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金銀器的收藏指導(1 / 3)

NO5.金銀器的收藏指導

金銀器的曆史概述

春秋以前的金銀器

金銀器,以貴重金屬為材料,施以精湛巧妙之製作工藝,配以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之構思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更迭出現之不盡相同的各個時代文化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將各個時代相同的追求富貴、吉祥的民族心理闡釋得暢曉明白。

集裝飾性與實用性於一身的金銀器,也因其不菲的價值,獨具的特質,於普通金屬器皿之中,著意顯示出了其自身別具的人文、科學、經濟價值。耀眼悅目的金銀器,成為了綿延長久、當之無愧的傳世珍藏。

在甘肅省玉門夏代古墓中,發現了鑄造粗糙的金耳環,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金飾器實物。商代的金器以裝飾品占主導地位,器物類相對較少。夏商西周時期還沒有銀器發現。

秦漢時期的金銀器

秦朝由於年代短促,遺留的金銀器不多,僅在始皇陵所出銅車上有所發現。其中金質的有金當盧、金泡、金項圈部件、纛座上鑲嵌的金珠等,銀質的有銀、銀鑣、銀軎、銀轄及銀環、銀泡、銀項圈部件等,均係鑄造成型。

錯金銀技藝在春秋中晚期開始興起,到漢代,這種技藝已經成為我國傳統金銀工藝的主流,並且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三國魏晉時期的金銀器數量較多,金銀器的社會功能進一步擴大,製作技術更加嫻熟,器型、圖案也不斷創新。在這個時期的墓葬中,常可以看到民族間相互影響和融合的跡象。

隋唐時期的金銀器

隋統一全國後大量使用金銀作為飾物,因此促進了隋唐金銀器手工業的發展。

唐代在金銀器製作工藝方麵,既善於總結和繼承前人的成就,又思路開闊,吸收消化外來文化中的豐富營養,創造出一種五彩斑斕、璀璨奪目的嶄新文化。當時,造型精美、結構巧妙、裝飾典麗的金銀器比比皆是。

五代十國時期,我國經曆了分裂割據的半個世紀,但是江南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手工業得到繼續發展。特別是吳越、後蜀等小國在金銀製造方麵還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江蘇、浙江等地成為主要生產地。五代時期的金銀工藝基本繼承了唐代晚期的風格又有所發展。

宋元明清的金銀器

宋元金銀器以器型設計構思巧妙、富有靈活性與創造性的多種加工技法為特征,以其小巧玲瓏的形製顯示出造型工藝技巧的高超。同一種金銀器皿的造型還往往具有多種不同的形製。

明清兩代金銀器越來越趨於華麗、濃豔,宮廷氣息愈來愈濃厚。器型的雍容華貴,寶石鑲嵌的色彩斑斕,特別是那滿目皆是的龍鳳圖案,象征著不可企及的高貴與權勢,這一切都和明清兩代整個宮廷裝飾藝術的總體風格和諧一致。

我國金銀器的特點

商周金銀器

我國發現最早的黃金製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餘年的曆史。商代金器的分布範圍主要是以商文化為中心的中原地區,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一般地講,這個時期的金器,形製工藝比較簡單,器型小巧,紋飾少見,大多為裝飾品。

商周時期青銅工藝的繁榮和發展,為金銀器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同時青銅、玉雕、漆器等工藝的發展也促進了金銀工藝的發展,並使金銀器得以在更廣闊的領域中以更多樣的形式發揮其審美功能。早期的金銀製品大多為裝飾品,而最常見的金箔,多是用於其他器物上的飾件,或者說,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結合的形式來增強器物的美感。

春秋戰國金銀器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帶來了生產、生活領域中的重大變化。大量錯金銀器的出現,幾乎成為這個時期工藝水平高度發展的一個標誌。

從出土地點看,這一時期的金銀器分布區域明顯擴大,在南北方都有發現。金銀器的形製種類增多。其中金銀器皿的出現,及相當一部分銀器的出現,十分引人注目。從金銀器藝術特色和製作工藝看,南北方差異較大,風格迥異。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銀器及其金細工藝的高度發展,尤令人瞠目。

秦漢金銀器

秦代金銀器迄今為止極為少見。考古學者曾在山東淄博窩托村西漢齊王劉襄陪葬器物中發現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銀盤。製作精細,裝飾講究。這種在銀器花紋處鎏金的做法,唐代以後十分盛行,金花銀盤亦為唐代金銀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