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理想信念
馬克思主義指引我們前進
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堅定信念,這是對我們每個青少年的基本政治要求。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靈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中處於統領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主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集中體現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曆史和現實的必然選擇。
振興中華是中國近現代曆史的主題,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在不斷失敗又重新奮起的過程中,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自覺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莊嚴使命,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曆史任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了前提。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創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實現中國曆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征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找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製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事實雄辯地證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在曆史的比較和人民的選擇中,與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最為緊密地聯係起來,構成全民族的共同理想。
這一共同理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思想,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力量,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正確選擇,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目標,集中體現了我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
這一共同理想,描繪了我們美好生活的藍圖,展現了祖國光輝燦爛的未來,展示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前景,給全體中華兒女以巨大的激勵和鼓舞。
這一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廣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親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證全體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團結一致,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重要紐帶。
我們青少年朋友應該能夠認同與自身利益密不可分的這一共同理想,並為之努力奮鬥。馬克思做主編為民請命
馬克思,1818年公曆5月5日生於德意誌邦聯普魯士王國萊茵省特裏爾城一個律師家庭。
1830年10月,馬克思進入特裏爾中學。中學畢業後,進入波恩大學,18歲後轉學到柏林大學學習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學習焦點卻擺在哲學上。
1840年,普魯士新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自由主義民主人士,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須通過嚴格審查,大學失去學術自由。
但年輕的馬克思並沒有放棄對自由的鬥爭……
1843年10月的一天,普魯士的《萊茵報》上登出了一則招聘啟事,內容是要招聘一位學識豐富的人來擔任報社的主編。
招聘啟事登出的當天,一個身穿西裝、滿臉絡腮胡子的人來到編輯部。他的名字叫卡爾·馬克思,看上去有40來歲,顯得很穩重。可是,當報社老板問馬克思的年齡時,才知道他隻有25歲。
“這麼年輕,能當主編嗎?”報社老板一邊想一邊猶豫地說:“馬克思,雖然你給我們寫過不少文章,質量也不錯,可是你這麼年輕,能擔此重職嗎?”
馬克思微微一笑說:“先生,您的憂慮是無可非議的。可是,學識的高低與年齡無必然關係。請您耐心些,花5分鍾看完我的應聘材料再說,您還可以考考我!”
於是,報社老板看起了馬克思的應聘材料,當他知道馬克思擁有耶拿大學哲學係的博士學位時,態度馬上變了。他笑著說:“太抱歉了,請你原諒我剛才的失態。”
接著,報社老板拿出了聘書。聘請馬克思擔任《萊茵報》主編。
馬克思認為,報刊應該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達者。它必須生活在人民之中,“真誠地和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
馬克思上任不久,普魯士的萊茵省議會討論“林木盜竊”問題。誰是盜賊呢?議會認為是農民。
馬克思立刻深入調查,很快就把事情搞清楚了。
原來,普魯士西部有一片森林,一直都是當地農民的生活來源。
後來,幾個貴族和地主強行霸占了,他們在森林裏伐木開木材加工廠,卻不允許農民去森林裏撿樹枝當柴燒,就連孩子們采草莓、蘑菇,也被認為是小偷。
這真是黑白顛倒!馬克思憤憤不平地想,於是他寫了許多文章登在《萊茵報》上,要求地主貴族把森林還給農民。
馬克思堅決捍衛政治上和社會上備受壓迫的貧苦群眾的利益,反對剝奪群眾使用公共樹木的權利。
馬克思指出,許多世紀以來,貧苦群眾都在利用自然界的產物,這是他們的習慣權利。這種習慣權利是完全合法的,它比法律更有力量。貧苦群眾使用林木,就是這種習慣權利之一。因此,禁止貧苦群眾使用林木,就是損害他們的習慣權利,也就是對他們赤裸裸的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