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這些金銀配件的研究已能證明,秦朝的金銀器製作已綜合使用了鑄造、焊接、掐絲、嵌鑄法、銼磨、拋光、多種機械連接及膠粘等工藝技術,而且達到很高的水平。
魏晉南北朝金銀器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亂,朝代更替頻繁,社會經濟亦遭受破壞。然而另一方麵,各民族在長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漸相互融合,對外交流進一步擴大,加之佛教及其藝術的傳播,使這個時期的文化藝術空前發展。這些在金銀器的形製紋樣發展中,都曾打上了明顯的烙印。
唐代金銀器
至唐代,金銀器的製作有了很大發展。多年來的考古發現成了顯示唐王朝富麗堂皇、燦爛奪目的標誌之一。當你看到那數量眾多,類別豐富、造型別致、紋飾精美的金銀器時,一定會聯想到唐文化藝術的雄健、華美和自然秀穎。
唐代金銀器紋樣豐富多彩,這些紋飾與器型一樣,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和風格,透過它們,我們確實可以感到唐代現實生活的五彩繽紛,文化藝術的欣欣向榮。唐代金銀器的工藝技術也極其複雜、精細。當時已廣泛使用了錘擊、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鍍、鏨刻、鏤空等工藝。
宋元金銀器
宋代隨著封建城市的繁榮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各地金銀器製作行業十分興盛。有銘款的金銀器顯著增多,成為宋代金銀器的一大特點,並對元、明、清的金銀器製作產生重要影響。
宋代金銀器是在唐代基礎上的不斷創新,雖不及唐代金銀器那樣豐滿富麗,然而卻具有典雅秀美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與宋代藝術的總體風格是一致的。
與唐代相比,宋代金銀器的造型玲瓏奇巧,新穎雅致,多姿多彩。相比之下,唐代金銀器皿顯得氣勢博大,而宋代則以輕薄精巧而別具一格。宋代金銀器在造型上極為講究,可謂花式繁多。
明清金銀器
明清兩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後期,文化發展的總勢趨於保守。其金銀器製作一改唐宋以來或豐滿富麗、生機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的風格,而越來越趨於華麗、濃豔,宮廷氣息愈來愈濃厚。
明清兩代的金銀器,其發展軌跡可謂明晰可見,但其分野之界亦是如此鮮明。大體上說,明代金銀器仍未脫盡生動古樸,而清代金銀器卻極為工整華麗。在工藝技巧上,清代金銀器那種細膩精工,也是明代所不可及的。
金銀器的不同種類
金銀器的種類
金銀器製品名貴華麗,曆來是高級裝飾品,也做日常用具,純金銀大件極為稀少,主要是首飾、掛盤裝飾、日常生活所用碗、盤、瓶、杯等。金銀往往又同其他名貴材料配合組成鑲嵌。但總體來說,金銀器可分為金銀器物和金銀飾物兩大類。
另外,它們還可分為飲食、信符璽印、容器、輿洗器、梳妝用具、陳設觀賞品、宗教祭祀器、冠服、發飾、頸飾、耳飾、手飾、臂飾、胸墜飾、劍飾、車馬飾、貨幣、雜器等10餘小類。
金銀器物
金銀器物中的飲食器有樽、杯、盤、壺、盞、碗、豆、蠱、鍋、箸、勺、匙、溫碗、盞托、茶具、羽觴、執壺、花口杯、提梁壺等。信符璽印有腰牌、符牌、金印章等。
容器有盒、缸、罐、簋等。輿洗器有匜、盆、洗等。
梳妝用具有梳、篦、刀、奩、鑷、鏡架、櫛背等。
陳設觀賞器有薰爐、香薰、銀釧、金鍾、瓶、盤、掛屏、盆景、天球儀等。
宗教祭祀器有造像、葬具、法器、祭器、如意、香案、匾牌、菩薩等。
金銀飾物
金銀飾物中的冠服有鳳冠、冠頂、冠帶、金銀冠、步搖冠、冠花等。
發飾有笄、簪、釵、梳步搖、鈿花、珠花等。
頸飾有項鏈、頂圈、排圈、金銀冠墜、護頭箍、金銀角、銀馬圍帕、金銀抹額、金銀插針、金銀衣帽飾、吊飾、長命鎖等。
耳飾有耳璫、耳環、耳墜等。
手飾、臂飾有釧、鐲、條脫、戒子、指環、頂針等。
胸腰墜飾有壓領、腰鏈、腰帶、腰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