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校園社會情感教育主題活動指導(1 / 3)

NO3.校園社會情感教育主題活動指導

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指導

一般來說,學生隻有首先對個人有責任感,想到自己應該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會想到應該按社會要求做點什麼,從而逐漸表現出對他人、對集體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對自我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的表現。

擔當責任,從平凡走向卓越

實踐中,我們是把學習責任感、自我責任感、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結合在一起的。你不能說,我這件事情準備培養他的家庭責任感,那件事要培養他的自我責任感,不是的。

其實人總是在承擔各種責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我們提出,進入杭州長河高級中學的學生要有“高遠的誌向,高昂的誌氣,高雅的誌趣”——這三“誌”,是學生承擔責任的精神基礎。

至於“誌氣”,現在很多學生誌長氣短,甚至有誌無氣,缺乏一種踐行責任的意誌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想了不少法子。比如說高一時請學生寫下自己高中三年的目標,不隻是學習方麵的,思想、生活各個方麵都要有。

什麼叫“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當你有了高遠的誌向、高昂的誌氣和高雅的誌趣後,不管暫時是成功還是失敗,你都能承載,都有會繼續生長的能力,這就叫厚德載物。所以這“三誌”就是一個人從平凡走向卓越的基本路徑。

從知到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時候,我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理念清楚,但理念要轉化為實踐,中間就有很大的鴻溝。問題出在哪裏?還是出在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

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意誌?開展一個比較獨特的活動,凡城市家庭的孩子,在高中三年一定要利用假期,到家是農村的同學家裏生活兩星期,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大量人口是農民,你去感受一下,真正了解我們的國情,不要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裏。一個人要對社會負責任,一定是先從對社會有所了解開始的。

我們的城裏孩子和農村孩子一起坐公共汽車回鄉下,在田裏割稻,挖地瓜,摘繭,在水溝裏洗衣服,都是自己做。這種體驗是非常真實的。隻有真實的體驗,才能激發感情、強化意誌。

平常我們講社會責任感,總是在文字裏、書本中和黑板上,可真正的社會責任感是在社會中,而不是在封閉的校園裏產生的啊。也許學生當時會很不習慣這種生活,但當他回到城市以後,參加工作以後,再去回顧那段經曆,慢慢地,他的真切情感會出來:“當時那個家庭我還想再去看看”,或者是在城裏看到農村來的人,他就會馬上想到宏誌生家庭貧困的情景、熱情招待他的情景,他就會想,“我要關注他、幫助他,他們不容易的”。情感一下子出來了。

責任感教育的方法

現在,多元價值對社會責任感教育的衝擊不小。整個社會風氣,歸納成6個字:重物質、輕精神。教育也免不了受這股風氣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好是整個學校都有一種擔當社會責任的文化和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班主任作用很大。他的文化底蘊越深,人文情懷越厚,他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越可能有社會責任感。因為學生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接受教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熏陶著他們。

學生認識社會教育指導

小學社會課是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課程計劃新外設的一門綜合性課程。要求指導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了解一些社會常識;從小培養學生正確觀察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法製觀念的啟蒙教育。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社會是由人、社會事物和社會現象構成的。人生活在社會上,每個人與社會事物和現象之間是緊密相聯係的。人的生活基本需要是社會供給的,每個人都必須生活在某一群體之中,人們之間應是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現在或將來必須服務於社會,為社會做貢獻。

今天的學生將來是社會的主人,今天他們依賴於社會,明天仍然要依賴於社會,同時須服務於社會。所以,指導少年兒童認識社會。教育他們從小尊重人、關心人,培養他們服務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意識,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是社會課教學的主要任務。

從社會課知識結構理解社會課的教學要求

小學社會課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內容包括社會生活、曆史、地理及法律常識四部分。它是以認識社會為主線的。其中社會生活部分要求通過教學,指導學生認識家庭、學校所在社區及社區設施等事物或現象,初步了解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關係,體驗自己與群體的關係。

理解如何尊重他人、關心他人、關心社會中各行各業辛勤工作的人們。培養他們從小具有服務於社會的意識;曆史、地理知識部分要求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初步了解家鄉和祖國的曆史、地理常識,初步知道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而資源人均占有量少於世界許多國家的國情,知道實行計劃生育、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知道我國有光輝燦爛的文化,知道我國近代受侮辱的曆史和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鬥爭史,現代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及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對學生進行“兩史一情”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家鄉,振興中華的情感;法律常識在小學社會課中內容不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學中要求學生知道我國有為保護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而設的法律,使他們知道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是每個少年兒童的權利並受法律保護。

其次還要使兒童知道我國有為保護環境而設的《環境保護法》、《森林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有關法製內容是結合思品課中的交通法規和《小學生守則》的學習,教育他們從小遵紀守法,逐步培養他們的法製觀念,並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社會課中的社會生活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內容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冊中,是五年製小學三年級、六年製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反映了人、家庭與社會事物和現象有著密切的聯係,並發生著相依存的關係。指導學生正確認識這種種的關係,培養他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的基礎。

認識社會關係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在社會生活中,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很多很多。每種社會事物和現象都直接地或間接地和每個人發生著某種密切的關係。如學校是每個人學習的地方,商店或市場是人們購買生活必須品的地方;社會各種事物都必須有人參加其中的活動,每個家庭的成員又都必須參加社會事物的某種活動;家庭的生活必須品又都是依靠社會供給的。

在這種供求關係中使我們每個人都和社會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們發生了密切的聯係,所以每個人,特別是小學生應從小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逐步學會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使他們明確將來必然要參加社會某種事物的活動中,他們對社會都必將擔負建設、改造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的責任。

使少年兒童明確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位置,和哪些人發生了什麼樣的聯係,應如何對待社會事物和從事各種事物的人們,這是社會生活部分教學應注意的事情。

今天的少年兒童,在家庭中是一名成員,他與其他成員一般都是父子、母子關係,當然有的還有爺孫等關係,他們處於晚輩的位置。父母對他們都具有撫養、教育、保護、關心愛護的責任,而接受教育、受到保護、聽父母的話、孝敬父母,替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在父母撫養下茁壯成長則是少年兒童的責任;在學校生活在班級群體之中,是這個群體的一名成員,和其他成員之間是同學關係。

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努力學習,共同維護班級的集體榮譽,遵守學校的一切紀律是他們的共同責任。明天他們將分別參加社會各行各業的活動,辛勤地工作,這就是他們將來的責任;在社會生活中少年兒童的衣、食、住、行、用等基本需要是社會上各行各業人們分工合作供給的,通過這種供求關係,使少年兒童和從事各行各業的千千萬萬的工作人員發生了關係。尊重從事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們,尊重他們的勞動,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愛護他們的成果,珍惜我們生活必須品則是少年兒童的責任。

如在《節約用水》一課的學習中,使學生知道人們用的每一滴水的來之不易,它要經過自來水廠廣大工人把水源處的水提到貯水池,經過沉澱、過濾、消毒等多道工序處理,再送上高高的水塔,水由水塔流入事先鋪設好的自來水管,最後送入廠礦、機關、學校、每家每戶等需水的地方。如此繁雜的工作,如此眾多的人分工合作才能將一滴滴的淨水送給我們使用,滿足我們需水的要求。

在用水問題上應教育學生一是要尊重供水工人,尊重他們的辛勤勞動。二是要關心他們,為減輕他們的勞動負擔,必須節約使用每一滴水。從另一個角度看,在水充足的時候要節約用水,在供水緊張的情況下更要節約用水。我國現在是一個缺水的國家,用我們所學習的知識來解決缺水問題則是我們少年兒童將來的責任。

通過對社會事物和人際關係的認識,使學生知道沒有社會各行各業人們的分工會作,我們是無法得到生活基本需要(衣、食、注行、用)的各種物品的,我們是無法生存的,今天,我們尊重為我們提供生活基本需要的人們,節約使用生活必須品,以後用我們的知識服務於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則是少年兒童將來的責任。所以,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是社會課教學的最終目的。

學生熱愛社會教育主題活動

“幸福生活,感恩社會”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1.活動背景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隨之而來的精神生活反而枯燥了,而一個民族的振興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去付出,去努力,去奮鬥。隻有保持昂揚的鬥誌,才能實現偉大民族的複興。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體現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

心存感恩,能奮發向上。但是現在大部分學生家庭條件的優越,使學生覺得父母、社會、國家的給予是應該的,麵對別人給予的幫助漠然,麵對別人的求助無視,即所謂的缺失感恩。因此,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學校應該十分重視感恩教育。

2.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學生能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讓學生感悟社會的給予,在心靈上得到一次震撼,在行為舉止上有所體現。

3.活動準備

(1)準備相關的視頻文件。

(2)組織學生排練小品。

(3)準備相關的演講稿。

(4)選定男女兩個主持人。

4.活動過程

主持人甲乙亮相。

甲乙:主題班會《幸福生活感恩社會》現在開始!

乙:首先,同學們肯定會很疑惑,為什麼不先感謝我們身邊的親人,老師。而先要感謝這同學們認為離我們很遠的社會呢?讓我們通過這次主題班會來解答這個疑惑吧!

甲:下麵請欣賞朗誦《學會感恩》。

甲:晴天的夜晚,星光傾瀉,為我們照亮前方。而在陰天的黑夜,我們是否應該點燃蠟燭,幫星星們找回家的路呢?

乙:接下來,讓我們用心去體會一段震撼過許多人的視頻。

播放視頻、副音樂。

乙:這段視頻是一位網友製作的,在許多貧困地區,有許多像我們一樣大的孩子,沒有書讀,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沒有地方住,過著慘不忍睹的生活!而我們,在社會的關懷下,則生活的無憂無慮,我們不用去想怎樣維持我們的生計,不用去想我們的衣食住行。是社會提供給了我們一切,甚至現在連書本費都免了。這是社會給我們的關懷,給我們的照顧。難道我們不應該感激社會嗎?

甲:下麵請欣賞小品。讓我們在小品中體驗不同的社會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的生活。

表演小品《感恩》

甲: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一片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少感恩之心,必然導致人際關係冷淡,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

乙:下麵請欣賞演講《來自天堂的寓言》

學生上台演講。

甲: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並回報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感恩是一種認同,這種認同應是我們從心靈裏發出的。讓我們去真正了解感恩的心。

乙:懷著感恩的心,回報社會之恩吧!是社會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和自由生活的舞台,更是這個美好的社會讓我們有機會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特長,而我們的同學在這個社會的關懷和支持下,取得了累累碩果。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分享著些甜甜的碩果!

甲:在這個社會中,也有許多的人默默的感恩著,回報著這個社會大家庭!

互動環節:主持人自由發揮——做遊戲,提問。

乙:通過這麼長時間對感恩的了解,大家對一開始的問題有了各自的答案了吧,下麵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想法。

乙:看到半輪紅日在雲端灑下暖融的曙光,我們會感激這個早晨賜予的希望。

甲:看到一抹晚霞在天邊舞動著華麗的光影,我們感激這個黃昏賜予的美好。

甲乙:“知恩不報非君子”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應該時時、天天、年年直至永遠;讓感恩應該作為一種習慣,一種美德,在我們心中深深紮根!

結束語:感恩是傳承民族文化,從小學會感恩。著看似簡單的事,真要實踐起來可是很難的。感恩是一種文明,是一種品德。感恩是幸福之道,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人能感動,就能幸福”,其實快樂就在你的心田。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感謝父母做起,感念親恩。在感恩父母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將感念親恩擴大為對朋友,社會及國家的感恩!

從對父母、對老師、對朋友說一聲謝謝,哪怕是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是對他們的一種讚譽。社會給予我們很多,你能從中感受到,努力學習,做一名誠實守信、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公民,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甲乙:主題班會《幸福生活,感恩社會》到此結束!

5.活動反思

本次班會,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很多同學主動獻計獻策,向班主任推薦合適的活動安排和討論人選,有的更是主動要求參加表演,他們積極地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進行小品、唱歌、詩朗誦的排練,有的同學因此放棄了很多次午休和就餐的時間。由於這些同學的付出,本次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隻是在班會課開設過程中,有的同學因緊張把很多想說的話都忘記說了,這說明我們以前類似的活動開展得太少了,為此,今後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地方,我們還將以不同的方式開展不同主題的班會活動。

“愛我祖國,感恩社會”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1.活動背景

數十年來,有多少感動,有多少夢想,有多少光榮,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裏,寫進了共和國的曆史畫卷。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感恩偉大祖國、他人和自然給予自己帶來的恩惠,並意欲回饋的一種認識,也就是知恩、報恩。然而現在很多“獨生子”“小皇帝”都冷眼橫對他們的父母、漠視教師的勞動的付出,認為所有人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對愛國之情知之甚少,因此“感恩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值此偉大祖國60大慶之際,在班裏組織一次感恩教育的活動,並通過活動使學生們認識到別人的艱辛,認識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2.活動目的

(1)了解祖國近代曆史,中華民族苦難深重,人民蒙受災難和恥辱的史實。同時借歡度國慶的契機,對學生進行一次有益的愛國主意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從小培養愛國之情,使其樹立報國之誌。

(2)感悟愛國注意的深刻內涵,從而明確自己作為炎黃子孫的光榮和作為中國人的責任。

(3)通過班隊會課,體會父母、老師的愛與付出。培養學生感恩的心理,學會尊重他人,承擔責任,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恩他人,善待他人.。

3.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讓隊員收集父母關心自己的事例。

(2)搜集有關曆史事實、圖片、歌曲、故事等。

(3)學唱相關歌曲,準備排練相關節目。

(4)選定男女兩個主持人。

4.活動過程

全體隊員舉行隊會儀式。班長宣布活動開始。

主持人甲:時間的長河洗刷不掉屈辱的曆史。

主持人乙:歲月的風塵掩蓋不了光輝的業績。

主持人甲:60年前的這個時候,千千萬萬個中國人曾徹夜難眠!

主持人乙:60年後的今天,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壯懷激烈,蕩氣回腸!

主持人甲:中華雄鷹在展翅。

主持人乙:中國巨龍在騰飛。

主持人甲: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意氣風發。

主持人乙: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歡樂安詳。

主持人甲:身為華夏兒女。

主持人乙:同為炎黃子孫。

合:我們為擁有這樣的祖國而自豪。

主持人甲:金秋的風吹來豐收的氣息,十月的歌聲蕩漾在美麗的校園,祖國迎來了她的六十歲的生日。

主持人乙:聽,這熟悉的歌聲,讓我們深情地體會到作為新中國少年兒童,是多麼的幸福和自豪。請聽歌曲《偉大的祖國》。

主持人甲:十一的鮮花絢麗多彩;十一的陽光和煦溫暖。美好的日子裏,我們不會忘卻烽火硝煙的抗戰歲月;美好的日子裏,我們一起唱響那首首烽火戰歌。共同去感受先輩曾經的激情,一起用歌聲唱響我們的愛國情!請聽配樂詩朗誦《祖國,我愛你》。

學生1:我愛你叮咚的駝玲,是它讓絲綢之路源遠流長

學生2:我愛你嫩綠的草芽,是它覆蓋了隔壁沙灘的荒涼

學生3:我愛你鄉間的牧笛,是它把五彩的音符撒向四方。

學生4:我愛你都市的高樓,是它把人民的理想投向太陽。

學生1:我愛你長江的碧波,是它把56個民族的心曲彈奏。

學生2:我愛你黃河的波濤,是他把13億人民哺育撫養。

學生3:我愛你雄偉的長城,是它挺起了中華兒女的脊梁。

學生4:我愛你巍巍的黃山,是它展現了祖國的秀美端莊。

學生1、2:我愛你高原的曠達,是它袒露出炎黃子孫的豪放。

學生3、4:我愛你開放的窗口,是它讓文明的花朵爭吐芬芳。

學生1、2:我愛你改革的浪潮,是它把貧窮落後的帽子脫掉。

學生3、4:我愛你智慧的頭腦,是它領回了四大發明的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