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之後,解下沙袋,便能疾走如飛。於是辛棄疾也效仿“飛毛腿”的辦法,做了一個大沙袋,在袋子上麵和側麵縫上便於提拉和背負的布帶子,既能背負著它登山,又能提拉和舉起,以鍛煉臂力。

有一次辛棄疾讀完書,背著沙袋登山,回來時累得滿頭大汗。同學們見他汗流浹背,身上還背著個袋子,驚異地問:“出了什麼事?怎麼這個模樣?”一位同學好奇上前去提袋子,沒有提動,使出全身的力氣,才將袋子卸到地上。

“什麼東西?這麼沉!”那個同學不解地問。當他解開沙袋一看,十分驚奇地說:“你瘋了!看你這個樣子,哪像讀書人,你怎麼竟自找苦吃?”

辛棄疾忍不住大笑起來:“你說的對,我就是要自找苦吃,不然手無縛雞之力,將來怎麼好報效祖國呢?”

辛棄疾就這樣鍛煉出強健的體魄。後來,他參加了反抗金兵入侵的戰鬥,成了文武雙全的民族英雄。

嶽飛練武強兵

嶽飛是今河南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嶽家世代務農。嶽飛出生那年,黃河決口,家鄉鬧了一場水災,家裏生活很困苦。嶽飛從小刻苦讀書,尤其愛讀兵法,他酷愛習文練武。

當時宋朝常遭到北方女真族的侵擾。嶽飛便立誌要練好身體,學好武藝,趕走金兵,平定天下。他力氣大,十幾歲的時候就能拉300斤的大弓。後來,他聽說同鄉老人周侗武藝高強,是當時著名的武術大師,嶽飛就拜他為師,刻苦學藝。

嶽飛在學藝期間,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到樹林中去練武。舞劍弄槍,舉石鎖(我國民間體育鍛煉用的器械。用石料製成,鎖形。重量大小不同。練習方法有抓舉和擺舉,還有用正擲、反擲、跨擲、背擲等擲法和手接、指接、肘接、肩接、頭接等接法組成的花式練法。練習石鎖能發展體力,訓練動作的準確性和靈敏性)練臂力,拉弓射箭。每次都要練得滿身大汗方才罷休。無論嚴冬酷暑,還是刮風下雨,從不間斷。由於嶽飛勤學苦練,所以,他身強體健,武藝超群,並獨創了後來名震天下的嶽家槍法。他學得一手好箭法,射箭能左右開弓,百步穿楊,百發百中。周侗十分欣賞嶽飛的才能,他把自己的武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嶽飛。

後來,金兵大舉入侵,嶽飛投軍參加抗金隊伍,打仗十分英勇,多次立功,被升為八品秉義郎。他在宗澤帳下時,一直保持著“每出必捷”的記錄,所以又被宗澤提升為統領。

1129年,金兵渡江南犯,宋兵聞風而逃,隻有嶽飛率部英勇抗擊。在1130年4月的一次大戰中,嶽飛率兵奮勇拚殺,結果殺得金兵大敗,金兵被殲3000餘人,橫屍15裏,守軍一舉收複了建康。由於他戰功赫赫,又被提升為鎮撫使。

1134年,嶽飛率兵北伐。在他渡江時,發誓說:“飛不擒賊帥,複舊境,不涉此江!”經過兩個多月的戰鬥,殲敵數十萬,取得了北伐的勝利,嶽飛再立戰功。到他32歲的時候,已經從一個普通將領提升到節度使的地位,跟當時的名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並駕齊驅了。

就在這個時期,他寫了一首傳誦千古的詞《滿江紅》,抒發了他抗金的壯誌豪情。詞的上半闋是: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宋高宗曾經為他建一座住宅,嶽飛推辭了,他說:“敵人還沒消滅,哪裏顧得上家呢?”有人問他天下什麼時候能夠太平?嶽飛回答說:“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天下才有太平的希望。”

嶽飛平時十分注意練兵,部隊休整的時候,他也帶將士穿著鐵甲衝山坡,跳壕溝,要求像打仗時一樣嚴格。有一次,他兒子嶽雲在騎馬衝山坡的時候,因為戰馬失足,摔倒在地。嶽飛知道了,狠狠責打了嶽雲。別的士兵看到主將對自己的兒子也這樣嚴格,就格外認真操練了。

嶽飛帶兵紀律特別嚴明。一次,有個兵士擅自用百姓一束麻來縛柴草,被嶽飛發現,立刻按軍法嚴辦。嶽家軍行軍經過村子,夜裏都露宿在路旁。老百姓請他們進屋,沒有人肯進去。嶽家軍中有一個口號,叫做:“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經過這樣的嚴格訓練,嶽家軍將士士氣旺盛,作戰勇猛。嶽飛在作戰之前,總是先召集將領,共同商量作戰方案,然後才出戰。所以打起仗來,每戰必勝,從沒有打過敗仗。

南宋有嶽飛、韓世忠等一批名將,再加上各地百姓組織的義軍的配合,要打退金兵本來是有條件的。但是宋高宗不顧嶽飛等人反對,一味向金朝屈辱求和,1139年,竟向金朝稱臣,每年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這樣金朝算是把陝西、河南一帶土地“賞還”南宋。

1140年10月,金朝又撕毀和約,發動精銳部隊,以兀術為統帥,分四路大舉進攻。不到一個月,根據和議還給南宋的土地,全被金軍奪去,宋王朝麵臨覆滅的危險。宋高宗這才不得不下詔書,要各路宋軍抵抗。

嶽飛得到這個命令,立刻一麵派部將王貴、牛皋、楊再興等分路出兵,一麵派人到河北跟義軍首領梁興聯絡,要他率領義軍在河南、河北包抄敵人後方,嶽飛坐鎮在郾城指揮。

金軍統帥兀術得知嶽飛進兵,大為恐慌,連忙召集部下將領一起商量對策,接著兀術就和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帶大軍進攻郾城。

嶽飛先派他兒子嶽雲領著一支精銳騎兵打先鋒,並對嶽雲說:“這次出戰,隻能打勝仗,如果不能打勝,回來就先砍你的頭!”嶽雲答應了一聲,就帶頭衝上陣去,奮勇拚殺。宋軍隨著嶽雲,殺得金兵屍體遍地。

兀術敗下陣來,就調動他的“鐵浮圖”進攻。“鐵浮圖”是經過兀術專門訓練的一支騎兵,這支人馬都披上厚厚的鐵甲,以三個騎兵編成一隊,居中衝鋒,又用兩支騎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叫做“拐子馬”。

嶽飛看準了拐子馬的弱點,命令將士上陣時都要帶著刀斧,等敵人衝來,專砍馬腿。馬砍倒了,金兵跌下馬來,嶽飛就命令士兵出擊,殺得金軍人仰馬翻。

嶽飛揮舞長槍,數十次衝入敵陣。在這次戰鬥中,共殲滅金兵5000餘人,使兀術喪失了全部精銳。兀術聽到這個消息,哭得挺傷心,說:“自從起兵以來,全靠拐子馬打勝仗,現在全完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呀!”

嶽飛每戰必勝,靠的是什麼?除了他帶兵有方、作戰勇猛之外,他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和苦練武藝,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如果嶽飛沒有強健的體魄和超群的武藝,讓他身先士卒,率眾衝殺是不可能的。

陸遊健身八法

陸遊出生於今浙江紹興,是南宋大詩人。

陸遊一生創作詩歌很多,流存9 000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求和,風格渾雄豪放,表現出渴望恢複國家統一的強烈感情,但有些詩詞也流露出消極情緒。

陸遊初婚唐氏,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釵頭鳳》等,都真摯感人。

陸遊一生精力充沛、體力很強,且壽命很長。究其原因,他有八條健身方法。

一、掃地。陸遊身邊經常放著一把笤帚。當他讀書、做詩累了的時候就灑水掃地,掃完屋裏掃屋外。他認為,這樣不但周身得到充分活動,同時又淨化了環境。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舒筋骨,平氣血,省按摩。他曾寫詩讚這種鍛煉方法: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掃地。

既省課童奴,亦以平血氣。

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

不如掃地法,延年直差易。

二、騎竹馬。當他掃過幾次地,地也很幹淨了的時候,已經沒有必要反複掃地了,可身體又感到疲倦,到了該運動的時候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整理一下書籍,擦一擦桌案、茶幾等。把這些活兒也看作是一項運動,從不叫別人做。

同時他也常和孫輩一起操起竹竿,夾在胯下當馬騎,一手扶著竹竿,一手舉得高高的不住搖晃著,就像手拿著馬鞭,嘴裏不住吆喝,不停地喊著、跳著,直到渾身出熱汗,才休息片刻,又坐下來讀書、寫字。

有人笑話他,說他這是鬧著玩。他卻說:“我是根據吳普的一句名言而做:‘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嘛!人要常活動才能永葆健康。”

他曾為騎竹馬寫了一首詩:

整書拂幾當嬉戲,時取曾孫竹馬騎。

故放小勞君會否,戶樞流水即吾師。

三、散步練劍。陸遊有一個飯後必散步的習慣。尤其是晚飯後,他還要到較遠的地方去散步。在散步時,他總是帶著醫書,腰上佩著劍。偶爾遇到病人就給他們免費治病,看到草藥就隨時采集。

散步不僅鍛煉了他的身體,同時也為他的詩作增添了新的內容。陸遊寫了許多關於散步的詩作。如《步至西村》、《雨後散步泠園》、《登太平山》、《遊春》等。

關於練劍,陸遊也有詩記載:“少年學劍白猿公,曾破浮生十歲功。”正因為他少年時有十年練劍的功底,所以他不但練就了嫻熟的劍術,更練就了他英勇無畏的精神。

有一次,他遊覽南部大山時,遇到了一隻猛虎,陸遊臨危不懼,英勇搏鬥,竟殺死了這隻虎。

四、登山。登山是鍛煉全身心的活動,陸遊就很愛登山。他遊覽了不少名山,直到60歲登山遊覽時,都不要人扶。他的《看鍾》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乘除尚喜身強健,六十登山不用扶。”說明陸遊登山的功夫已經不是一日之功了,沒有長期鍛煉,不可能有“六十登山不用扶”的強健身體。

五、按摩。陸遊喜歡按摩健身,他的不少詩談及按摩,如《自歎》詩中有“飯罷寬腰習按摩”之句。《自解》詩道:“先生要是常談爾,吐納餘閑即按摩。”《病減》詩雲:“病減停湯煲,身衰賴按摩。”在《幽居》詩中亦有“朝晡兩摩腹,未可笑幽居”之句。

六、愛勞動。這在陸遊的許多詩中,幾乎俯拾可見。他的《小園》詩這樣自述勞動:“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陰陽一徑科。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遣懷》詩道:“不動成羆臥,微勞學鳥伸。”《秋日遣懷》亦雲:“晨幾手作墨,午窗身碾茶。豈為要小勞,亦以禦百邪。”從這些詩可見,陸遊很注意以勞動鍛煉身體,消除疾病。

七、多吃粥。陸遊愛吃粥,特別是年老後幾乎每餐不離粥,他的《食粥詩》雲:“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隻將食粥致神仙。”粥易消化,老年人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減退,故常吃粥可以減輕胃腸負擔,也是健身良法之一。

八、愛書法。“九月十九柿葉紅,閉門學書人笑翁。”愛好書法也是陸遊延年益壽的重要方法之一。他在《草書歌》中道:“此時驅盡心中愁,捶床大叫狂墮幘。吳箋蜀素不快人,付與高堂三丈壁。”書法可陶冶性靈,所以書法家多長壽,而書法中的草書,則更能傾瀉感情,調節情緒。

陸遊一生多坎坷,若不是他有這麼多的愛好情趣,又怎能獲得“已迫九齡”的高壽呢?

在許多人看來,掃地、擦桌子、整理書籍、騎竹馬、吃粥、書法等,這些身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並不能鍛煉身體,特別是“掃地”、“擦桌子”之類的事情,很少有人重視,可這些在陸遊那裏卻變成了鍛煉身體的項目,而且作為一種養生之道長期堅持,並收到了相當好的效果。

這說明,體育鍛煉並非一定要有專門的設施和場地。其實,體育鍛煉就在每個人的身邊,養生之道就在生活之中。隻要善於發現、善於利用,並且有一種健身養生的思想意識,很多活動都可以達到健身的目的。

忽必烈以整潔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