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愛國愛民

愛國精神促團結進步

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

愛國主義是我國人民對自己祖國最深厚、最純潔、最高尚、最神聖的情感。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既植根於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傳統之中,又同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優良革命傳統相融合。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熔鑄在我們的民族意識、民族品格、民族氣質之中,熔鑄在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成為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價值取向和力量源泉。

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傳統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貫穿於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滲透於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切領域,體現在中華民族精神的方方麵麵。

愛國主義是一個曆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內容。

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同促進曆史發展密切聯係在一起,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密切聯係在一起。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獻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獻身於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

社會主義製度的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使中國走向了繁榮富強,愛國就是要愛社會主義的中國。

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愛國主義還必然表現在維護祖國統一上。任何旨在製造國家分裂、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徑,都將遭到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

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內涵極為豐富。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我們青少年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優良傳統,體現時代特點。

我們青少年朋友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曆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繼承發揚“五四運動”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革命傳統,深刻領會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

我們青少年要深入了解黨領導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曆程,深刻理解社會主義中國的曆史性進步和光明前途,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們青少年要以開放的精神麵向世界,虛心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長處,善於從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中吸取營養,不斷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使中華民族以昂揚的精神狀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

弘揚民族精神,既表現在國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也表現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難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

弘揚民族精神,更多地表現在我們青少年朋友的日常生活中。平凡之中見偉大,細微之處見精神。

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當是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和弘揚者,都應當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把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化作勵誌圖強、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

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200多千米,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想進一步控製我國的北部。

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

他們最後提出一個條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後還得求助於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1905年,清朝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築從北京至張家口的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

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外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嚐試,至於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裏要開山,哪裏要架橋,哪裏要把陡坡鏟平,哪裏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

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杆,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穀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