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經常現身說法,向人們宣傳吸煙的害處、戒煙的好處,以及如何戒煙等。他說:“戒煙之苦,不過數日,若能堅持,定能成功。”他隨時隨地宣傳,不論是在公共場所,還是在什麼地方,隻要見到吸紙煙者,總要說上幾句。在他的倡導下,很多人確實戒掉了吸煙。
如今,幾乎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提倡戒煙,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識到:吸煙有百害無一利。有人說:“吸煙是花錢買自殺!”
至今有關科學研究結果都證明:吸煙有害身體健康。同時,吸煙也很不衛生。因此,借此忠告各位吸煙者戒煙吧!還沒學會吸煙者,請不要養成這一不良嗜好!
秋瑾巾幗不讓須眉
秋瑾是紹興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秋家住在紹興城南門,環境幽靜,適宜讀書。少年時代的秋瑾,聰明好學,寫得一手好詩文。她還十分崇敬民族英雄,練就一身好武功。因為自己“身不得,男兒烈,心卻比,男兒烈”而發出無限感歎,誓與男子並駕齊驅,擔當起殺敵報國的大任,把橫行中國的帝國主義趕出去。
國家的命運使秋瑾覺得光讀書作詩還不夠,必須有殺敵的本領才行。她由此萌發了練武功的想法。她聽說住在蕭山的舅舅和表兄弟都在練習武藝,就請母親帶自己來到蕭山舅舅家裏。
舅舅聽說秋瑾要學武術,吃驚地問:“玉姑(秋瑾的乳名),你也要學武藝,為什麼?”
秋瑾堅定地說:“我學會武藝,將來像花木蘭那樣上沙場殺敵。”
站在一旁的表哥十分讚成秋瑾的意見,代秋瑾向父親說情。秋瑾的舅舅是個聰明人,他覺得國家多事之秋,學一點防身的本領也未嚐不可,於是,答應了秋瑾的要求。從此,秋瑾就在舅舅家跟著表兄學武術。
秋瑾非常能吃苦,每天早晨,當天空剛泛著魚肚白的時候,她就箭衣窄袖,練習武術。每天傍晚,當落日的餘暉投灑在低矮的山岡時,秋瑾騎著駿馬在郊外馳騁。手扭傷了,她不怕痛,堅持練拳舞劍。有多少次從馬上摔了下來,她不怕苦,咬咬牙依然奮勇上馬。
經過短短幾個月的刻苦練習,秋瑾就學會了騎馬射箭、舞劍的本領,身體逐漸強壯起來,性格也越來越豪爽了。她卸下女兒裝,經常穿著男人的衣服,腰佩寶劍,騎著駿馬在蕭山出沒。人們看著她那奮發有為的英姿,都不由得暗暗稱讚,秋瑾的舅舅看了更為高興。
在蕭山舅舅家學武藝的時間雖然隻有幾個月,但對秋瑾成長的影響卻很深。俗話說“藝高人膽大”,秋瑾雖然還算不上武藝很高,但經過幾個月的苦練,她畢竟是學到了一些武藝,這對本來就有雄心壯誌的秋瑾來說,如虎添翼,參加革命的勁頭更足了。
在北京進步報刊的啟發下,在一些革命誌士的影響下,秋瑾對日本發生了興趣:日本為什麼會這麼快就強盛起來?尤其是聽說東京有中國的革命黨活動。她很快拿定了主意:“到日本去,去讀書,學本事,為女子爭口氣!”
1904年4月,秋瑾為了向歧視婦女、把婦女當作玩物的封建禮教挑戰,她毅然脫下紅妝,全副男裝,“釵環典質浮滄海,骨肉分離出玉門”。踏上了開往日本的航船,邁開了她一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在日本,秋瑾結識了許多在日留學的革命誌士,經黃興介紹,認識了孫中山,參加了同盟會和光複會,開始了輝煌的革命曆程。1906年為反對日本取締留學生而歸國,在上海發刊《中國女報》,提倡女權,宣傳革命。
1907年秋瑾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聯絡金華、蘭溪等地會黨,組織光複軍,與徐錫麟分頭準備皖浙兩省起義。為了做好武裝起義的準備,秋瑾加緊訓練光複軍。在大通學堂,她還專門為女生開設兵課,把女生編成一支女光複軍。
每日早晚,身穿男式體操軍衣,懷藏勃朗寧手槍,腰挎明晃晃的日本式倭刀的秋瑾,威武雄壯地騎在馬上,親自率領女光複軍到城外大操場上進行軍事訓練。她腦後和普通男子一樣,垂著一條辮子,不認識她的人都誤以為是男的呢。
在隆冬時節,學生們在秋瑾的指揮下刻苦訓練,她雖然沒有經過軍官學校的專門訓練,但指揮女兵操練,準確熟練。一會兒指揮女兵前進,一會兒命令女兵後退,一會兒臥倒,一會兒起立,口令清晰,指揮有方,女兵個個訓練有素。她還從女兵中挑選出身體健壯的進行武術訓練,大通學堂的操場,儼然成了練兵場、演武場。
1907年7月,徐錫麟刺殺恩銘,起義失敗,清政府發覺皖浙間的聯係,派軍隊包圍了大通學堂,秋瑾被捕不屈,15日就義於紹興軒亭口。
霍元甲習武健身
霍元甲是河北靜海縣人,清末武術家。
霍元甲出身武術世家,祖傳的武藝叫做“迷蹤藝”,也叫“秘蹤拳”,在北方享有盛名。霍元甲除精於家傳的迷蹤藝外,並益以內功,旁參各派,得技擊之精髓。傳說他“體軟如綿,骨堅似鐵”。
可是,霍元甲在小時候身體卻極其瘦弱,常受年紀比他小的孩子欺負,他父親霍恩第擔心霍元甲日後武事不濟,認為他不是一個可造之材,幹脆不讓他學武,免得日後被他敗壞了霍家迷蹤藝的名聲。
誰知霍元甲卻是個有誌的孩子,每當他父親教他的幾個兄長武藝的時候,他就在一旁認真觀摩,潛心揣度,細心領會,然後再獨自躲在家中的棗園裏發奮苦練。他從12歲到24歲,整整12年,終於練出了一身高超的武技,武藝超出了兄長。
起先霍元甲還不很出名,直到有一次他一舉擊敗幾名氣勢淩人、上門比武的好手,這才嶄露頭角。他父親見兒子武藝長進很快,內心非常高興,從此更加悉心傳授,遂得家傳七代絕技“迷蹤藝”。霍元甲得到父親的係統指導,再加上他自己的刻苦習練,他的武技發展更快了。
一天,在霍元甲經營的天津曲店街懷慶藥棧,當地人為了試他的力氣,有一次半夜裏,花了很大的力氣把兩個數百斤重的壓路石滾堵在藥棧門口,看霍元甲怎麼辦。第二天清晨,霍元甲看到後,伸出腿來一腿一個,毫不費勁地把兩個石滾踢到老遠。霍的勇力從此出了名。
霍元甲生活的時代,正是我國經曆了鴉片戰爭、甲午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國家與人民備受列強淩辱的時代,霍元甲身懷絕技,待人非常謙恭,但是對於外國人藐視我國民眾的言行卻絲毫不能容忍。
當時有個俄國力士去在津賣藝,能夠力擔千鈞,扭斷鐵鏈,在廣告中自稱為“世界第一大力士”,並譏諷我國為“東亞病夫”,其氣焰十分囂張。
霍元甲得知後怒不可遏,奮臂而起,前往演技場,願以“東亞病夫”的身份與這個“世界大力士”一決高低。色厲內荏的俄國力士終因懾於霍的威名,不敢與霍較量,第二天就收起“天下第一”的招牌,灰溜溜地離開了中國。這件事轟動了天津城,當時各報均有記載,國人得知後無不感到振奮。
1909年,霍元甲應友人之召,前往上海,去會另一西方大力士奧比音。那時候,上海正是“冒險家的樂園”,帝國主義分子在這塊土地上作威作福,根本不把中國人放在眼裏。奧比音在南京路張氏味蓴園獻技,吹的牛比俄國力土還要大。
可是,當奧比音與霍元甲會麵時,卻一下子被霍的威武氣概懾服了,在訂立比賽規則時竟提出不準用拳擊,不準用指戮,不準用足勾等荒謬條件,使人一眼就看出“大力士”已經氣餒。果然,條件剛訂好,沒有等到正式比賽,不可一世的奧比音竟悄悄地卷起鋪蓋前往南洋現醜去了。
霍元甲有了這一番經曆,目睹中國人備受外國人輕視的情景,痛切地感到,要改變這種狀況,僅有他一個人強沒有用,要人人都健壯才行,於是慨然有提倡體育之誌。他還誌願要打破武術界守秘的陋習,把世代家傳的迷蹤藝公之於世。
就在這一年的夏季,霍元甲在社會各界人士的讚助下,在上海閘北王家宅創立了“精武體操學校”,以教學武術為主要活動。在此基礎上,1910年發展為“精武體育會”,簡稱“精武會”,霍元甲任技術主任。
可恨的是,精武會創立伊始,霍元甲就遭到了外人的暗算。當時日本有個著名的摔跤隊,風聞霍元甲的名聲,特地推選出十幾名好手,專程來上海找霍元甲比武。
雙方找好公證人後,比賽正式開始。日本駐滬領事也到場。好幾名隊員都敗在霍元甲的門人劉振聲的手下。他們惱羞成怒,竟一擁而上圍攻霍元甲。可是,哪裏是霍元甲的對手呢!隻幾個回合,對方紛紛倒地,多有膚裂骨折者。由於賽前訂好條約,公證人持之以理,對方才沒有話說。
霍元甲當時正患咳症,在宴會間,日本浪人介紹了一個名叫秋野的醫生為他治病。霍元甲生平以正直待人,對此毫不置疑。誰知霍元甲服藥後病情突然惡化,四肢抽搐,強舌亡陽,再也無法挽救。
後經化驗證實,霍元甲所服的是一種劇毒爛肺藥,那幾個日本浪人也立即銷聲匿跡地躲藏起來了。一代英傑霍元甲,就這樣離開了人間。但是霍元甲習武健身強國的精神,是值得後人傳揚的。
詹天佑強身報國
詹天佑不僅是一位世界聞名的鐵路工程師,也是一位常在大風大浪裏暢遊的高手和出色的海軍教官。在抗法戰爭的馬尾海戰中,他的英勇行為,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謳歌,而且使一些侵略者為之歎服。
詹天佑幼時常在池塘裏玩水。摸魚、抓泥鰍及捉鱔魚,使他從小就練出了較好的水上功夫。詹天佑11歲的時候(1872年)考取了幼童出洋預備班,官費留學美國,在耶魯大學土木工程係,學鐵路工程。
當時,中國在鐵路建設方麵的技術還很落後,沒有自己的工程師能夠設計和修建鐵路。詹天佑立誌要為中國人民爭氣,為祖國爭光,決心在學業上取得最優異的成績,在身體上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以便將來回國後,能夠更好地為祖國效力。因此,他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詹天佑的體育愛好也是比較廣泛的,據《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會報》上發表的《詹天佑生平事略》記載,詹天佑留學時,除堅持遊泳、釣魚外,還學會了滑冰。他也喜歡打球,尤其喜歡打棒球,是中國留學生代表隊的主力隊員。
代表隊在同美國舊金山附近的橡地半職業球隊比賽時,詹天佑表現出了高超的技術,他的體力和球技都比較出眾,觀眾感歎地說:“中國留學生隊的球藝震驚了美國隊。”
1881年,詹天佑回國,在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時,船上生活不僅使他提高了遊泳技術,而且成為學員中遊泳的義務教練。
在訓練水兵時,詹天佑特別注重提高戰士的遊泳技術,從嚴要求,不僅要求他們能在海邊漫遊,而且常把船開到海上深水浪尖處鍛煉水兵的毅力和水上作戰能力。
1884年7月,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利用中法交涉的時機,率領艦隊主力駛入福州馬尾港,和中國艦隊同泊一處,這明明是對我們的挑釁,可清會辦福建海防大臣張佩綸和船政大臣何如璋既不阻止,又不戒備,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他們仍不準海軍做任何戰鬥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