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背簍(3 / 3)

“咬奶頭”的故事

傳統閩劇中有一出“咬奶頭”的戲。說的是一位年輕的小犯人在即將行刑前,要求母親讓他最後再吸一口母親的奶,母親應允了。哪知這位小犯人卻狠狠地把母親的奶頭咬下,鮮血灑滿了母子倆的全身。小犯人張著血口埋怨母親說:“在我小時候偷了鄰居家的雞鴨時,你不僅不責怪我還誇獎我,都是你從小縱容我當小偷,才使我落得今天的可悲下場,我恨你,因此才咬掉你的奶頭。”這位母親後悔莫及,羞愧地低下了頭。

感悟心語

大是大非麵前,要力爭做到愛憎分明。包庇、縱容,有時無異於在做心理暗示,隻能使事情變得更糟糕。在我們大談賞識教育的今天,一定不可忽視此問題,或左或右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沒有好處。

男孩與蛹

有一小男孩在田野上撿到一個蛹,他把蛹帶回家裏,他想看看蛹是怎樣孵化成蝴蝶的。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個小裂縫,裏麵的蝴蝶掙紮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小男孩看到這種情景有點於心不忍,於是,他用剪刀把蛹剪開,幫助蝴蝶脫蛹出來。可是這隻蝴蝶身軀臃腫,翅膀幹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一會兒就死了。顯然,小男孩不知道蝴蝶必須在蛹中痛苦地掙紮,直到它的雙翅強壯了,才能破蛹而出,他更不懂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道理。蝴蝶如此,人又何嚐不是如此!

感悟心語

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好多做法,如文中男孩無異:重結果輕過程,急於求成之舉屢見不鮮,結果真是誤人子弟!好心辦壞事,大多是因為無知、沒有掌握某些規律。

曾子殺豬

孔子有個學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兒子哭鬧著非要跟著去不可,妻子就哄兒子說:“你在家裏等著,回來我給你殺豬燉肉吃。”兒子信以為真,就不再哭泣了。

妻子回來,見曾子正磨刀準殺豬,趕忙阻攔說:“怎麼你真的要殺豬給他吃?我原是跟他說著玩的。”曾子認真地說:“對小孩怎麼能欺騙呢?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我們說了不算數,孩子就不會再聽我們的話。”他果真把豬殺了。

感悟心語

言必行,行必果。誠信乃做人之本,誠信乃民族強盛之本。“誠信危機”的今天,我們更要注重從娃娃抓起。人生態度

心中的頑石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花園中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花園的人,不小心就會碰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挖走?”

爸爸回答說:“那顆石頭從你爺爺時代起,就一直‘生’在那兒,它的體積那麼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麼時候,挖這塊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花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還是這樣回答:“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因為那顆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第二天一早,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她下定決心,即使是發上三天兩夜的功夫也要把這塊石頭撬出來搬走。十幾分鍾以後,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鬆。但誰都沒想到,幾分鍾以後她就已經把石頭撬鬆並挖了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感悟心語

看好了機會就趕快動手幹吧,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談,也將會一輩子一事無成。

三個仆人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錢人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他把仆人們叫到一起安排一下他們的工作。依據他們每個人的能力,他給了第一個仆人10兩銀子,第二個仆人5兩銀子,第三個仆人2兩銀子。拿到10兩銀子的仆人把它用於經商並且賺到了10兩銀子。同樣,拿到5兩銀子的仆人也賺到了3兩銀子。但是拿到2兩銀子的仆人卻把它埋在了土裏。

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主人回來與他們結算。拿到10兩銀子的仆人帶著另外10兩銀子來了。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很多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同樣,拿到5兩銀子的仆人帶著他另外的3兩銀子來了。主人說:“做得好!你也是一個對一些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很多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最後拿到2兩銀子的仆人來了,他說:“主人,我知道你想成為一個強人,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我很害怕,於是把錢埋在了地下。”

主人回答道:“又懶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那麼你就應該把錢存到銀行家那裏,以便我回來時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後再把它給有10兩銀子的人,給那些已經擁有很多的人,使他們變得更富有;而對於那些一無所有的人,甚至他們有的也會被剝奪。”

於是,主人把這2兩銀子收回,把這個仆人趕出了家門。

感悟心語

積極主動的人會抓住一切機會,而膽小怕事的人往往痛失良機,堵塞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