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超然獨立生活的行為準則(2 / 3)

一些人主要向往大自然,另一些人主要愛孩子,還有幾個人則一直主要熱愛偉大的音樂。但確實可以這樣說:他們從生活的基本經曆中得到了喜悅、鼓舞和力量。然而,他們卻不能夠從參加夜總會,或者得到了一大筆意外之財,或者一次愉快的宴會中體會到上述感受。

此外,也許還可以加上一種特殊體驗:對於我的幾個研究對象,他們的性快感,特別是情欲高潮,提供的不僅是一時的快樂,而且還有某些基本力量的增強和複蘇。有的人是從音樂或大自然中得到這種增強和複蘇的。

或者大家隻能體驗到這種主觀色彩與新鮮具體的現實之間相通的一方麵。也許我們所說的陳腐的體驗是停止以豐富的感覺去洞察所有領域的結果,因為這些領域現在表明已不再具有優點、益處或者威脅性,否則就不能再和自我和睦相處了。

我意識到,忽略了自身的幸福,往往會引起人類諸多罪惡、痛苦以及悲劇。盡管這種忽略是非邪惡的,我們輕視那些在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我們往往用身邊的無價之寶去換取一文不值的東西,留下無盡的懊惱、悔恨和自暴自棄。不幸的是,子女、丈夫、朋友在死後比生前更容易博得愛和讚賞。其他現象,如身體健康、政治自由、經濟富強等也是如此。它們的真正價值隻有在失去以後才被認識到。

赫茲伯格對工業中“保健”因素的研究,威爾遜對聖·尼奧茲“閥限”的觀察,我對“低級牢騷、高級牢騷和超級牢騷”的研究都表明,如果我們能像自我實現者那樣對待身邊的幸事,我們的生活將得到極大的改進。非高峰型的自我實現者似乎是講究實際、追求實效的人,是成功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的中間變體。而高峰者除了上述情況外,似乎還生活在存在領域中,生活在詩歌、倫理、象征、超越的境界裏,生活在神秘的、個人的、非機構性的宗教之中,生活在終極體驗中。

神秘的美好幸福體驗

那些主觀體驗往往被稱為神秘體驗,對我們的研究對象而言,這種體驗是很普遍的。威廉·詹姆斯對此有過精彩的描述。那種強烈感情有時變得氣勢磅礴、渾渾沌沌、漫無邊際,所以可稱為神秘體驗。我在這上麵的興趣和注意,首先得到我的幾個研究對象的支持,他們用曖昧而又通俗的措辭來描述他們的情欲高漲。我後來想起這些措辭曾被各類作者用來描述他們稱為神秘體驗的東西。在這些神秘體驗中都有飄飄欲仙的感覺,從未有過更加有力但同時又孤立無助的感覺,巨大的狂喜、驚奇、敬畏,以及失去時空的感覺。這最終使人確信,某種極為重要、極有價值的事發生了,在某種程度上,感受主體結果被改變了、增強了,這種體驗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將這種神秘體驗與所謂的神學或超自然分離開,盡管它們已經混淆了上千年之久。雖然在後來的談話中,有幾個人引出了半宗教的結論,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等,但是,我們的研究對象沒有一個自發地製造這種束縛。因為這種體驗是一種自然的體驗,很可能屬於科學研究的範圍,也許用弗洛伊德的術語來描述它更為合適,如海洋感情。

我們的研究對象可以使我們了解到,這種體驗能夠以較小的強度出現。神學作品一般地假定,在神秘體驗與所有其他體驗之間,有一種絕對的性質上的差異。一旦從超自然的關係中發現了神秘體驗,並把它作為自然現象來加以研究,就有可能把神秘體驗按從強烈到微弱的數量上的連續體加以整理。我們從而可以發現,微弱的神秘體驗在許多人那裏,甚至可能在大多數人那裏都會發生,並且,如果一個人幸運的話,一天可以發生數十次。

神秘體驗強烈時,可以產生一種忘記自我或超越心靈的感受。正如本尼迪克特所描述的:以問題為中心高度的集中,獻身行為,強烈的感官體驗,對音樂或藝術的忘我、熱切的欣賞。我有時把它叫“高峰體驗”。

自從研究這一問題以來,我已逐漸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高峰者與非高峰者的區別上。兩者之間很可能隻是程度與數量的差別,但這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需要簡單的概括,非高峰型的自我實現者似乎是講究實際、追求實效的人,是成功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的中間變體。而高峰者除了上述情況外,似乎還生活在存在領域中,生活在詩歌、倫理、象征、超越的境界裏,生活在神秘的、個人的、非機構性的宗教之中;生活在終極體驗中。