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寫信給心理學家也講了他的故事:一次,媽媽買回幾個蘋果,我們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的蘋果舉在手中說:“孩子們,我們來一場競賽,誰做的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於是,媽媽把草坪分成三塊,讓我們修剪。結果我修得最快最好,媽媽把最大的蘋果給了我。從此,我就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感悟心語
也許就是兩位母親教子方法的不同,造就了這兩個人不同的人生,心理學家透露:前者是一位正在監獄服刑的犯人,後者卻是白宮的一位著名人士。孩子想得到最好的,那是孩子的天性,天性無對錯。但我們的教育不能違背人的天性,現實中像孔融那樣的神童畢竟太少。作為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利用孩子的需要,正確引導,讓他們懂得公平,懂得索取與付出的關係,幫助他們成長。
煤油燈
喬利·貝朗出生於巴黎一個貧民家庭。13歲他便獨自算外出打工。由於年紀小,沒有哪個工廠肯聘用他,流浪幾年後他找到一個貴族家庭,苦苦哀求那家貴夫人讓他廚房裏當了一名小雜工。他每天的工作是殺雞、殺魚、拖地、掃廁所,幾乎包攬了全部髒活累活,一天要幹最少12個小時,而所得的工資連一隻雞都買不到,但喬利仍然感到非常滿足。他總是省吃儉用地將辛苦賺來的錢攢起來,養活自己貧困的家。
就是這樣緊巴巴的日子也不長久。一天半夜,喬利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原來貴夫人第二天要去赴一個約會,要求喬利立即將她的衣服熨一下。因為實在太困了,他不小心將煤油燈打翻,燈裏的煤油滴在了貴夫人的衣服上。
喬利嚇壞了,他就算的打一年的工恐怕也買不來那昂貴的衣服。貴夫人堅決要求喬利賠償,給她白打一年工!
喬利沮喪極了,但當他答應給貴夫人白打一年工後,他也得到了那件衣服。
其實那件衣服隻是弄髒了一點而已,如果將它送給母親穿,她一定會很高興。但他不敢將這件事告訴媽媽,她會很傷心的,於是喬利將那件衣服掛在自己的床前以警示自己別再犯錯。
一天他突然發現,那件衣服被煤油浸過的地方不但沒髒,反而將原有的汙漬清除了。這個發現令喬利興奮極了,經過反複試驗,喬利又在煤油裏加了其他的一下化學原料,終於研製出了幹洗劑。
一年後,喬利離開貴夫人家開了一間幹洗店,世界上的第一家幹洗店就這樣誕生了。他的生意一發而不可收,幾年間他便成了讓全世界矚目的幹洗大王。
感悟心語
孩子都有非常強的好奇心,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後,我們就會以寬容的心態去麵對孩子的錯誤;如果引導得當,天才或許就在錯誤中誕生!
山姆是誰
傑克,是一個有理想的青年。他喜歡創作,立誌當個大作家,像山姆一樣。山姆是傑克崇拜的大作家。傑克常常在雜誌上看見山姆的名字。傑克發現:山姆非常高產;並且,創作風格多樣化;再有,從作品涉及的內容看,其人的知識、見識極其廣博。以山姆為偶像,傑克開始了文學創作。慢慢地,傑克也能發表作品了。傑克高興地努力地寫呀寫呀,從趨勢上看,他是進步的。然而,寫了幾年後,傑克懊喪地發現,自己要想趕上山姆,簡直是白日做夢。山姆酷似一台創作機器,任意翻開一冊新的雜誌,幾乎都可以看見山姆的名字。傑克心裏說,我就是每天不睡覺,也寫不出來這麼多的作品。另外,山姆那多樣化的創作風格,可以吸引有著不同欣賞癖好的讀者,而自己,僅有一種創作風格。最可怕的是,山姆猶如一個無所不知的“萬事通”,而自己相比之下,顯得懂得太少了。傑克開始懷疑自己的學識,懷疑自己是不是文學創作這塊料,懷疑自己通否在這條路上有大發展。
在種種懷疑中,傑克信心盡失,慢慢地,他遠離了創作。他死心塌地地做了一名運輸垃圾的司機。在奔向垃圾處理場的路上,傑克老了。
這一天,老傑克到一家雜誌社去運垃圾,那其實是一些滯銷的舊雜誌。老傑克隨手拾起一冊翻了翻,又看見山姆的名字。忽然,老傑克想跟雜誌社的人打聽打聽山姆。事實上,除了山姆的名字和他的作品,老傑克對山姆本人是一無所知的。雜誌社的和笑著告訴老傑克:山姆這個人根本不存在。我們雜誌社把作者姓名不詳的文章,一概署名為山姆。其它的雜誌社也有這個習慣。所以,山姆的名字常常出現在雜誌上。
話未說完,老傑克已然驚得不能動彈了。原來,讓他信心失盡,理想破滅,一生暗淡的人,竟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
感悟心語
我們家長的眼裏,都有一個“山姆”,而在有意無意之中,我們還善於用“山姆”去教育孩子。他們總是喜歡把別人家的孩子說成是“山姆”。表麵上好象是給自己的孩子在樹立“榜樣”,而實際上卻傷害了自己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