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兼顧學業和謀生之時,洪戰輝犧牲了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為了帶好妹妹,洪戰輝費盡心血。為了治好父親的病,洪戰輝吃盡苦頭。
2002年10月,父親突然舊病發作,因為沒有錢,洪戰輝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醫院門前跪求治療,在他孝心的感染下,河南第二榮康醫院主動將他父親接去診治,父親的病情得以好轉。
2006年以來,已成為公眾人物的洪戰輝,又將愛灑向了社會。
為資助貧困學生,他在學校和政府的幫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學責任基金。為推動青少年思想教育,他應邀在全國各地作了150多場勵誌報告。當代保爾張海迪身殘誌堅
張海迪,1955年9月生於濟南。她5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因為疾病,張海迪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
張海迪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還學習了英語、日語、德語等多門外語,並攻讀了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張海迪15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
在那裏,張海迪給村裏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
為了對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10多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在莘縣期間,張海迪無償地為人們治病10000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讚譽。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
張海迪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還出版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成為新時代的道德楷模。名人名言
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了一切。
——〔蘇〕列寧
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
——〔蘇〕列寧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隻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遊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中〕雷鋒
世界上最光榮的事——勞動。世界上最體麵的人——勞動者。
——〔中〕雷鋒
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於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
——〔中〕雷鋒
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麵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鑽進去的。
——〔中〕雷鋒
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
——〔中〕雷鋒
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裏鍛煉出來的。所以才能堅硬和什麼也不怕。我們的一代也是這樣在鬥爭中和可怕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學習了不在生活麵前屈服。
——〔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天才等於1%的靈感+99%的汗水。
——〔美〕愛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