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郵票的收藏指導(2 / 3)

點線齒孔:也稱線形齒孔。由於齒孔是用線齒輪打的,因此,郵票齒孔孔洞是短線條狀的,齒孔中的紙屑不被打落,僅在郵票騎縫縫間切斷開。

國際上規定,在每20毫米的長度中,有多少齒孔就稱多少度。這種計量方法是一位法國醫生勒格拉在1866年創造的。如一枚郵票四個邊上在20毫米內有12個齒孔,就是12度,如是12.5個齒孔,就是12.5度。這種郵票四邊的齒孔度數相同,稱單式齒孔。如橫豎邊不相等或四邊均不相等的,稱複式齒孔。

單式齒孔郵票僅取一邊齒孔度表示即可。而複式齒孔郵票,橫豎形的則用橫豎表示郵票兩邊齒孔度,如13*12.5表明橫13度,豎12.5度。如四個邊齒孔度均不相同,可按照時針方向,依次標出上、右、下、左四邊的齒孔度數,中間以乘號相連。如是三角形郵票,則按三角形左、右、底邊的順序表示,中間以乘號相連。

郵票齒孔度的測量工具是量齒尺。一般用金屬板或硬紙卡製成,上麵刻有精密的齒孔度數。它是鑒別郵票真假和區別不同版別的一項重要技術標準,集郵者應高度重視它。

郵票的版別

通常首次印刷發行的郵票稱為原版票。如果母版不銷毀,經若幹年後,在郵票訂正使用後又再次發行。盡管仍用當年的母版重新印刷,卻稱再版郵票。

1980年我國郵電部郵票發行局負責人鄭重宣布“中國不重印過去的郵票”。這就確保了新中國郵票的國際市場的信譽。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母版上已經改動,盡管是輕微的改動,但再次印刷發行的郵票被稱為改版郵票或新版郵票,不可稱再版郵票,稱其為再版郵票顯然是不科學的。普通郵票由於用量大,同一印版往往要印刷多次,這種印次,隻能名副其實地稱作是第幾次印刷,不宜稱重印,因為重複印刷在英文裏是“Reprints”即再版之意。

郵票的品相

郵票品相的好壞,好比人的相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衡量。

有無殘缺、破損。缺角少齒或有破損,無論新舊票品相不好,為殘票。特別珍貴的稀有舊票、個別具有文物價值的票值得收藏除外。

有無揭薄。郵票背麵有一部分被揭去的常稱之為揭薄。被揭去的部分較之周圍薄一些,如果郵票圖案完美無損,仍有一定的收集價值,但品相較差。

有無折痕和褶皺。有折痕和褶皺的郵票都屬品相不好。有些輕微的折痕和褶皺,如經過熨壓,可以平整舒展複原,仍有收藏價值。

有無髒汙。郵票上有墨點、茶水或其他汙斑點等都屬品相不好,但珍貴郵票可例外。

有無剪壞、撕壞的地方。當然,早期無齒孔郵票由於剪、撕時,四邊不均勻或有少許剪壞,也依然具有珍藏價值。

有無褪色。為保證郵票色彩穩定不變,一定要學會科學收藏方法,否則,褪色品相不好。

有無背膠損壞。刷有背膠的郵票,如背膠發生縱橫斷裂的折膠或裂膠現象,均屬品相差。

齒孔是否端正。由於齒孔打歪使圖案不能居中,或出現缺齒、斷齒現象均為品相不好。信銷票郵戳蓋得是否得當。蓋銷郵票的戳跡越小越好,以不蓋住主圖案為最佳,反之則品相不好。

郵票的種類和用途

我國發行的郵票

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郵票種類有普通郵票、紀念郵票、特種郵票、航空郵票和欠資郵票。

航空郵票和欠資郵票自1958年以後已不再發行。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的票麵上都有誌號,這是我國獨有的。設計郵票誌號的目的是便於郵政部門管理郵票,也便於集郵者收集郵票。

郵票誌號的編列情況如下:1949年10月至1967年3月的誌號是:紀念郵票以“紀”字開頭,特種郵票以“特”字開頭。以《中日青年友好大聯歡》紀念郵票第一枚為例,這枚郵票在下角印有“紀1145—1”,右下角印有“(362)1965”。

“紀114”表示是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共114套紀念郵票;“5-1”前麵的5,表示這套郵票共發行5枚,後麵一個1字表示這枚郵票是第一枚。右下角的“(362)”表示紀念郵票的總順序號;“1965”表示發行的年份。

特種郵票也是這樣編列。1967年4月至1970年6月發行的郵票沒有編號。1970年7月至1973年底,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合並在一起,采用連續編號,按枚計算,編號從1至95。

1974年開始,紀念郵票改用“J”字開頭,特種郵票改用“T”字開頭。除不再印有總順序號外,其餘與1949年10月至1967年3月的編號方法相同。

普通郵票。普通郵票是供日常寄遞各類郵件貼用的郵票。票幅麵積一般較小,圖案較單調。為適應各類郵件資費的需要,麵值由低至高種類較多。

這種郵票發行數量大,銷售時間一般不加限製,往往一個圖案要經過再版或多次重印。因此,收集時要注意其版式及發行日期。

紀念郵票。紀念郵票是為紀念某一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發行的郵票。票幅麵積一般較大,圖案多以所紀念的事件或人物為主題。多數標印有與主題有關的名稱和年份等文字。紀念郵票發行數量較少,並規定發售期限。售完後不再重印。

特種郵票。特種郵票是為了宣傳介紹某些有重要意義的事物而特別發行的郵票。它的票幅、麵值、發行數量、發售期限等和紀念郵票相同。

航空郵票。航空郵票是專供寄遞航空郵件貼用的郵票。最初大多以飛機為圖案,近年來也有采用人像、體育等題材為圖案的,不過一般都在票麵上印有“航空郵票”或“航空郵政”字樣。

欠資郵票。欠資郵票是供郵局使用,專在一些未貼郵票或雖貼郵票但未納足郵資的郵件上貼用。

這種郵票,郵局一般不對外出售,但集郵者可向郵票公司或郵局集郵窗口購買其新票。世界上最早的欠資郵票,是前荷屬東印度,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亞於1845年發行。我國也於1904年發行第一套欠資郵票,共8枚。

專用郵票及用途

包裹郵票。包裹郵票是專供寄遞包裹郵件貼用的郵票,1879年比利時首先發行。

快信郵票。快信郵票是專供寄遞快信貼用的郵票。1885年英國最早發行快信郵票。

附捐郵票。附捐郵票也稱慈善郵票,是一種附加費郵票。最初發行這種郵票的目的是捐款救濟災民,所以稱為“慈善郵票”。以後捐款的用途日益擴大了,如用於疾病防治、兒童保健等,所以改稱為“附捐郵票”。郵票上除印郵資金額外,還附加若幹金額作為捐款。附加的金額由郵局轉送給相關機構使用。

公事郵票。公事郵票是專供政府機關寄遞公文貼用的郵票。世界上最早的公事郵票,是1854年西班牙發行的。

新聞紙郵票。新聞紙郵票是專供寄遞報紙貼用的郵票。世界上最早的新聞紙郵票,是1851年奧地利發行的。

軍用郵票。軍用郵票是專供現役軍人寄遞郵件貼用的郵票。世界上最早的軍用郵票,是1898年土耳其發行的八角形郵票。

掛號郵票。掛號郵票是為防止丟失信件,由郵局付給收據並可據以查詢掛號信件而貼用的郵票。世界上最早的掛號郵票,是1888年巴拿馬發行的。有些國家發行的掛號郵票,還在郵票上印有掛號號碼。

特殊郵票及用途

小全張。發行紀念郵票或特種郵票時,將全套郵票印在一張紙上,郵票周圍常印有美術圖案或有關的文字,稱為“小全張”。

世界上最早的小全張,是1920年澳大利亞發行的。現在很多國家都先後發行小全張,但一般隻是在發行某些有特殊意義的郵票時,才同時發行小全張。

小型張。發行紀念郵票或特種郵票時,取材於全套郵票中的一枚,或與郵票題材有關的其他圖案,或把每枚郵票印成小單張,這些都稱為“小型張”。如我國1962年發行的《梅蘭芳舞台藝術》小型張。世界上最早的小型張是1921年盧森堡發行的。

小本票。小本票是指將若幹枚郵票裝訂成一個小本,用印有圖案的硬紙卡做封麵。由於麵積小,攜帶、保存都十分方便,很受人們歡迎。小本票是1895年盧森堡首先發行,以後很多國家也相繼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