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學校旅遊活動安全常識(1 / 3)

NO3.學校旅遊活動安全常識

郊遊野營活動的安全常識

安全注意事項

學生們進行郊外野營時,一定要提前收看近期的天氣預報,出行時盡量選擇在晴朗的天氣,並在野營期間隨時注意天氣的變化。

要提前準備充足的食物和飲用水。準備好手電筒和足夠的電池,以便夜間照明使用。

準備一些常用的治療感冒、外傷、防治中暑以及驅蟲的藥品,還有一些必要的止血用的繃帶及消毒水、紫藥水等,以備不時之需。

要穿運動鞋或旅遊鞋,切忌穿皮鞋,穿皮鞋長途行走最容易磨出泡來。也不宜穿過於輕薄的便鞋,因為野外多有雜草,容易刺穿鞋底或鞋幫傷及腳部。

郊外的天氣與市裏的氣溫會有差別,通常早晨和夜晚天氣較涼,要及時注意氣溫變化,隨時添加衣物,防止傷風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在郊遊活動中千萬不要單獨行動,尤其是野外森林中,更應結伴而行,以防止意外的發生。

活動一天會很疲勞,晚上要充分休息並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蚊蟲措施,以保障充足的睡眠,以便有充足的精力參加第二天的活動。

不要隨便采摘和食用野蘑菇、野菜和野果等,以免發生食物中毒。也不要用手直接摘取奇特的花草,尤其不要接觸其汁液,避免引起皮膚過敏。

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一定要在教師的組織和帶領下出去郊遊。

戴好必備防護手套及雨披帽子等,以防止某些昆蟲的襲擊和雷雨天氣。

保障安全的措施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出遊的地點範圍、安全事項都有明確的規定,我們必須按照規定辦理,不得擅自超出規定的區域範圍。

郊遊前必須認真進行安全教育。出發前必須認真進行宣傳動員,強調安全教育,不僅要製定有關紀律,強調安全事項,而且要及時與家長聯係,將活動的時間、地點、對學生的要求告知家長,以便共同做好安全工作。

出校門之後,一定要清點人數,再一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分散自由活動時要注意在分散自由活動前,必須規定集合時間、集合地點,認清集合地點的標記。規定要以小組為單位,最少不少於三人進行活動,不要讓學生單獨行動。

1、發生失散情況的處理

(1)尋找。大多數同學在集合點就地休息,派出若幹精明能幹的學生,兩人一組分頭尋找,出發前要規定歸隊時間,找不到人也要回集合點報告情況。

(2)及時報案。及時向當地派出所報案,或向當地政府機關報告情況,請求協助。同時,通過電訊工具向留校領導彙報,采取緊急措施。

2、郊遊時意外傷害的處理

(1)扭傷的處理方法。扭傷多發生在四肢關節處。在扭傷當時,可以做冷敷。冷敷的具體操作方法是用毛巾沾冷水、擰幹後蓋在傷處,也可以用冷水淋洗傷部。

(2)擦傷的處理方法。擦傷是指身體的裸露部分與地麵、牆壁或其他物體猛烈摩擦發生的傷害。處理方法是先止血,由於血有自行凝結的能力,所以輕度擦傷時的滲出性出血,在數分鍾內即可自行停止。

重度的範圍大的擦傷出血量大,要立即送醫院搶救,在送醫院途中,要設法止血或減少出血量。在止血過程中,切切不能用髒毛巾、手絹等物擦洗傷處,以免細菌感染。

(3)鼻出血處理法。鼻部受到外力打擊,鼻內的血管破裂,可能發生相當嚴重的鼻出血。鼻出血的病人可暫時用口呼吸,同時頭要向後仰,在鼻部放置冷水毛巾。如果出血不止,可用凡士林紗布卷塞入出血的鼻腔內。

旅遊登山活動的安全常識

登山是一項較為危險的運動。自然環境的惡劣,個人操作的失誤都會造成意外。所以,學校組織活動時要盡量避開危險的境況,並要求學生加強自身技術的訓練,提高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在獲得登山快樂的同時,確保登山過程中的安全。

登山前注意事項

登山之前要細致聽取當地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選擇較為溫和的天氣出行。時間選擇在早晨或上午,午後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中途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

山上早晚氣溫較山下低,應根據當天的準確天氣預報適當的增減衣服。各賓館飯店一般都有棉衣、羽絨服免費或出租,但以自己準備為宜。

登山前同學們要做好熱身準備。可利用10分鍾至20分鍾做肌肉伸展活動,盡量使全身肌肉放鬆。開始爬山鍛煉時,切不可一上來就加大運動量,要循序漸進。通常要先做一些簡單的熱身運動,然後按照一定的呼吸頻率,逐漸加大強度,避免呼吸頻率在運動中發生突然變化。鍛煉結束時,要放鬆一下,這樣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使血液從肢體回到心髒。

登山應注意著裝,盡量選擇運動休閑且寬鬆擋風的衣服,切忌穿裙子和緊身衣褲登山。冬天登山輕巧飽暖的羽絨服為首選。注意要挑選合適的鞋子,以免勞累、起泡。運動鞋、登山鞋、布鞋和旅遊鞋等平底鞋均可。切勿穿高跟鞋、拖鞋和皮鞋,以防滑跌帶來登山不便。

登山前最好購買登山手杖,以免體力不支。購買拐杖時,應注意選擇長短、輕重合適並且結實的手杖。

山中天氣變化無常,時晴時雨,反複無常。且山高風大,不宜打傘,免得連人帶傘一起兜跑。登山前如天氣不好最好準備雨衣或在山下購買,如果等到山上下雨時再買雨衣,價格一定會讓您吃驚不小。

山高路陡,盡量少帶行李雜物,輕裝上陣,以減輕負荷;但要帶足夠礦泉水、飲料,以應登山途中水分散失口幹舌燥。可選擇性的帶一些高熱量的食品來保持體力的充沛。

登山前應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隨時攜帶藥物;有高山反應及身體不適者,可選擇索道和轎子,千萬不要勉強上山。

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向附近居民充分的了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最為安全的登山路線,並隨時做好標記,以防止迷路。

備好繩索、幹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上充足的飲用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很容易發生虛脫,甚至中暑。

背包不要選擇手提式,要選擇雙肩背包,既可方便攜帶,又便於雙手抓攀。還可以提前備用結實的長棍當作手杖,幫助攀登。

登山中的注意事項

登山時要有老師或導遊等成年人的帶領,一定要集體行動,不能單獨出行。

登山中的隊伍不可拉長,隨時留意保持前後呼應,避免單獨行動,落單最易發生意外。

迷路時應折回原路,切勿驚慌或沿溪下行,設法尋找庇身所,靜待救援。請保持體力,平穩情緒,互相安撫。

要隨時關注氣象預報變化信息。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留影照相,以防發生意外。

行軍途中應注意身體狀況,若有不舒服,請立即告知領隊或較有經驗之夥伴,切莫抱有勉強或不好意思拖累的心態。

應理智評估自己的戶外活動能力,不要嚐試做超過自己能力與知識的決定與行為,通過困難地形時如感覺沒有安全把握,應請領隊與協作人員及周圍同伴相助通過。

登山時要隨身攜帶必備的通訊設備,如手機、對講機等,以防止意外時緊急求救。

勤於思考,同樣可以達成目標,請用最安全的辦法來實施完成。

請小心用火,避免導致森林火災。注意環境保護,垃圾廢物務必帶下山並妥善處理,實際踐行踏過無痕的理念與原則。除了笑聲什麼都別留下,除了回憶什麼也別帶走。

遇有意外發生,請保持冷靜,以己之長,克敵之短,盡快脫離險境並設法與警察部門及留守人員聯係,靜待救援。保護自身安全健康,避免運動過量引至運動傷害;尤其是膝蓋、腳踝及腰椎。

海邊旅遊活動的安全常識

海邊旅遊前的準備事項

想到海邊旅遊的話,事先要查清天氣狀況,別準備好了,結果大風大浪又下雨的,那可得不償失,查完天氣選好日子之後就著手準備當天要帶的東西吧。

1、必需品

遮陽傘、墨鏡、防曬霜、泳衣、泳褲、泳帽、水鏡、浴巾、拖鞋、耳塞等。

2、食物方麵的準備

準備時應以水為重點,尤其夏季高溫酷熱,在海邊呆上一整天不準備充足的水源是非常難受的。主食方麵可以考慮準備麵包、香腸、罐頭、泡菜、燒雞……油膩的最好少些,選擇上偏向於可口、宜攜帶、不易壞掉的食物,最好不要帶包子之類的,因為天熱,燜上一天裏麵的肉餡很容易酸掉,蝦也最好不要帶,不新鮮的蝦食用後會食物中毒,重則危及生命,所以海鮮類也盡量不要帶,商店買到的幹貨或醃好的除外。

另外可以帶些水果,如:桃子、李子、梨、蘋果、西瓜,等等,千萬別帶西紅柿,其他的小零食按照個人喜好適量攜帶。

3、藥品方麵的準備

主要是醫療用品如:創可貼、消毒用品、胃藥、治拉肚子的如利特靈、清涼油,有其他病史的就自己多備些常用藥吧,這東西不怕多,一樣帶個十來粒的也不占地方,不過打包時記得寫清藥品名以免吃錯藥。

海邊遊泳時的注意事項

1、遊泳前要做準備活動

遊泳前的熱身運動可減少急性扭傷、擦傷和抽筋的發生機率,水上高手務必做完暖身運動再下水。除了有足夠的暖身運動,本身已有肌肉、關節方麵疾病的民眾,在遊泳姿勢上要有所選擇。例如有膝蓋毛病者,避免遊蛙式;有肩頸問題者,避免遊自由式;有下背痛問題者,避免遊蝶式;有腳踝問題者,避免遊自由式、仰式及蝶式。在遊泳時以不同的泳式交替,較不容易造成某些部位過度勞動的運動傷害。

2、不要在非遊泳區遊泳

非遊泳區水域中水情複雜,常常有暗礁、水草、淤泥和漩流,稍有大意,就可能發生意外。因此,在下水之前一定要在當地搞好調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數,盡可能地遠離水草、暗礁、旋流和淤泥。

3、上岸後要防止暴曬

注意保護皮膚,為了避免猛烈的太陽照射,最好塗上防曬霜。海浴前需在岸上作好準備,然後在淺水中浸潤皮膚,使身體適宜水溫。海浴時請不要攀登礁石,以免被牡蠣劃傷。還要注意維護海水及沙灘的清潔衛生,弘揚公共道德。

4、忌飯前飯後遊泳

空腹遊泳會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也會在遊泳中發生頭昏乏力等意外情況;飽腹遊泳亦會影響消化功能,還會產生胃痙攣,甚至嘔吐、腹痛現象。

5、忌劇烈運動後遊泳

劇烈運動後馬上遊泳,會使心髒加重負擔;體溫的急劇下降,會抵抗力減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6、忌長時間曝曬遊泳

長時間曝曬會產生曬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稱日光灼傷。為防止曬斑的發生,上岸後最好用傘遮陽,或到有樹蔭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護皮膚,或在身體裸露處塗防曬霜。

7、忌遊泳時間過久

皮膚對寒冷刺激一般有三個反應期。第一期:入水後,受冷的刺激,皮膚血管收縮,膚色呈蒼白。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時間後,體表血流擴張,皮膚由蒼白轉呈淺紅色,膚體由冷轉暖。第三期:停留過久,體溫熱散大於熱發,皮膚出現雞皮疙瘩和寒顫現象。這是夏遊的禁忌期,應及時出水。遊泳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1.5至2小時。

8、忌帶病者遊泳

(1)忌高血壓患者遊泳。特別是頑固性的高血壓,藥物難於控製,遊泳有誘發中風的潛在危險,應絕對避免。

(2)忌心髒病者遊泳。如先天性心髒病、嚴重冠心病、風濕性瓣膜病、較嚴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對遊泳應“敬而遠之”。

(3)忌患中耳炎遊泳。不論是慢性還是急性中耳炎,因水進入發炎的中耳,等於“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甚至可使顱內感染等。

(4)忌患急性眼結膜炎遊泳。該病病毒,特別是在遊泳池裏傳染速度之快、範圍之廣令人吃驚。在該病流行季節即使是健康人,也應避免到遊泳池內遊泳。

(5)忌某些皮膚病遊泳。如各個類型的癬、過敏性的皮膚病等,不僅誘發蕁麻疹、接觸皮炎,而且易加重病情。

9、忌忽視泳後衛生

泳後應馬上用軟質幹毛巾擦去身上水垢,最好用淡水衝洗,滴上氯黴或硼酸眼藥水,擤出鼻腔分泌物。如若耳部進水,可采用“同側跳”將水排出。之後,再做幾節放鬆體操及肢體按摩或在日光下小憩15分鍾至20分鍾,以避免肌群僵化和疲勞。

遊泳遇險的自救方法

1、肌肉抽筋的自救

水中抽筋,是由於身體在水中電解質釋放過多、水比較寒冷、體能消耗過大、陸上的準備活動做得不夠充分等原因造成。一般為腿部和腳趾抽筋最為常見。

如果您遇到這種情況,首先應保持身體在水中的平衡,腿部盡量伸直,然後用手抓住腳踝,腳尖向身體方向鉤起,把腳尖盡量向自身方向扳拉,直到抽筋消失。如果抽筋過重,腿部已抽縮麻木,可一邊扳拉,一邊向岸邊遊進,也可大聲呼救。

2、突然下沉的自救

此危險常見於初學遊泳者或泳技不高者。在遊進當中會感覺身體突然沒勁了,然後身體下沉。這種情況主要是對自身的體力估計不足,體力分配不均勻,體力消耗過大,自身沒有覺察。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保持冷靜,可在身體下沉時閉住呼吸,使體內肺部充滿氣體,片刻,身體會自然上浮,然後,手部向下按壓劃水,蹬小腿,腳踝由內向外劃圓,逐漸過渡到蛙泳。如果身邊有水線等輔助設施,可借助休息一會兒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