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青年(1 / 3)

堅強青年

哦,上帝,你存在嗎?是的,你存在,但你不為我們複仇。——肖邦

向國外同行學習

1828年8月的一天晚上,肖邦家裏高朋滿座。尼古拉與朋友們大聲談論著波蘭的時事。

最近,波蘭的局勢是硝煙彌漫。肖邦的朋友、詩人密茨凱維奇深情地朗誦了他新創作的《青春頌》。

密茨凱維奇出生於1798年,他比肖邦年長12歲,平日裏他們經常聚集在一起高談闊論,肖邦從他新創作的《歌謠與傳奇》和《無人祭》等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和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裏,吸吮到了新鮮的思想營養。

這使肖邦清楚地認識到,波蘭的領土被瓜分以後,波蘭人民雖然被奴役著,但波蘭人民的民族意識並沒有被扼殺。

肖邦聽著朋友們的談話,情不自禁地坐在鋼琴前,開始即興演奏。

客廳裏的談話聲立刻被音樂聲打斷了。人們靜靜地望著肖邦,聆聽著從他的手指間流淌出來的窮人的呼號聲和戰馬奔騰聲以及刀槍碰撞聲。朋友們的聚會,促使肖邦的愛國思想更加強烈。在這之後,他的創作開始有意識地注重思想性了。

不久,埃爾斯納教授在評閱他創作的作品時,對他說:“我感覺到你作品的情感更深刻,氣勢更宏大了!你的作品不但具有了抒情詩的特點,而且還具有了民族史詩式的特點!”

因為整天與這些激進的詩人和藝人們聚在一起,肖邦的眼界大開。漸漸地,他已經不滿足所看到的一切,他更加強烈地渴望自己能去外麵的世界走一走和看一看。

而同時,有很多朋友和老師都在關心肖邦的前途。

埃爾斯納說:“肖邦明年就畢業了,他應該到國外去看看,特別是到德國、意大利和法國去,這對於他的發展非常重要。尼古拉申請獎學金的事進行得如何?”

尼古拉也非常希望兒子能有機會出國深造。任何一個音樂家,隻有去維也納或者巴黎走一趟才會被認可。可是家裏的生活條件不太好,到哪裏去籌集這筆資金呢?

為此,尼古拉為肖邦向政府申請旅行獎學金。這一申請經過各級機關的審查,最終被拒絕了。國家行政委員會和警察局認為不能讚成把國庫的金錢浪費在獎勵這種藝術家身上。

“這種結果並不出人意料,”勃羅津斯基冷冷地說,“不能指望俄國人關心波蘭的藝術。”

於是,為兒子籌集必不可少的旅費的千斤重擔就落在了肖邦父親身上。選擇什麼地方作為目的地呢?是維也納還是巴黎?是巴黎還是維也納?這兩座各具魅力的城市都有音樂之都的美稱。不過,尼古拉選擇了維也納,因為他在那裏有一個叫作烏爾費的世交,並且和他有一些重要的關係,弗裏德裏克可以由他來接待。

馬采伊奧夫斯基提起3年前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曾聽過肖邦的演奏,並於演奏會結束後從自己的手指上摘下一枚鑽石戒指送給肖邦的事。他的意思是:可否直接向皇帝陛下提出申請?

勃羅津斯基輕蔑地說:“不能對他抱有幻想。”

當時波蘭王國的國王由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兼任,他力圖將自己打扮成波蘭人民的朋友,不時做出一種姿態,召見肖邦即其一例,但是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勃羅津斯基那樣認清他的本質。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它觸動了每個人的心,使人們回到現實中來,再一次體驗亡國之痛。

沉默了一會兒,亞羅茨基教授說:“下個月將在德國召開一個自然科學家代表大會,我已接到了邀請。我想,我可以帶肖邦去,讓他先到德國見見世麵。”

大家都讚成。肖邦的第一次出國旅行就這樣決定了。這將是他與外麵的世界的初次接觸。對於這個年輕人來說,此行具有重要的意義。

1828年9月,肖邦很幸運地隨華沙大學動物學教授弗列古斯·亞羅茨基先生一起,去參加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一個自然科學家的代表大會。

臨行前,肖邦激動地在日記本上寫道:

雖然我和亞羅茨基教授隻能在那裏待兩個星期,但他會把我介紹給柏林音樂界的朋友,我馬上就能看到柏林斯蓬蒂尼的歌劇,我還將欣賞到更多傑出作家的優秀作品。

肖邦和亞羅茨基教授一行坐了整整5天的馬車,經過幾晝夜的顛簸,他們終於到達了肖邦傾慕已久的城市柏林。

來到柏林的第一個晚上,肖邦去看了德國作曲家溫特的著名歌劇《中斷的宴會》。

在柏林,每天晚上都有精彩的演唱會。在演唱會上,他還很幸運地見到了9歲的天才小提琴家伯恩。據介紹,小伯恩還是著名的音樂大師巴赫的後人呢!伯恩的演奏,使肖邦更進一步了解了巴赫的作品。

肖邦還看到了德國人演出的韋伯特的《自由射手》,他認為,這裏的演員演技是一流的!

肖邦還看到了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亨德爾的一部清唱劇《卡西連弗斯特》,還看到了清唱家、作曲家奇馬羅薩的代表作品《秘密婚配》,看到了法國作曲家翁斯洛夫的喜劇《貨郎》。

於是,他對同行的亞羅茨基教授說:“教授先生,我真羨慕柏林人,他們每天都能看到新上演的歌劇!這在我們家鄉卻是不可能的事!”

最讓肖邦興奮的是,他見到了德國的音樂家門德爾鬆,並且欣賞到了他的名作《仲夏夜之夢》。

門德爾鬆比肖邦年長1歲,當時他創作了大量的弦樂曲,演出時,一度引起轟動,他比肖邦的名聲還要大。肖邦在欣賞年輕的同行高超演技的同時,更讓他產生了超過他們的強烈願望。

一天,肖邦走在柏林的大街上,他感到自己很自信。他想,此時有鋼琴的話,我會直接把這種感覺在鋼琴上表現出來。

這樣想時,肖邦不知不覺走進了一家樂器商店,他第一次觸摸到那麼多嶄新的鋼琴。肖邦向店員詢問鋼琴的製造和生產過程,店員繪聲繪色的介紹,使他手裏直癢癢。

肖邦不由自主地坐在了一架鋼琴前麵,即興彈奏了幾句剛剛留駐在他心裏的旋律。

“啊!好美的琴聲啊!”商店裏的顧客,一下子被肖邦的琴聲吸引過來,人們驚奇地望著眼前這個神秘的年輕人,不知道他是誰,都不住地誇獎他的琴藝。

在大家的邀請下,肖邦大方地開始即興演奏。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筋疲力盡的肖邦停了下來,他向店老板說:“謝謝你們,讓我使用你們的新鋼琴,我打擾你們工作了吧!”

店老板高興地說:“不,小夥子,你為我帶來了這麼多的顧客,我高興還來不及呢!”正當肖邦想離開這裏的時候,有人卻對他說:“小夥子,你的琴彈得這麼好,您幫助我選一台鋼琴好嗎?”

肖邦欣然應允,雖然他和柏林人口語交流很生硬,但音樂縮小了他們彼此間的距離。

那天,這家樂器商店很幸運地多賣了10台鋼琴。肖邦準備離開的時候,老板緊緊握住他的手說:“小夥子,瞧你這麼能幹,我可以高薪請您做我的店員嗎?啊,我是說,您願意到我們這裏工作嗎?”

肖邦笑著婉言謝絕了。這是他在異國他鄉第一次很特殊的演奏,他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和喝彩聲!

幾年後,當肖邦在柏林上流社會的舞台上演奏時,人們才如夢方醒。大家驚奇地發現:他正是當年在樂器商店裏彈琴的小夥子。

1828年10月6日,肖邦他們從柏林返回波蘭,肖邦對這次旅行認真地做了記錄。這些,我們從他留下來的日記中可以看到。

肖邦風塵仆仆地進了家門,他把自己在柏林看到的一切,都講給家人聽,大家為他的傳奇表現驚歎不已。特別是他的父親尼古拉,他更希望兒子能夠去一趟維也納。

出國的事情定了下來,剩下的事便是尼古拉四處籌集資金。可是當時的華沙動亂頻繁,錢也不是那麼容易借的。因此,肖邦的出國日期也是一拖再拖。

1829年的春天,俄羅斯的新沙皇尼古拉一世準備駕臨華沙,舉行波蘭王國國王的加冕儀式。波蘭人對殘暴鎮壓十二月革命的情景記憶猶新,因此對這件事的反應也極為平淡。

此時的革命浪潮不但沒有平息,反而又再次地湧動了起來。就在肖邦經常聚會的咖啡館中,在親朋好友的家裏,人們朗讀的激進報刊,那些進行的政治討論攪得他激動不安。人們爭相對這次來訪表示冷漠。就連平日裏靦腆的肖邦也毅然表明他的信念,公然蔑視那場慶典,認為它又肮髒又醜惡。

為了慶祝慶典,在加冕儀式之前,在波蘭各地都舉行了非同尋常的音樂會,演奏的是巴赫、亨德爾、海頓和凱魯比尼的作品!人們還紛紛相互傳告,說人稱“魔鬼小提琴家”的意大利演奏家帕格尼尼這個偉大的人物也要在音樂會上演奏自己的作品。

帕格尼尼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他是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聽說帕格尼尼要到來的消息,肖邦興奮了好幾天。音樂會那天,他早早地來到了會場,這裏已經人山人海了,他好不容易擠進了會場,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並且留下了強烈的印象。肖邦當時就想,我一定要把鋼琴練到這種程度。

回到家裏後,肖邦在日記中寫道:

帕格尼尼,身材單瘦,麵色蒼白,沒有一點血色,蓬亂的頭發下一雙烏黑的大眼睛,閃爍著奇異的光芒。

讓人一看他的樣子,就想起傳說中的魔鬼,可看到他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又讓人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讓人不可思議,他竟然把琴彈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推出優秀作品

一天傍晚,肖邦獨自一人在校園裏徘徊。他望著天邊的最後一縷晚霞,不知為什麼,他感到有點惆悵,也有幾分傷感,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縈繞在他心中。

在經過琴房的時候,肖邦聽到有人在彈琴,彈的就是他去年譜寫的《e小調夜曲》。

肖邦停下了腳步,側耳傾聽,隨後又微笑地搖了搖頭。忽然,他聽到有人在和著琴聲唱歌,是女中音,聲音既圓潤,又動聽。

肖邦不知不覺地站在門前,門虛掩著,透過門縫,他看見了一位身穿白色連衣裙的少女,亭亭玉立,正麵對著他。

少女看見了他之後,她的歌聲戛然而止。這個人過來,將門打開了。在她的注視之下,肖邦突然覺得自己心跳加快,麵紅耳赤,竟然不知所措。

坐在鋼琴旁的那個人站了起來,笑著說:“噢!真巧,原來是肖邦啊!你把我們嚇了一跳。”

肖邦這時才看清,為少女伴奏的是他的一位同學。

肖邦的同學看見肖邦不說話,便說:“怎麼,你們還不認識?那我來介紹一下。”

他指著肖邦說:“這位就是《e小調夜曲》的作者肖邦先生。”肖邦的同學又指著少女說:“這位是我們的新同學,康斯坦茨婭·格瓦特科夫斯卡小姐。”

肖邦鞠了一躬,說:“非常榮幸。很抱歉,我打斷了您的演唱,請繼續吧,您唱得很好聽!”

康斯坦茨婭還了一個禮,說:“謝謝,認識您我非常高興。”

這時,肖邦的那位同學說:“肖邦,你來得正好,康斯坦茨婭特別喜歡你的這首夜曲,剛才她讓我彈奏,可是我彈得太差了,還是你親自為她伴奏吧!”

肖邦也不推辭,就坐在鋼琴旁開始演奏。這支夜曲所具有的抒情、沉思、憂鬱的旋律,正符合他此刻的心境,琴聲就是他的心聲,他感到從未有過的激動。

肖邦對康斯坦茨婭一見鍾情,很快就變成了一種狂熱的愛戀。可是,他卻始終不敢繼續和她接觸。

康斯坦茨婭是宮廷總管的女兒,她來到華沙之後,經常出入上流社會。康斯坦茨婭很漂亮,像小鳥一樣快樂。她的身邊便聚集起了一大批的崇拜者,圍著她獻殷勤。這群年輕英勇的軍官放出話來,隨時準備為康斯坦茨婭而決鬥。

康斯坦茨婭似乎對誰都是一視同仁。在舞會上,她接受每個人的邀請,而肖邦似乎不屑於這樣做,他不肯這樣露骨而又粗俗地追求,他覺得這是對神聖愛情的一種褻瀆,他擔心自己會被淹沒在一大群的追求者當中。於是,肖邦又漸漸對她疏遠了,可是他的心卻在思念著她。為此,他一天比一天憔悴。

一天,肖邦的好友雷姆別林斯基發現他的情緒有些不對頭,擔心地問:“你怎麼了,最近好像有心事啊?”

肖邦沉默了一會兒,才歎了口氣,說:“我愛上了一位姑娘,可我卻不知該怎麼辦。半年多了,我沒有和她說上過兩三句話,可是她的影子卻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出現。”

雷姆別林斯基問:“她是誰呀?”

肖邦低聲說出了他心中的秘密。接著,肖邦告訴雷姆別林斯基,他最近的《協奏曲》慢板和幾首圓舞曲,就是為她寫的。

雷姆別林斯基“哦”了一聲,說:“她有好多追求者,你不主動追求,別人就會捷足先登了!”

肖邦說:“我看她對誰都好,人又漂亮,家庭出身也好,爸爸又有權勢。而我啊,隻是一個窮光蛋,我擔心她會拒絕我。”

雷姆別林斯基激動地說:“誰說你是窮光蛋?你是全波蘭公認的天才音樂家呀!你就是我們波蘭的莫紮特在世呀!”

肖邦憂慮地說:“世界上的女子,誰都愛天才,但沒有一個願意和他們結婚的。天才在他們眼裏隻是高貴的藝術品。”

雷姆別林斯基說:“話可不能這麼說,我建議你當麵向她表白,在隻有你們兩個人的時候。不試一試,你怎麼知道她的真實想法?”

可是,肖邦還是怕被拒絕。就這樣,說來說去,兩個人也沒有研究出什麼結果來,隻好把這件事先放一放。

此時,波蘭王國國王的加冕儀式還沒有正式開始。這段時期,肖邦根據好友密茨凱維奇的兩首史詩劇作,創作了兩首敘事曲。

第一首《g小調敘事曲》來源於密茨凱維奇的詩作《康拉德華倫洛德》。

詩劇敘述的是,11世紀時期,立陶宛民族被日耳曼的騎士團殲滅後,立陶宛人的後裔、年幼的華倫洛德被俘。華倫洛德在敵人的軍營中長大後,為敵人效力,向自己的祖國發起進攻。

為此,立陶宛的老人喬裝成唱詩的歌手,深入敵營,向華倫洛德訴說立陶宛人悲慘的遭遇,華倫洛德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隨後,他決心為自己的祖國效力。最後,立陶宛人獲勝了,可華倫洛德卻被敵人處死了。

密茨凱維奇創作這首史詩,意在鼓舞波蘭人民再次起來反抗異族侵略。

肖邦借用該劇的精神和史詩的氣概,用樂曲奏出了敘事詩的意境,樂曲充滿了敘事性的表現力和戲劇性。

第二首《F大調敘事曲》,取材於密茨凱維奇的長詩《斯維台茨湖》。

長詩敘述的是,立陶宛的壯男都到前方參戰去了,當後方的老幼婦孺聽到前方兵敗,敵人不久就會打到自己的家門口時,他們便祈求上蒼,寧願讓洪水淹沒自己的城市,也不願遭到異族的踐踏。

緊接著,奇跡出現了,這座城市馬上就變成了一片汪洋。許多年後,一位流落他鄉的立陶宛後裔漫步湖泊,想尋找先人的蹤跡,突然有水神從湖中浮現,向他講述了這個故事。

肖邦根據長詩的描述,用平靜優美的樂句和暴風雨般的戲劇性樂句形成鮮明的對比,構成了這首樂曲的特定的音樂形象和情緒氣氛。這兩首樂曲很好地表達了肖邦對俄羅斯新沙皇加冕儀式的蔑視和不滿。

不久,肖邦還是被新沙皇召去,為沙皇加冕儀式演奏。雖然肖邦很不願意去,但畢竟沙皇是得罪不起的,肖邦隻好去參加了這次演奏。

還是在這個春季,一天,肖邦的老師埃爾斯納鄭重地對他的父母尼古拉夫婦說:“是這樣的,還有幾個月肖邦就要畢業了。我覺得,我們應該盡力地為他籌辦一兩場音樂會,以便為他正式踏入社會做準備。這也可以算作他向社會遞交的一份答卷。我覺得,以他的天才和實力,他是能夠勝任的。”

在尼古拉夫婦心裏,埃爾斯納是個經驗豐富和很有遠見的人,所以一聽到這話,尼古拉便驚奇地問:“您的意思是讓他舉辦公開的演出?”

埃爾斯納誠懇地說:“是的,我認為有舉辦公演的必要!”

“可是……”尼古拉覺得自己有點力不從心。

埃爾斯納立即打斷了他的話,肯定地說:“放心,我會幫助你們打通一切障礙的。”

就這樣,在埃爾斯納先生的幫助和尼古拉夫婦的努力下,一周後,肖邦在華沙舉行了兩場音樂會。

自1924年的那場音樂會以後,肖邦有近5年的時間沒有在華沙的聽眾麵前露麵了。當時,華沙的聽眾一看見肖邦公演的宣傳單,都紛紛購票,整個華沙城頓時熱鬧起來。

第一場演出那天,尼古拉夫婦緊張地坐在台下。茨弗尼風趣地說:“不用擔心,作為他的至親,你們就應該相信肖邦的能力!”

這次公演的主打曲目,是肖邦最新創作的《冬天的旋風》。肖邦創作這首曲目是有寓意的:寒冷的冬天過去了,可華沙人心中的天空卻仍不見暖意。

肖邦這首作品,暗示了華沙人被壓製的革命熱情,好像是一篇在冬天裏悲痛欲絕的獨白!

演出過程中,尼古拉夫婦的緊張情緒一直沒有鬆弛下來。一曲終了,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看來,大家聽懂了樂章所包含的深意。

鄰座的觀眾熱情地伸出雙手,向尼古拉夫婦表示祝賀。肖邦的母親被這熱烈的場麵感動得熱淚盈眶。

公演結束後,華沙《婦女信使報》評論說:

被稱為波蘭的神童、莫紮特第二的天才鋼琴家肖邦已經長大了。他的手指特別細長,他演奏自己作品裏特有的和弦和寬闊的琵琶音時毫不費力。

他的天賦和精湛的琴技,好像一隻駕馭琴鍵上的五彩飛鳥在快樂地翱翔。

讓我們誠摯地祝願這位年輕的鋼琴家、這位才華出眾的作曲家,日後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這次演出結束後,肖邦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創作中。

他的畢業論文和他向學校遞交的畢業樂曲,至今仍陳列在華沙音樂學院的紀念館裏。後來,他的作品還被這所音樂學院編入教材。

肖邦成了華沙音樂學院培養出來的卓越學生的代表!

1829年7月,肖邦從華沙音樂學院畢業了。肖邦的音樂主授老師埃爾斯納在他的畢業評語裏說:

肖邦具有特殊的音樂天賦,是個罕見的音樂天才!

並為肖邦不久到維也納深造寫了推薦信。

一天晚上,肖邦的父親尼古拉對肖邦說:“錢總算湊齊了,這裏的錢夠路上花的。還有一些記名期票,你到維也納以後可以去取出來。可是你要記住,千萬不要在別人麵前擺闊,花錢也不要大手大腳!因為你從來沒有過節儉的意識。”

為了能讓肖邦去維也納深造,肖邦一家和親朋好友很早就忙開了。

可是,說心裏話,肖邦對這次出遠門很猶豫,這其中有許多原因。

這些年來,肖邦已經習慣於在父母身邊生活了,他有點兒害怕孤單。再說,華沙的政治氣氛一直不太好,他特別擔心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們的安危。

早在1829年春天,在華沙暗暗流傳著革命將要到來的消息。

尼古拉並不相信謠傳。但他知道,謠傳有時就是事變的預兆,他也知道在戰爭或者革命時期必須沉默下來。因此他認為,革命會比疾病更容易毀了他的兒子。盡管現在隻是那些長嘴饒舌的人在談論革命,但是華沙必然會以革命來回答沙皇尼古拉日益狂虐的暴政。

隻有一條出路可以擺脫這種危險的局麵,就是盡快地讓肖邦出國。

雖說肖邦對康斯坦茨婭隻是一種單相思,他們能夠相愛的希望特別渺茫,但是他覺得,他這一去,這點渺茫的希望都沒有了。他似乎一天不見到她心裏就難受!

那一時期,肖邦一直在尋找機會與他心愛的女孩接近,他覺得有勇氣袒露自己的感情了,沒什麼可猶豫的了,他決定要表露自己像火一樣的愛情!

幾天以後,舉行了一場祭禮。肖邦設法謀到了管風琴師的職位,並在祭禮上彈奏了一些即興創作的,與會場氣氛完全不符合的作品。

曲子剛一彈完,肖邦就從那些極為不滿的信徒當中分開了一條路,來到了康斯坦茨婭麵前作了自我介紹。然後,他便趕快溜走了,以免引來眾人的憤怒。不過,他至少得到了盼望已久的約會。

到現在為止,肖邦一直不喜歡為某種具體的事件作曲。可是,在愛情的鼓舞下,他竟然大膽地寫出一部既憂鬱又熱烈的《鋼琴協奏曲》,傾訴了自己的煩惱。

他與康斯坦茨婭約會的次數越來越多,他挽著姑娘的手臂散步,驕傲得像一隻孔雀。可是他還是小心地讓自己的一位朋友去打聽情況。他怕人們看見了他和一位美麗的姑娘在一起會說三道四。在華沙,還是應該遵守它嚴格的規矩的。

愛情之火越燒越旺,也讓他的音樂激情膨脹起來,他越來越希望可以到巴黎或維也納去走一走,可以碰到一些激動人心的比賽,至少可以和那些大名家們同進同出,在鋼琴上一爭高下。他開始渴望旅行,渴望桂冠,渴望光榮!

當尼古拉將錢以及車票交給肖邦時,肖邦不由得怔住了。事情來得有些突然,肖邦盯著錢,一時間有些猶豫不決。

父親嚴厲地打量著他:“怎麼,你又不想去了嗎?你以為這錢是這麼容易湊齊的嗎?”

肖邦慌忙說:“不是的,爸爸,我怎麼會那麼想呢,我隻是想,還有幾個星期……”

讓肖邦為難的是,他必須舍棄康斯坦茨婭。他立刻跑去找她,告訴她這個消息,可是他卻受到了極為冷漠的接待。

“你的那些好聽的誓言呢?”康斯坦茨婭傷心地問。

“別說這種話……我很快會回來的,要是你家裏人同意的話,我們可以很快結婚的!”肖邦盡力解釋著。

“唉!算了吧,不知你的話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康斯坦茨婭眉頭緊鎖,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我可以每天都給你寫信的。求求你相信我,別把事情弄得太複雜了。我隻能往前走,這樣才可以把自己的事業發展起來。”肖邦幾乎是懇求著康斯坦茨婭。

可是康斯坦茨婭根本不聽他的解釋,對他的這些一點兒都不熱心。肖邦也特別了解他的爸爸媽媽、親朋好友,以及兩位老師對他的期望,他也知道,他這樣老待在華沙這個小地方,事業是不會有多大的起色的。

盡管肖邦百般猶豫,過了幾天,他還是順從他父母的意思,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去維也納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