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背簍(1 / 3)

一隻小背簍

從前,村子裏有一戶窮苦人家,家裏有四口人,爺爺、爸爸、媽媽和孫子。爺爺辛辛苦苦地勞動了多少年,現在年紀太大了,不能再幹活了,隻好依靠兒子和兒媳婦養活他。而他們卻拿他當作一個沉重的包袱。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老人家的身體也越來越糟糕,甚至吃飯時筷子也拿不穩了。他很需要別人幫忙,可是兒子和媳婦都不願意照料他,他經常挨凍受餓。吃著殘羹乘飯,穿著破衣爛衫。有時,孫子看不過去,就把自己的一份分給他吃。但如果被父母看見,他就會挨一頓臭罵,說他糟蹋好糧食。

他們這樣對待老人,使老爺爺心裏很難過,於是他經常嘟嘟囔囔地抱怨,兩口子不去設法安慰他,反而一再重複一句古老的格言:“老牛腳步不穩,老頭抱怨不休。”

情況越來越糟糕,老人越來越多話,兩口子越來越不耐煩。最後,他們實在容不下老爺爺了,就開始悄悄地商量怎樣擺脫他的辦法。他們決定把老人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把他一個留在那裏。丈夫說他要到市場買一個背簍——一個用竹子編成的大筐子,把老爺爺裝進去背到遠方。

丈夫說:“我要把他送到一個非常非常遠的地方,讓他沒法回家,我把他放在路旁的大樹下麵,也許有人會可憐他,會照顧他的。”

“可是鄰居會怎麼說呢?”妻子問,“他們很快就會發現爺爺不在家的。如果他們問起爺爺,我們怎麼回答呢?”

丈夫說:“就說,他要我們把他送到一個聖地去,他願意在那邊平平安安地度過晚年。”

他們就這樣商量好了,但沒有想到他們的話全被孫子聽見了。父親到市場去買背簍,等他一出門,孩子就問母親:“媽媽,你們為什麼要把爺爺趕出去?”

“不,不!”母親連忙回答,“我們不是把爺爺趕出去,當然不是。你看,家裏沒有人好好照顧他,因為你爸爸和我一天到晚都忙著幹活。你爸爸這才決定把爺爺送到一個地方,在那裏,他可以得到多一些照顧。”

“那個地方在哪兒?”孩子問。

“啊,遠得很。那個地方你不認識。”

“在那兒誰照顧爺爺呀?”

“你不用擔心。那兒會有很多善心人出來照顧他的。”母親這樣說,好讓他放心。

傍晚的時候,男人背著一個大背簍回來了。他要等到天黑之後,才采取行動,因為他不願意讓鄰居看見他的勾當。天完全黑了,他把老爺爺放進背簍裏。

“你這是幹什麼?”老爺爺緊張地問,“你要用背簍把我背到哪兒去呀?”

“爸爸,你知道你兒媳婦和我再也養不起你了。所以我們決定把你送到一個聖地,在那邊每一個人都會對你很好的,”兒子回答,“在那邊你會舒服多了。”

但老爺爺沒有被他蒙騙,他立即明白了他們的詭計。“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他喊道,“你不想想我撫養了你多少年……你現在卻這樣對待我!”他大聲詛咒他的兒子和兒媳婦,然後放生大哭。

兒子生氣了,他猛一下把背簍背在背上,很快地離開了家。

孫子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在茫茫的黑夜裏,在他快要看不見他父親的時候,他高聲喊道:“爸爸,就算您要扔掉爺爺,也請您把背簍保管好,把它給我帶回來。”

父親被這句話弄得莫名其妙,他停下腳步,回過頭來問:“孩子,這是為什麼?”

孩子天真地說:“因為將來我還用得著它,您老了之後,我也得把您扔掉呀。”

聽了孩子的話,父親雙腿打顫,一步也邁不動了,他轉過身子,把爺爺送回家來。

感悟心語

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用這樣的方法教育孩子,到頭來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蘋果裏的秘密

孩子回到家裏,向父母講述幼兒園裏發生的故事:“爸爸,你知道嗎,蘋果裏有一顆星星!”

“是嗎?”父親輕描淡寫地說道,他想這不過是孩子的想像力,或者老師又講了什麼童話故事了。

“你是不是不相信?”孩子打開抽屜,拿出一把小刀,又從冰箱裏取出一隻蘋果,說道,“爸爸,我要讓您看看。”

“我知道蘋果裏麵是什麼。”父親說。

“來,還是讓我切給您看看吧。”孩子邊說邊切蘋果。

切錯了!我們都知道,“正確”的切法應該是從莖部切到底部窩凹處。而孩子卻是把蘋果橫放著,攔腰切下去,然後,他把切好的蘋果伸到父親麵前:“爸爸你看,裏頭有顆星星”

的確,從橫切麵看,蘋果核果然顯示出一個清晰的五角星狀。許多人一生不知吃過多少蘋果,總是規規矩矩地按“正確”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想到蘋果裏居然還藏著一顆星星。

感悟心語

孩子不是第一個從蘋果裏切出星星的人,不論是誰,第一次切錯蘋果,大凡都是出於好奇,或由於疏忽所致。而這深藏其中,不為人知的圖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是不知從什麼地方傳給孩子,接著便傳給父母,又傳給更多的人。

到底誰殘忍

有一位中國母親到了美國,給一位美國母親照料孩子。小湯姆隻有兩歲,很頑皮。

一個休息日,美國母親沒有上班。小湯姆在家裏跑著玩。突然,小湯姆被什麼東西絆倒了,哇哇大哭。中國母親馬上起身要把孩子扶起來,美國母親立即阻止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