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剖郵票。世界郵票發行史上曾多次出現過這樣的事:郵局由於某種小麵值的郵票供不應求,不得不采取應急措施,把小麵值郵票對剖剪開,各以半價使用,這種郵票稱為“對剖郵票”。
郵票中的郵票。最近40多年來,不少國家為紀念首次發行郵票,或為有關郵票的活動而發行的郵票。均采用以前發行的郵票作為圖案。這種郵票被集郵者稱為“郵票中的郵票”,也稱“票中票”。
加蓋郵票。我們時常看到有些郵票,在票麵上加印一些文字、圖案或數目字。這種郵票,通稱為“加蓋郵票”,也稱“加印郵票”。
樣本郵票。樣本郵票也稱票樣。是國家郵政機構將發行的新郵票票樣分發給所屬郵局,或通過萬國郵政聯盟分發給通郵各國,以供辨認。這種票樣都在票麵上加印或用打孔鑿成“票樣”字樣。
副票。副票是指附在郵票旁邊的紙片,它印有與郵票內容有關的圖案或文字。紙片大小一般與郵票相同,有齒孔郵票帶的副票也打有齒孔,從外形看很像郵票,但它不印國家或地區名稱,也無麵值,所以不是郵資憑證,不能作為郵票使用。
副票的位置沒有統一規定。有的是一枚郵票帶一枚副票,有的是一套郵票帶一枚副票,有的把副票排列在郵票的左旁或右旁形成橫連,有的把副票排列在郵票的下麵形成直連。
我國發行的《童話——“咕咚”》郵票,全套4枚,右旁並帶一枚副票,副票上印有圖形和文字說明童話的內容,形成橫5連。也有些國家利用副票刊登商業廣告為國庫增加收入,如英國、意大利等。
變體郵票。變體郵票,是指郵票印刷時由於技術上的錯誤而造成有缺陷的郵票。主要有以下幾種:
倒印:雙色套印的郵票,印刷時把中心的圖案或文字印倒了。
漏齒:有齒孔郵票,發生一邊漏打齒孔,或者全部漏打齒孔。我國和美國、瑞典等國發行的小本票,有些是兩邊有齒,刀切的兩邊是無齒的,這不算是漏齒。
漏印:在特殊情況下,將郵票的一部份圖案沒有印出。在郵票上加印文字或改變麵值,大都是因為印刷時發生加印的文字、圖案、數目字有部分漏印。
重蓋、倒蓋:郵票上加印文字、圖案、數目字時發生重印,出現兩次印刷的痕跡,或者把加印的文字、圖案、數目字印倒了。
在國外,有些郵商利用人們“物以稀為貴”的心理,千方百計搜羅變體郵票,作為罕見珍品,以高價出售。1937年,希臘將麵值50雷普塔郵票加印紅“十”字符號和文字,印刷時有一張把加印的文字倒印了,郵局沒有發覺已經售出。為了防止郵商投機,又有意地加印了一批同樣倒印的郵票,立即發往各地郵局出售,使投機者無機可乘。
郵票的鑒別和收藏
郵票的鑒別
作為一個集郵者,要想在集郵活動中避免上當受騙,就必須具有鑒別郵票的常識。
純粹的假郵票。鑒別郵票的仿製品,要查閱一些具有權威性的郵票圖鑒和集郵工具書。經查對,凡是郵票圖簽上沒載入的,或同郵票圖鑒所介紹的內容有出入的,一定要提高警惕,也可請有經驗的專家鑒別。
假無齒孔票和假齒孔票。偽造者有時還用真郵票作假。他們常視市場變化,偽造假郵戳或設法洗去郵戳,以及偽造假無齒孔郵票或在無齒孔郵票上打上齒孔。但這些偽造隻要通過放大鏡均能一一識別。
假加蓋章。偽造假加蓋票所用郵票往往是真的,極易使人受騙。但隻要與真加蓋票相對比,很易識別出來。
假實寄封。早期的實寄封,尤其是貼有對剖票的實寄封,十分珍貴。於是便有偽品出現;主要是通過真品與偽品相對照來加以區別的。
假刷色票。有用化學藥劑改變出票的刷色,使某種顏色褪掉或變色,偽造“變體票”。凡遇漏印的變體票,一定要格外小心。
“花紙頭”。其外貌似郵票,但是無價證券,不能作郵資貼用。鑒別花紙頭的方法在於首先從紙質、印版、齒孔、背膠、蓋戳等方麵識別,其次注意國家或地區名稱:有些花紙頭是郵商以阿拉伯酋長國的名義印製的。從1972年8月1日起,7個酋長聯合發行郵票,縮寫為UAE,但仍有郵商用各位酋長的名義發行花紙頭,應注意識別。
郵票的收集
集郵的目的:集郵是為了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這一目的明確了,那麼收集郵票時,必須先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個人愛好,製訂出收集郵票的內容和方法。
現今世界上已有30多萬種郵票,全部收集到是很難辦到的,因此,集郵愛好者在一開始收集郵票時,就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集郵的八字方針:
先裏後外。主要指先從收集本國郵票開始,然後按集郵主題的需要,擴大收集外國郵票。本國郵票一好收集;二好熟悉;三好研究。
由近及遠。主要指先著手收集近期發行的郵票,收齊後,再按實情,不斷向遠期發行的郵票擴展。現今剛開始集郵的朋友,應先著手收集近期發行的J、T字頭票;繼而收集編號郵票、文字頭郵票等。再著手收集較遠期發行的郵票,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收集郵票的方法:
尋找。指從舊信封或其他郵件上收集自己所需郵票。如果能找到舊的或年代較久遠的信封,最好連同信封一起保存,再多方麵考查一下這枚信封連同郵票的實用價值。因為一枚有價值的實寄封是難得的。
購買。集郵單靠找郵票很難取得突出效果,所以需買一些十分必要的郵票。
交換。收集郵票時,常可收集到數枚同種郵票,有人稱之為複品。從複品中選出最好的一張保存後,其他郵票均可與其他集郵愛好者交換,互通有無。這是集郵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郵票的保存
郵票的整理。收集到郵票一定要整理。如果自己已確定了收集範圍,比如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動物、植物等,那就要分門別類及時整理。分類整理郵票的同時,也是熟悉郵票內容的過程,這對收集專題集郵或主題集郵大有幫助。
郵票的保存。收集來的郵票最好不要夾在書裏,因為一是不利於欣賞和拿取;二是容易損傷和沾汙。保存最理想的地方是郵票冊或護郵卡片。郵票冊一般分3種:一種是插冊;再一種是貼冊;第三種是裝訂成冊帶有郵票目錄的貼冊,開有全冊郵票的目錄。
剛收到的郵票可暫存在插冊裏,以備分類整理。插冊易動,易傷齒孔,易吸濕,因此郵票不可在內久留。已經整理分類的郵票,最好放進貼冊裏。活頁的貼冊既便於集郵者隨時整編,又利於長期保存。如果確立了一個專題,可將有關的郵票編排在貼冊裏,並寫上簡明的文字說明,就成了一部專題郵集。專集的內容可隨自己收集的郵品的增加,不斷充實、提高。
郵票目錄貼冊由於有目錄提示,郵票的格局已固定,並印著有關郵票的文字資料,集郵者可將自己收集到的郵票對號入座。可使郵票一目了然。美中不足是格局固定,不利於集郵者的創造性,顯得呆板,不生動。
護郵卡片即人們常說的護郵袋,是用來暫放複品,用於交換時防止損壞郵票的袋子。
郵票的防護。在保存郵票時,除了注意給郵票選擇理想的存放處外,還應注意:一定要用集郵專用鑷子拿取郵票,手不可直接接觸;有背膠的郵票不要相互重疊,最好在兩票間加一張白襯紙,以防粘在一起;郵票要置於幹燥、通風、陰涼的地方;要防止其他物質和氣體的侵蝕。
郵票一旦出現沾汙、皺折時,可采取下列科學方法處理:
去汙點:如果郵票上沾有油汙,可將郵票置於玻璃板上,用一點棉花,蘸上汽油輕輕擦洗票麵髒的地方。待汽油揮發後,再蘸點肥皂液,輕輕在沾汙的地方擦一下,再放進溫水中洗去皂液,待洗淨後,放在吸水性好的白紙上,晾幹後壓平整即可。
除皺折:隻要不是死折,就可用弄潮濕的白紙和潔白布,捂壓在郵票上,待皺折舒展後,再放進白紙本中壓平整。如果是有背膠的新票,在進行上述方法前,先在票背上襯一張比郵票大的新香煙錫箔紙,這樣既可保護背膠,又可防止背膠與紙本粘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