萊爾曼又著手拍下一部影片《瑪蓓爾奇遇記》。
有一天拍一場旅館中的戲。萊爾曼坐在現場苦思冥想,始終想不出好點子。早期的電影沒有劇本,好多劇情的發展隻有靠導演現想現演。
當時3個場地在同時拍戲,都站滿了人。卓別林穿著萊爾曼讓他穿的那身新聞記者的衣服,站在一邊。
塞納特叼著雪茄,也來到了現場,他正在打量一個旅館休息室的布景,突然他對卓別林說:“現在我們還缺一點笑料呀,你扮一個醜角好嗎?什麼樣的都可以。”
這是當時拍攝電影常用的方法,實在沒有劇情,就加入一段醜角的表演。卓別林不知應該扮哪一類的醜角,但他意識到這是老板給他一個展示真本事的機會。
在慢慢地走向化裝室的路上,他想了又想,等他推開化裝間的門時,突然有了一個形象。於是在化裝室裏,他穿起一條肥大寬鬆的褲子和一雙大皮鞋,戴一頂圓頂禮帽,拿一根文明棍。他使身上穿的每一樣都顯得不合適,上衣緊繃繃,褲子鼓鼓囊囊,小小的禮帽,大大的尖皮鞋。走起路來就像一隻鴨子一樣左右搖擺。
卓別林對著鏡子一看果然別具一格,又能使人聯想到什麼人物。至於年齡他先有點猶豫,不知扮得年輕些還是老一點。後來考慮塞納特過去看他扮演老酒徒的戲時,曾希望他是年齡大點的人。於是,他從化裝桌上找到一撮小胡子貼在鼻子下。這樣,既使他模樣顯得老幾分,又不至於擋住和影響臉上的表情。
當卓別林在穿衣鏡中看到自己時,這個人物已經活在他的心靈中,他覺得這個人物似曾相識。
這是一個什麼人物呢?該有什麼樣的性格呢?他心中開始還找不到感覺,沒有把握。裝扮全部停當後,對著鏡子做了幾個動作,他就體會到了,這是個流浪漢,一個不幸、但又愛麵子的流浪漢。他感到自己觸摸到了這個流浪漢的個性特點,這個流浪漢已經活生生地在他心中立了起來。
卓別林走出去,站在塞納特麵前,裝出流浪漢的樣子,大搖大擺地來回踱步,揮動著一根不知從哪兒撿來的文明棍。笑料、噱頭在他腦袋裏不斷形成,並做了出來。塞納特,這位富有熱情的喜劇演員出身的老板樂得哈哈大笑:“卓別林先生,這是個什麼人物呀?”
卓別林一邊表演一邊向塞納特詮釋這個人物:
他是一個流浪漢,一個紳士,一個詩人,一個夢想者。他的性格是多方麵的,他感到孤單,永遠想過浪漫的生活,做冒險的事情。
你瞧,這個家夥的個性是多方麵的,他期望你把他當作是一個科學家,一個音樂家,一個公爵,一個玩馬球的。
可是,他隻能撿地上的煙頭,或者餓極了搶孩子的糖果。當然,如果看準了機會,他也敢對著太太小姐的屁股踹上一腳,那是在她們瞧不起他、得罪了他、他非常憤怒時才會那麼幹!
卓別林連說帶比畫,演了10多分鍾。
塞納特笑得全身直抖:“好,太好了,你現在就上場去吧!看還能玩些什麼花樣出來。”
於是卓別林上了場,他並不知道劇情是什麼,導演怎麼安排,隻知道是瑪蓓爾扮演的太太和她丈夫及一個情人之間的糾紛,事情就發生在旅館休息室,他扮演的角色則穿插在其中逗樂。
卓別林把自己設計為隻是想找一個睡覺地方的流浪漢,他冒充客人進入休息室。他很疲倦了,搖搖擺擺地走了進去,絆倒在一位太太的腳上,起來後轉過身抬了抬禮帽表示歉意。接著剛扭轉身繼續走時,又被痰盂絆倒了,於是又轉過身去禮貌地抬了抬禮帽,以顯示紳士風度。可那隻是一個痰盂。
攝影機後麵的人都笑起來。其他場子上的演員、工作人員都跑過來,看這個新來的夥計拍片,邊看邊哈哈大笑。
卓別林一口氣演下去,多年的底層社會的生活積累再加上藝術的天賦,使他立即找到了流浪漢的感覺。一個人物從他心裏活起來,又通過他的表演活在人們麵前。
這時,另外拍攝的幾部影片都停了下來,全廠的職員幾乎都聚集到這個場地上來了。當時因為是無聲片,不用錄音,所以也不禁止喧嘩,大家都被逗得開懷大笑,卓別林的表演得到了認可。以前還從來沒有哪個演員讓大家這麼笑過。
這個穿插的鏡頭演得很長,一共拍了2286米。當時無聲片喜劇的一個鏡頭一般難超過3米,因此,塞納特和亨利爭論應不應全部放映,卓別林插了一句嘴:“既然能逗笑,長一點短一點有什麼關係。”
最後塞納特決定這個鏡頭映足這2286米,大家也歡迎卓別林扮出的這個與眾不同的人物。
在當時,電影演員的角色都相對固定,在這部片中扮演哪個角色,到另一部裏還是哪個角色。當然,流浪漢也得有個名字,許多年後,觀眾為他取名叫夏爾洛。
勇於發表個人見解
卓別林成為基斯頓的重要演員,得到大眾的認可,但導演們卻一直都不太喜歡他。
就在最早拍《謀生》的時候,總導演萊爾曼就發覺這個英國小個子很不安分。因為每當萊爾曼正在拍攝現場絞盡腦汁想點子時,卓別林經常會湊過去說:“萊爾曼先生,我倒對這場戲有個想法。”
卓別林根本沒有想到,他這樣做是犯了基斯頓的大忌。每一次當他熱情地出主意想點子時,萊爾曼都會不耐煩地對他嚷道:“你聽著,在戲院裏這樣演也許會逗人笑,但是在影片裏,咱們沒有時間,咱們必須不停地活動,拍滑稽片就是要你追我趕的。”
卓別林據理力爭:“不管怎麼說,幽默就是幽默,不管在電影裏還是在舞台上!”
萊爾曼最後隻有一句話:“把你的想法收起來!你是導演還是我導演?”
即使這樣,卓別林仍然積極地投入電影拍攝中,他利用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和表演上的天賦,經常不遺餘力地給其他演員出主意,真好像他成了這部影片的導演。
但當《謀生》拍完之後,萊爾曼出於嫉妒,竟然把卓別林許多心血凝聚的得意鏡頭都剪掉了。
萊爾曼不久就離開了基斯頓,塞納特又安排卓別林到尼古拉斯導演手下。劇組的人當時都稱尼古拉斯“老爹”,因為這位導演不僅年紀已經60多歲,而且是一位資深的導演。但“老爹”仍然堅持著基斯頓那些追追打打的老路子,拍出的片子都幾乎一個模樣。
當然,尼古拉斯也同樣不喜歡卓別林,因為這個小個子總想表現自己對影片的見解。後來不但導演對卓別林很惱火,甚至一些照老規矩拍攝習慣了的老演員也都討厭他。
有一次,尼古拉斯讓卓別林從一輛行駛中的電車上摔下去。卓別林不願意,並不是這個動作有什麼危險,隻不過他感覺老是這樣一些東西沒什麼意思,他希望搞點新名堂來處理這個情節。結果他們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衝突。
尼古拉斯傲慢地叫道:“難道還用你來教訓我嗎?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長,你算個什麼東西?”
卓別林被重重地傷害了自尊,他也毫不客氣:“你聽著老家夥!你指導的這些東西隨便找個臨時演員都會。我每周掙150美元,但我想拍一些好電影,而不是這些垃圾,還讓我從電車上摔下來,我來基斯頓可不是為了玩這個的!”
“老爹”被氣得差點兒暈過去,這段戲當然也就沒拍成。尼古拉斯氣衝衝地找到塞納特告狀說:“我跟那個小渾蛋沒法混到一塊去,你調他到其他人那去,我的劇組不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