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2 / 3)

雀生有個好朋友在山西做官。雀生想去投奔他,可是家裏沒有馬,於是他準備騎那匹沒有主人的馬去。

臨走前,他囑咐家裏人說:“如果有人找馬,就把實話告訴他。”說完,就騎上那匹馬走了。

一路上,那匹馬跑得飛快,轉眼間就跑了上百裏路。到了晚上,雀生喂它飼料,它不怎麼吃。雀生擔心它累病了,第二天就不讓它跑得太快,可它又蹦又跳,仍然跑得飛快。

雀生騎著它,很快就到了山西。走在街上,人們見了這匹馬,都連聲稱讚:“好馬,好馬。”“嘿,真是匹好馬啊!”

山西的王爺聽說了,就想花高價錢把這匹馬買下來。可雀生擔心丟馬的人會找這匹馬,就不敢賣。過了半年多,仍沒人來找這匹馬。於是雀生就把它賣給了王爺,自己另外買了一頭騾子回家了。

過了幾年,山西的王爺派人騎著這匹馬去臨清出差。可是這匹馬到了臨清卻自己跑了。辦事的人在後麵追,追到了雀生鄰居家門口,馬突然不見了。

辦事的人就向這家主人要馬。可是這家主人根本沒看見馬跑進來,隻好讓這個人進去搜。

這個人搜遍了,也沒找到那匹馬,卻看見他家牆上掛了一幅畫。畫上有一匹馬和丟了的那匹馬毛色完全一樣。

原來那匹馬就是畫上的馬。

唱與不唱

一個戲迷,正在路邊井台上打水,一個人向他打聽去看戲的路。

看戲人問:“老哥,到大戲台走哪條路?”

戲迷不吭聲,一個勁兒地搖轆轤把。一個孩子插嘴說:“他是戲迷,你問話要唱著問。”

看戲人一聽挺高興,於是唱道:

“請問大哥,走長安要過哪條路徑?”

戲迷頓時來了勁,連唱帶比舞起來:

“繞過了大榆樹,端向東行……”

戲迷手一鬆,轆轤把他打翻掉進井裏了。

看戲人嚇壞了,趴在井口向下看,高聲問道:“老哥,傷著沒有?”

不聽回音。

看戲人便唱道:“問老哥摔得你是輕是重?”

這才有了回音:“渾身上下都不咋,隻是腰痛。”

看戲人問:“你咋個上來?”又不見答聲。

看戲人又唱:

“問老哥用何法撈你出井?”

“叫賢弟你快些搖起井繩!”戲迷唱道。

看戲人唱:

“勸仁兄在水中不用著急,賢弟我慢慢將轆轤搖起。”

轆轤搖了幾圈,戲迷吊在半空中凍得不行,哭喪著唱:“求賢弟你快些救兄出井,若不然將為兄凍成冰淩。”

看戲人接著唱:“勸仁兄再不必悲哀傷痛,此時刻還望你沉著冷靜……”

戲迷終於發火了:“甭唱了,快搖啊!”

不通事理

有個營丘人,不通事理,喜歡和別人瞎爭。

一天,他問艾子:“大車車上和駱駝的頸項上,大多數都掛著鈴,是為什麼?”

艾子說:“大車、駱駝在路上都大,它們在夜裏行走,忽然狹路相逢,避讓不及。有了鈴聲,雙方早早讓路。”

營丘人說:“塔上也掛著鈴,難道也為了叫人讓路嗎?”

艾子大笑說:“你不通事理。鳥雀都在高處做巢,那地方會被鳥糞汙髒。塔上掛鈴,嚇散鳥雀。這和大車、駱駝掛鈴不可比。”

營丘人仍問:“鷹和鷂的尾巴上也掛鈴,哪有鳥雀到它們尾巴上做巢去的?”

艾子大笑:“你太奇怪了。鷹和鷂出去捉鳥雀,它腳上綁的繩子會在纏在樹枝上;它飛動,鈴就會響,人們就可以去尋找。你怎麼能說是為了防鳥雀來做巢呢?”

營丘人仍然問:“我曾見過送喪的挽郎,手上搖著鈴,難道怕給絆在樹枝上嗎?”

艾子生氣了,說:“那挽郎是給死人開路的,就因這死人生前喜歡跟別人瞎爭,搖搖鈴好讓他樂一下。”

不通事理

有個營丘人,不通事理,喜歡和別人瞎爭。

一天,他問艾子:“大車車上和駱駝的頸項上,大多數都掛著鈴,是為什麼?”

艾子說:“大車、駱駝在路上都大,它們在夜裏行走,忽然狹路相逢,避讓不及。有了鈴聲,雙方早早讓路。”

營丘人說:“塔上也掛著鈴,難道也為了叫人讓路嗎?”

艾子大笑說:“你不通事理。鳥雀都在高處做巢,那地方會被鳥糞汙髒。塔上掛鈴,嚇散鳥雀。這和大車、駱駝掛鈴不可比。”

營丘人仍問:“鷹和鷂的尾巴上也掛鈴,哪有鳥雀到它們尾巴上做巢去的?”

艾子大笑:“你太奇怪了。鷹和鷂出去捉鳥雀,它腳上綁的繩子會在纏在樹枝上;它飛動,鈴就會響,人們就可以去尋找。你怎麼能說是為了防鳥雀來做巢呢?”

營丘人仍然問:“我曾見過送喪的挽郎,手上搖著鈴,難道怕給絆在樹枝上嗎?”

艾子生氣了,說:“那挽郎是給死人開路的,就因這死人生前喜歡跟別人瞎爭,搖搖鈴好讓他樂一下。”

華麗押韻

一位學究,講授文學時對學生說:

“詩的語言是優美的,華麗押韻,動聽的;凡入詩的文字,要雅,無鄙俗之氣。”

師生采風,見到辦喜事,男女成婚。學生問學究:“這件事入詩,怎麼說?”

那學究回答:“可用‘喜相逢’三字述之。”

見到賣鱉筐裏一群鱉,學生問學究:“此物入詩,如何寫?”

那學究回答:“可用‘臥泥龍’命名之。”

見到一群人吵嘴罵仗,學生問學究:“這種事體能入詩嗎?”

那學究回答:“可以,用‘叮當會’形容之,極雅。”

後觀看到一戶人家發生火災,學生問學究:“這如何入詩呢?”

那學究回答:“若用‘屋躥紅’形容則優美之至也!”學生聽後,暗自發笑。

學究成婚,學生們紛紛去賀喜。

要求一個學生代表發言,他想老師要求文字要好,不管內容,就用老師所教的美雅之詞,借酒吟詩:“師父師母‘喜相逢’,生個兒子‘臥泥龍’,

兩天一個‘叮當會’,三年一次‘屋躥紅’。”

那學究聽完後氣昏過去了。

差不多先生傳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全中國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