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校園人格心理教育主題活動指導(3 / 3)

主持2:在這五光十色的妙齡裏,多了些夢幻,多了些朦朧的“愛”。

合:同學之際,男女之間——《我們是朋友》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主持人1:今天,主題班會的主要議題是:“走出同學交往的心理誤區”。在本班會召開之前已按要求,由同學們準備話題,按預先設計的程序進行。

主持人2:下麵先請班主任老師講話。

班主任:同學們,非常高興地看到你們長大了,然而在你們成長途中,竟會有那麼多的煩惱。今天特地把你們平時談論的熱門話題——“同學的交往”擺在你們麵前,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正確處理。我隻是希望大家說心裏話,要實話實說。下麵的時間就留給同學們吧。

每組組長提出話題,集體討論,組長代表本組小結。

話題一:友情是親密的,要不得距離。

話題的小結: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是心理相容,而促進心理相容的途徑之一就是彼此縮短心理距離。

從這個角度看,彼此之間心理距離近是件好事。然而物極必反,兩人距離太近了,也會令人不舒服。這是因為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要求獨占一定的空間,此空間叫人際空間。由於它像一個大氣泡包圍這一個人,因此有的心理學家就形象地稱之為“人際氣泡”。

距離太近了,“人際氣泡就會相互擠壓,其獨立的要求就得不到滿足,人於是就有了被侵擾得不舒服感。可見,人們一方麵需要與他人建立密切得關係,另一方麵又需要一定的獨享的心理空間。

日常學習生活中,很多同學一度關係很好,無論做什麼都要結伴而行,甚至入廁也要同行,可結果往往是好景不長,或漸漸疏遠,或不歡而散。以致有的同學抱怨說,我對他很好,他為什麼疏遠我,背叛我?其實,這哪裏是什麼疏遠與背叛,很大程度上是對方感覺到“人際氣泡”的“擁擠”,想嚐試著拉開一點距離,而這種嚐試一旦得不到另一方的理解甚至被誤會,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距離實在是很微妙的東西,太遠了,不行,無法溝通;太近了,也不行。適當地拉開一點距離,不僅可以使雙方獲得足夠的心理自由度,感到舒服和自在,還可以增加距離美感,從而讓關係更為融洽和諧。

如何親密而又有間?有人說若即若離,這萬萬不可,因為它給人的是一種對友誼不忠誠的感覺。但我們可以從調整空間距離入手,來控製與之密切相關的心理距離的遠近。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雙方日常活動保持一些獨立性,不要你說什麼我就說什麼,我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好友之間多培養些獨立性,減少些依賴性,行動上就自由了,心理上也就自由了,距離感也就恰當了。適度的距離更會使人享受到友誼的快樂。

話題二:友情是和諧的,來不得衝突。

同學、朋友之間的關係應當和諧,但產生了衝突該怎麼辦?

話題小結:同學交往中的衝突並不能全盤被否定,應該辨證地看待。如果一場衝突真的無法避免,那就幹脆讓它自然地、痛快地、健康地爆發吧。相信雨過之後天將更藍,陽光將更燦爛。如果非要一個勁地捂著蓋著,生硬地回避著,那“癤子”無法出頭,友誼隻會漸漸黴變。

衝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衝突發生時我們可能會因無法控製住自己的情緒,無法保持清醒的理智而傷害到友情。對此,我們必須牢記這樣的原則,即麵對對方突發的言行,不能針尖對麥芒以牙還牙,而應該采取諒解與寬容的態度,駕馭住情緒,讓智慧支配言行,讓善良支配智慧,善待對方,化解衝突。

話題三:我對他或她產生了一種朦朧的感情。

早戀問題是現今校園的較普遍現象,應當怎樣去麵對,怎樣去處理?

話題小結:中學時代是打基礎時期,將來從事何種事業還沒有定向,對每個中學生來說,今後的生活道路還很長,各人將來將從事什麼職業,在什麼地方工作,都是難以預測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的變遷,各人的思想感情將不斷發生變化。中學時代的山盟海誓往往經不起現實生活的嚴峻考驗,中學時代的早戀十有九不能結出愛情的甜果,而隻能釀成生活的苦酒。

中學生的早戀往往是情感強烈,認識模糊。相愛的原因往往極其簡單,沒有牢固的思想基礎,比如有的是受對異性的好奇心、神秘感的驅使;有的是以貌取人,為對方的外表風度所吸引;有的是羨慕對方的知識和才能;有的是由於偶然的巧遇對對方產生好感,等等。中學生的早戀好比駛入大海的沒有羅盤、沒有舵的航路,隨時隱伏著觸礁沉沒的危險。

因此,可以積極參加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在這些活動種培養健康情趣,發展愛好特長,使過剩的“青春能量”得到有益有效的利用;還可以在各種活動種促進異性同學間的相互了解,學會如何尊重異性,學會與異性相處的基本禮節和能力;假如收到情信,你不知如何處理,可以去谘詢心理健康老師,或者與你信任的老師交談,讓他們幫你出謀劃策。

班主任老師:同學們,這次活動組織得十分成功,同學們幾乎成了心理健康研究的小專家了。剛才同學們就“同學們交往的三個心理問題”談話非常切中,道理也說得很對。我想同學們應該明白一個事實:中學時期是個體、人際關係相對單純的時候,這一時期同學的人際關係交往的對象主要是父母、老師和同齡夥伴,人際之間少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如果此時的每個同學都能以自然、坦誠、平等、友好的態度對待他人,能夠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尊重他人的權益、意誌,真誠地讚美、善意地批評與幫助他人,一定能與他人保持和發展融洽的關係,並從中獲得友誼和生活的樂趣。

5.活動反思

在整個主題班會材料的準備過程中,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和引領下,學到了許多有關心理健康方麵的知識;同時,在話題討論、介紹有關知識的過程中讓一部分平時性格不太開朗、一部分比較內向的同學得到了鍛煉,變得開朗起來;也鍛煉了同學各方麵的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為了鞏固成效,我們將進行“時代需要心理健康”的係列主題班會如:“珍惜自己,尊重別人,關懷弱勢團體”“珍惜家人、重視友誼、熱愛集體”,“尊重大自然養成簡樸的生活態度”從而讓學生會思考生死問題,並探討人生終極關懷的課題,使其立誌做一個朝氣蓬勃、智慧多元、追求生命理想的健康一代,這樣就真正發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青春期異性交往”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1.活動背景

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同學,開始對兩性關係產生朦朧認識,在同學關係上開始由對同性好感轉為對異性好感。看到有關兩性內容的書或電視,他們會產生莫明的衝動和興奮,看到漂亮的異性時,腦於裏也會情不自禁地想入非非。這是發育過程中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現象,但這時的少男少女,無論身體或心理,都遠未達到成熟,決不可以沉湎其中。青春期要正確對待異性交往,既不可沉溺其中,也不能扭扭捏捏。為幫助青少年端正認識,明確方向,特地舉行本次主題班會。

2.活動目的

(1)幫助學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發展的特點,明確異性交往是青春期心理發展的自然規律。

(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異性交往的原則和方法,並用以引導自己的異性交往行為。

3.活動準備

(1)準備多媒體演示文稿。

(2)由老師指導排練心理劇。

(3)由值周班長負責布置好場地。

4.活動過程

(1)班主任老師講故事。通過薄伽丘《十日談》中的一則故事,引入話題“青春期需要異性交往”。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過渡,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時期,要經曆軀體和身體的心理上的急劇變化。

影響生長的物質主要是人的腦垂體前葉的五種激素(即五種荷爾蒙),其中的兩種促黃體酮生長激素(LH)和促濾泡成熟激素(FSH)產生性腺,他們可使男女產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而激素產生的效應就是異性相吸。

歌德有詩“青年男子誰個不鍾情,妙齡女子哪個不懷春?這是人性中的至潔至純。”

心理學上的異性效應:某中學組織同學外出野餐。第一天,老師讓女男同學分席而食,結果是男生個個狼吞虎咽,女生則嬉笑吵鬧,同樣杯盤狼藉。第二天,老師讓同學男女合席而食,則出現了另一番風情:男生個個彬彬有禮,你謙我讓,大有君子風度;女生則個個細嚼慢咽,溫文爾雅,大有淑女風韻。

男、女同學表現出想與異性交往的行為是一種自然而然正常的現象,適當的異性交往是必要的,大可不必遮遮掩掩,猶抱琵琶半遮麵。

(2)心理劇表演。

①“收到一封燙手的信”

情景一:一男同學收到信,在同伴中炫耀。

情景二:一女同學收到信(寫信的男生她看不起),在教室中當場把信撕了。

情景三:一女同學收到信以後,對寫信人不做任何答複。

討論:如果你收到這樣一封信,你將會怎麼辦?

小結:異性交往的原則有這麼幾點。第一,注意交往的方式。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為宜,在異性的集體交往中,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麵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則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

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氛圍中,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麵對的是一群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幹練,……使我們在吸收眾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隻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係。

第二,把握交往的尺度。在公開場合的交往,女同學應端莊、坦蕩,不使對方產生誤解、非分之想;男同學應莊重、沉穩,尊重對方。如果我也收到一封燙手的信,我們應遵循的原則是,態度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辭,或不可置否,引起對方的誤解、猜測,方式要委婉,不能傷害他人的自尊心。

②“我的異性交往的困惑”

事先請同學寫出自己平時生活中的異性交往困惑,不署名。有的同學在異性麵前表現得很內向,感覺無話可說,沒有共同話題,而在同性朋友麵前感到很放得開。有的同學想參與異性同學的話題討論,卻沒有勇氣。

討論並小結:青春期性意識發展有不同階段,每階段的心理表現是不同的(疏遠異性期、向往年長異性期、渴望接近異性期等)。有的同學就處於疏遠異性期,建議增強性別魅力,男性要表現出男子漢的氣質:胸懷博大,情感深沉,性格開朗,情緒樂觀,風度瀟灑,堅毅剛強,有進取心,責任心和幽默感;女性要表現出女性特有的魅力:活潑開朗,舉止大方,溫文爾雅,儀表端莊,親切善良,富於同情心。這種性別的特殊魅力,會贏得異性好感,會使交往自然而協調。

③什麼時候開始談戀愛最合適?

討論並小結:打個比方,我們遊泳,有淺水池和深水池。不同的人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不一樣的。隻有拿到了深水證,才有資格到深水區暢遊。請捫心自問,在愛情的長河中,你有深水證嗎?你可以控製水深、水淺嗎?若是不顧一切的遊向深處,就算給你個救生圈,你能安全上岸嗎?你們稚嫩的肩膀,真的能像成人一樣承受愛的重量嗎?

④有時路上碰巧與認識的異性相遇,卻不知該如何打招呼,隻得幹脆視而不見。

討論並小結:排除異性交往的不自然感。異性交往要像同性交往一樣,敞開心扉,坦誠相待,該說的話就說,該做的事就做,隻要心裏塌實、坦然,純潔的友誼最終會經得起時間和事實的考驗。

⑤有時與異性朋友很談得來,彼此相處也很愉快,但往往遭到別人的起哄、嘲笑,甚至“亂點鴛鴦譜”。

討論並小結:起哄同學大多並無惡意,但他們的行為恰恰透露出內心對異性交往的向往的好奇,隻是這種向往和好奇通過不太恰當的方式表現而已。不必太在意,隻要遵循異性交往的原則,純潔的友誼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班主任總結:男女同學通過正常的交往活動可以增加相互間的了解,認識到男女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這不僅可以消除神秘感。而且可以使男女同學對異性的好奇心和向往轉變為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相互關心、幫助和體貼,從而提高自己對性道德價值的認識,建立起健康向上的異性友誼。

5.活動反思

青春期的異性交往曆來是個敏感的話題,教師、家長、學生都不約而同、小心翼翼地回避這個話題,一旦發現男、女同學之間交往增多,老師和家長雖不至於視之為洪水猛獸,但神經緊張是免不了的。

本次“青春期異性交往”,主題班會,從籌備到正式舉行,學生們的表現都令人滿意。他們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拘謹,相反都能落落大方,坦然麵對這個話題。無論是心理劇表演,還是自由討論發言,他們都很真實,坦誠。在進入“我的異性交往困惑”這個環節時,甚至有學生大膽提出“什麼時候開始談戀愛最合適?”這還真是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對此班主任未作正麵回答,而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啟發學生,讓他們領悟其中的道理。

一節課的容量畢竟有限,但這次直麵類似“早戀”這樣的話題卻是一個突破,一個新的起點。隻要把握好異性交往的方式、尺度,消除人為造成的神秘感,那麼異性友誼不但有助於個性的全麵發展,還有助於培養青少年健康的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