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的工程最艱巨。

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裏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

八達嶺隧道長1100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3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采用豎井開鑿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這樣一來,6個工作麵可以同時施工,大大縮短了工期。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

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變成拉,原先拉的火車頭變成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

京張鐵路不滿4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了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好書記焦裕祿一心為民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大地上出現了一個閃光的名字——焦裕祿。

焦裕祿擔任縣委書記的蘭考縣,是個靠國家救濟的貧困縣。橫貫全境的兩條黃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沙;片片內澇的窪窩裏,結著青色的冰淩;白茫茫的鹽堿地上,枯草在寒風中抖動。

1962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萬畝莊稼,鹽堿地上有10萬畝禾苗被堿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至曆史的最低水平。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除夕夜,剛上任不久的焦裕祿和縣委領導一班人來到蘭考縣火車站。

看到一群群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準備外出逃荒的農民,焦裕祿說:“黨把蘭考36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害,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呀!”

焦裕祿立誌改變災區麵貌。

焦裕祿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麵貌,我決不離開這裏!”

焦裕祿通過調查,感概萬千。他說:“蘭考的人民有改變家鄉麵貌的信心,有由窮變富的強烈要求,就像在108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布滿幹柴一樣,隻要崩出一個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焦裕祿身體力行,無論工作多忙,總是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他經常開襟解懷,卷起褲腿和群眾一起幹活,群眾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

他經常和群眾一起翻地、封沙丘、種泡桐、挖河渠……

就在縣委決定他住院治療的前幾天,他還揮舞鐵掀在紅廟公社葡萄架大隊和群眾一起勞動。因此,他經常要求下鄉的幹部要帶勞動工具和行李。

焦裕祿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長期有病,家裏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給他救濟。他說:“蘭考是個重災縣,人民的生產、生活都很困難,我們應該首先想到他們。要把這些錢用到改變蘭考麵貌的偉大事業上去,用到改善蘭考人民的生活上去。”

焦裕祿還經常教育子女多幹髒活,到最困難的地方去,穿衣要樸素,生活要節儉。

有一次,焦裕祿發現大兒子去看戲,問道:“戲票哪來的?”

孩子說:“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說沒有。叔叔問我是誰?我說焦書記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沒有收票就讓我進去了。”

焦裕祿聽了非常生氣,當即把一家人叫來訓了孩子一頓,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錢如數送給戲院。

後來,他又專門起草了一個《幹部十不準》的文件,規定任何幹部不準特殊化。這個《幹部十不準》的通知,是一份既平常又不平常的通知。說它平常,是因為《幹部十不準》所規定的每一條,都是每個共產黨員、領導幹部時刻應該想到的、做到的起碼準則;說它不平常,是因為《幹部十不準》所規定的每一條準則,都閃耀著共產主義的思想光輝,都是對特權思想的有力批判。

焦裕祿把職位看做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把職權看做是受人民的委托,為革命掌權。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無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現。

焦裕祿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被譽為“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祿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

焦裕祿就是這樣一心想著人民……孔繁森甘做人民好公仆

1979年5月,孔繁森服從黨組織安排,從山東奔赴西藏工作。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他學會了騎馬,熟悉了藏語。他每到一個地方,就訪貧問苦,和人民群眾一起勞動,向他們宣傳黨的政策,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有一次,孔繁森在看望牧民的途中,由於路陡雪滑,他一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了下來,當時就昏迷過去。當地藏族群眾抬著他,在冰天雪地裏跑了30多公裏,送到縣醫院搶救。他昏迷了七天七夜,才轉危為安。

1992年,拉薩市黑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時任拉薩市副市長的孔繁森趕赴災區。在那裏,他收養了12歲、7歲和5歲的3個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

孔繁森將他們帶回拉薩,照管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夜裏孔繁森就同孩子們擠在一張大床上睡覺。年幼的孩子常在夜裏尿床,他就不厭其煩地換洗床單。節假日裏隻要有空,他就帶上他們逛公園、逛商店,給他們買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