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學校旅遊活動安全常識(2 / 3)

3、被水草纏繞時的自救

在野外自然水域中遊泳,一定要先觀察水下環境。如果不幸遇到水草或漁網纏繞,一定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掙紮。在這種情況下隻有保持冷靜,才有機會解脫。纏繞發現得越早越容易解脫。被纏繞後,首先應放鬆身體,觀察纏繞情況,尋找解脫的方法,如果解脫不了,可大聲呼救。

4、被水母或海膽傷到的自救

在海泳及潛水活動中,要特別小心被海膽或水母刺到,如果被水母蟄傷時,會出現刺痛、瘙癢、紅疹和水泡等現象,更嚴重的會有全身性反應,發生惡心、嘔吐、發燒、畏寒、頭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狀。被水母蟄到時應馬上以海水、食用醋或稀釋的冰醋酸衝洗,千萬不要以清水或酒精來處理。

至於如果在戲水時被海膽鈣化的刺紮到皮膚,會引起劇痛、局部紅腫,若未適當處理,可能在2、3個月後產生肉芽腫,因此必須盡量小心地將刺拔除,並就醫治療。

救助溺水者的注意事項

在遊泳時難免會碰上他人水中遇險,在他人危難的時刻,我們都需要伸出救援的雙手,然而,在我們救助溺水者的時候,溺水者由於恐慌,害怕而神誌不清,慌亂中往往抓抱救生者,有可能我們在實行拖運之前被抓住或抱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沉著冷靜的運用解脫技術,擺脫溺水者,然後再實施救助。

1、被溺者抓住手腕的解脫方法

如救生者一手被溺者在上方兩手同時抓住,被抓之手應緊握拳,另一手由下穿過溺者兩臂之間,緊握被抓之手向下抽動,迫使溺者拇指鬆開,然後再進行救助。

如救生員一手在下方被溺者抓住,同樣解脫,區別在於救生者一手由上方穿過溺者兩手之間,緊握被抓之手向上抽動。

2、被溺者從後方抱住頸部解脫方法

救生者一手按住溺者手背,另一手頂住溺者同一測手的肘部,身體下沉,並用力向上推其肘部,按住溺者手背處用力下壓,即可解脫。同時握溺者手腕,順勢轉動溺者,使其背對自己,並進行拖運。

3、被溺者從前抱住腰部的解脫方法

由於溺者求生心理,往往會死死抱住救生者的腰部,並使臉部緊貼救生者的腹部,造成了解脫困難。此時,救生者應利用人體頭部姿勢反射的原理,隻要以一手托住溺者的下頜,另一手扶住其貼近自己另一側頭部,兩手稍用力轉動溺者頭部,即可使其鬆手並離開救生者,達到解脫的目的,救生者應從其背後從新接近溺者,實行拖運。

4、救生者被溺者從後麵攔腰抱住的解脫方法

首先,救生者被抱住後,用手觸摸溺者手指,找其食指或無名指,並抓住它用力向外分開,再將溺者雙手分別向上向下伸展,然後鬆開向下伸展之手,並立即退至其後,待溺者冷靜後再進行拖運。

5、被溺者抓住頭發的解脫方法

如救生者頭發被抓住,救生者應用與溺者相同之手即體位交叉之手按住溺者之手,尋找溺者之手的小拇指,身體下沉,同時用手向上掀其手,另一手用力推其肘部,使溺者轉動身體,被對自己進行拖運。

海邊遊泳中疾病的預防

1、中耳炎的預防

遊泳後若出現耳朵疼痛,重則發燒流膿,可能是遊泳時帶有細菌的水灌入耳內,導致中耳炎。遊泳後一旦耳痛,應及時用複方新黴素或氯黴素甘油滴耳液滴耳,每天3次,每次2滴到3滴。若遊泳時耳朵進了水,上岸後應左右歪頭倒出耳中積水。

2、皮膚病的預防

遊泳常見的皮膚問題,包括遊泳者癢疹、海泳者皮膚疹、水母咬傷、海膽刺傷、移行性幼蟲疹等。引發“海泳者皮膚疹”的原因,目前尚未證實,但通常是在離開海水數小時後,出現在泳衣遮蔽處,尤其是受壓迫的部位,如男性的臀部與腰部及女性的胸部,症狀包括局部紅色丘疹、膨疹或水泡,會有瘙癢與灼熱感。一般在持續7天至10天後,會自然痊愈。

“遊泳者癢疹”與水中的血吸蟲幼蟲有關,當你涉水而過或泡在水中時,血吸蟲的幼蟲會趁虛而入,進入暴露在泳衣外的皮膚,引起癢感、刺痛感或局部紅疹的現象,數小時後會消失,隔10小時至15小時後,於暴露位置會再度出現紅色疹子。

治療方式以症狀治療為主。避免遊泳者癢疹及海泳者皮膚疹,就是遊完泳馬上以清水沐浴、徹底清潔皮膚,並用毛巾擦幹身體。

遊泳還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和過敏性皮炎,體表長出細小的紅色丘疹,奇癢,可用氫化可的鬆軟膏、膚輕鬆軟膏或爐甘石洗劑每天擦數次。

3、紅眼病的預防

另外在夏季眼科門診中,因水上活動最常見的眼疾就是結膜炎,可分非傳染性和傳染性二類。非傳染性結膜炎大多起因於泳池內消毒水的化學刺激或不潔溪水、海水等的刺激,患者眼睛會有局部酸澀、紅腫及流淚的感覺,數小時後即可複原,對視力不會有嚴重影響。

另一種是傳染性極高的流行性角結膜炎,則容易在遊泳池等公共場所散播開來,是夏季眼科門診中最常見的眼科疾病,主要經由手、眼接觸到公共毛巾、水中的腺病毒而傳染,患者不分男女老幼,但小孩的症狀會比較嚴重。

症狀初期包括急性眼睛紅、易流淚、畏光和不舒服感,嚴重時則會產生眼皮水腫、結膜水腫、結膜下出血、偽膜及前淋巴結腫大等情形,同時角膜也容易被侵犯而出現點狀白斑。就病程而言,兩眼發病的快慢和程度均可不同,急性期約7天至14天,在此期間都具有傳染力,痊愈後雖不會對視力造成嚴重影響,但有些人仍會留下長期幹澀及異物的感覺。

因此,一旦出現症狀,就應該趕快就醫,並保持眼睛清潔、多休息、常洗手,降低發炎程度,使自己的眼睛舒服些,同時也杜絕傳染來源,免得親朋好友受連累,當然最重要的是要養成不亂揉眼睛的好習慣,才不會一再遭受無妄之災。

旅遊時吃海鮮的注意事項

1、購買海鮮時要仔細

盡量選購活的,尤其是死蟹最好不要買來吃。買新鮮鮑魚、蟶子或象拔蚌等,可用手碰一碰,選取活的、會動的。

2、烹調前洗幹淨

有甲殼的海鮮,在烹調之前要用清水將其外殼刷洗幹淨。貝殼類海鮮烹煮前,在淡鹽水中浸約一小時,讓它自動吐出泥沙。浸泡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原來新鮮的海鮮反會被其中部分腐爛了的所汙染。

3、生吃海鮮,先冷凍再澆淡鹽水

對腸道免疫功能差的人來說,生吃海鮮具有潛在的致命危害。您可以將牡蠣等先放在冰上,在澆上一些淡鹽水,能有效殺死這種細菌,這樣生吃起來就更安全。

4、海鮮不宜下啤酒

食用海鮮時最好不要飲用大量啤酒,否則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從而引發痛風。吃海鮮應配以幹白葡萄酒,因為其中的果酸具有殺菌和去腥的作用。

5、關節炎患者少吃海鮮

因海參、海龜、海帶、海菜等含有教多的尿酸,被人體吸收後可在關節中形成尿酸結晶,使關節炎症狀加重。

6、海鮮忌與某些水果同吃

生活中,許多人吃了魚、蝦等海鮮後,都有繼續吃水果的習慣。海鮮中的魚、蝦、藻類等都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

如果把它們與含有糅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這種物質刺激腸胃,會引起人體不適,出現嘔吐、頭暈、惡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所以,海鮮大餐之後最好不要馬上吃水果。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2小時。

學校春遊活動的安全常識

春季萬物生發,百花齊放,空氣清新,是人們踏青出遊的美好季節,但在出遊時,青少年也不可忽視健康常識,否則就易發生意想不到的疾病和意外傷害事件,同學們在春季出遊時應注意做好一些重要事項以保障自身安全。

春遊前安全教育

1、服從指揮,統一行動

春遊全年級所有班應統一行動,要求一切行動聽指揮。各班都要有時間觀念,準時出發,準時返校。管理上以班級為單位,除班主任外,每班配備一名至二名科任老師隨隊協助管理。班主任請與各級組長、帶隊行政保持緊密聯係。

2、分組管理,抓好個別

班主任應隨身攜帶學生家長聯係電話。本周內各班務必言明紀律,嚴禁學生單獨行動。各班應在本班內設若幹小組,由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要求各組全體組員在各項活動中統一行動,組長要經常清點人數。班主任和班長應掌握分組名單,與各組組長保持聯係,對個別個性突出的學生尤其要特別關照。

3、注意安全,有序互助

春遊安全是頭等大事,行前班主任應做好乘車、旅途安全教育,教育學生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講秩序、不擁擠、會謙讓,並注意不得在車上吃零食,不得大聲喧嘩;參觀和活動時要做到井然有序,不擁擠、不喧嘩、不打鬧。

班級之間、同學之間要做到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在旅途中與他人交往既要懂禮貌又要有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要愛護公共設施和花草樹木,不亂丟垃圾。

4、充分準備,注意環保

春遊前一天請學生不要過度興奮,要安排較充足的休息時間;要自備適量的幹糧和飲用水,午餐自行解決;適當帶零錢並注意保管好;穿校服,視天氣情況自帶雨具;暈車的學生提早告訴老師,事先由老師作相應措施。特別提醒:每人要準備好一個裝垃圾的塑料袋,注意環保,暈車的同學要多準備幾個塑料袋。各小組要記住集合時間,集合前十分鍾各小組要清點人數並靠近集合點活動。

5、清點人數,保障安全

返回途中,各班老師應清點人數,要求統一回校後再返家,同學們不能在校外逗留。班主任老師要等本班學生全部回家後方可離校。活動後各班可進行班級活動總結,以於下一次活動的開展,有些同學還寫活動征文。

春遊中的注意事項

1、注意避免過敏性疾病纏身

春天百花爭豔,樹木吐青,也是花粉、柳絮等過敏源容易傳播的季節,極易誘發過敏性皮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因此,有過敏史的人應該盡量遠離過敏源,並隨身攜帶抗過敏的藥物,一旦出現過敏症狀,應按藥物使用說明書及時服用,以免過敏症狀加重,導致其他並發症的發生。內服的防過敏藥物一般有鹽酸西替利嗪、息斯敏等,外用的有清涼油、皮炎平等。

2、戶外活動謹防發生意外傷害

同學們在長時間行走後應注意休息,避免足部肌腱拉傷。進行劇烈的體育活動時要量力而行,不要因運動過度而導致身體受到傷害,在進行攀爬等活動時要做好保護措施。

3、謹防食物中毒和胃腸道疾病

踏青時在外就餐,不要到衛生條件差的小餐館進餐或在路邊小攤上購買食物。另外,不少同學踏青時,喜歡采摘野菌和野果等食用,有毒的菌類和野果一般顏色鮮豔且花色較雜,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因此同學們要特別注意,食用前一定要加以辨別,避免食物中毒。

另外,外出遊玩時,有的同學有隻吃涼食的習慣,而生冷食物容易引起胃腸道不適,因此,應該特別注意食物的衛生,避免發生胃腸道疾病。

最後,出外進行戶外活動前應該做好相關準備,春季氣溫變化較快,出行前應注意帶好禦寒衣物,注意保暖。

夏令營活動中的安全常識

夏令營是學生時別有生趣的一項集體活動,它對於了解社會、熱愛自然、增長知識、鍛煉身體、調節心理、培養生活的獨立性都有很大的好處,深受學生的歡迎。夏令營的規模可大可小,活動內容也可多可少,這主要根據活動時間、人數及客觀條件來決定。為了達到參加夏令營的目的,使學生在娛樂、增長知識和鍛煉身體等方麵都有收益,應注意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安排細節。

活動前注意事項

開展夏令營活動時要對夏令營活動的時間、路線、參加人數、交通工具、住宿以及活動內容的安排都要有周密的考慮。應先與活動當地取得聯係,以便於生活安排和開展活動。接著要進行組織落實,分工負責。對參加夏令營的學生可按照大孩帶小孩,男帶女的方法分成若幹小組,選出各組組長,再由一名老師分管幾個小組,並製定活動紀律和注意事項,要求大家團結互助。

另外,還要派專門負責生活住宿、交通、參觀遊覽的老師,若參加夏令營人數多,可帶一名校醫一同隨行。外出活動的生活和娛樂用品應帶好。若都是小學生參加的夏令營,則時間不宜長,路程不宜遠,不要到高山區和海、河區活動。小學生不要帶零用錢,不準自行購物或買東西吃,小學生的生活和活動均由老師安排。

切實做到安全第一,乘車安全。遊玩活動中的安全更要注意。年齡小和第一次離開父母參加外出活動的小學生,他們好奇心強,興奮性高,但獨立活動能力差,應加強對他們的照看,在外出活動前應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如感冒、貧血、暈車等,身體狀況不佳者,不要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