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對此非常不安地說:“我主要是靠了馬克思才獲得信譽”,“我遠沒有祝壽的情緒,而且這完全是不必要的熱鬧,我無論如何不能忍受。”

恩格斯謙虛誠實的精神與他好讀書是分不開的。他不僅好讀書,而且好讀原著。他認為,係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全麵係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了解這一理論的全貌。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青少年朋友學習的……徐德光為誓言堅守一生

貴州省遵義市關口山半腰之處,有一所隻有三間小教室的學校,鎮裏叫它扇子林教學點。

在扇子林的深山裏,每天清晨都會有一個人騎著一匹白馬,艱難地行走在隻能一人通行的小道上,他成了罕見的“馬背山上的教師”,他要早些到學校為孩子們做輔導,他就是徐德光。

1975年,扇子林教學點的一個教師不幹了,學校沒有人上課,山裏的孩子要失學了。學校校長找到剛畢業的徐德光,問他願不願意去扇子林當老師。還說是民辦教師,每月工資隻有9元錢,叫他要想好了。

徐德光聽校長說完後,馬上就表態,說:“我願意!因為我也是山裏的孩子,我知道山裏的孩子沒有書讀的痛苦。今天我答應了你,我一定會守信的。”

18歲時的一個誓言,終生的守信。徐德光為山區的教育付出了全部心血。

扇子林教學點四麵環山,用在路途上的時間就得好幾個小時。為了節約從家裏到學校的時間,能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好的精力給學生上課,剛到學校的徐德光拿起鐮刀,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灌木叢生的山脊上開辟了一條崎嶇蜿蜒的羊腸小道。

由於山裏人家庭比較困難、文化水平低,多數群眾對子女入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為了確保適齡兒童入學,不讓學生因貧輟學,徐德光除了翻山越嶺到學生家中做思想動員,還帶著學生的照片和成績單四處尋求資助,並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為學生墊支學費。

1975年至1998年的23年間,他累計為學生墊付學費1000餘元。徐德光的作為,形成了巨大的感召力,現在扇子林小學代課的兩個教師都是他教過的學生。

山裏教育資源缺乏,徐德光隻能從身邊具體情況出發,就近取材,教育學生。除了傳授課本知識外,他從身邊的“山”入手,引導學生從“山”裏看山,了解山的美麗,體會山的堅韌不拔精神,激發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堅定學習信心,立誌為改變家鄉麵貌,走上致富道路而努力學習。

徐德光還大量收集德育資料圖片,班隊會上向學生展示,讓學生擴展視野。他還講解祖國繁榮昌盛的大好形勢和山外人過上的美好生活,教育學生:今天努力學習,就是為明天創造美好生活打下基礎。

轉眼25年過去了,由於體力不支,他走這條小道越來越困難。在2001年,他賣了家裏的兩頭豬和部分糧食買了一匹馬,就這樣,一個騎著馬穿行在深山裏的身影出現了。

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不少山區教師紛紛流向發達地區,教學水平高、管理經驗豐富的徐德光老師,成了外地學校爭先搶奪的“香餑餑”。很多條件較好的學校,都向他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到該校任教。

然而,徐德光沒有動搖紮根大山之中的信念,沒有動搖為山民子女的教育貢獻力量的信心和決心。他平靜地說:“山溝裏貧窮的孩子隻有讀書,多掌握知識,才有希望走出去,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他們。”

他毅然謝絕了優厚待遇,在“死守窮山溝沒出息”的怨聲中,一如既往地堅守在家鄉這片教育熱土上,默默地耕耘,撒播著自己的光和熱。

2012年9月,徐德光榮獲全國最美鄉村教師。他是大山的兒子,他懷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之心永不停歇地耕耘著,追求著自己的人生價值……文花枝不惜生命兌現承諾

“我是導遊,先救遊客!”中國女孩文花枝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遊客,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後己的行動,兌現了誠實守信、服務遊客的諾言。

2005年8月28日,在陝西省洛川,一場旅遊途中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車廂頓時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