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認為曹操生前叫人修72座疑塚,是故意布下的迷魂陣,很可能72座疑塚都是空的,曹操的遺體則葬在另一個秘密的地方。足智多謀的曹操不可能想不到,如果他葬在72疑塚中的某一座之中,那麼後人把72疑塚全都挖開,不就找到他的遺體了嗎?看來曹操決不會這麼傻。
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曾到講武城至豐樂鎮一帶的曹操72疑塚處憑吊,並想對曹操的陵墓進行探索和考察,但是都沒有什麼收獲。曹操曾有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他生前多次設下計謀,欺騙了許多人,到死時居然還設下這樣詭秘的計謀,不讓後人知道他的陵墓在哪裏,從這裏足可以看出曹孟德狡猾、多疑、攻於心計的性格特點。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在陝西省興平縣馬嵬鎮(曆史上的馬嵬坡)西05千米處,緊靠西(安)寶(雞)公路,距興平縣城125千米。
楊貴妃,字玉環,蒲州永樂人。幼時死了父親,寄養於叔父家。她擅長歌舞,通曉音律,長得美豔絕倫。開元22年,嫁給唐玄宗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唐玄宗為她的聰明和美色所傾倒,開元28年,叫高力士把她接入後宮,當了女道士,取道號為太真,實際上已把她占為己有,過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爛生活。
天寶四年,她被冊封為貴妃。他的三個姐姐,被分別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月給錢十萬,為脂粉之資。他的堂兄楊國忠被任命為宰相,楊氏一門,一時間勢傾天下,權傾天下。每年十月,楊家兄妹扈從明皇遊華清宮,各家自成一隊,著各色服裝,五彩繽紛,燦若百花。珠寶飾物,遺落滿地,其豪奢如此。
楊貴妃墓是一個比較小的陵園。大門頂額橫書“唐楊氏貴妃之墓”7字。進門正麵是一座三間仿古式獻殿,穿過獻殿便為墓塚,高約3米,封土周圍砌以青磚。
1985年以來,當地政府對貴妃墓進行修葺,新修了圍牆、碑廊、獻殿、亭子。特別是在墓園後麵增設了一座6米高的楊貴妃大理石雕像,現成為人們來此旅遊留影的最佳之地。
碑廊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數塊,刻有曆代名人來此的題詠。晚唐詩人羅隱路經馬嵬坡作詩曰:“馬嵬楊柳綠依依,又見鸞輿幸蜀歸。泉下阿環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鴉片戰爭後被謫戍伊犁的林則徐,路經陝西曾題太真墓詩:“六軍何事駐征驂,妾為君王死亦甘。拋得峨嵋安將士,人間從此重生男。”
來楊貴妃墓的遊人,有的把精美的門票揣在身上,似乎紙片上還留有餘香;有的爭相購買《貴妃出浴圖》,想帶回去仔細欣賞這位美人的風采,還有的用手帕包下一撮泥土,珍藏起來。據說,由於楊貴妃長的十分白皙,竟把墓地附近的土地也染白了。當地百姓稱白土為“貴妃粉”,相傳用來洗臉,能使皮膚增白,麵上黑斑粉到即除。
在熙熙攘攘的遊人裏,還有不少海外來客,其中日本人為數最多。香魂歸何處,天下竟有兩座貴妃墓,其中日本就有一座,所以他們特地來看個究竟。
身不可一分為二,人不能死而複生,兩座楊貴妃墓各有來曆,包含了兩個內容不同的傳奇故事。
公元755年,安史之戰爆發。第二年6月,叛軍攻破洛陽,直逼長安,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家倉皇西逃。途經馬嵬坡,士兵們不肯再前進,要求殺掉楊貴妃的哥哥奸相楊國忠。不等唐玄宗下令,大家一哄而上,把楊國忠砍成肉泥。殺了之後,將士仍不肯離去,唐玄宗隻好親自出來慰勞軍隊。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說:“楊國忠謀反,貴妃不宜再侍奉皇上,請陛下割愛正法。”玄宗說:“貴妃住在深宮,怎麼會知道楊國忠的造反陰謀?”這時,唐玄宗的心腹太監高力士插話說:“貴妃是沒有罪,但貴妃是楊國忠的妹妹,常在皇上身邊,將士怎能放心?望皇上考慮,隻有將士放心了,皇上才能安全。”玄宗無可奈何,隻好將楊貴妃“賜死”。高力土奉命把貴妃帶到佛堂的梨樹下,用絲帶將她縊死,時年貴妃38歲。陳玄禮及眾將檢驗過屍體之後,軍士們才重新整隊出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不朽長詩《長恨歌》記其事:“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花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裏。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峨眉馬前死。”
楊貴妃死後,就地掩埋,馬嵬坡就成了她的墓地。據說,楊貴妃縊死時掉下一隻靴子,馬嵬驛的一個驛卒拾到後,帶回家交給母親保存,引得周圍村落的人都前來觀看。過客每借看一次,就要收取百錢。盡管如此,看的人依然絡繹不絕。後來,唐軍收複長安,唐玄宗返回宮中,聽到這個消息,就叫人以高價買下靴子,仍然埋在這座貴妃墓中。
黃海彼岸的日本貴妃墓,同樣也有著神奇色彩的故事。
1963年,一位日本少女在電視台展示了她的家譜和古代文獻言之鑿鑿地稱她為楊貴妃在日本的後裔,在日本引起了一陣小小的轟動。
日本史學家邦光史郎的《日本史趣事集》、渡邊龍美的《楊貴妃複活秘史》以及我國《文化譯叢》上刊載的譯自日本的《中國傳來的故事》,都講述著一個未死的楊貴妃的故事。
據說,楊貴妃在馬嵬坡並沒有被縊死,而是由陳玄禮、高力士策劃,用一個宮女做替身死去,然後叫人護送貴妃南逃。當時的中國同日本有海上交往,他們大約在現在的上海一帶乘船出海,經過艱險的漂泊,終於在日本久津半島的唐渡口登陸,定居在油穀汀。由於長期顛沛流離,貴妃身染重病,不久就死去了,當地人對她深表同情,把她安葬在那裏。
楊貴妃墓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油穀汀,背倚微微起伏的山崗,麵臨平闊壯觀的大海,墓基是一塊由亂石組成的麵積有幾十平方米的平台,台上有五座石塔,主塔高153厘米,日本人稱它為“五輪”,相傳,楊貴妃就安眠在五輪塔下。
白居易詩說:“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在日本人看來,這海上仙山當然就是日本。
後來,唐玄宗終於知道了楊貴妃客死東瀛的消息,哀痛欲絕,為了給貴妃祈福,他派白馬將軍陳安帶來了兩尊佛像——釋迦如來和阿彌陀如來,準備安置在楊貴妃歸宿之地。陳安將軍踏遍了日本大小列島,沒有找到這個地方,隻好把這兩尊佛像暫時安放在京都清涼寺之後回國。
後來,日本當局發現了楊貴妃墓地,要清涼寺交出佛像,清涼寺則認為佛像在清涼寺安置已久,評價甚高,名聲日大,不願意將佛像交出。作為一種變通的辦法,他們請當日最負盛名的工匠,照原像製作兩尊,把四尊佛按新舊搭配,留二尊在清涼寺,另二尊在貴妃墓地建二尊院安置。
如今,二尊院的兩尊佛像被指定為日本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油穀汀的二尊院墓地和五輪塔,則是山口縣級指定有形文物。據說:貴妃墓前香火不斷,人們認為:朝拜楊貴妃墓,可以生得漂亮可愛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