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附錄不從事花園耕耘的五大理論(1 / 1)

不堪忍受園藝勞動的人,是需要理論的。不從事耕耘又不提出不耕耘之理論的做法是膚淺的,是不良的生活方式。

理論應該有說服力,有科學性。但是不同的理論對不同的人才是有說服力和科學性的。所以我們需要許多理論。

取代不從事園藝勞動的辦法是從事園藝勞動。但是,提出理論比在園中實際勞動要容易得多。

1.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本家們想方設法攪亂勞動群眾的思想,用各種反動的“價值觀”毒害勞動群眾。他們想要“說服”工人,田園勞動是巨大的“愉快”,並且以此為伎倆,讓工人在休閑時間保持忙碌,以防止他們開展無產階級革命。除此之外,他們還想說服工人,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一小塊土地,所以他們已經是“有產者”,而不再是雇傭工人。這樣,在階級鬥爭中就把他們拉攏到了有產階級一方。因此,推薦從事園藝勞動就是引誘參與大陰謀,目的在於對群眾進行思想欺騙。你不要從事園藝勞動。證訖。

2.精神分析理論喜愛園藝乃是典型的英國風氣。緣何如此,容易理解。

英國乃是工業革命第一國家。工業革命扼殺了自然環境。

大自然乃是母親的象征。因為殺害母親,英國人犯有殺母之罪。一種無意識的罪疚感攫獲了他們,所以他們要贖回罪孽,方法乃是耕耘自己的一小塊偽自然田地,並且備加珍惜。耕耘田園乃是參與巨大的自我欺騙;幼稚神話延續了這一欺騙的壽命。你不要從事園藝勞動。證訖。

3.存在主義理論世人從事園藝,目的在於把自然文明化。但這是把物自體改造成為自為體的一種絕望的、徒勞的嚐試。這不僅僅在本體論上是不可能的。這是自我欺騙,在道德上是對現實的不可允許的逃避。而物自體和自為體之間的區別是不可能消除的。田園耕耘,或者想象大自然可以“人化”,都是竭力要把這一區別抹掉,都是毫無希望地妄想反抗自身無法降低的、人的本體論地位。園藝乃是一種欺騙!證訖。

4.結構主義理論在原始的集體中,人類生活是分為對立體的:工作與閑暇,與此相對應的是田野與家室。人在地裏工作,在家裏休息。在現代社會中,對立軸線被逆轉:人在家(工廠廠房,機關等等)中工作,在開闊空間(花園、公園、森林、河流等等)度過閑暇時間。在保持概念結構的時候,這種二分法是關鍵,而人正是依據這樣的結構組織生活的。田園耕耘是在家室與田地、閑暇與工作之間的二分法中製造混亂;這無異於掩蔽、最後消滅作為思維條件的對立結構。田園耕耘乃是一種大錯誤!證訖。

5.分析派哲學人們雖然做出許多努力,但是沒有能夠提出關於田園與園藝的令人滿意的定義:全部現存的定義都留下很大的疑問空間,即:哪些現象應該歸屬於哪一類。簡單地說,我們不知道田園和園藝到底是什麼。使用這些概念在精神上已經是不負責任,更何況還要實際耕耘田園。你千萬不能耕耘田園!證訖。

(原載巴黎波蘭語版《文學劄記》1986年第15期;華沙“國有資產”出版社,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