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做法不像一個叫約翰·拉巴狄的人,在當時,這個人在修女院中感受到了超常的恩典,但是由於傲慢和清高成性,不願意對院長表示聽從,退出了耶穌會,靠攏了加爾文異端,而自取滅亡;但是敘蘭神父從來就沒有不聽從上級的念頭,雖然這樣做有時候給他帶來嚴重的痛苦,各種人懷著怨恨和缺乏好意的眼光看待他不同尋常的善舉,認為那是行為出格,是某種迷亂,還認為神父宣講有關內心生活的學問違背了耶穌會習俗。但是他知道,即使自己的判斷不同,也應該全然服從上級的旨意,因為假如上級有錯誤,那麼,上帝的手指也一定是在這種錯誤中起了作用的。

但是神父為此感受到了上帝恩典的甘美,而驕傲的學者和哲學家們憑自信心和智慧小看這些恩典,這個現象真是無法形容。因為,作為《模仿》的作者,他也說,如果一個人十分順服,人人都可以像踩爛泥那樣踐踏他,這時候上帝就來到靈魂之中。奇異的是,當他脫衣服和穿衣服的時候看到了裸露的軀體——自己的、或者他人的裸露軀體——的一部分的時候,來自天上的驚喜特別充滿了他的靈魂。當他觀看自己的軀體而不是看到耶穌基督的聖體的時候,就有一種神性的靈感充滿了他的靈魂;他寫道:“從基督升天節之夜起,已經過去二十五年,在這漫長的時期,雖然我偶爾看到過裸體,卻從來沒有體驗到那樣崇高和神聖的景觀,類似的體驗再也沒有過……那種感受不僅僅是在看到而且還有在需要使然能夠觸及的時候,常常出現。”這是甘美和神性的圖景——神父繼續說——以這樣的圖景為依據,他和耶穌基督成為親密摯友,把他當作自己的至親和第二個自我看待。因為在這種驚喜之中,在上帝和靈魂之間也會生成親密情感,有如在夫婦之間。姑且這樣推斷吧。靈魂和耶穌基督化為一體,融入了耶穌無以比擬的偉大、威力和崇高。

感受到了上帝如此之多的不同尋常的恩典之後,忍受了撤旦如此之多的邪惡的十字架苦難之後,約翰·約瑟神父認為,不應該把全部事實掩蓋起來,而應該寫出許多著作,為了培育忠實信徒,在作品中詳細敘述內心虔敬的秘密、淨潔之路、啟明與合一。這些神性著作使許多靈魂恢複健康,使之迷途知返、走上正路——雖然有些人想要從中嗅出異端氣味來。一直到今天,在上帝召喚敘蘭接受他的讚譽(1665年4月22日,在波爾多)多年之後,這些著作依然受到高度器重,保存在聖母大教堂聖器室內(雖然必須承認,有一件不對公眾開放)。現在還不是評論這些著述的時候,因為現在所涉及的隻是從敘蘭神父對魔鬼開展的神聖鬥爭中簡要說明情況,而從這一段曆史中可能得出的嚴謹學問,還有待將來開發。

讓我們重返故事的開端吧,現在應該說的僅僅是,惡毒巫師和魔鬼有秘密勾當,於爾絮勒修女受到痛苦的憑附,敘蘭神父的堅定、幹練以及在魔鬼枷鎖下的奴役和後來的康複——對於我們在開篇時候提出的結論,這一切構成了非同尋常的有力論據:撤旦最凶狂的力量在於不知羞恥的繁衍欲望駐守在有罪的體內,而由於有罪,任何人都不能免除這兩性中任何一方奇異的吸引力,因此,我們所有的人就被送上魔鬼邪惡勢力的牧場,我們必須高度警惕,讓敵人最容易進入的大門緊閉,不給他鑽入的可乘之機,以此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