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的少年2(3 / 3)

肖邦在和妹妹一起學習音樂的日子裏,想方設法處處關心著他的妹妹。他常常對妹妹說:“你的身體太差了,我們必須嚴格地遵守爸爸媽媽給我們定的作息時間。”

可是,他發現,他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時間太不夠用了。於是,他常常對她說:“你先去睡吧!等我把這小段音節修改完畢後,明天再彈給你聽!”

可倔強的妹妹卻總是堅持要和肖邦一起學完再睡。

每當這時,他們的父母隻好命令兩個孩子都必須馬上休息。等妹妹一走,肖邦又趕緊爬起來修改他的作品。後來,肖邦的小妹學琴時間也越來越短,因為妹妹常常被父母強迫地拉去看醫生。

肖邦從父母的眼神裏,看出小妹的病情一定很重,這使肖邦的心情很難過。

1827年1月,艾米莉婭病得更加厲害了,醫生確診她的病為肺結核。麵對這個殘酷的事實,肖邦家裏從前那種歡樂的氣氛頓時沒有了。

打這以後,尼古拉夫婦到處奔波,為小妹四處求醫問藥,昂貴的醫藥費使他們不得不張嘴向朋友借錢。

在父母的心中,始終堅信孩子的病會治好的,他們安慰艾米莉婭說:“好孩子,用上這新買回來的藥,你就會感覺真的好多了!”

醫生也想盡一切辦法醫治艾米莉婭,給她服用各種藥品,給她洗芥末浴。病中艾米莉婭也變得越來越堅強,她怕父母為自己傷心,她總是咬著牙,忍著疼痛說:“我要去哥哥的房間裏聽他彈琴!”

一開始,父母攙著她到肖邦的房間聽琴。後來,父母背著她到肖邦的屋子去。再後來,小妹是被父母抬進肖邦的房間的。肖邦心裏明白小妹心裏的痛苦,他總是咬著牙,給小妹彈一些激昂的樂曲,讓小妹振作起來,激勵她戰勝病魔。

再過一個星期,就是肖邦17歲的生日了。

這一天,肖邦激動地給躺在病床上的艾米莉婭彈著他為自己生日創作的樂曲,他還打算把這首生日祝福歌在他生日那天彈給所有的親友聽。在肖邦的琴聲裏,大家發現艾米莉婭睡著了,站在一旁的親友已是泣不成聲。他的父母也聲嘶力竭地呼喚著艾米莉婭的名字,但是,艾米莉婭從此再也沒有醒來。

這一刻,肖邦全家都陷入了無限悲痛之中。

3天後,肖邦全家為艾米莉婭舉行了葬禮。天陰沉沉的,下起1827年的第一場春雨,人們的心裏都充滿了無限的悲哀。

在為小妹送行的長長的隊伍裏,肖邦懷裏緊緊擁著他為小妹畫的像,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挽留,他自己瘦弱的身體也快虛脫了。

肖邦離開小妹的墓地,春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艾米莉婭可愛的笑容在肖邦的心裏一直揮之不去。接下來的幾天裏,肖邦一直處於發呆的狀態,他把自己關在房裏,不吃不喝,任由姐姐妹妹、爸爸媽媽叫門,他也不開門見他們。

最後,肖邦的父母、姐妹急了,生怕他也憋出病來,在門口哭著喊他,他才開門。過了不久,華沙大學開始擴建,尼古拉賣了他們家的房子,償還了為小妹治病欠下的債。

肖邦家裏辦的寄宿學校也從此解散了。尼古拉憑著高超的教學水平,被華沙中學聘去做了一名法文老師。肖邦家則搬到了克拉科夫市政大街5號的一座新房子裏。就這樣,肖邦一家在悲痛中,開始了新的生活。

肖邦新的房間在樓上安靜的一角,陪伴他的依然是一張寫字桌和一架他初學鋼琴時父親送給他的三角鋼琴。肖邦推開自己房間的窗子,就可以看見美麗的維斯迢拉河,還可以看見四季如茵的草場!

在這間房間裏,肖邦把小妹的畫像掛在了鋼琴上麵,他感覺小妹在天國依然能看見他彈琴,讓他彈琴時一點也不覺得寂寞。這期間,肖邦創作的這些曲子中,音樂主題情緒都比較激烈,充滿了勇往直前的精神。

他又在樂句中穿插了大量的休止符,使樂曲顯得有些焦慮不安,好像作者在沉思低吟。在這些作品中,肖邦以前的活潑、幼稚、樂觀的一麵減少了,風格開始向沉鬱和悲壯發展。

向莫紮特學習

1826年9月,肖邦開始了為期3年的大學生活。華沙音樂學院主要教授音樂和戲劇,但也把波蘭文學定為必修課,還教授法語和意大利語以及修辭美學方麵的寫作課程。

埃爾斯納仍然是肖邦的鋼琴作曲主授老師,他對肖邦的要求很嚴格,他依然鼓勵肖邦自由開創自己的音樂風格!

肖邦每星期要跟埃爾斯納學習6個小時嚴格的鋼琴對位法,每天還要上波蘭通史教授勃羅津斯基的課,以及其他和音樂有關的課,他每晚都要到21時以後才能睡覺。

有時他為了尋找靈感,徹夜端坐在鋼琴前!

隨著課時的增加,埃爾斯納越來越熱切地關心自己的學生,因為他日益清楚地懂得,在他教育之下正在發展、成熟著的音樂家可能會成為音樂史上最明亮的新星,發出奪目的光彩。

人們帶著敬意談論肖邦,說他是埃爾斯納的學生。埃爾斯納的學生,這本身就意味深長。表麵上這種說法包含著許多正確的成分,因為埃爾斯納確實教過肖邦。

事實上,教導過肖邦的有許多教師,比如瑪佐夫舍的牧人、割麥者、捆麥子的農婦、唱著收獲節歌曲穿過田野的收獲者、音樂愛好者以及婚禮樂隊的樂師們。

華沙音樂學院院長埃爾斯納為自己的學生而感到自豪。他信任肖邦,相信他的天才勝於相信自己。

尼古拉是他的摯友。他們倆早在10年前就相識了。摯友間是可以推心置腹地交談的。因此,在肖邦的新作問世後,尼古拉問他,對兒子在鋼琴演奏和作曲方麵的進展有何看法時,埃爾斯納先生陷入了沉思。

埃爾斯納覺得肖邦作為一個作曲家攻擊舊有的傳統太輕易、太輕率。肖邦要寫波蘭式的音樂,他不去創作一些偉大的曆史歌劇,也不想描寫波蘭王國的全盛時期,卻去創作《瑪祖卡》舞曲。

埃爾斯納認為,這些舞曲十分美妙,但它們的美卻浸透著粗野甚至是陌生感。他不去表現斯拉夫音樂應該表現的東西,斯拉夫人平靜的生活和溫順性格方麵的東西。

埃爾斯納曾滔滔不絕地給尼古拉講著,但是尼古拉已不那麼注意聽他講了,因為埃爾斯納講得太專業、太深奧,超出了尼古拉的興趣和接受能力。聽到埃爾斯納對兒子創作的十分古怪的意見,一開始尼古拉先生明顯地被激怒了,但接著又陷入不安,甚至恐懼。難道自己的算盤打錯了?難道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人會使自己失望?

“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你懷疑肖邦的前途嗎?”他勉強掩飾著自己的想法問道。

埃爾斯納說:“我不懷疑。我知道,他已選定了自己的道路。但是,我不認識這條道路,我不理解它。”

埃爾斯納對肖邦的鋼琴才能所作的評價使尼古拉冷靜了下來。他作為藝術大師的未來,這才是頭等重要的,因為教授先於一切地懂得,藝術大師的榮譽總是伴隨著財富。

尼古拉先生熟知公眾的變化無常,而當他想到弗裏德裏克的錦繡前程時,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凱旋般的音樂會。因此,埃爾斯納的話使他不安是不足為奇的。要知道,肖邦——作曲家,會毀了肖邦——鋼琴家的前程,而隻有後者才能帶來真正的名聲和財富,即功名和前途。

尼古拉決定和肖邦進行一次嚴肅的談話,但是談得很不成功。

讚賞和頌揚如同鮮花一樣向肖邦撒來。人們稱他為音樂天才、奇特的人才,對他百般恭維。但現在,當他終於開始為自己的作品驕傲,當他在自己的音樂中注入了新的、肯定是自己的東西的時候,以前那些吹捧者的熱情卻開始冷了下來。

使他難受的首先是音樂學院內所發生的狀況。在那裏,他是大家一致公認的受人寵愛的人物。但同時不僅是埃爾斯納,其他教授也都有同樣的感覺,似乎他時而使那些對他蓬勃發展的才華寄予希望的人大失所望。

校長埃爾斯納從文法、修辭和美學的角度講授樂理、數字低音和作曲的理論。課後經常進行實踐練習,布置一些臆想出來的十分困難的作業。

正是在這些方麵肖邦使自己的教授失望。他時而出差錯並越出規定的框框。他在學校裏譜的曲甚至激怒了性格溫順的埃爾斯納。他要求肖邦必須按照講授的規則來做。

有一回,在肖邦被問得不耐煩時,他說:“如果規則變得陳舊或者太簡單時,那就應該打破它……”

從其他同學的眼光中他看出了他們並不懂他的意思。他們分不清楚什麼是爭取新的內容、新的形式的鬥爭,什麼是錯誤。他們以為他過於自信,把自己的缺點看作打破陳規,以為他不能成就人們寄希望於他的事業。

在年終考試成績報告單上,甚至埃爾斯納本人也表明了這樣的看法,雖然對自己的得意門生給了肯定的評價,但並不過分高,而給另外幾個學生的評價甚至要高於肖邦。

1827年6月3日,華沙劇院有了上演新劇的好消息。媽媽看肖邦總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怕他的身體累壞了,於是,她一大早起來就去排隊給肖邦買劇票。

聽說劇院裏要上演莫紮特的《唐·璜》,埃爾斯納老師也勸肖邦說:“去看看這部劇吧,一來是放鬆放鬆;二來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要知道,你不也被大家稱作波蘭的莫紮特嗎?天才和天才之間,總會有許多共通的東西吧!”

肖邦和好友雷姆別林斯基一起觀看了這部歌劇,兩個人第一次認識了這部劇裏多次經曆愛情獵奇事件的浪蕩俠士唐·璜先生。

歌劇取材於西班牙民間傳說《石頭記》。故事說的是,唐·璜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姑娘的父親卻極力阻攔,他便殺了那個可憐的老人。隨後,他和姑娘一起私奔了。不久,唐·璜又狠心地拋下姑娘去另覓新歡。最後,被唐·璜殺害的那個幽魂從地獄裏闖出來,把他殺死了。

在這部感情悲劇裏,莫紮特為優美歡樂的場景配上了傷感的旋律。當全劇演出結束時,肖邦也和觀眾們一起向台上揮著手,並一起歡呼:“莫紮特萬歲!”

從歌劇院出來,肖邦仍然沉浸在歌劇的故事情節裏。

他突然對雷姆別林斯基說:“埃爾斯納老師曾經對我說過,要用鋼琴的黑白鍵來刻畫不同人物的心理,我當時不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現在我好像有點明白了。”

接著,他興奮地宣布說:“我要用劇中唐·璜和村女采列娜的二重唱形式,來寫我的下一部作品。”

不久,肖邦根據這部劇中的一個主題音樂,第一次開始在創作中運用管弦樂與鋼琴的合奏,把人物內心的一瞬細膩地描寫出來。他經過再次創作,寫成了後來有名的《把手伸給我》。

肖邦通過學習莫紮特的音樂,對音樂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作品開始探索人物的內心世界。

向民間藝人請教

1827年7月,暑假又到了。前年肖邦他們姐弟四人一同遊玩的情景又浮現在肖邦的腦海。這個暑假他決定自己去鄉下旅行。

可是,肖邦的母親很擔心他沒人照應。他的父親感慨地說:“他都17歲了,也應該給他自由了。想當年,我16歲時背井離鄉從法國來到這裏,不也是獨自一人嗎?”

臨行前,母親還是擔心他的身體,叮囑說:“那裏的天氣變化無常,你還是多帶上幾件衣服吧,免得著涼!”

就這樣,肖邦很順利地來到了斯卡伯克伯爵夫人的莊園裏。他又一次受到了熱情的款待,並且在這裏第一次看見了常年旅居在國外的伯爵先生。

伯爵仔細端詳著麵前這位已被傳得神化了的天才鋼琴家。眼前的肖邦,已長成了中等身材的小夥子,不僅有著一雙灰藍色的大眼睛,而且體態修長優雅。

伯爵拍著他的肩膀說:“很好,很好。尼古拉家裏出了棵好苗子。”他很喜歡眼前這個真摯、深沉、典雅、大方的少年。

這時,伯爵7歲的小女兒跑到爸爸麵前撒嬌地說:“媽媽已認了肖邦做她的第四個兒子!”

伯爵開懷大笑,說:“是嗎?”然後,他又對夫人說:“看你當年促成的姻緣多麼的美滿啊!尼古拉夫婦生了這個天才的鋼琴家!”

緊接著,伯爵夫人小聲對伯爵講了肖邦家裏剛剛病死了一個14歲的女孩子,伯爵這才沒有再問肖邦家裏更多的情況。因為怕勾起大家的悲傷情緒。

一天,伯爵領著肖邦去見他的老朋友,波茲南省的省長拉季維烏親王。

在拉季維烏親王莊園富麗堂皇的走廊裏,伯爵熱情地為肖邦介紹那寬大的走廊兩側掛著的親王家祖先們的肖像,講著這個莊園曾經的輝煌曆史。

伯爵告訴肖邦,拉季維烏親王家族曾是一個顯赫的波蘭的貴族,他們的成員,還曾經和普魯士皇族聯過姻呢!

伯爵告訴肖邦說:“拉季維烏親王也是一位很有實力的作曲家。柏林音樂學會每年都會演出他創作的作品。”

聽到這裏,肖邦在心裏感歎道:“這麼顯赫的家庭,竟然出了一個身兼要職的作曲家,真是不多見呀!”

他們見到親王後,受到了熱情的款待。

親王迫不及待地說:“聽說肖邦先生要來,我的太太和女兒高興極了,她們早就聽說了肖邦先生在華沙的名氣了!”

緊接著,肖邦被拉季維烏親王和他的兩個女兒簇擁著,走進了親王寬大的琴室,在一架豪華的大鋼琴前麵坐下。

肖邦說了一些感謝的話,開始為大家演奏。

伯爵和親王一家都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肖邦,他們從肖邦輕柔的手指下流淌出的琴聲,感受到了肖邦樂曲裏的那種悲壯而至誠的美!

幾曲終了,拉季維烏親王一家用熱烈的掌聲回報了肖邦的演奏。

接下來,伯爵和親王要商談大事,親王把肖邦領進自己的藏書室,他大手一揮,說:“肖邦先生,到我這裏來了,你就別見外。你可以自己選一些書帶回去看!”

肖邦看見那一架架的書籍,興奮不已,連聲感謝親王。在肖邦的心裏,這個獎賞比什麼都珍貴。隨後,他將親王珍藏的音樂書借回斯卡伯克伯爵夫人的莊園來閱讀。

夜深人靜的時候,肖邦還在燈下抄著音樂大師們的優秀作品,他貪婪地吮吸著書中的營養!除了讀到許多經典的音樂作品,肖邦還不辭勞苦,翻山越嶺去尋找音樂素材。

鄉村的自然風光給了肖邦靈感,鄉村所見所聞讓他難以忘懷:草地上拄著拐杖蹣跚前行的老人,頂著烈日耕田的農夫,衣衫襤褸沿街乞討的難民,那手捧《聖經》虔誠朝拜的農家女。

這些形象在肖邦的腦海裏都一遍遍閃現,為了把這些情景化為倔強的音符,肖邦不分晝夜地在琴鍵上雕琢。

暑假結束了,肖邦把在鄉間創作的樂曲交給埃爾斯納老師評閱,老師先看了他為這次遊曆寫的文章。然後,他又仔細閱讀了肖邦創作的作品,他勉勵肖邦說:“你的思想越來越有深度,越來越成熟了。我相信,你能夠在波蘭民間音樂音調的基礎上,開創出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音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