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校園口才類活動學習指導(2 / 3)

劉一凡本來是想表達“人麵對苦難要學會堅強,調整好心態。”這個觀點的,但何大山卻故意詭異的一笑,說:“照你這麼說,你從來沒有失去的東西,就一定是你已經擁有的了,對嗎?”

劉一凡沒想到他會這麼問,愣了一下,很快便組織了語言進行反駁:“照你的邏輯,你從來沒有丟失百萬巨款,這就說明你是個百萬富翁,對嗎?”

何大山撓撓頭,無力辯駁,尷尬地笑了。

在生活中,麵對他人的明顯荒謬、失之偏頗的詰問,我們可以以對方同樣邏輯的詰問進行反駁,達到談話取勝的目的。

故事中兩人的談話就是一場以幽默收場的辯論。何大山的詰問中藏著一個圈套,想讓劉一凡上當,使他承認自己“沒有失去的,就是擁有的”這個觀點,然後玩弄詭辯,得出諸如“你從未失去的東西,說明你已經擁有了這種東西”等這類荒謬結論。

麵對他的詰問,劉一凡看出了他使花招的用意,巧妙地用同樣的詰問來反駁了他,在何大山尚未來得及玩弄詭辯伎倆之前,先來一個幽默的反擊,依照何大山的邏輯思想,使用具體的假設“你從來沒有丟失百萬巨款,這就說明你是個百萬富翁”這樣明顯荒謬的結論,把他想進一步得出的詭辯結論當做武器,搶先投給了他,使其頓然語塞,啞口無言。

善用懸念達到幽默效果

青少年朋友,你知道嗎?在與他人聊天討論中,如果我們善於利用懸念和人說話,不僅會讓我們的聰明才智得以發揮,還會很容易引起幽默的效果,讓我們和他人的說話更加輕鬆愉快。

這種幽默方法一般是先把自己的思路納入對方的思維軌道,然後突然來個急轉彎,把對方置入困惑的境地,再用關鍵性話語一語道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聽眾在出乎意料中捧腹大笑。而幽默的最高境界即在於此。

從前,美國有個倒賣香煙的商人到法國做生意。一天,在巴黎的一個集市上他大談抽煙的好處。突然,從聽眾中走出一個老人,徑自走到台前。那位商人吃了一驚。

老人在台上站定後,便大聲說道:“女士們,先生們,對於抽煙的好處,除了這位先生講的以外,還有三大好處哩!”

美國商人一聽這話,連向老人道謝:“謝謝您了,先生,看你相貌不凡,肯定是位學識淵博的老人,請你把抽煙的三大好處當眾講講吧!”

老人微微一笑,說道:“第一,狗害怕抽煙的人,一見就逃。”台下一片轟動,商人暗暗高興。

“第二,小偷不敢偷抽煙者的東西。”台下連連稱奇,商人更加高興。

“第三,抽煙的人永遠不老。”台下聽眾疑惑不解,商人更加喜不自禁。聽眾中要求解釋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老人把手一擺,說:“請安靜,我給大家解釋!”商人格外振奮地說:“老先生,請您快講!”

“第一,抽煙人駝背的多,狗一見到他以為是在彎腰撿石頭打它哩,能不害怕嗎?”台下笑出了聲,商人心裏一驚。

“第二,抽煙的人夜裏愛咳嗽,小偷以為他沒睡著,所以不敢去偷。”台下一陣大笑,商人大汗直冒。

“第三,抽煙人短命,所以沒有機會衰老。”台下哄堂大笑。此時,大家發現商人不知什麼時候溜走了。

這則幽默一波三折,層層推進,一步—步把聽眾的思維推向迷惑不解的境地,在把聽眾的胃口吊得足夠“高”時,才不慌不忙地把真實意思表達出來。不過,在我們日常聊天討論中,使用懸念幽默術時,還必須要注意以下兩點:

1.不要故弄玄虛

因為任何幽默都要求自然得體、順理成章。如果故弄玄虛,就不但不能讓人產生幽默,反而會讓人覺得無聊甚至反感。

2.做好充分的鋪墊

製造懸念時,我們要做到天衣無縫,讓聽眾對結果產生錯誤的預料,然後就在聽眾的急切要求下再把結果娓娓道來。讓聽眾有個緩衝時間,這樣聽眾就能更加深刻地領略其間的奧妙。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知道,在說話時,隨時保持幽默,可以使大家覺得我們是個和藹親切的人,自然也願意和我們交談親近。這樣,不僅可以使我們的口才越來越好,而且還會讓我們的交際能力越來越強。

一語雙關的含蓄幽默術

平時我們說話,通常都是一是一,二是二,語言概念不能朦朧模糊,或者任意偷換。否則語意表達不明,與人的交流就無法深入下去。所謂一語雙關式的幽默,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言的同義、諧意關係或能容納不同內涵的概念,使我們組織起來的語句,有意識地具有雙重意義。簡言之,就是“話中有話”。

從前,有個人以為教書省心省力,但他隻會《百家姓》頭一句:趙錢孫李。就憑這,他便開始教書了。

他教得很仔細,一個字教好多天,學生、家長催他,他說:“不急,不能急!”

久而久之,學生的家長犯了猜疑,教書先生也害怕被識破。一天,他領了工錢,趁天黑便悄悄地跑了。家長發現受了騙,提上燈籠,拿上棍子,緊緊追出村子,邊追邊喊,要把他抓回去狠揍一頓。

教書先生嚇得一頭鑽進穀草垛。家長打著燈籠找了半天沒找到,自認倒黴,罵罵咧咧地回去了。

過了不久,這人又到別的村去教書混飯吃。人家問他:“你的學問怎麼樣呀?”

他說:“學問深淺一時難以說清,跟你這麼說吧,我原先教過書,後來我不幹了,他們還打著燈籠找我呢!”

這位教書人正是利用一語雙關的幽默術,讓人著實笑了一把。可以說,和其他幽默比起來,雙關語是一種機智幽默,它很少能引起大笑,更多引起的是微笑。它要求人們把幽默的語言看作是精神遊戲,從而產生一種全新的趣味橫生的幽默。

一般而言,大家很喜歡一語雙關式的幽默。這種幽默有一定難度,在運用之前必須找到一個能容納不同意思的概念或詞語,還要使兩個概念在具體上下文中同時顯現。

運用一語雙關,可以把我們的攻擊鋒芒掩蓋起來,讓對方在看似溫和的言辭中,明白自己真正的意圖。它的效果將使我們的智慧、情感和人格得以升華,使我們的社交、交談立於不敗之地。

打個比方,有不很熟悉的人向我們借錢,並要求我們替他保密,而我們並不想借錢給他,應該怎樣拒絕他的請求?直接回絕或許有些不妥,我們倒不如故作神秘地對他說:“你放心,我一定替你保密,這事兒我就當沒聽見一樣。”

這裏的“就當沒聽見”,不僅指對方的保密要求,也暗含了對方借錢的要求。既然沒聽見借錢的要求,自然也不會借錢給他。這個小幽默的精妙全在於此。

口才的訓練方法

青少年朋友,當你看到那些成功的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泰然自若、口吐蓮花地完成每一次演講的時候,你是否也和我一樣羨慕他們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呢?也許你會說:“是的,我真希望自己和他們一樣!”

其實,大量的事實證明,在這些成功人士當中,隻有很少部分的人是天生的演說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通過後天訓練得來的。

美國前總統林肯為了練口才,徒步30英裏,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一邊模仿。

他聽到那些雲遊八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布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他曾對著樹、樹樁、成行的玉米練習自己的說話能力,經過長期的刻苦訓練,最終成為一位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演講家。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難所嚇倒。為了克服口吃、練就口才,他常常朗誦、慢讀課文,為了準確發音,他對著鏡子糾正嘴和舌根的部位,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我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演講家蕭楚女,更是靠平時的艱苦訓練,練就了非凡的口才。蕭楚女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範教書時,除了認真備課外,他每天天剛亮就跑到學校後麵的山上,找一處僻靜的地方,把一麵鏡子掛在樹枝上,對著鏡子開始練演講,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經過這樣的刻苦訓練,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講藝術,他的教學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30歲,就在毛澤東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他的演講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不僅有超群的數學才華,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辯才”。他從小就注意培養自己的口才,學習普通話,他還背了唐詩四五百首,以此來鍛煉自己的“口舌”。

這些名人與偉人為我們訓練口才樹立了光榮的榜樣,我們青少年要想練就一副過硬的口才,也必須像他們那樣,一絲不苟、刻苦訓練,正如華羅庚在總結練“口才”的體會時說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這裏,專門為你推薦幾種練習口才的適用方法,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速讀法

這裏的“讀”指的是朗讀,是用嘴去讀,而不是用眼去看,顧名思義,“速讀”也就是快速的朗讀。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是在於鍛煉我們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

背誦法

相信你和我一樣,都有背誦課文的經曆。這些課文或是詩歌,或是散文,或是小說。我們背誦它們時的目也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為老師要求必須背誦,而不得不背;也有的是為了記憶下某個名詩、名句,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而我們這裏提倡的背誦,主要的目的是在於鍛煉我們的口才。

我們要求的背誦,並不僅僅要求你把某篇演講詞、散文背下來就算完成了任務,我們要求的背誦,一是要“背”,二還要求“誦”。這種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記憶能力,二是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記憶是練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沒有好的記憶力,要想培養出口才是不可能的。隻有大腦中充分地積累了知識,我們才可能張口即出,滔滔不絕。如果我們的大腦中一片空白,那麼就算我們再怎麼伶牙俐齒,也無濟於事。記憶與口才一樣,它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後天的鍛煉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對這種能力的培養,為此,在生活中,青少年朋友,我們要多多背誦有用的知識哦!

練聲法

練聲也就是練聲音、練嗓子。平時,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而不願聽幹癟無力、沙啞幹澀的聲音。所以鍛煉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我們良好口才的另一個必做的事情。練聲的方法是:

1.第一步,練氣

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我們身體發聲的動力,就像車上的發動機一樣,它是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聲有著直接的關係。氣不足,聲音無力,用力過猛,又有損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

(1)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當自己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方法。不過,這裏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吸氣時不要提肩。

(2)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呼出。因為我們在演講、朗誦、辯論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麼隻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這個目的。練習呼氣時,我們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為了這項練習,我們還應多做一些下麵的練習:

第一,深吸一口氣。數數,看能數多少。

第二,跑20米左右,然後朗讀一段課文,盡量避免喘氣聲。

第三,按字正腔圓的要求讀成語:英雄好漢→兵強馬壯→爭先恐後→光明磊落→深謀遠慮→果實累累→五彩繽紛→心明眼亮→海市蜃樓→優柔寡斷→源遠流長→山清水秀。

(3)體態。進行氣息訓練時,標準姿態是要求保持肩平頸正,雙手位置可提在胸腹間或自然垂直兩側,全身放鬆。

2.第二步,練口腔

也就是在練發聲以前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先放鬆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一些輕慢的聲音,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否則會對聲帶起破壞作用。這就像我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準備動作一樣,否則就容易使肌肉拉傷。

聲帶活動開了,我們還要讓口腔做一些準備活動。我們知道口腔是人的一個重要共鳴器,聲音的洪亮、圓潤與否與口腔有著直接的聯係,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口腔活動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

(1)練習張閉口。進行張閉口的練習,活動嚼肌,也就是麵皮,這樣等到練聲時嚼肌運動起來就輕鬆自如了。

(2)挺軟齶。這個方法可以用學鴨子叫“嘎嘎”聲來體會。人體還有一個重要的共鳴器,就是鼻腔。有人在發音時,隻會在喉嚨上使勁,根本就沒用上胸腔、鼻腔這兩個共鳴器、所以聲音單薄,音色較差。

練習用鼻腔的共鳴方法是,學習牛叫。但我們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說話時,如果隻用鼻腔共鳴,那麼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結果。我們還要注意,練聲時,千萬不要在早晨剛睡醒時就到室外去練習,那樣會使聲帶受到損害。特別是室外與室內溫差較大時,更不要張口就喊,那樣,冷空氣進入口腔後,會刺激聲帶的。

當你掌握了這一切的時候,慢慢練習下去會做到聲音洪亮如鍾。當然並不是所謂的河東獅吼式的,那樣你還沒有說幾句便沒聲音了。

(3)練習吐字。吐字似乎離發聲遠了些,其實兩者是息息相關的。隻有發音準確無誤、清晰、圓潤,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圓。

可以先從繞口令開始,主要是為了幫助大家訓練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用氣自如、圓潤集中、字正腔圓、助於表達。訓練時,要求大家一定要按照正確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練習。一方麵要注意糾正自己的發聲缺點、弱點、毛病;另一方麵還要利用和發揮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這裏推薦的繞口令有:

八麵標兵奔北坡,炮兵並排北坡炮;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

哥挎瓜筐過寬溝,趕快過溝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怪看狗。

洪小波和白小果,拿著籮筐收蘿卜。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蘿卜,白小果收了一筐紅蘿卜。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蘿卜多,還是白小果收的紅蘿卜多。

繞口令練起來有些繞口、難發音,但它卻是學說好普通話必不可少的練習材料,通過繞口令的練習不僅可以加強咬字器官的力度,提高發聲器官的靈活度,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鍛煉呼吸的控製能力。

練習時,最初應特別注意字音質量,要把音發準,勁使穩,打開胸腹,利索收音,做到吐字準確、清晰、圓潤。然後由慢到快,逐漸加速,可按音、字、詞、句、段五步練習法循序漸進。我們知道,繞口令練習並非隻是耍嘴皮子,而是既練“嘴勁”,又要練“心勁”,所以不能一味求快。

在訓練中,我們還要注意結合氣息控製練習。在開口前要注意放鬆喉部、氣息下沉。“運行”當中要補氣自如,輕鬆流暢,字音速度由慢漸快,要做到慢而不斷,快而不亂,最後還要注意做到內容清楚、感情充沛。因為氣是發聲的動力,氣息調整不好,字的“運行”就會發生故障,聲音的質量也就無法保證。

複述法

複述法,就是把別人的話重複一遍。這種方法在課堂上使用的較多。如老師讓我們看一段幻燈片,然後請同學複述幻燈片的情節或人物的對話。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於鍛煉我們的記憶力、反應力和語言的連貫性。

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選一段長短合適、有一定情節的文章。最好是小說或演講詞中敘述性強的一段,然後請朗誦較好的同學進行朗讀,最好能用錄音機把它錄下來,然後聽一遍複述一遍,反複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複述出來。

複述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第一次複述的內容錄下來,然後對比原文,看自己能複述多少,重複進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內容複述下來。這種練習絕不單單在於背誦,而在於鍛煉語言的連貫性。如果我們能麵對眾人複述就更好了,它還可以鍛煉我們的膽量,克服我們的緊張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